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还有一桩喜事,到不是别的,而是赵子常这货的爹爹,终于受不了自家儿子一脸春色的愚蠢模样,决定赶紧把他中意的女人弄回家。让他在自己屋子里去卖蠢,别露出去祸害皇家的名声。
没错,赵子常是皇家的人。乃是八王爷唯一活下来的儿子,还是老来子,从小备受宠爱,管教却也十分的严格。
八王爷是个开明的父亲,也是个好父亲。就算儿子相中的是个从教坊司出来,放在别人眼里,连清清白白的人家都不肯娶的女子,他也不曾火冒三丈,只是很认真地派人去调查了秦家的家风,又调查了秦小秀的品性。
本来还没有那么快能做决定。结果那日八王爷亲自溜达到南云书斋,想要看看自己那个不着调的儿子,中意的女子到底什么模样。却看见秦小秀一手拉着个风华正茂的小娘子,一手拎着扫帚,把跑到南云书斋来调戏小娘子的混混给轰出了家门。
那等英姿飒爽,明媚迷人,把八王爷给迷得。差点儿以为自己在做梦,看见了自家婆娘三十年前的风姿。
没错。王妃当年就是将门虎女,一身的好功夫,八王爷浑浑噩噩回到家,看着妻子的画像,叹了口气,终于还是认命,亲自去请官媒到秦家给自己的儿子说亲。
秦亚茹见到客客气气的官媒,又一听人家是八王爷派来说亲的,登时就皱眉——在她的想法里,小秀最好是嫁入个简单的书香门第,能和丈夫弹琴作画也就是了,最好她的丈夫不要是长子嫡孙,那才自在。
但八王爷派来的官媒,那是能随便拒绝的?
而且——秦亚茹随意一眼,就能看出妹妹对那赵子常不是没有感情,如今能在婚前见自己的丈夫一面,都很是难得,更别说婚前相处,互生爱意之后再成亲了,若是错过了赵子常,她上哪里去找妹子心甘情愿想嫁的另外一个男人去?
于是,秦亚茹只好推说父亲未归,这种大事该父亲做主来暂时拖延一下,再和小秀商量看看。
对此,八王爷表示理解,儿女的终身大事,父母不在也就罢了,如今父亲尚在,当姐姐的也不能随意给妹妹做主。
…
秦易之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来过开封。
开封城却还是与他印象中的没有太大差别,一样的拥挤,一样的热闹。
九月初十,天气转为闷热。
秦文渊苦着脸,写完今天第三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字,毕恭毕敬地捧给靠着软垫儿,倚在车窗前闲坐的父亲。
“爹爹,我已经写了三篇了,您要是还说不行,干脆宰了我吧。”
秦易之挑眉,哭笑不得:“你这小子,读书做文章,从小就比不上阿蛮,还不知道上进,整日偷懒,我看这些年,你不光没有长进,还越发懒惰了。”
低下头看了一眼秦文渊写出来的东西,秦易之立时便露出不忍目睹的表情,嘴角抽搐:“这什么玩意儿?这是文章吗?写的跟流水账似的!”
秦文渊叹了口气,咕哝:“明明我们将军说,我这公文写的越发明晰,看起来舒服。”
跟着高枫,在军中他也没少写各种文书,只是高枫的要求是务求简洁明了,让没有多少文化,只是识字的普通士兵都能一眼看明白,哪里会像如今的儒生一般,去追求什么文采!真要写得玄玄乎乎,恐怕才会被将军给推回来返工。
被高枫调教这些年,也难怪秦易之考校儿子的学问之后,只剩下郁闷。
又看了几眼手里的文章,秦易之气得咬牙,怒瞪了儿子一眼:“从今天起,你每天给我作一篇文章,让我检查,不合格就重新写,我就不相信,我秦易之的儿子长这么大,读了二十几年的书,连篇文章都不会写!”
秦文渊心下大叫不好,他爹是什么性子,他也清楚,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好为人师的,要不然也不会开书院,当山长,而且性子倔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看来,他以后的日子要难过了。
只是,看着父亲虽然枯瘦,却还算精神的脸,心下多少也安稳了些许,想起刚见到父亲时的惊慌失措,他到觉得,便是让自家亲爹压着回炉重造,重新读书,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的事儿。
秦易之终于见到了他的宝贝女儿。
大女儿秦亚茹正挥毫泼墨,倚在桌前画了一幅开封市井中的图画,那或者低矮,或者精致的民宅,那穿着打扮十分时髦的老老少少,小女儿坐在桌前,撑着下巴认真看,时不时插几句嘴。
“爹爹,欢迎回家。”
秦亚茹抬起头,就像这漫长的离别时光根本不存在,她和以前一样,只是在迎接下班回家的父亲。
秦易之的眼眶微红,抚须而笑:“啊,爹回来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秦亚茹亲自下厨,做了秦易之最喜欢吃的菜,秦小秀去买了一壶上好的黄酒。
看着生得如花似玉的女儿,秦易之长叹一声:“可惜,当年给小秀酿的女儿红,全都丢了,如今我们小秀出嫁,爹爹可连好酒也不能准备。”
“没事儿,我还留着好些坛,够用的。”
秦亚茹失笑,她嫁给陈文岳的时候,爹爹就送了二十坛女儿红,除了婚礼那一日喝了十坛子,剩下的都藏在家里,她离家之前,把酒取了出来,到底是亲爹,亲娘在她出生那一年酿造好,就等着女儿长大,怎能随便便宜了别人。
虽然,恐怕柔蓝郡主也绝不会愿意喝她的那些女儿红。
父女四人有说不完的话,一整夜,四个人都不曾入眠,彻夜长谈,连秦亚茹都没舍得劝自家爹爹去休息。
一直到天亮,这些年大家的喜怒哀乐,还是没有说完。
愁苦虽多,可好事儿也不少,秦易之在流放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险,也遇到了很多好人,从他的叙述里,秦亚茹听不出太多的抱怨仇恨,到是能体会到父亲阔达的胸怀。
大约正是如此,秦易之才能努力地活这么多年。
秦易之听了女儿这些年的遭遇,搂着秦亚茹,眉眼间的笑终于淡了些:“是爹不好,识人不明,让你受苦。”
如今陈文岳诬陷岳父之事,虽然还没有最终定案,却也传扬开来,襄阳王府再不承认柔蓝郡主与他的亲事。
只是,早就有传言说陈文岳疯了,开封府传了他去问话,确认他的确是脑子迷糊,整日胡说八道,根本问不出什么,也只能暂时监禁。
听说了陈文岳的下场,秦易之也不免难过:“何苦,何苦,他是个聪明人,从小就会读书,就是不走歪路,早晚有一日一样能出人头地。”
秦亚茹不语,其实,出人头地哪里有那么简单,科举从来不只是看学问,运气和学识兼具的,也不一定能够中举,陈文岳本是个野心极大的男人,他会做出此等事情,一点儿都不奇怪。
“算了,咱们一家团圆,那些不开心的以后再说。”秦易之看看大女儿,又看看小女儿,一脸的笑意,“听说你们都有了人家?高枫高将军的名声,我也听过,到不委屈我们阿蛮。”
秦亚茹哭笑不得:“您还是先问问我们小秀,她到底中意不中意八王府的世子吧,人家来问过好多次,总不能一直拖着。”
这话一出,秦易之立时便扭头,笑问:“小秀?你怎么说?”
小秀咬牙,脸上五颜六色的,闭嘴不言,秦易之失笑:“看样子是愿意,哎,女大不中留。”
第九十六章 嫁妆
和八王爷做亲家,秦易之并没有不愿意的意思。
别看他一本正经的模样,看起来颇具威严,实际上却是真心疼女儿,从来都觉得自家的女儿哪怕嫁给王公贵族,也不会不够资格。
当时就书信一封,送去王府,暗示自己许了这门婚事。
赵子常自是开心的很,八王爷做事也干脆利落,立时便遣了官媒,两家把亲事定下。
秦小秀的年纪还小,赵子常的年岁也不算大,两家本不必太早结亲,最好过两年才考虑这件事,但秦易之有一点儿顾虑,毕竟现在秦家的麻烦事,还未彻底解决,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明年就让小秀出嫁。
王府那边儿自是没有问题,八王爷巴不得让自己的儿子早一点儿娶新妇进门。
只是,这么一来,秦家准备嫁妆的时间就很紧迫了。
和那些从小就给女儿准备好嫁妆的人家不同,秦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打造家具,打造首饰,还得绣嫁衣,做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事情很多。
如果有两年缓冲时间,那还好一些,但现在连一年都不到,这些事情都准备妥当,两年恐怕都要紧张,何况现在。
婚期定下,秦易之才开始发愁。
小秀是嫁进王府,嫁妆不能太薄了,否则也不好看,秦易之干脆把官家赏赐的东西里,所有的绫罗绸缎,瓷器摆件都翻出来,放进闺女的嫁妆里面。
除了这些,总还要陪送一处房产才好。
在开封城,最贵的就是房子,若是哪家的闺秀出嫁的时候没有房产,其它的东西再好,在婆家也总是不够体面。
“要我说。内城的房子咱们买不起,外城还是能买下一座不错的宅院,连带着置办个庄子,买些良田,让小秀手里能积攒些银钱也好,否则我怕她连王府的女使,下人们都使唤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