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二十九与齐谨之并辔而行。瞄了眼前方不远处的马车,悄声对齐谨之说道。
“我已经命人过去。应该没什么大事。”
齐谨之的心绪也有些不宁,但面对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他还是极力保持镇定,决不能自乱阵脚。
思索了片刻。齐谨之问了句:“对于那个幕后黑手,大师真的没有怀疑目标?”
萧二十九的呼吸有一瞬的急促,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摇头:“没有。主子只是猜测,那人极有可能是宗室或是开国元勋之后。”
其实。妙真大师心中已经圈定了几个人选,只是其中牵扯到了四大国公府,偏齐、顾两家就是其中之二,妙真还真不好对这两口子说明。
再者此事只是妙真的猜测,她手里根本就没有证据。
皇帝都不能单凭一些‘传言’就捕风捉影的怀疑宗室或者勋贵,就更不用说妙真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了。
妙真相信顾伽罗,却不信齐谨之。
她的这种想法也直接影响到了萧二十九等一众属下。
所以,如果这个问题是顾伽罗问出来的,萧二十九犹豫片刻后还是会据实以告。
问话的是齐谨之……呵呵,萧二十九只能打个哈哈了。
齐谨之沉吟片刻,压低了声音,“二十九哥,你们常年在京城,消息定然灵通,我想请您帮忙查个人。”
萧二十九挑眉,“谁?”
齐谨之用轻不可闻的声音说了句:“铁槛庵庵主!”
萧二十九神色一变,旋即又用惊讶的表情做掩饰,“静善老尼?她有什么可调查的?”
齐谨之观察入微,自然没有放过萧二十九的短暂失态,但他还是装着没有发觉,目光看着前方的山路,微微蠕动嘴唇,吐出一句话:“我怀疑,贺氏与铁槛庵有关!”
他说这话绝不是指贺氏曾经被关押在铁槛庵,而是暗指贺氏背后的影子是庵堂,或者干脆就是那位庵主。
萧二十九定定的看着齐谨之的侧脸,良久,方道:“好,我会传信回京城,请兄弟们调查一下那个老尼姑!”
一行人慢悠悠的赶着路,正午时,齐谨之还‘体贴’的建议大家暂且找个地方用饭,顺便再歇息片刻。
内侍心里急,可他的肚子叫唤的更急,看了看近在眼前的无名小山,他艰难的点了下头,任由齐谨之热情招呼他用饭、歇息。
小西山前往西南小山,不过五六十里的路程,可齐谨之他们硬是耗费了一个多时辰。
等他们拐入山谷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时分,太阳开始朝着西边慢慢滑去。
“停、停,就是这里!”
内侍扒着车窗,辨清方向后,用力拍着车厢壁。
齐谨之打马赶了过来,顺着内侍指引的手看过去,然后故作惊讶的说道:“天使要去这座山搜查?”
内侍点头,“没错,就是这座!”
说完,内侍斜睨了齐谨之一眼,鼻孔对准他,“怎么,这座山咱家去不得?”
又是一个去不得!去你娘的去!
齐谨之在心里暗暗骂了这阉货一句,脸上却仍是谦卑的笑容,“去得,天使自然去得。只是不瞒天使说,这里是我家宜人私人的产业,山里有匠人做活计,倘或有什么唐突之处,齐某提前代我家宜人给您告个罪!”
说着,齐谨之有模有样的冲着内侍拱了拱手。
内侍却嘿嘿一笑,别有深意的说道:“这里‘也’是顾宜人的产业?呵呵,那咱家更要去看看了。大师不是说了嘛,定要还宜人一个清白,所以呀,这个地方必须仔细的查一查。”
齐谨之一脸坦荡荡,伸手做了个请的动作。
内侍下了马车,扬起下巴,大步往山上走去。
齐谨之和萧二十九对视一眼,默默交换了个眼神,然后快步跟了上去。
嘿嘿,曹百户可是说了,这山里有‘干货’,且让他当着萧二十九的面抓个正着,切切实实的拿住了齐氏小夫妻犯罪的证据,看妙真大师还能说什么!
一想到能让那个跋扈的老女人吃瘪,内侍便充满力气,这次也不喊累、不叫苦了,吭哧吭哧一路爬上了山。
然而,当他命人砸开关闭的山门,迅猛的闯入腹地的时候,却被眼前的繁忙景象给惊呆了。
亲,不对啊,说好的莺粟果和神仙膏呢?
怎么忽然变成了一个简陋的亭子和一个造型怪异的大长竹竿?
咦,有灶台?!
内侍的眼睛一亮,快步奔了过来,伸头看了看冒着泡泡的大锅,却发现里面并不是什么褐色的汤汁,而是有些浑浊的白色液体。
“这、这是什么?”内侍记得很清楚,曹百户说了,真正的神仙膏是褐色的,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明显跟他看到的不一样啊。
齐谨之看到摇摇欲坠的卓筒井时,眼角狠狠的抽了几下,而当他看清忙碌的‘匠人’面孔时,手指忍不住的颤抖。
……出事了,盐场果然出事了。
脑补了许多种可能,齐谨之心中如同惊涛骇浪般起伏不定,但最后却全都化作了庆幸。
幸好他发觉了不对劲,提前命齐大勇过来,否则——
听到内侍的话,齐谨之凑上前,伸出手指在大锅的锅沿上摸了一下,铁锅很大,锅沿也有两指宽,并不烫手。
齐谨之将手指放在唇前舔了舔,“唔,还成,就是仍有些杂质。”
内侍学着齐谨之的模样,也摸了一把锅沿,舔,“咦?咸的?莫非这是盐?”
按照大齐律,私自熬制食盐也是违法。
但律法什么的,向来都是对权贵没太大的制约作用。内侍辛苦的跑来,是为了抓齐谨之夫妇‘制毒’的证据,而不是抓私盐贩子。
就是这盐,也相当劣质,又咸又涩,一如内侍此时的心情。
……
府衙后衙,某个偏僻角落的柴房里,贺氏正抱膝坐在地上。
忽然,紧锁的门板被人轻轻扣了三下。
贺氏抬起头,静静的听着,片刻后,又是三声敲门声。
“你怎么才来?”
贺氏起身走到门前,眯着眼睛觑了眼门外的人,没好气的抱怨了一句。
“药呢?”门外站在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小丫鬟,明明很稚嫩的年纪,却一脸的冷肃与老气横秋。
贺氏抿了抿唇,仍盯着门外的人,“主子会救我的,对吧?”
“你只要能让齐顾氏一尸三命,完成主子交给你的任务,主子定然不会不管你!”小丫鬟冷冷的说道。
第136章 乱
“天使,这里是最后一处作坊了?您看——”
齐谨之领着内侍在山上转了一圈,最后来到第三口卓筒井旁,依然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亭子,依然是摇摇欲坠的卓筒井,但总算没有什么大的纰漏。
内侍铁青着一张脸,快步走到亭子一旁的灶台前,伸手在锅沿儿上摸了一把,舔了舔——
“呸呸呸,”内侍将劣质的井盐全都吐了出来,心中暗暗骂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这里是神仙膏的秘密作坊吗?怎么变成了熬制私盐的地方?
忽然,内侍想起从早上出门到现在,齐谨之一直都在拖延时间,难道是他趁机提前销毁了证据?
内侍眉心拧成一个结,缓步走到卓筒井前,乡勇假扮的‘匠人’们正卖力的摇着辘轳,直径约半丈(约1.6米)巨大圆盘吱呀呀的转动着,长长、粗粗的毛竹从井口里被拉了出来。
内侍冷眼瞧着,心里估算着那截毛竹的长度。
但令他吃惊的是,‘匠人’们从井里拖拽上来的毛竹竟然有十几米。
也就是说,这口怪异的小口径井最少也有十几米深。
内侍转头四顾,细细打量了周围一圈,又低头看了看地下:这里是山地,土质杂乱,想要在这样的土质上打出一口十几米的深井,绝非一两天能完成的。
也就是说,这口井原本就存在?
这里、真的是齐家的一处采集井盐的工坊?
内侍仿佛一只被戳破的气球,顿时没了精神,对于齐谨之的问话,他更没有心思应付。
但此次他显然是直奔这座山而来,却没有找到他要的‘证据’。他的这番行为,任何明眼人见了也能猜出他是‘有备而来’。
齐谨之夫妇也就罢了,他们哪怕心里明白,也不会真跟‘天使’计较。
但,远在京城的那位妙真大师可就不好应付了,她定会觉得内侍是有意针对齐谨之和顾伽罗,甚至是心怀私心的意图加害他们。
嘶~~内侍顿时一个哆嗦。连连吸着冷气。
不行。他决不能落人口实。
右手拢在唇间轻咳一声,内侍装着生气的模样,厉声喝问道:“作坊?哼。齐知府,咱家想问一句,这里是什么作坊?啊?”
一边说着,他还一边用下巴点着大锅里沸腾的卤水。暗示意味十足啊。
齐谨之不是傻子,此刻他也不能装傻。于是就见他赶忙抱拳谢罪:“天使勿怪,齐某身为大齐官员,自是熟知‘大齐律’,更是知道高祖爷明确规定民间不许私自熬煮食盐。但。乌蒙的情况有些特殊啊,这井盐,并不在官盐限定的范围内。所以——”他齐谨之可没有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