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爱太沉重,几乎将他的整个生命压垮。
写到这里,其实我很无奈,古龙在诗音的人物塑造上,真的有偏差,古龙也许只想写一个美丽,为情所伤,所困,善良软弱,默默忍受的女子,结果,他把她写成了一个只知以爱为名索取,还自觉委屈无辜凄凉无比的伪白花。
但是,古龙写出的是这样一个诗音,我也只好评价这样的诗音。
整部书的前半部,我就没看见林诗音的爱有一点点不自私的地方。唯一的显示出一点真心的要把李寻欢放走的地方,还要先责备李寻欢不守信义,再问李寻欢是不是梅花盗,在李寻欢心上扎了一刀又一刀。
不管李寻欢是不是梅花盗,林诗音都决定放他走,有人说“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也爱他,也要救他。对于女人来说,这足够了。对于男人而言,这也足够了。”
我很不以为然。
首先,小说里愿意为一个人死只是爱的基本条件,没这个觉悟,爱这个字提都不要提。
你能想象一个人说爱另一个人却在地震时抛开她独自逃命吗?
其次,当时林诗音并不确信小李是梅花盗,她只是有点怀疑。在罪名未定的情况下,如果她就能眼睁睁地看着小李被搞死,那她对小李还有一丝一毫感情吗?正常人连对路人都不能这么狠心吧?
所以林诗音想放李寻欢走这件事,实在不足以作为爱的证据。
如果林诗音确认小李是梅花盗,她一定会放他走吗?我不知道,至少她认为小李是花心浪子的时候她的态度是不要去害我的闺蜜。
好吧,就算她还是会放小李走,把一谋色害命的人渣放走,好让他有机会继续去祸害无辜的女子,只为了她自己的爱,只为了她自己心里过得去,这是一种令人欣慰,值得赞美的行为吗?
凭什么要无辜的路人用性命为她的爱情买单?路人无人权?
当然,这扯远了。回到林诗音到底有多爱李寻欢这个话题上来。
被林诗音这样误会,李寻欢也还能笑得出来,却在诗音痛哭的时候,忍无可忍地喷出了一口鲜血。
这一段,让我不忍卒睹。
这一口血,似乎也终于把诗音心灵的眼睛擦亮了一点。
她终于意识到,李寻欢不肯走,不是为龙啸云,而是为了她,是为了怕她知道实情伤心,李寻欢,从来没有停止过爱她。
我们欣慰地看到,一旦发现李寻欢还是爱她的,诗音的恨消失了,终于发现不是李寻欢来破坏他们的平静生活,而是他们对不起李寻欢了。
我们再来看看,她又为爱情做了什么?
李寻欢作为梅花盗被押送少林寺,其后消失无踪,这一段,诗音没有任何与李寻欢直接相关的作为,我不怪她,因为她不知道李寻欢下落。
她心里一定是惦记的,夜夜难眠,以泪洗面。
可是她的眼泪是为李寻欢而流,还是为自己而流,我不清楚。
两年后的夜里,李寻欢夜探小楼,两声轻轻的咳嗽如惊雷震醒梦中人,诗音推窗,凄然四顾,茫然自语,“我知道你来了,你既然来了,为何不出来和我相见呢?”“你不愿和我相见,我也不怪你,我们的确对不起你,对不起你……”
我由衷叹息。她爱吗?她爱的,说她不爱,我不忍。可是她的心为什么就从来没有靠近过真实的李寻欢?
李寻欢不见她是因为他们对不起他吗?
他不见她是因为他不忍打扰她的生活,不忍让她面对儿子的质疑和愤恨。他何时忍心怪过她?
为什么在诗音的心里李寻欢对她的好总是不及李寻欢对她真实的好的十分之一呢?
她真的有一点点了解过李寻欢吗?为何龙啸云做了李寻欢两年兄弟就把李寻欢的性格了解到骨子里,她花十几年都不行?
她的泪若是为李寻欢而流,若是她对李寻欢感到亏欠,担忧他的平安,她为何就想不起要为李寻欢做点什么呢?
她为何就忍心什么也不做,眼睁睁地看着小李曾经的家,两个人留下所有美好回忆的地方荒废?
荒草没径,梅林枯死,冷香小筑墙结蛛网,窗台积尘,窗棂百条裂痕。
李家几代人的心血,养育了她的姨父姨母的故居,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荣耀之地,被她的不作为生生糟蹋成了鬼园。
她可曾想过有朝一日小李再回到这里,看到这些会是什么心情?
家仆散去了没人维持宅院?林麻子还在是不是?还有她自己和龙小云。没办法打理好整个庭园,给梅树浇几瓢水可以吧?给冷香小筑抹抹灰可以吧?
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有这份心。
再看李寻欢与郭嵩阳决斗前那一段,
再次叹息,诗音啊诗音,龙小云还特意点出了李大叔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此时你凄凉幽怨的笑容,轻颤的嘴唇,是想干什么呢?显示你多么委屈,多么可怜,想留心上人又知道留不住他吗?难道你就一点也没想到李寻欢是要去兵器谱第四名决斗,凶险万分吗?你的凄凉幽怨会让他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决斗呢?
就算不能给他一个鼓励的美丽笑容,至少也可以藏在屋里不去干扰他的心情吧?
我爱你,可是我永远只有等你快死了的时候才会想起为你做点什么。
对这样的爱情,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说她不是真爱,似乎太残忍,诗音明明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只为拖住上官金虹一刻,好给李寻欢争得一线渺茫的生机,这不是真情是什么呢?
说她爱,为何她对李寻欢的了解又连只见过李寻欢几面的龙小云也不如?龙小云都能想到李寻欢若看到林诗音死了,心里会更乱更难受,败的可能更大,她又为何想不到,她若为李寻欢而死,只会令李寻欢死得更快,或是生不如死?
平时不作为,等别人把幸福奉上,每次只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病急乱投医地想做点什么,又能有什么用呢?
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从来就不是龙啸云,而是她自己爱的方式。
我心里有一把叫“爱”的尺子,尺子上的刻度衡量一个人的感情是不是真的爱,这把尺子对每个人是一样的,公平的。小李和孙小红达到并超过了这个刻度,而成长前的诗音,很遗憾,没达到。
其实,我并不愿意苛责诗音。说诗音的缺点令我感到有点悲哀。毕竟,她是小李如此深刻地爱过的人,从她分银子给仆人的举动看来,她的本质也是美好的,善良的。
我更愿意把诗音想象成一个因为被呵护得太好没有及时长大的孩子,她在爱情中的种种不足,自怜,哀怨,并非她天性自私不懂爱,而是她的情商还没发育好。然后,在她还没明白的时候,她就懵懵懂懂地失去了最依赖的人。这份痛苦和疑问让她彻底懵了,
使她在今后的十年中都没法长大,她被囚禁在往事的牢笼中,忘了作为妻子,她本应尊重关爱她的丈夫,作为母亲,她本应管教引导她的儿子,对丈夫的痛苦视而不见,对儿子的长歪听而不闻。
可以理解,然而,你不能说,她因此就纯洁无辜。
这世上,没有谁天生就欠了谁。即使是父母对孩子,在尽心爱护养育的同时,我们也期望孩子尊敬孝顺父母,礼貌勤奋好学,我们不期待他们像成年人,但是我们期待他们做好孩子。
当诗音的年龄已经不再是个孩子的时候,作为局外人,我们对她的期待是她是个正常的,能负起责任的成年人。如果,你认为小李应当不惜一切代价用视为亲人的救命恩人的性命为她的爱情买单,那么,她也得表现出她对李寻欢确实有配得上这样的牺牲的爱情。
很遗憾,她的爱,只有到了最后远走,放开李寻欢也放开自己的时候,才真正成熟起来。在那之前,似乎她唯一的底线就是不能让李寻欢死,除此以外,对李寻欢既不心疼怜惜,更想不起要为他做什么。对比李寻欢对她的心情,是多么讽刺。
从来就没存在过的东西,又谈何被辜负。
不是我先爱上李寻欢,因而产生了婆婆心态,看林诗音对李寻欢不好就看她百般不顺眼,而是,他们两个作为小说人物同样站在我面前,我看到了一个人身上闪烁的人性的光辉,也看到另一个人身上暴露出来的种种人性的狭隘和自私。人性的光辉令我赞叹,同情,神往,膜拜,而人性的弱点令我思考,反省,厌恶和警惕。
同样是俊美潇洒,仁慈多情的男主,为什么我爱上李寻欢,而没有爱上楚留香;同样是爱得凄凉的女子,为什么我钟爱程灵素,却不同情林诗音,他(她)们在我心中的是一样的,都从陌生人开始,我不会偏向哪个,特别怜惜或厌恶哪个,是赢得我作为读者的心还是失去纯粹看他们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