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穿太子妃 (姑娘)



石文炳回京之后第一时间进宫见了康熙,康熙对自己未来的亲家满意极了,瞧瞧,咱亲家在福州忠君之事,都晒得黢黑了。两君臣说了会话后,许久不见的生疏也渐渐消散。毕竟当初康熙南巡时,石文炳也是随过好几个月驾的,他对康熙还是很熟悉的。

说了一会话后,康熙就让石文炳回府等着了,康熙着钦天监算好了日子,也就是后天,就要石文炳进宫接旨了。石文炳一路上忐忑的心定了下来,走出乾清宫后又碰巧见着了未来的女婿太子。

这次真心是碰巧,太子正好有政事要问康熙,哪知半路上碰见了准丈人。女婿见丈人一般都会紧张,可咱太子却没这感觉,不说他从小到大不知见过多少人经过多少世面,就说他是君,石文炳是臣这一点,太子就没半点女婿对丈人的卑躬屈膝来。他反倒不动声色的上下打量了石文炳一遍,虽说对石家因为康熙和索额图的态度有那么点不喜,但终于见到老丈人的太子不得不承认:石家男儿确实是好的。

瞧人家那忠诚恭敬中带着精明的样,瞧人家顺服有礼中带着亲近的相。看着可比某些只懂阿谀奉承或是清高自傲的臣子强多了。人的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有时候会伴随一生的。太子对石文炳的态度因为第一印象很好而立马亲近了许多。翁婿俩见礼之后,太子又起了心思考较岳父的能力来,他专挑刁钻的问题下问,而务实的石文炳也直接拿各种数据回答。

太子满意极了,岳父不是个只会做锦绣文章的读书人,很有咱们满人务实能干的精神嘛被康熙手把手教导出的太子,虽说生活上奢侈无度,但在政事上却是精明强干的。他也跟康熙一样喜欢看数据说话,石文炳的回答算是挠到太子的痒痒处了。

叙了会话,翁婿间见过面后,太子去乾清宫了,而石文炳归家似箭,也立马出了宫叫了侍从回家去了。

……

淑贤学了大半天的规矩,脑仁涨的疼。听到自家阿玛回家的消息后,她立马借机摆脱了宫里出来的嬷嬷,一溜烟的找阿玛去了。

“阿玛,你回来啦额娘和妹妹呢?”淑贤进门就问。

石文炳看着让自己骄傲的女儿,也脸上带笑,招呼淑贤坐在身边,温声答道:“阿玛先行一步,你额娘和妹妹随后而行,阿玛估算着,她们大概还要月余才能归家吧”

淑贤哦了一声,又仔细看了看自家阿玛,半晌才放心笑道:“女儿瞧阿玛的精气神比以往还好些,看样子阿玛的身体是完全康复了。这可太好了,您不知道,家里人知道您病了有多着急。阿玛听女儿一句劝,以后可要务必保重身体,咱家还指望着您支撑门户呢”

淑贤这话说的不假,她前一阵突然想起在某本清穿小说中见到过,仿佛太子妃出嫁后不久,她玛法和阿玛就相继辞世了。淑贤想起这茬时差点吓出一身冷汗,她不敢确定自己的记忆是否正确,也不敢肯定那本书的作者是否查明了史实。但不管怎样,淑贤却是不想阿玛和玛法出事的,在这大清朝待得越久,她越是明白过来这和现代的不同。

在这里,一个家缺不了男人。若是华善和石文炳没了,仅凭还未入官场的富达礼和庆德俩是支撑不起石家的。到时候即使有个她坐了太子妃之位,也帮不到石家多少。而且无论哪个女人,想在宫里生活的顺遂,那是少不了家族帮衬的。石文炳和华善若是不在了,她这个太子妃也别想有好。

想必历史上的太子妃石氏,也是因为这个才不得太子看重的吧

有关历史上的那位全是淑贤的猜测,但心里有了隐忧她就不能不关心,这才有了叮嘱石文炳的话。

女儿贴心,石文炳高兴。他和蔼的看向淑贤,笑着说道:“淑贤放心,阿玛身体好的很,不会有事的。”

父女俩腻腻歪歪着,华善看不过去了,他吹胡子瞪眼睛的对着石文炳,好像喝了陈年老醋似的哼道:“真是父女情深啊~~~”

一个啊字拐了十七八个调,真真是笑死了众人。

ps:不知怎么回事作者后台登陆不上去,都急死我了,今儿个注定要上传晚了,亲们千万别怪罪啊真是愁死个人

第三十三章 急急急!

第三十三章 急急急!

这对情深的父女并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腻歪’,石文炳回府后,又要张罗着到各处赴宴,又要做三日后接婚旨的准备,竟是忙了个脚不沾地,几乎一天中没多少时间是在家里待着的。

如此过了三日后,石文炳一大早穿上三等伯的蟒服,胯上早已准备好的骏马,在一家人的注视下进宫去了。石文炳入宫后,在内侍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乾清门前,冲着北面跪迎后,赞礼大臣就手捧圣旨,站在石文炳身前,朗声高宣道:“三等伯石文炳之女,毓秀名门,性秉温庄,度娴礼法,端良柔嘉……今以石氏女作配太子为福晋。钦此。”(太子妃是结婚后封的,现在只能算是福晋。)

石文炳闻旨一颗心立即放了下来,他冲着北方三跪九拜之后,接着康熙亲自书写的指婚圣旨,自出宫去了。

圣旨请了回来,淑贤的名分也就定了。她一边跟着嬷嬷们学规矩,一边抽时间给家人做衣裳。她这个女儿嫁人后可就没那么多时间为家里人忙活了,就是她真的在宫里给家里人做衣裳什么的,想送出来也不容易。

再说进宫后她还要孝敬太后、联系四妃、打赏贵人常在宫女嬷嬷之类的,到时候需要用的荷包多得是,总不能让她一打赏就上银子吧虽说送银子就挺实惠的,但那也不好看不是?这时候的古人讲究个含蓄,你拿荷包包着银子就是大方懂人情,你那银子直接塞过去就是市侩了。

所以淑贤真个是忙的脚不沾地了。好在如今家里几乎都围着她转,一应事务放在一边,全都忙着为她出嫁进宫做准备着。忙起来的淑贤连个发愁的时间都没有,那些离家的愁绪也就淡了。

淑贤这边忙昏了头,太子和康熙那头却气炸了脑袋。康熙想让他的宝贝太子早日大婚成人,都说成家立业,不成家怎么立业呢?再说康熙也希望太子能有个嫡子出生,他们满人被汉人不当正统,几任皇帝也都不是嫡子长子所做,只有胤礽自打一出生就占了嫡子的名分,被康熙封为了太子,继而被汉人学士所拥戴。所以如今在康熙跟太子没什么嫌隙的情况下,自然是希望儿子的太子位稳稳的,有什么比大婚更给太子加筹码的呢?想当初他也是大婚后才亲政的嘛

在古代人看来,无论九五之尊还是当朝太子,大婚都是个了不得的大事。

所以,想着能快不能慢的康熙和太子悲催了。

如今的朝堂上文臣武将几乎个顶个跟无所事事一样,拿着太子大婚的过程挑丁挑卯起来。聘礼该是什么规模的、太子妃的大婚装是什么品级的、大婚时太子妃从宫里哪个门进、随行女官是四个还是八个、大婚寝殿的蜡烛该用什么彩绘……

芝麻大的事都得让那些老学究讨论个几天才能定下来,你说能快的了么?至于太子想早点大婚?门都没有内务府还翘首以盼呢,这些大儒们不把需要什么给他们列个详细的单子,他们也不敢投入人手制作啊他们可不知道太子妃带的朝珠要多少颗之类的事,这玩意多一颗少一颗都能让殿内的大臣们叽歪上几天,他们做早了也得不了好的。

康熙着急,但也知道这种事还是读书人擅长,他把握国家大事尚可,这些礼仪类的东西,康熙真没那么多精力。再说还是关于女人的。

太子着急,大福晋马上就生第四胎了,虽说前三个都是女儿,但谁知道这个是不是带把的?太子已经跟大阿哥斗出了真火,他一边祈祷大福晋继续得女,一边期盼着自己马上娶妻。他是真的真的真的不想让大阿哥生出嫡长孙啊

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也着急。如今整个朝廷的官全被太子大婚的事给搅合进去了,可有木有人关心他们啊?他们的岳父都领了婚旨了,就等太子二哥大婚后好轮到他们呢按这个磨蹭劲,他们何年何月才能娶上媳妇儿啊?

别看这父子几个急得嘴角冒泡,人家文学素养极高、礼仪规范极严的大臣们却压根不管这茬。要知道这是大清朝第一次的太子大婚之事啊,之前又没个旧例,他们怎么能不好好讨论操持明白,好给后人做个典范呢

急着抱孙子的康熙从五月份一直等到十一月,六个月啊,足足半年,太子大婚的事才讨论完下聘这一个环节。老康不能等了,他真心想抱孙子,要知道七月的时候屡次生女的大福晋又给他生了个孙女,可老康想抱的是孙子啊他眼瞅都上了四十了,儿子不老少,但孙子一个还没有呢

急着抱孙子的康熙转了转脑筋,又有索额图一系官员吹了点风,于是各位阿哥不用担心独守空房了,康熙老爷子一个儿子赐了俩美女,你们努力造人吧

索额图的‘枕头风’终于送到了太子的床上,华善一家自然也愁云惨雾起来

“NN的,那帮子老学究走路慢腾腾说话慢腾腾,连办个事也慢腾腾的。主子爷怎么就不撸了这群乌龟的帽子,砍了出去?不就是个太子大婚仪嘛?至于吗他们?这都大半年了大半年啊这么长时间都不够他们办事的?他祖母个熊”华善在自己家里关起门来一向都有什么说什么,特别是这种十分憋气冒火的时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