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忙于朝事考核,政绩优化的百官们也顾不上去理这个,反正所有的事情按部就班地在进行,也没什么需要动用到陛下尊贵头脑的时候,那他就爱干嘛干嘛去吧。
    文昌帝当然也并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帝王微服私访,那他就会知道许多民间的事情,一些朝官不愿他看到听到的事情他有机会亲自看到听到,更有利于他深思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将来该怎么做。
    在民间游走一番,文昌帝已明白当初相爷肯放他出宫的深意。
    那不止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不止是一个臣子对帝王的最高忠诚,更是一国宰辅对天下百姓最大的爱护。
    美人爹爹是一个千古名臣,那他亦要做一个千古明君。
    “宇郎,在想什么?”
    一声温柔的低唤从身后传来,文昌帝转身便看到自己的皇后正娉婷而来,不由笑了,“二妹。”
    皇后偎进他的怀抱,重复刚才的问题,“在想什么呢?”
    文昌帝放眼去看龙舟两岸,“我在想这大好江山都是我的责任,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好重,二妹可愿与我一起承担?”
    “夫有千斤担,妻挑五百斤,父亲曾经说过的。”
    “得妻如此,乃是我的荣幸。”
    “是吗?那前日谁看别人看得目不转睛?”皇后忍不住酸道。
    文昌帝一笑,低头在她颊侧亲了一口,在她耳边轻笑道:“那你还不是玩得心野了,心里眼里还有我这个丈夫吗?”
    “哼。”
    “哼什么?”
    “你要知道,如果你真的敢对别的女人动心,我立马走人,我本来就不喜欢呆在那座无趣的宫城里。”
    “哼。”这次轮到文昌帝哼了。
    “你哼什么?”
    “那个乌利可汗的事你别以为所有人都忘了。”
    皇后马上装作若无其事去岸上,“宇郎,你看那边的风景真不错啊。”
    这话题转移得也太……
    文昌帝失笑拥紧了怀中人,“不跟你计较,反正你别想撇下我跟皇儿他们自己去逍遥江湖。”
    “你这人纯属于自己得不到也见不得别人得到,坏到家了。”
    “那又如何,你出生便注定是我家的人,这是天命。”
    皇后用力捶了他两拳,道:“你也想看祥瑞吗?”
    文昌帝微怔,尔后哈哈大笑。
    祥瑞?
    一提祥瑞就想到当初相父在金銮殿上制造出比柳妃那儿还要祥瑞的祥瑞出来,然后朝着父皇戏谑地说那一句“圣上,您就是真命天子啊”。每次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文昌帝都有仰天大笑的冲动。
    所谓祥瑞是什么?
    美人爹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讲过,祥瑞不是天成,而是人为,人有道,天助之。人无道,天灭之。
    古来朝代更迭,无不如此。
    所谓天命之说,不过是手段,是工具。
    远在帝师的丞相大人也在为农业工具而烦恼。
    大型机械化操作显然是不现实的,此时尚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他也没那方面的知识。
    但是农业上的一些改革也是势在必行,所以,工部、户部近来的人都被丞相给操练得想吐血。
    户部尚书是孟三公子,上司是老爸,他是啥话也不敢呛声的。
    工部尚书早就吃足了丞相的排骨,自然是默默认真执行。
    丞相不关心的事,你糊弄造假都不要紧,丞相关注的事,你最好拿出十二万分的心神来认真对待,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这就是在丞相手下做官的心得体会。
    你贪个小钱,捞个美人,收点银钱都不是大事,可一旦你摊上大事,那也就到头了。
    孟明远跟着几名属官在工部的工坊察看他们试制的农具。
    “这些明日便可以到田间试用。”
    孟明远点头,“到时候再看效果吧。”
    虽然无法机械化,但是至少能提高效率也是好的。
    边塞之地的草场、牧场、农场这些年也有了明显的效果,马匹牲畜也都渐渐兴旺起来,到时候便都是有力的生产力支持。
    事情总是要开始做,才能渐渐看到收获的希望,所以临渊羡鱼,永远不如退而结网。
☆、第150章 
    一些所谓的变革便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一点一滴中影响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等人们惊觉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
    这便是历侍三朝的孟相所带给庆朝百姓的感悟。
    当年丞相大人大力倡导在边城圈地种植草场,培植牧场,养殖牲畜,如今农具变革,那些以草场、牧场养殖而出的牲畜便成了最有力的生产力。
    你若说丞相当年只为小部分人谋财路,如今却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目光短浅了。当其时,也只有小部分人才有那个实力进行丞相这种计划,而不花费国家一钱一两。
    最终,国家却是既得利益者。
    因为,当年的圈地之约,便是以当朝廷需要时需无偿向朝廷捐献牲畜及战时用马,当然这捐献之数也是每年有所定额的,并不会有竭泽而渔之事发生。
    丞相画了一个大饼给他们,许他们以莫大的利益,又让他们以利益交换。
    用荒滩戈壁,用时间为朝廷做成了一笔有赚无赔的大买卖。
    时间跨度大,但是等到验收成果时却是格外喜人。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真乃国相本色!
    这些年来,边塞之地每年向朝廷捐献的牲畜马匹无数,而利用那些捐献而来的成年牲畜马匹,朝廷又顺利交、配繁衍出下一代,大大节约了成本,解决了不少的用度开支。
    无论军用民生均有照弗到,可谓是面面俱到。
    至于各场主有无欺上瞒下之举,答案当然是——有!
    “爹,您以前未动他们,怎么如今却要动了?”既然要动,何不当初便雷霆拔除?姑息这么些年此时又动,岂非徒增麻烦?
    丞相大人笑了,对儿子的问题不答反问:“咱们府里每逢年节时宰杀的牲畜选的是什么样的?”
    孟三公子稍一想便明白其中内涵,不由跟着笑了,“膘肥肉厚,可以宰来吃了。”
    丞相大人笑而不语。
    清朝时巨贪和珅伏法时,便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有些人纵容他们不是宠溺,而是不到动的时候,要动就是连根拔起,让他们赔得裤子都穿不上,这才够彻底。
    所以,最终那些想讨便宜占国家大便宜的人,失去了既得利益,朝廷无偿收回了牧场,收归国有。
    这是一个警示。
    而从未有所欺瞒,年年按时捐献的场主便成功得到了他们当年所签牧场的所有权以及得到了不再捐献的豁免权。
    而当初的优惠政策,后人却是不可再得。
    所以当时丞相才会对人言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吃亏就是讨便宜,这句俗话从来不是欺骗世人的存在。
    丞相用事实告诉大家要相信老天疼憨人,弄虚作假害的始终是你自己。
    而这些年,边疆兵团闲时开垦良田牧场无数,绿化边关周遭环境,无意之间将疆域扩充以千里计,在一些原本杳无人烟的地带也开始驻扎了兵团,宣示了主权。
    这都是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的,兵不血刃开疆扩土。
    开疆扩土并非一定要刀兵相向,向一些贫瘠荒地、沙漠进军,战胜了你便得到了,进而稳固便好。
    百姓富足,人口自然就会增加,边疆贸易繁荣,自然而然会吸引人前往淘金,尔后便会成为久住人口,落地开花。
    文昌帝在看到最新的庆国疆域图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给予的情报汇总,因而知道了这几十年间自己的相父究竟都做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这就是美人爹爹儿时常说的天道酬勤,人有志,天不负!
    移民毋须朝廷政令,百姓自然会趋利而往。
    “以利趋之,较以令使之更为人性,也更为顺应天道。”这是丞相大人对儿子的教导。
    顺势而为,这便是美人爹爹立身处事的原则,这样的原则让他身处政治漩涡而始终屹立不倒。
    美人爹爹从不会炫耀自己为国做了什么,他只是在恰当的时机做些恰当的事,选择最好的利益分配罢了。
    这才是国相的胸襟与眼界。
    文昌帝回京乃是因为夫妻避孕不当导致皇后又被蓝田种玉,只能暂时回京安胎。
    皇帝坐镇金銮殿,丞相大人自然便可以回家继续宅着。
    孟明远就是这样的人,没人作主,他可以一肩担起,作主的人回来,他也可以立马撒手不管,回去休闲度日。
    接手相父为自己铺成的平坦大道,文昌帝心中感慨万千。
    只是,丞相接到了一封请柬,他拿着含笑看了半天。
    “老爷在笑什么?”程雪兰剥着手里的一粒桔子笑着问了一句。
    孟明远将那请柬放到一边,也拿了颗桔子剥,漫不经心地道:“一位故人相邀,请为夫一叙罢了。”
    “老爷看这半天是去还是不去?”
    “原本是没多大兴趣,可这日子过得也委实是有些乏味,不妨过去瞧瞧,就当是娱生活了。”
    程雪兰“噗哧”一声就笑了,“老爷不是说要偷得浮生半日闲么?”
    “平淡的日子是真实,但是偶尔的刺激也是必须的。”
 
相似小说推荐
				- 
				[种田]陆小琬行商手札 (烟秾)				完结新来的木匠?收了!新做好的杏脯?很好,打包卖掉!唔……至于向伟之么,看在他这么忠心的份上,就贱价收...
				
- 
				[综漫]一色世界 (浅本)				晋江 2014.07.16VIP完结一色一子有一个神奇的笔记本。这个神秘、强大、没有使用说明的奇怪笔记本,让她从此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