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奸臣之女 (我想吃肉)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自有其必然,然而新生事物总是不完美的。铁了心想阻止的人,总能挑出错来。比如:怎么考?考什么内容?又要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怎么杜绝作弊?怎么杜绝考官与阅卷官遁私舞弊?考题必然不能泄露,这要如何保证?

  纵然是精明如郑靖业,有了许多招考相府工作人员的经验,也不能一一回答这些大规模考试的问题。

  一套成熟的制度,可能需要数代人、许多年的摸索才能臻于完善。幸而郑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即使对于中古史上的科举制度不能详细了解,但是记忆下来的部分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对于朝政和世情的了解,也能让她写出一份甚至比她爹的计划更完美的章程出来。

  经过我大天朝数千年历史锤炼出来的考试制度,是你们能够找得出毛病的吗?

  在又一次皇太后不得不参与的大型讨论会上,郑琰适时抛出了她的方案。由于本朝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资格的审核不算是个难题,同时要乡里作保,才能参加县里考试。郡考、州考、国考以此类推。

  漏题问题也简单,目前考试的范围小,题目出自京中。考试前确定题目,封在匣中、贴封条,非到考试时间不许打开。命题人在开考前要不与任何考生交流,最好就住在大正宫前衙门里,隔离。县试一年一次,郡试两年一次,州试三年一次。

  对于考试本身,当然是考生在独立的单间答卷,考试定在夏季,大家全穿单衣,想夹带都要再多费一点事。搜身确实尴尬,于是改为穿制式的白色单衣,踩着木屐。考生不需要携带除自己以外的任何物品入内,文具由政府统一发放。

  考试地点就设在各地衙门里,衙役可以作为保安维持考场秩序,阅卷者不可避免地是各地官员,但是,即使是县考,阅卷者除了县令还有主簿等人,严禁一人单独阅卷。考卷写完后密封,全部考完之后再开始阅卷。

  关于阅卷公平问题,试卷采取糊名制,由于目前读书人还不够多,做抄写工作的人也不够多,单独誊抄试卷以防卷上做记号的时候暂时无法实行。郑琰择提议采用流水线作业,一个阅卷官只批改一部分内容,甚至不能决定一科的全部成绩。

  解糊名之后,通常情况下考生不再被黜落,排名通常也不能再作改动。考卷至少保存二十年,考试成绩最终张榜公布。凡通过了州考的人,皆有资格优先授官或者参加各部门招工考试。被招录的人,亦需要再经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方能上岗。

  郑琰振振有词:“不但能防了从笔迹中认人——哪个考生能让所有考官都认得笔迹,也是能耐了——还能防了从笔墨中识人,”好墨次墨,懂行的人一眼就能从中看出考生的家境,“事先不知考生为何人,只就才华为国选材。”

  一条一条列得非常详细,韦知勉不得不斜眼看一看郑靖业,这女人行事间都带着郑靖业的味儿,这到底是其父授意还是她自作主张呢?两者都有可能,郑靖业是能处理问题的人,郑琰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这套方案郑琰本来是想交给她爹来说的,许多官吏养幕僚,亦有政见出自幕僚之手,不必分得这么清楚。不料郑靖业拒绝了。他认为他有首倡之功已经足够了,接下来的时代是后辈们的时候“就看你们的了,你得有一个可与他们相抗的资望才好行事”。

  科举到底是这父女俩谁的主意,也成了后人争论的一个难解之谜。

  郑琰提出的计划在这个没啥考试经验的年代里,还没有人能够挑出刺来,韦知勉等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亦是事急从权,今年的考试也等不到夏天了,现在就开考,明年再夏天考试吧。

  京畿,就在郑靖业的眼皮子底下,郑琰的姐夫做着京兆。青州,是郑靖业次子经营近二十年的地方,执行力非同一般。

  这一次考试就这样有惊无险地推行了?

  怎么可能?国子监不干了,本来这里就是干部预备役培训学校,崇道堂学生数量既少年龄也少,呛行呛得不算严重,没啥威胁就算了。反正这些土鳖可能不等入国子监就走关系去做官了。招考官员情况就严重了,哪怕顾崇是个墙头草,只要他还管着国子监,就不能不在师生的压力之下说句话:“如此,置国子监于何地?”

  随着顾崇话音一落,朝上颇有一些回过味儿来的人眼神带着不善。立在朝上的人,谁家没一、二在国子监读书的亲戚晚辈呢?魏静渊都能啃了,触动大家利益,郑靖业也要脱层皮。

  郑靖业的反应也快,痛心疾首又义正词严,用一种‘你们是白痴吗’的目光看着大家:“如今只是京畿与青州、司州而已。国子监如何,自当照旧。日后招考之事推而广之,自有国子监一席之地——难道现在的官员皆是出自国子监吗?国子监的学生亦可参考现在的官员招考。”

  又迅速地给国子监划了一个定位,等同于州试通过的学生的同等报考公务员资格。迅速地平定了有可能的来自国子监的权贵高官们的阻力。从国子监出来,不一定就能做官,也要考核之后选取优秀者,分派什么官还要看上头的心情。现在郑相公又给大家提供了另一条出路:可以自行报考,看中哪个职位就考哪个,只要你本事过硬。你们这些看不懂行的!

  终于,考试试行在两地推广的事情突破了重重阻力,得以快速实行。从萧复礼同意下旨,到颁行,一共只花了两天时间,到第四天上,京城的考场都布置好了。不出半月,第一批考试优异者都到了京城准备公务员考试了。

  就在京畿、青州两地试子通过考试,再通过招考官员考试选出十余人并且赴任之后,萧正乾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正式上表请示对狄开战!

  ☆、221战争进行时;

  战争进行时

  先期准备了若于年.老天爷又赏脸给了萧正乾这么个牛人.哪怕被双鹰王钻了西线的空子.又冒出一个袁守诚来。吃了双鹰王一个大亏.朝野有异议也被压了下去。这一战虽不说是上下一心.也不有那么多掣肘。皇帝年纪还小.军国大事.郑靖业决定了基本上就是定论了。

  萧正乾也憋着一股气儿.一等再等.等到萧复礼长大了.万一是个主和的要怎么办?又有.还是要趁着勋贵被吓住了.别等他们缓过了气来又想胡乱伸手老圣上扁殴狄部至今才不到五十年.这些货就因为一次败仗吓破了胆他不能再等了。萧正乾也一力主战.他有军功有声望.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他姓萧。

  世家内部还有一个“叛逆”.李神仙的中二期从未停歇.从青少年一直跟家族作对到老年。对狄作战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只有支持的道理。还有蒋卓蒋睿兄弟这样的少壮派.也在力图转型。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陷的.正是因为有了李神策们.郑靖业主张的推行才少了许多阻力。

  接到萧正乾的请战书.政事堂既然郑重又比较保密地以萧复礼的名义批准了前线进入战备集结状态。袁守诚为西路.张进书得了个大便宜主管东路.萧正乾自为中路.携傅宗铨等人深入敌后。三路大军.一齐出击.袁守诚负责扫荡青牛部的残余.张进书的东路负责策应萧正乾。

  自打勋贵子弟出了事儿.萧正乾就一直把最要命的郑德兴给扔过去管后勤。郑德兴伤好之后就乖乖上任.任劳任怨.也不抱怨没有机会上阵杀敌.也不吓得吵着要回家找妈妈。这孩子虽然不如以前那么呆了好歹也是年过三旬.郑靖业狡诈的血统在他身上表现得不明显.长于庶务的特点却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纵使是瞧这个从京城来镀金的公子哥儿不太顺眼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扎实肯于。有了他在.与京城的关系好了不少.也没什么人敢卡他们的粮饷。比较坑爹的是这家伙大概是家里不缺钱.抽成抽得比平常还少.虽然物资比平常多了.由于抽得比例小了.比以前也多不了多少。

  奸诈成性的郑靖业居然有这么个五好青年的孙子.真是让兵痞们好气又好笑。他们是不是该感谢这货没有铁面到底.一点回扣也不许抽?幸尔郑德兴为人“方正”.也不过于严苛.做人也够和气.在坚持了数月之后.兵痞们对他的评价尚可。

  郑德兴也熬得比较苦逼.他给京中与信.用一种无奈的语气言及军中吃回扣问题和遇到兵痞的苦闷。兵们文化水平普遍很低.中下层军官里还有大半是不识字的.尼玛大道理讲不通啊.小聪明又难玩.郑德兴只能装x他倒是遇到了与他爹初次下放的时候同样的难题:天高皇帝都远.何况相府的招牌?

  终于要打仗了.郑德兴开心呀这一仗打完.他就能回京了吧?不回京也能调个地方了吧?再跟这些兵痞们混一块儿.他都要崩溃了。装x是个耐力活儿。郑德兴开心地清点着军用物资.分派着各部的粮草、甲仗、备用马匹、旗鼓号令、帐篷车辆、锅碗瓢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