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京城表面看起来跟往日无异,可是有远见的百姓还是暗中开始有所行动了。原本该买一袋面的现在改为三袋五袋,也就是说。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购买量都比平日多了很多。无意中,将京城的物价又哄抬了起来。
可是自从朝廷收购秋粮数量未达后,就开始限令民间商人不得大量屯粮,所以不到三天,京城各大粮店和日用品商铺就出现了断货的现象。原本只是未雨绸缪的举动彻底演变成了恐慌事件。
新上位的太子连夜派人调查城中粮店的实际情况,以便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待看到打探回来的消息时,他立刻脸色大变。
弘帝又是一连几日没有睡过安稳觉了,连日来眼皮不停地跳。总感觉好像有一张通天大网要朝自己撒下来。
是他太疏忽了,从秋粮收缴受阻的时候他就应该提高警惕了。那时,他以为这只是今年雨水过量造成。却没想到事态会发展至此。
文家,这件事一定跟文家脱不了干系。他已经下发了三道旨意,请文家掌权的二爷和三爷即刻进宫面圣,可是这两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死活找不到人。派到文家族宅的人至今未归。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消息。
下一步该如何走?
弘帝看着六部官员眼观鼻鼻观心的神情,心思有些复杂,“怎么了?要你们说话的时候怎么一个个都跟哑巴一样?乱党的文章满天飞、百姓们到处哄抢,居然事先一点觉察都没有,真不知道你们平日是如何为官的?”
“微臣知罪,恳请皇上息怒!”六部官员一起下跪。神情那叫一个悔恨啊,真诚的不能再真了。
“朕现在不是要你们知罪,是想听你们如何解决这些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道理难道还要朕再给你们教一遍吗?”弘帝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右丞相梁延宽眼睛眯了眯。上前启奏:“皇上,微臣倒是有一招险棋可以一用。”
“准奏!”弘帝气哼哼地发话。
“让乱党的文章满天飞确实是京城防守太疏松。百姓暗中囤粮囤物也是因为受了乱党的蛊惑,只要让百姓知道粮店和官粮屯粮充裕,这场抢粮风波一定会平息下去。”梁延宽见弘帝没有异议,继续说道,“既然百姓们要抢粮,我们何不大开粮仓,让百姓们自动熄了这场抢粮风波?”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外求见!”小太监进来禀报。
“宣!”弘帝摆了摆手。
太子行过礼之后,见六部官员都在此,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上前启奏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次屯粮风波定是乱党策划的一个阴谋,目的就是让百姓产生恐慌心理,因此儿臣认为,与其逆道而行不如顺应民意。”
“怎么个顺应民意之法?”弘帝眼睛一亮,看着这个令他爱恨难辨的皇子。
太子递上一份奏折,说道:“这是儿臣让人调查的京城所有粮店的存货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半的粮店都卖了八成囤货,另有小半已经关门停业,等待粮价更高一些时出货。如果按照平日的用量,这些粮食完全足够城中百姓撑过三五个月,可是百姓们不明真相,所以儿臣以为,要让百姓平息此次抢粮风波,就应该打开官粮粮仓,如此一来,百姓知道我朝粮仓充裕,就不会受乱党蛊惑了。”
弘帝的目光在太子和梁延宽的脸上划过,问道:“若是官粮粮仓一打开,百姓们继续哄抢,这件事要如何收场?”
梁延宽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太子殿下能如此细心的调查此事,一定有了妥善解决的方法。”
弘帝和六部官员都将目光都看向太子。
太子微微颔首,说道:“官仓大开,也不是无限量的大开,可以实行限购令,要求每户只许购买最多一个月的用量,如有不从者,将以囤货居奇者论处,按照超额数量处以鞭刑或是绞刑。”
“众爱卿以为如何?”弘帝问道。
“启禀皇上,太子此计甚好。”梁延宽和六部官员齐声启奏道。
为了控制购粮的数量,朝廷在城中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分别设立卖粮点,前来购买粮食的百姓必须拿着户籍证明,凡是购买过的,一律不得再购买二次。
此令一出,城中抢粮的风波倒是淡了几分,除了最开始的两天百姓们还惶惶不安前来购买粮食以外,后来见私粮粮店也正常开门了,就不再去抢购粮食了。
一场因为《浮世》引起的抢粮风波算是暂时压下去了,弘帝开始对文家格外关注起来,暗中组织了一只精英人马,派往全国各地重点对文家实施详细调查。
“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烧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此时的洪州城大街小巷,却充满着欢歌笑语,小孩子开始唱着腊八节的歌谣,家境好的百姓们也开始准备熬制腊八粥的材料。
由文、袁、金、张四位夫人组成的“四人帮小组”,在林倾宸的倡议之下,又有了新的活动。
原来,宗泽翰想在在腊八节那天进行施粥,施粥的对象是西五州的的贫民。
林倾宸知道以后,不知道该夸自己的老公仁义呢还是奸诈,这分明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嘛!
“我们有多少存粮?这日子可还长着呢。”林倾宸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宗泽翰。
今年本来就收成不好,再加上西五州现在可是全封闭状态,要是这么打肿脸充胖子,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将老底败光了。光想想幽王旗下二十万兵马的伙食,林倾宸都不敢想象。
“你放心,我们准备二十多年了,你只管去做。”宗泽翰笑着说道。
有了这句话,林倾宸就将文、袁、金、张四位聚到一起商议。
“这个主意好是好,就是这所用粮食从何而来,总不能让我们自己准备吧?”这一次,金夫人首先不同意起来。身为商家贵妇,她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利”字,在利益面前,一切都要靠后站。
张夫人也有些头疼,现在虽说城中各个商铺的经营还算正常,可是要是一直这么困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袁夫人想了想说道:“我算是看明白了,越是有钱人越是抠门,让他们帮工还行,要是让他们拿银子就像是割他们肉一样。”
林倾宸心里有数,也不着急,等众位夫人都发了牢骚之后,才说道:“我们家爷说了,文家这些年在各地得了百姓惠顾,才有了这份家业,所有熬制腊八粥的食材都由我们文家出,各位夫人到时候只要帮我镇镇场子就行。”
金夫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林倾宸,“这样吧,熬制八宝粥的豆子就由我们金家出,也算是给夫人帮忙了。”
有人这么上道,林倾宸自然不会推脱,“那我替夫君谢谢夫人了。”
张夫人说道,“我回去跟我家老爷说,到时候让他调派些士兵前来维持治安,免得到时候出现混乱的场面。”
袁夫人也笑着说道:“你们都出力了,我怎么办?要不然烧火用的柴就由上善基金会出吧?”这样一来,上善基金会也算参了一脚,多长脸啊。
金夫人看着袁夫人讥讽道:“果然是最抠的,几根柴能值几两银子?”
林倾宸在袁夫人发火以前,赶紧说道:“做善事尽到心意就足够了,灾民们会感谢各位夫人的好意。”
施粥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一封写有文家书院创办人身在洪州的密函呈到弘帝面前时,弘帝又不淡定了……
(嘿嘿,写完了,大家别拍我,要知道想要将个人兴趣坚持下去,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你们知道的o(n_n)o~)
第一三五章 腊八
天邺王朝弘帝三年,在南方靠海一带有一支文姓之人崛地而起,之所以说是靠海一带,是因为有人说位于天邺王朝境内的郴州一带,也有人说位于天邺王朝与金萨国之间的一个孤岛上,总之没有人能说明白,只知道这一代文姓之人很多。更有人说位于天邺王朝境内的‘天下山庄’就是文家的发源地。文家涉猎极广,从酒楼、茶楼、干果行、成衣行、药行、陶瓷行、酱料行、珠宝行、丝绸行、首饰行、茶行、粮行、铁器行、陶土行、棺木行、皮革行、书局和书院等均有涉及,可以说,三百六十行几乎没有被文家落下的。而且在文家壮大的这些年,各行各业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每一行都有行首来领导,按照州、县的级别进行划分,无论进退都要经过行会的大头磋商。
尤其在文家书院这一块,文家几乎是倾尽全力来经营的,从开办之初到现在,光是每年向朝廷和各行各业输入的人才就不可计数。
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从表面看文家就是一颗压轴的棋子,走错了满盘皆输,走对了事半功倍。自从弘帝探查到被文家书院众学子们推崇的文家书院掌舵人文二爷现在被困在洪州暂居后,弘帝改变了拉拢文家的想法。
相似小说推荐
-
包子守娘攻略 番外完结 (风吟箫) 起点女生网首页大封推VIP2014-04-24完结 9.09更新番外至完结一朝穿越,她是中毒又逃命,哪想还中奖包子一枚。几...
-
穿越女重生手札 (孜然) 2014.05.09完结前世,她以为自己是穿越女便是绝对的存在,最终自己的家在乱世中覆亡,而一直保护着她的所爱之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