李隆基掩面低泣。
李渊毕竟不是刘邦,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那么,也罢”
长孙皇后看他有点生气,笑道:“彩衣娱亲并无不可,只是今日是给李豫接风,哪有彩衣娱孙的道理。阿耶这是要李豫为难呀,李隆基讲笑话做鬼脸必然有趣,李豫是笑呢,还是不笑呢?”
女装可免,参军戏(对口相声)不可免。
王菱忽然说:“既然李豫来了,我该走了。”
众人都明白过来,以前没人保护李隆基,李倓每次劝阻时都不坚定,李隆基自己的体力稀松。近些年来偷偷练武,又有这么一个立场明确的孙子来保护他,欺负不了了。她就没有留下来的意义。
李亨:“啊。”
武曌施施然问:“我看皇后们或从政,或在经商,不知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王菱沉吟片刻:“没听说地府不允许官员经商。”我全都要!
武曌写了一封信给她,拜托武士彟好好照顾她,教她经商。
无人挽留,只是送了些临别的礼物,王菱顺手又扛走了两匹绢,真有点沉!
随即韦后也离开这里。自从李隆基开始烧砖挖土之后,她再去袭扰就占不到便宜,还几次被捆好了挂在房檐下,多留无意。
她么,自然连礼物都没有,只有众人的漠视和唐明皇的冷嘲热讽。
李隆基得意的叉腰:“在地狱里你会和你女儿重逢的!”
韦香儿:“我等着你!”
等到王菱离开之后,武惠和杨玉环爆发出一阵欢呼:“妙啊!!”
皇帝们看着这两个蠢女人,心说真是够了。你们还以为是王菱欺压你们?是武曌啊,王菱只是为她效劳而已,只要武曌不走,你们还想有好果子吃?我们嘛,我们只是袖手旁观而已。
武曌:“你们两个,别以为王菱走了就不用干活。”
“姑祖母~!”
“则天皇后,妾…妾身知错了嘤嘤嘤。”
武曌心说:你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以为王菱一走,从此高枕无忧?我的威严何在?真是不知敬畏。坏不是什么大问题吗,不是,问题是蠢。憋死我了,我对李忠可不是……算了。不干政光敛财有什么用,也没见你拉拢官员为自己所用,倒是他们用你。
宴会开始了,歌舞宴乐虽然比不得生前的排场,胜在温馨动人,亲如一家。本来就是一家,别的人没有参加。
长孙皇后抚琴,李世民击鼓,李豫吹笛,相互呼应颇为精巧,展开宴会帷幕。
李亨拎着一把薄如蝉翼的刀,在旁边切烤肉,切着切着忽然乐了。他想起当年,在玄宗眼前战战兢兢求生的时候,那时候也是宴会,吃了烤肉,他用面饼擦刀擦手,皇帝冷眼看着,露出一脸‘这小子铺张浪费应该废掉’的表情,李亨机智且面无表情的把擦刀擦手的饼塞嘴里吃了。玄宗皇帝感慨:这是我的好儿子,让朕放心。
这故事和话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那时候杨家权倾朝野,杨氏姐妹有百万脂粉钱,杨贵妃吃着荔枝,穿着每天不重样的新衣服,一条裙子价值十万,含着玉凤,吃着珍珠……然后皇帝盯着太子是否吃掉了擦刀饼子。这岂不是舍本逐末?
不,这不是,这只是单纯的双标。
想到这里,他又拿起一张面饼擦了擦刀,好整以暇的搁在旁边。
虽说是为李豫接风,坐在主位的依然是李渊和窦惠夫妻。
然后又想起这是自己种的麦子,是从汉武帝那儿借的面肥(天然酵种),太珍贵了,又拿起来彻底切开,打算往里夹肉。
李隆基穿了一件深绿色的衣服假扮参军,杨玉环扮演苍鹘来戏弄他,穿了男装带了幞头,也是个漂亮的胖小子。他自己苦哈哈的写了本子,还和贵妃一边谈情一边对戏。
前半段完全是胡扯,色而不淫,拿乐器比作各种美男美女调侃嬉笑,探讨萧如果变成人,会是男是女。杨玉环说:“必是美女,因为婀娜伶俐,呜咽动人。”
李隆基则说“应该是男人,因为啊……想歪了吧?因为君子如竹。”
令人捧腹大笑,笑的多了,看他都觉得顺眼。
到后来引入正题,杨玉环夸他像是一位兴修水利的大丞相,夸的十分谄媚,令人好笑。三言两语讲了个忠臣蒙难的故事,半引自伍子胥道:“大丞相在城墙上挂了三年!你猜他看见什么了?”
李隆基问:“难道是皇帝赦旨,知道他也是收奸人蒙蔽,并非发自本心?”一边说,一边用眼神去瞟祖宗们,装作有点可怜的样子。
杨玉环哼笑一声:“那你可就猜错了,就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把这些昏君奸臣都冲泡了,成了龙宫中的佳肴。大丞相一睁眼,原来他是个破乞丐,被人一盆洗脚水给泼醒了。正是黄粱一梦。”
李隆基佯怒:“呸,原来是为了骂我!”
祖宗们哈哈大笑。
“李隆基,你不能因为修了一点小小的沟渠,就沾沾自喜,那日我听见你干活时唱歌,今日叫你演参军戏,谁叫你自吹水利修的好?”
杨广道:“你祖宗这话说的没错。”你那也能算是‘开凿’?
李隆基悻悻的说:“那是劳动号子。” 不是唱歌啦,有节奏干活有力气。
这次宴会十分快乐,杨玉环又更衣跳舞,李隆基在旁边击鼓助兴,真是美轮美奂,无与伦比。二人的技艺过了这么多年才施展出来,的确不凡。
李世民惋惜的叹了口气:“你若自知年老气衰,早早的退位做个太上皇,随你怎么宴乐都好。”或者早点死也行啊,按照我这个年纪去世,一切都正好。
李渊脸色微变,他退位之后连打猎都麻烦,只能在后宫中醉生梦死,有什么好的。
李隆基的脸色也变了,当初他有过这个打算,可是杨家和李亨嫌隙颇深,杨玉环杨国忠力劝陛下不可以,贵妃娇滴滴的一哭,计划取消。结果李瑁假传圣旨,说他想退位,现在还见不到李瑁,据说这小子还好好的活在人间,儿孙满堂。
宴会之后,李豫和李倓形影不离,他专心看《阴律》《冥史(地府版)》《帝镇史(汉明德皇后版)》《冥史(帝镇·太宗夫妻版)》等重点书籍。弟弟去干活时他就拎着书和胡床,独孤贵妃捧着小桌和茶具,在旁边带着。到晚上把美人弃之不顾,和弟弟在一起睡了好几天,彻夜聊天。
看完了书也没什么事做,现在是夏天,没法耕种。房子也被弟弟盖好了,陪葬品被独孤贵妃整理好了,每天就选择性的干点什么。
现在监督武氏和杨氏干活的人成了李旦,有一天正在闲聊时,忽然问李豫:“你的儿子李偲,被你爹李亨收为儿子,你们父子成了兄弟,后来再见面怎么称呼?”
李豫正躺再弟弟腿上被他掏耳朵——不脏,为了舒服——坐起来答道;“互称为郎君,或是封号。”譬如所有人都对李隆基叫三郎,他也叫过。
李旦点点头,这个问题他纠结很久了。
第275章
李适继位后,按惯例要给母亲上尊号, 但没处找去, 他也不想因为失踪十多年就算她已经去世, 干脆采纳了众臣的建议,照样举办典礼, 只是皇帝率领群臣舞拜时,台上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尊沈珍珠为皇太后。史官在角落里记录这件事, 都觉得心酸, 古之皇帝就算是失去双亲,也能去陵墓祭拜, 知道归处。只有可怜的皇太后……
李适自然是继续下诏寻找太后, 天下人都知道皇帝在找母亲,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 可惜照照镜子就打破了幻想。
郭子仪被尊为尚父兼中书令,罢其所领副元帅, 同时皇帝又召回一个有点可疑的西川节度使崔宁。郭子仪格外严肃紧张起来, 看看史书, 复习一遍自己总结的, 功勋极高还能寿终正寝的武将怎么做的, 哦,大部分都是安静自守,少部分是为了避免皇帝因为猜忌而杀人, 直接谋反。咿……这不可取。天下人谁不爱大唐,谁不希望大唐满宫廷的贤臣呢。还是那句话,别和人交往,别立派系,家里七个儿子七个儿媳,八个女儿八个女婿,够热闹的,自己家也够大,练武跑马钓鱼读书都够用,完全没必要与外人结交。想练兵时,把小孙子小孙女们都叫过来,排列起来倒是……可爱的叫人心都化了。
除了上朝之外,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清净富贵生活。卢杞太丑,见他时屏退左右,以免无知侍女暗暗嘲笑他。
……
大唐理财高手刘宴到阴间之后有些郁闷,他死的不好,死后又发现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先被奇怪的打扮吓了一跳,又被人人腰间佩戴的金鱼袋吓了第二跳。地府治理的很好,薄赋,地府十分富强,富是因为用钱的地方很少,强是因为练兵不需要太多钱。地府的百姓每六十年要服十年劳役,这算下来,和人间每年要服两个月的劳役是差不多的。
他仔细研究了地府的各地政策之后,发现没有什么可以做为进身之阶——直接给皇帝提出治国期间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升迁。想要做生意,又发现大部分能获利甚巨的都被人捷足先登。只好踏踏实实,从头开始——给当铺当账房先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