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喜乐田园:至尊小农女 (嬴小久)


不过,他很喜欢这些飘荡在江湖,四海为家的艺人们。
多福虽然学艺不精,但是,他也有些自己的本事,那就是经营。
跟着两个师父的时候,师父们活的十分的随性,表演了变戏法,也不知道收钱。
收钱的事儿,都是多福去做的。
后来,两位师父先后故去,多福一个人留在了欧罗巴,没有了师父,他本应该回玉门关去。
可是,多福还是很喜欢这个行当,于是,就用这些年,师父们留下来的钱,组建了一个马戏团。
这马戏团,叫太阳马戏团,凡是有本领的人,他都会让他们参加。
马戏团慢慢的变大,在欧罗巴到处演出,小有名气。
多福也算是有了点成就。
不管在外面飘荡多久,他终究还是个中原人。
他骨子里有些中原人固有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于是,多福就想要回玉门关去。
一路表演,从欧罗巴经过西域,到达了玉门关。
在家乡表演了几天,多福遇见了一个人。

  ☆、1861.第1861章 1863.口技

这人是个西域人,叫做阿兰。
多福遇见阿兰的时候,阿兰正在街头学着鸟叫。
他的声音,竟然跟画眉鸟儿一样。
多福就注意到了阿兰。
别人不知道阿兰有什么本事,但是多福可是很明白——
这个阿兰,是个口技能人。
多福立马就对阿兰产生了兴趣。
他的马戏团里现在有十几个人,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本事。
一遇到有本事的人,多福就想说服他们加入马戏团。
可是,当多福上前,跟阿兰说话的时候,阿兰却根本不想理会他。
“我学我的鸟叫儿,我学别人说话,这都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儿,我不想加入你的马戏团,去赚钱,博别人一乐。”
阿兰的态度十分的高冷。
多福行走江湖多年,他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
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是高冷。
阿兰的本事肯定不小。
越是有本事的人,多福就越想要他加入马戏团。
多福又跟着阿兰,求了好几次,才终于说服了阿兰,让他加入马戏团。
让阿兰的加入,果然是一件十分正确的事儿。
阿兰的本事看起来虽然不惊艳,但是,阿兰是个十分会营造现场气氛的人,他的表演往往是最出彩,最能赢得观众喜欢的。
多福本来想着在玉门关演完之后,就还带着马戏团在去西域,还有欧罗巴去表演。
可是,他们还没有出发,就听说,欧罗巴那边打仗了,大秦国跟奥斯国大战了起来。
和平的时候,欧罗巴的百姓才能有些闲钱看马戏。
这一打仗,兵荒马乱,命都保不住,还有谁能去看马戏呢?
回欧罗巴的计划作罢,多福也不能就待在玉门关不走了。
马戏团的戏法也就那么多个,在玉门关演了小半年,基本所有人都看过了。
他还有十几个人要养。
于是,多福就带着马戏团往中原去了。
一路上,走到哪儿,演到哪儿,一直来到了京城。
在京城的这几天里,马戏团的表演,也是场场爆满。
阿兰的节目,也每次都能引起人们的惊喜跟尖叫。
想到阿兰的功劳,多福不由的想上前去,跟阿兰说一些好话。
虽然,他知道,阿兰未必肯搭理他。
但是,多福觉得自己该做的,还是应该做到。
多福正要去找阿兰。
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两个穿着绸缎的男人进了后台。
多福行走江湖多年,一看这两人的相貌穿戴举止,就知道他们不是一般人。
多福赶紧迎上前去,朝两个人抱拳说道:
“二位公子,不知来后台有何贵干啊?”
元锦看了一眼后来的布置,又低头看了一眼眼前的男人:“你是这个戏班子的班主?”
元锦问道。
多福连连点头:“是,小的就是班主,小的名叫多福,不知公子您……”
“多福班主,我想找一个人,就是刚刚在台上,表演口技的那个男人,我想跟他聊聊,可以吗?”
多福一听,眼前的这个男人是来找阿兰的,心里不由的一紧。
他们为什么要来找阿兰?

  ☆、1862.第1862章 1864.黄莺

多福下意识的就觉的,这两个男的,是看上了阿兰的口技,想要把阿兰从他的马戏团挖墙角给挖走。
阿兰的口技在外人听起来,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在一个马戏团,似乎也是个热场的角色,可有可无。
可只有像多福这样的江湖老手明白,一个技艺熟练的热场艺人,对于一场马戏表演,是多么的重要。
阿兰一开始虽然不愿意加入马戏团,可是,有的人,就是天生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才能。
就算自己不想,也会无意中成为一个团体里重要的一员。
阿兰就属于这种人。
多福看着元锦跟李达,只怕他们两个人是同行的,想要抢行挖墙脚。
不过,多福好歹也是在江湖飘了不少年,看面相多少也能看的出来,这人的气质,是干什么的。
他看到元锦的脸,只觉得眼前这个男人,虽然穿着的衣服并不是十分昂贵的华服,但是,他的面相充满了贵气。
而且,不管是站姿,还是眼神,这个男人都不像是凡人。
多福在心里衡量了一下,觉得眼前这个男人的气质不凡。
而且,他们马戏团现在是在京城,还是有些人生地不熟的,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不得了的人,那么,他们可就是寸步难行了!
想到这儿,多福的脸上马上就露出了笑容:“二位爷,我这就带你们去找他!”
多福说着,就在前面开始带路。
元锦跟李达对视了一眼,然后跟在了多福的身后。
李达走在元锦的侧后方,他消息没意义的看着元锦的面色。
他一时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元锦会突然对一个口技的艺人感兴趣呢?
元锦是看上了这人的口技本事,觉得好玩?
李达虽然想不明白,但是,对于他家主子的要求,他一向是支持的。
所以,这会儿,李达也一直跟在元锦的身后,想看看元锦到底要找那个口技艺人做什么。
马戏团的后台十分的凌乱。
这会儿表演结束了,艺人们都在后天喝酒作乐。
多福知道身后这两个人气质不同,有些抱歉的解释着:
“两位爷,我们这群人,都是江湖人士,漂泊四海惯了的,有些不好的习性,还请两位不要见怪。”
“无妨。”元锦对这些艺人都不是很感兴趣,眼睛只随意的扫了两眼,就不看了。
李达在心里暗暗的叹了口气:
哎,元锦真的是变了不少。
以前,若是他来到这样的地方,肯定会问东问西的,兴奋的不得了。
如今,看到什么东西,却都是兴趣了了。
李达心里正郁闷着,一行人却停下了脚步。
李达一眼就看到,前面角落处,一个男人,倚在帐篷的柱子上,手里提着一个鸟笼子,正在逗着里面的鸟儿。
元锦小时候,有一阵子,也迷恋过养鸟。
他一眼就认出来,那男人手里拎着的鸟儿,是黄莺儿。
此时,笼子里的鸟儿,发出了十分悦耳的叫声。
“嗬——嗬——可阔——嗬——嘁——贝卡昆??——”
鸟儿的声音,拐了好几个弯儿。

  ☆、1863.第1863章 1865.动听

元锦一下子就懂了,那男人手里拎着的那只黄莺鸟儿,价值不菲。
树林子里的黄莺不鸣啼,偶尔叫一声,也不是发出“嗬——嘁——贝卡昆”的声音,只会叫“嗬——嘁——贝锵”,粗俗难听。
要是想让黄莺的鸣啼发出“贝卡昆”这样“昆”带着金属型的美妙余韵的声音,就必须以人为的手段对它进行训练。
在自然界的野莺还是尚未长出尾巴的雏莺时候,就将它捉来,让它跟随已经会这样叫的黄莺师傅学习。
如果雏莺长出了尾巴,这表明它已经习惯了父母亲野黄莺的粗俗的声音,无法加以训练矫正了。
当师傅的黄莺原本也是通过这种人为的方法训练出来的,训练成功的,叫声好听的,就会有一些“凤凰”、“锦绣”之类的各种名号。
因此,如果谁家有什么样的名鸟,同样饲养黄莺的人家为了训练自己的黄莺,会不顾路途遥远,找到这户人家,恳求允许学习它的鸣叫方法。
这种黄莺学啼,称为“跟声”。
一般是大清早出发,连续学习几天。
当师傅的黄莺有时也会到一定的地方,那些弟子黄莺集中在它的周围,犹如音乐教室学唱歌那样的壮观。
当然,每只黄莺的素质不同,根据其优劣,声音也有美丑之别,同样黄莺鸟儿,就算学了高贵的鸟叫声,其声音之抑扬顿挫、余韵之长短等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要得到一只上等黄莺,绝非易事。
能有一只好黄莺,可以赚取学费,故其价格之昂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之前靖王府里饲养的最优秀的黄莺名叫“天籁”。
元锦十分喜欢早晚的时候,听它的啼叫之声。
天籁的啼声实在是妙不可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