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种田]重生小地主 (弱颜)



“姑娘,脸上还是用玫瑰的?”等将这一切做完,小庆站起身,轻声问连蔓儿道。

“嗯。”连蔓儿半闭着眼睛点头。

连蔓儿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玫瑰香的香脂,因为她觉得那玫瑰香不够纯净。但是这种香脂却是三种香脂里面最不油腻的,因此,连蔓儿一般都将这种香脂用在脸上。

“那天,庄子上的一个媳妇看见了咱们姑娘。过后还跟我说,说咱们姑娘俭省,脸上啥也不用。我就笑她没见识。别看咱们姑娘不用那些香粉、胭脂、头油什么的,可一点不比别人省钱……”小庆又笑着道。

将面脂当身体乳来用,她当然不省钱,连蔓儿心里想。

“谁说我不俭省?”连蔓儿睁开眼睛,假装生气道,“我最俭省的,你们还不知道?”

“知道,知道,姑娘最俭省。”小喜和小庆赶忙笑着附和道。

其实,俭省不俭省并不是问题。等连蔓儿熄灯睡下了,她还在想,等闲下来,她总得想想法子,弄些自己喜欢的护肤品出来。虽然她现在年纪小,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以后总是用得着的。早点预备着,或许还能因此再创造个聚宝盆出来那。

第二天,连蔓儿按时起床。她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过,她还是没有连守信和张氏起来的早。这两口子还是保持着庄稼人的习惯,如今虽然没有活计给他们干了,可他们总是要找些事给自己做。

就是小七,也比连蔓儿起的要早,已经到书房去跟着五郎念书了。

连蔓儿洗漱后,穿了衣裳,就往前院来。

“老爷去前院看人干活了,太太带着吉祥去了厨房,说要亲手做些包子。”路上,如意就告诉连蔓儿道。

勤劳这种美德似乎已经渗入了连守信和张氏的骨血里头,连蔓儿觉得这样还行。比起那些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而变得好吃懒做的人,连守信和张氏无疑是可爱的。而他们的这种品质,对几个孩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连蔓儿到了前院,也先去了书房,见五郎和小七正在读书,她并不打扰,只是在旁边坐了,也拿了一本书慢慢地看。

早饭的时辰,一家人在餐桌上聚齐。年前五郎从京城回来的时候,还带回来一个擅长做淮扬菜的厨子。这厨子还是鲁先生家乡的,是鲁先生送给五郎的。

这一桌的早饭,那几样精致的粥和点心,就颇有淮扬菜的风味。淮扬菜的点心被称为苏点,与广点齐名。另外,餐桌上当然还有张氏亲手为家人做的肉馅包子。

一家人都不是那种四体不勤的人,再加上饭菜可口,因此食欲都很好。吃过早饭,一家人又坐到旁边,商量这两天的行程安排。

来府城第一件事,自然是到沈家递帖子拜访。因为他们早就定下了来府城的日期,因此帖子已经在前两天送去了沈府。

“……六爷这两天并不在家,说是要等上元节的时候才能回来。今天我们去,主要是见见沈三爷。”五郎就先说道。

“咱来一回,总得见见六爷。反正咱还得在府城住些天,到时候六爷回来了,咱们怎么着也能见上。”连守信就道。

五郎点头。

“那小九哥那,他在家不?”小七就问。

“在是在,就是今天去,不一定能见着。”五郎就道,“听说这几天,沈家的大老爷和大太太都在家,大太太拘管的他很严。”

“严也不怕,”小七想了想,就道,“哥,你和小九哥一起考中的秀才,我和小九哥一起跟着楚先生念书。沈家大太太不让小九哥见别人,可没有不见咱们的道理。”

小七本就比同龄的孩子聪明,又有名师指导,多读了许多书,一本正经地说起话来,有理有据,比有些成年人还要让人信服。

“姐,你说是不?”小七还问连蔓儿。

“你说的对。”连蔓儿笑着道。

除了拜会沈家,连蔓儿一家这次来府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首先当然还是人情应酬,家里要准备戏酒,也要各处去赴席。

别家请他们赴席,自不用他们操心,他们要请戏酒,这日子也已经定了下来。

“戏班子都定好了。”五郎就道,“到时候就在家里办酒席。”

至于酒席的菜单子……

“烤鸭这肯定是不能少的,”连蔓儿就说道,“另外还有咱自家厨子做的苏点,这两样,就足够让人叫好的。别的菜,看着安排些就够了。”

大家就都点头,又叫了厨房的人来,将菜单子定了下来。

除了人情应酬,他们还打算要在府城置办一些产业。第一件,就是要在府城附近置买田庄。

“……从罗家村往这送填鸭,还是不如就近有个庄子养好了填鸭,直接送进府城来。”连蔓儿说道。

以后罗家村养的填鸭就专门供应锦阳县城的顺德坊,而另外在府城附近置买田庄饲养的填鸭,则专门供应府城的顺德坊。

当然,这个田庄也是就只用来饲养填鸭,而是按照罗家村的庄子和三十里营子的模式,田地、荷塘、鱼塘、养鸭场、养猪场等结合到一起。有府城这样大的市场,根本不愁那些出产的销路。



第八百二十五章 上元夜宴

接下来的几天,连蔓儿一家就忙碌了开来。直到正月十五,沈家派人送来请帖,请连蔓儿一家晚上到沈府赴宴。

五郎留下来送请帖的小厮说了一会话,这才知道,沈六昨天晚上刚从外面回来。今天的晚宴,沈家还邀请了不少亲朋和府城内够得上品级的官宦。沈家的宴席,自然也请了戏班子和杂耍班子。而在宴席过后,还安排了看灯。

府城的上元节灯会是从正月初四到正月十八,正月十五正日子这天最为热闹。而在沈家的凤凰楼上,可以很好的观赏整个府城的花灯。

上元夜的晚宴,以及之后的看灯,是沈家每年的惯例,可以说是一件大事。所以即便是在外头军务非常忙碌,作为掌握着沈家的实际权力,且是下一任的沈家家主的沈六,也要在这一天赶回来。

他必须要在宴席上露面。

来送请帖的小厮在临走的时候,还留了一句话。说是请连蔓儿一家到时候早一点去。

傍晚时分,连蔓儿一家就都穿戴齐整,坐了马车往沈府来。上元节期间,府城里家家户户都挂起了花灯。有从铺子里买的,也有自家巧手扎制的,似乎是叫着劲儿的,看谁家的花灯最新奇、最漂亮。因此不用特意去灯市,就可以看到不少争奇斗妍的花灯。

如今天色渐晚,就有那心急的将花灯点上了。因此,这一路上连蔓儿没少掀开车帘子往外看。今天的天气,格外寒冷,连蔓儿坐在车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路上行人呼出来的气瞬间变成白雾。但是再寒冷的天气,也丝毫并不影响人们看灯的热情和过节的喜庆气氛。

连蔓儿一家因为那个小厮的嘱咐,特意提前从家里出发。但是她们还没到沈府,这路上的行人就越来越多,大姑娘小媳妇成群结队。还有夫妻两个怀里抱着,手里牵着好几个娃娃的。

那些自然是因为小孩子催促,或者本身就是急脾气,早早地出门来看灯的。

一年一次的上元灯会,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比咱们县城的灯会还热闹……”连蔓儿放下车帘,笑着对张氏道。

“那是当然的,这可是府城。”张氏也笑着道,“今年是来不及了。你姐有了身子,也不大方便。等明年,咱带你姐,把你吴家婶子她们都叫上。好好来府城里看一回灯。……还有你姥姥、姥爷他们。……我记得小时候听你姥跟我说过,她和你姥爷年轻的时候,到过府城一回……”

母女两个说着话,随着外面的人声越来越热闹,马车终于来到了沈宅前。就见大门外的拴马石上已经拴了些马匹,不少管事和小厮都穿着崭新的衣裳,在大门外迎候客人。

张氏和连蔓儿的马车在大门外,就和连守信、五郎、小七的马车分开了。爷几个的马车去了东角门,连蔓儿和张氏的马车则被引进了西角门。

沈家的晚宴。男客们就直接安排在凤凰楼上,女客们的宴席则被安排在西花园的暖阁内。连蔓儿的马车进了西角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夹道走了一阵,最后在一道垂花门前停了下来。跟随来伺候的小喜和小庆先下了车,随后就搬了脚凳来,请张氏和连蔓儿下车。

这一会的工夫,早就有沈家负责迎客的管事娘子带着小丫头们上前来。笑着一边请安,一边扶了张氏和连蔓儿的手臂。

一个小丫头在前头领路,另有一个长的粉团团一张脸,穿着鸦青色棉綾褙子的管事娘子在旁边陪着,小喜和小庆则是拿了张氏和连蔓儿的衣裳包跟随在后。

管事娘子十分善谈,一路陪着张氏说话,百说百应。她自称夫家姓王,是跟随着沈家的大太太伺候的。

王大娘领着张氏和连蔓儿进了西花园。却并不往暖阁去,而是来到了一座精致的小院落前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