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力所能及的份上帮一帮族人,太后还是希望做到的。她自诩比较了解当今天子,皇帝既然跟她提了淑贤,那基本上就是说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了。太后并不需要多余的做出什么,以免引起皇帝的忌讳。但她可以在跟皇帝说起今天见闻时侧重的把皇帝在意的地方提一下,反正淑贤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她只为淑贤多说上两句,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却能加重皇帝对淑贤的好感,太后觉着这么办很恰当。
“那孩子若是真能得了大造化的话,哀家以后在宫中就多个人聊天了。她额娘身为蒙人,想必那孩子对蒙古也是有感情的。咱们的族人即便不能再次称霸大清后1宫,但宫中有个有地位的人照应着也是好的。”太后想的很深远,她能为保护过自己的族人做的也只有这些罢了。谁让自从康熙登基后,后1宫中就不再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了呢她总得为族人找个妥当的靠山,那样等她死后才能安心闭眼啊
而这靠山,还有什么比将来的一国之母,如今的太子妃更重呢?女人做到这份上也就顶了天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得了康熙暗示的太后更加频繁的招秀女觐见,每次或是谈天说地,或是游园赏花,竟是一日不曾落下。
而被邀请的秀女们也同样在日日减少,等大半个月后,一开始的十几名秀女更是只剩七位了。而剩下的秀女中赫然有淑贤、书兰和安芸三位。
关于皇子们大婚的事,那都是被康熙一手把持的,就是皇子们的生母也没有权利决定。但即使是这样,事关亲儿子的一生幸福,那些个主位娘娘也心里明镜似的,自然知道自家儿子的福晋会从这七人中选择。
而打算与淑贤交好的太后却没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淑贤的特别之处,过犹不及的道理太后懂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任凭大家如何猜测,愣是没一人看出太后对淑贤的看重。
也因此,身为汉军正白旗出身的淑贤,没人把她当做太子妃人选来看,毕竟那么多满洲旗的优秀秀女们还在,大家的目光几乎都被另外六个人吸引过去了。
但也不能说淑贤就没人搭理,在三阿哥的生母荣妃娘娘第一次召见七人开始,陆续有四阿哥的生母德妃娘娘,五阿哥的生母宜妃娘娘,还有七阿哥的生母成嫔娘娘按次序召见起七人来。
自家儿子的嫡福晋她们没权利选择,但提前相看却是可以的,这样也好做到心里有数不是?
在这四位娘娘之中,最喜欢淑贤的就属成嫔娘娘了。要知道淑贤一家早就看好了七阿哥,自然有太太进宫与成嫔娘娘叙话暗示的。这事太太没告诉淑贤,成嫔娘娘也没告诉他人,两位都知道皇子选福晋是大事,她们提前有什么约定都是不能宣之于众的。
而此时秀女们在宫里住了大半个月了,一直偷偷观察的成嫔娘娘也反复的琢磨过了,反正自家儿子高不成低不就,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也争不过几位兄弟,自家儿子不敢挑最好的秀女,但像淑贤这样身份上有硬伤的却是可以的。
淑贤出身毕竟是汉军旗,虽说祖上是正经八百的满洲,但旗籍上就落了下乘。这样的条件成嫔自认为配自家儿子最是合适,当然对淑贤多上心了几分。
她早已经打听过这些姑娘了,连太后对七位秀女的态度都通过自己多年在宫中安插的人手打听了七七八八,据说太后对淑贤除了第一日另眼相看以外,平时却是没什么特别之处的。成嫔想,反正淑贤在上头也不受宠,能熬到现在还没被刷下去,多亏了她举止言行身条样貌,这样的姑娘除了身份上差些,其实比别的秀女都优秀,瞧那孩子端庄大气的样,多可人疼啊不如自己早早定下,若是自己表现出对淑贤的喜欢来,想必淑贤和七阿哥两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凑在一起,正能合了上头的意。
就在成嫔即将为儿子的婚事‘奋不顾身’之时,突然传来淑贤被康熙召往乾清宫一事。
这日淑贤刚用过晚膳,还没等回房,就见掌事嬷嬷亲自来到她身边,用比以往恭敬的多的态度说道:“石姑娘,皇上召见,您收拾一番跟这位公公走吧。”
淑贤一愣,但很快回过神来,在正殿众多眼睛喷火的秀女的注视下回房换衣梳洗后,跟着领路的小太监向乾清宫而去。
一路上淑贤左思右想,琢磨着康熙叫她何事。要说她住进宫中已经大半个月了,可这么长时间以来,她愣是没瞧出自己有半点会被选为太子妃的征兆。她还琢磨着,是不是有了她这只蝴蝶,所以历史改变了呢?若是能不做那劳什子的太子妃,淑贤自然是千万个愿意的。
就在淑贤渐渐放松下来之时,哪知道康熙却召见她?淑贤此时有种强烈的预感,她的算盘就要落空了。
再远的路总有走到的时候,淑贤跟着小太监走出储秀宫后,就转弯进了一条长长的甬道,当甬道即将走到尽头时,又穿过了月华门,入了乾清宫前的广场。登上汉白玉的石阶,沿着屋边的走廊,过了大半个广场后,淑贤才来到乾清宫正殿门前。
这是皇帝的地盘,淑贤不敢四处张望,她望着脚前一寸地,微微垂着头跟紧了小太监向西暖阁而去。
这会有些紧张有些恍惚又有些激动的淑贤,只听到小太监高唱道:“宣石氏觐见。”
第二十七章 风中凌乱的淑贤和太子爷
第二十七章 风中凌乱的淑贤和太子爷
即将见到大清帝国的皇帝,淑贤就是再淡定心儿也砰砰砰的快速跳动起来。听到通报声,她深吸口气,勉强做到神智清明后,这才迈开步伐,跨过门槛走入西暖阁内。
“奴婢石氏恭请主子爷圣安。”淑贤这回是扎扎实实的跪下磕了头,她可没胆子拿福身行礼来对付康熙。
半晌,当她的心儿跳的更欢快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威严的男中音响了起来:“起吧。”
其实淑贤跪的也难受,未出嫁的姑奶奶是不用行大礼的,这是满人的规矩,所以说起来淑贤除了跟嬷嬷们学规矩时下跪过,旁的时候可没行过如此大礼。
哪知就在淑贤将将站起了身,头顶的男中音又响了起来:“这是太子,给太子见个礼吧。”
靠逗我玩呢非得等我站起来再说。
悲愤的淑贤明智的立马甩掉忐忑的情绪,面上强忍着不露出真正的心思,只快速的往上一扫,大概见到一个身穿杏黄色衣裳的人后,对准了那人再次跪地请安。
“奴婢石氏请太子殿下安。”
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好听。
“嗯,起来吧。”
太子的嗓音淑贤还是第一次听到,让她公正的评价的话,这嗓音还真是低沉性感,有那么一股子吸引人的磁性。
康熙这次叫淑贤来可就是为了让儿子相看的,当然,他自己也要亲眼看看这个准儿媳来着。所以在淑贤一直低着头的情况下,康熙这位头一次‘拉媒保牵’的帝王说出了十分耍流氓的一句话:“唔抬起头让朕看看。”
淑贤囧,康熙的话让她想起恶霸纨绔调戏良家妇女的段子。而太子胤礽大囧,人家的想法是:汗阿玛怎么能当着孤的面跟秀女谈情说爱呢?孤好尴尬,孤好想走,孤好不想看现场啊
这两位不在状况的少年少女啊
“嗯?抬起头来”康熙见淑贤呆在那,不得不又说了一遍。淑贤闻言忙收回不该有的心思,缓缓的一点点的抬起了头。
当她视线所及能看到康熙的挺直的鼻头时,她立即停下了抬头的动作。看到这就行了,如果注视帝王双眼的话,那就是大不敬了。
而康熙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细细的把淑贤研究了一遍以后,心里已经点了头了。‘这姑娘长得福态,瞧着就是一副端庄相,啧啧,这双凤眼长得也好,笑着能似月牙感染他人,怒起来同样能有气势,震慑宵小不错,不错,配给保成勉勉强强了。’康熙满意的想到。
观其貌只是康熙考察儿媳的其中一项罢了,太子胤礽自幼由康熙教养长大,在宝贝太子的学识上,康熙是很骄傲的。他琢磨着,未来的太子妃不能是个大字不识的人,必须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康熙第二次像是耍流氓的话说出口了:“那枝桃花开得正艳,你去手绘一图,再填上首应景的诗来给朕看看。”
‘调戏,这绝对是调戏好端端的让个女孩画什么桃花?有木有搞错,命书上都曾直言过:桃花象征着桃花运,几乎代表了男女之情的。在这古代,桃花可比玫瑰代表爱情来更名副其实的。而且还要做什么诗?什么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么?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啊?混蛋我的历史使命不是太子妃么?老康捣什么乱凑什么趣啊?’
以上绝对是这辈子饱读诗书的淑贤对康熙话的理解。
事实证明,太子也误会了,太子这会正考虑是否先行告退呢汗阿玛泡妞,他可不好硬凑在这的。
“嗯?怎么还不去画?”康熙绝对不是太子和淑贤肚子里的蛔虫,他对淑贤总是慢一拍的反应失望极了,立即忧心起之前的决定,是否正确了。
淑贤已经被打击的破罐子破摔了,这位大脑偶尔缺根弦的姑娘此时已自暴自弃起来。她大着胆子说道:“回主子爷的话,奴婢书画尚可,而诗词上却着实没那个天分,主子爷让奴婢作诗,奴婢真是没那个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