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湖面上又行了一段路,终于抵达了湖心的亭子。
亭子建在水中央,外面圈了一些土,种了几棵柳树。在轻风的吹拂下,柳条随风起舞,别是一番韵味。
“真是漂亮!”
“太漂亮了!”
“是啊!不愧是宁王府!”
……
大家一下船,看着周围的美景,忍不住赞叹起来。
这时,云珍跟其他下人一起,默默地将带来的瓜果点心,摆放在亭子里。等他们摆好之后,这些小姐公子便进了凉亭。
云珍害怕流云白又“作妖”,抢在他开口前走到凉亭外,将露脸的机会让给其他的丫鬟。
流云白看她草木皆兵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
“流公子笑什么?是有什么开心事?”这时,有人注意到,问他。
流云白指着外面的风景道:“风景这般美好,岂有不笑之理?”
“流公子说的是,说的是!”
“哎,大家都坐下吧。”
“坐坐坐!”
……
很快,里面就传来落座的声音。
云珍跟剩下来的两个丫鬟,以及船工候在亭子外的柳树下。
她有一边走神,一边听着亭子里的动静,旁边船工凑到一起,小声聊着天。她竟也觉得,这样也不错。
没过多久,亭子里的人就开始作诗。
远处是翠绿的荷叶,他们便以荷作诗。
有人抢着开头,作了几首,听起来都还平平。
后来,大家又起哄,让流云白来作。
流云白笑着站起来,说了两句,顿时一片叫好。
云珍听着,心里却哼了哼,只觉得这人的诗,跟他的人一样,淫/词/艳/曲,不太正经。
这时,又有人让赵玉瑶来作诗。
赵玉瑶可是“京城第一才女”,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她?
赵玉瑶没有退让,站起来,看了眼旁边的柳明槿,然后念道:“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赵玉瑶说完后,亭子里安静了片刻。很快,便有人开始鼓掌。
“好诗,好诗!”
“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女!”
……
“果真是好诗!只是这‘荷花’‘荷叶’‘常相映’,指的是赵小姐跟谁啊?”立刻,有人打趣起来。
赵玉瑶嗔了那人一眼,佯装生气,然后又偷偷朝柳明槿看去。
“哦!原来是这样啊!”
顿时,亭子里的人都朝柳明槿看去。
柳明槿见了,笑着让他们别乱开玩笑,毁了赵小姐声誉,但是心下,已经有了几分不喜。
**第二更~文中赵玉瑶的诗,是李商隐的《赠荷花》。
正文 281.第281章 不是害她丢脸吗?
“好了!接下来是谁?”
这时,作为主人的赵煦站出来,替柳明槿揭过这场尴尬。
喜儿推了下苏青鸾,苏青鸾站起来,看着赵煦,道:“表哥,青鸾不才,想献下丑。”
亭子外,云珍听到这里,回过头,正好看到苏青鸾含情脉脉地望着赵煦。
赵煦咳嗽一声,借机避开她的视线,点头:“青鸾表妹,请。”
只见苏青鸾抬起头,看了眼远处的荷叶,然后缓缓道:“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这首诗,深情绵邈,声调感怆悲凉,情思缠绵哀痛。
苏青鸾念完之后,亭子里安静了好久。
半响,才有人赞叹道:“没想到苏小姐年纪轻轻,竟也有如此体会,想必……哎……在下是服了!”
“是啊。没想到苏小姐竟有如此才华。这首七绝诗,可谓是调古情深。”
“算是做过的这些诗词里面,最好的一首。”
“没错!当属第一!”
……
亭子里的人,纷纷夸赞起来。
云珍见苏青鸾羞红着脸,朝赵煦看去:“表哥觉得青鸾这诗,如何?”
“挺好。”赵煦点头。
苏青鸾听他这么说,立马露出高兴的表情。
流云白坐在对面,看着眼前的一幕,若有所思地抬起手里的酒杯。
“的确是好。”
这时,赵玉瑶笑着站起来,拉着苏青鸾的手夸奖道,“我都没想到,苏妹妹你竟然如此有才。看来以后,这‘京城第一才女’的名头,就要落到苏妹妹身上了。”
“姐姐谬赞,姐姐的诗才是好。”
苏青鸾羞涩地笑了笑。
赵玉瑶看着她这个样子,又见她在说完这句话后,亭子里有不少人都开始关注她,就连柳明槿的视线都落到苏青鸾身上。赵玉瑶的心里,顿时一阵嫉妒。
不过,想起寺庙的经历,想起她母妃的教诲,她还是愣生生地将心里的嫉妒和愤怒,压下去,然后视线在现场扫了一圈。
很快,她就看到了站在亭子外的云珍。
立刻,有了发/泄的对象。
“你,过来——”
赵玉瑶指着云珍,喊道。
云珍楞了一下,看着她。
“说的就是你!进来!”赵玉瑶又喊了一声。
云珍吸了口气,顶着周围人打量的目光,走到了亭子里面。
“奴婢见过大小姐!”
云珍朝赵玉瑶行礼。
赵玉瑶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她,道:“你来做首诗!”
话音落地,云珍抬起头,诧异地望着她。
亭子里,安静下来。
后来,不只是谁笑了一声,然后有人道:“赵小姐,你糊涂了,丫鬟怎么会作诗?”
“说的没错!估计连字都不认识!”立刻,有人附和道。
“赵姐姐,你别为难珍儿了。”
这时,苏青鸾开口,担心地看了眼云珍,又道,“你让她作诗,不是害她出丑吗?”
**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文中苏青鸾的诗来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译文来自百度汉语~么么哒~
正文 282.第282章 反击
苏青鸾对赵玉瑶说完,又扭过头看着云珍,道:“珍儿,你下去吧。赵姐姐这是在跟你开玩笑呢,怎么可能真会让你作诗?”
“不准走!”
赵玉瑶听苏青鸾说完,挥手打开她的手,看着云珍,哼了一声,道,“你,现在就作诗一首!就算是做不出来,也可以随便胡诌,别扫了大家的兴致。”
赵煦站在旁边,刚要站出来替云珍说话,云珍便开口了。
她抬起头,看着赵玉瑶道:“大小姐,奴婢的确不会作诗。”
“哼——”
赵玉瑶不屑地哼哼。
紧跟着,亭子里响起几声嘲笑。
“不过,奴婢虽然不会作诗,但是却能背两句。”只听云珍又道。
“背来听听!”
赵玉瑶还想说,柳明槿便一副兴趣盎然道。
赵玉瑶见了,顿时气得拧起眉头,不甘地扫了眼云珍,道:“好啊,那你就背背。我倒是想看看,你到底能背出什么样的诗句?”
赵玉瑶被称为“京城第一才女”,并不是全靠家里的势力,被人吹捧起来的。在吟诗作画上面,她还是下过一番苦功夫,读过这世间不少的诗词。
她倒是想看看,云珍要背的是哪一首?
要是她知道,就再提几个刁钻的问题,为难她。她就不相信了,到时候这个贱/婢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柳明槿还能对她另眼相看?
“珍儿,你可不要勉强自己。”苏青鸾望着她,看似关心道。
云珍默默地看着她,道:“多谢青鸾小姐的关系。珍儿要背的诗,也是以前在南荒,替少爷打扫书房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当时觉得不错,就记了下来,倒也没什么为难,不像青鸾小姐刚才作诗,不仅需要绝佳的才华,还要有一定的经历才能作得出来。”
苏青鸾听她说到“经历”两个字,脸上没来得及收回去的“关心”,僵硬在一起。她赶在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道:“珍儿说什么呢?我刚才做的那首诗,不过是看到湖上的荷叶,想起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母亲请来的一个戏班子,想到他们唱的故事,一时有感而发罢了,哪里是真的体会过?”
“看来是奴婢理解错了。”云珍淡淡道。
刚才苏青鸾做的诗,深情绵邈,声调感怆悲凉,情思缠绵哀痛,是首极好的诗。可同时,那也是一首悼念所爱者的诗。
可她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又是养在深闺里的小姐,哪里会有如此情深的经历?如果真有,那她的名节可就毁了。
苏青鸾借用“戏本感悟”,也算是理由。
只是,个中缘由到底是怎么样的,这首诗到底是不是她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