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平原小草3)



腊梅笑笑:“咱是农民,吃自己种的无污染的食品,不得病不看医生,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他们挣的钱多,到饭馆里不照样吃地沟油、转基因食品,一场大病就能由富变穷。如果他们要给我换,我还不给他们换呢。”

“嘿,这小孩儿,脑瓜儿真不简单。”

“就凭这张小嘴儿,我们也得买几穗不是。”

“多少钱一穗?”有人问价。

腊梅:“卖嫩玉米的时候,有人给我定下货了,说老玉米也按嫩玉米给钱,一块钱一穗。我今天心里高兴,减价卖给你们,五毛一穗,怎么样?”

“五毛一穗也够贵的。玉米粒儿才一块一斤。”

腊梅:“杂交玉米种子还二十元一斤呢。这个四、五穗能出一斤干玉米。你们偷着乐去吧!”

人们笑着,赞美着,你买几穗,他买几穗,家里有地的,几乎都伸手买了。

那个卖菜的老者也在市场上,听见吆喝赶了过来,买了十块钱二十穗,高兴得对人们说:

“这是多少年不见的老品种了,嫩玉米都比现在的杂交玉米好吃的多。种点儿自己吃,少得些杂病。”

一下午虽然卖了三、四十块钱,与满地的玉米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却完成了一件心思:对买菜老者的承诺。腊梅觉得没白来。

第八十五章 遭遇寻木队

虽然下雨,人们仍然披着雨布或者打着雨伞到食堂来吃饭。除非是走不了路的小脚老太太、上了年纪的老头儿,才由家人给端回一碗稀饭、一个馒头和一勺菜。

由于不是在食堂里吃,怕你浪费,就给你定量。所以,只要雨不是很紧,老年人也都赶到食堂里来吃。

秋傻子雨没日没夜地下着,社员们的情绪倒不是很低落。

干活没有报酬,干与不干一个样,只要有饭吃就行。国家的事,不是一个社员能操心得了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趁着下雨天,把冬天的棉衣做出来,免得大人孩子挨冻!

整个雨天里,忙的只有腊梅一个人。

腊梅依然是一天三顿饭按时回来吃。至于下雨她去了哪里,就没人知道了。有人问,她就“嘿嘿”一笑,搪塞过去。

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她也尽量多在队部里待着。如手疼的实在太厉害了,不能去地里了,就白天在队部休息,歇足了,晚上人们都睡了以后,她再到前世的庭院里剥玉米穗儿,困了就在那里休息。

前世的房子白天永远锁着大门。晚上则开着庭院里的电灯,给人一个有人在家的印象。里面放的东西不少,别再让小偷惦记上。

周围邻居谁也不知道租赁人是谁,每晚都有动静,只知道租赁的人是做买卖的,早出晚归。

在前世里存的玉米穗越来越多,为了防贼,腊梅买了一条小狼狗,放养在庭院里。

小狼狗通体黄色,腊梅给它起名叫大黄,虽然还凶不起来,有动静也知道叫了。

只要有个动静,加之人们不知道住的是什么人,有贼心的人们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样一来,晚上她在前世的房子里剥玉米、看着家,白天只要休息,就在现实中,或在队部里,或者到郑家去玩儿玩儿,到家里看看王晓叶,或者到处逛逛,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

这天,秋雨纷纷地下,腊梅的手又实在太疼,便不想去掰玉米。

去谁家玩儿呢?

看了看手上的血泡和剌破的口子,打消了去找郑存梁的想法。

有一次去郑家玩儿,手上的血泡被郑存梁发现了,非问她是怎么搞的。

她谎称是洗衣服磨的。郑存梁将信将疑,下令说:“以后你的衣服我给你洗,你人太小,没力气,再也不要自己洗衣服了。”

腊梅暗笑:你才多打点儿!你自己的衣服都要母亲来洗,说大话也不怕风刮了舌头!

然而,一根筋的郑存梁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自那以后,每天都要来腊梅处,问有没有衣服洗。

腊梅哭笑不得,骗他说:“我的衣服已经被王干娘包洗了,以后你就不要为这事来回跑了。”

王干娘就是母亲马惠恩,因为郑存梁的母亲也是干娘,为了区别,守着郑家的人,她就称呼母亲马惠恩“王干娘”;守着家里人,就称呼郑母“郑干娘”。

不过,心里还是暖暖的:疲劳的时候有人说句关怀的话,比三伏天吃冰镇西瓜还惬意。

但腊梅并不想让郑存梁为自己担心,为了避免被他看到,手上有血泡时,她就尽量不去。

那就去家里。

已经有几天没与王晓华玩儿了。吃饭时虽然能见面,由于母亲马惠恩紧针线活儿,吃了饭就领着孩子们走。

有时王晓华要留下来跟腊梅玩儿,也被马惠恩阻止住。这个时期女孩子八、九岁就学针线活、纺线子。她想趁着下雨不出工,教会二女儿做针线活。

“愿意和腊梅玩儿,就把她叫到咱家里。她一个女孩子,也应该懂些针线,将来最起码自己伺候自己。”马惠恩如是说。

王晓华没法,只好邀腊梅到家去。

腊梅要冒雨去掰玉米穗儿,一般都婉言谢绝。谢绝的次数多了,王晓华也就不叫了。

今天,腊梅想自己去找王晓华,看她做针线活儿。

其实她也想跟着母亲学针线活儿,因为这样能多接近母亲。此时虽然不是时候,有接触的机会,还是尽量多接触一些。

还有王晓叶,已经会叫“姐姐”了,路也走的很稳。她担心母亲还会把她装进土布袋里。

刚一出队部大门,就见街上有二十来个披着雨布的人在匆匆忙忙地行走,十一队上的民兵排长吴金报也在里面。奇怪的是还拉着一辆架子车,前呼后拥,好像在做什么事情。

腊梅好奇,便跟在他们后面,想看个究竟。

“吴金报,你不头里走,缩在后面干什么?这是你的队,你头里敲门去。”一个人冲吴金报说道,看样子像是领头的。

吴金报果真去了头里,敲开了成伯母的家门。

成伯母惊恐地望着他们,问有什么事。刚才说话的那个人说:“我们是大队部组织的寻木队,挨家挨户搜查木头来了。识相点儿,凡是一时派不上用场的木料,如准备盖房子的檩条、梁、椽子、门窗等,一律交公。炼钢场等着木材烧高炉哩。”

“这是我们寻木队的头儿,你听他的没错。”一个年轻些的小伙子不无献媚地说。

“不是说地里的树随便砍吗?怎么要起户里的木料来啦?”成伯母闻听有些生气的说。

寻木队头儿:“下雨天,没法刨树。再说了,刚刨的树也不好点火。什么户里的地里的,还不全是公家的!”

成伯母脸一沉,一摆手:“我们家没木料。”

“有没有,不能你说了算,也不能我说了算,待大家搜查以后再说。没有也不逼你往外拿,有,你也瞒不住。”寻木队头儿对队员们一挥手:“搜!”

二十来个人分成几伙儿,各屋里转着看。耳屋里,棚子里都看了,发现棚子里有几块木板,寻木队的头儿用毛笔“刷刷刷”地在每块木板上面写上了数字,一边写还一边报数,旁边一个人往本子上记。

写完站起来说:“这都是公家的了,我们已经登记好了,一会儿来架子车拉走。要是藏起来了,或者少了对不上数了,以破坏炼钢铁论处!”

第八十六章 木料藏前世

成伯母一看急了,说话也有些磕巴:“这……这……是给孩子他爷爷……准备的寿木板,你们……不能拉走,老爷子今年都六十七岁了呀!”

寻木队头儿:“怎么?你盼着你家老爷子快着死不是?”

成伯母:“不不不,不是这个意思,咱这里不是兴给老人提前预备寿木吗?求求你们,给留下吧!”

寻木队头儿:“别说寿木板了,你就是做好了寿木,也的拉走。都吃食堂了,公有化了,到死的时候还没你们的棺材!就这么定了,板子上的数,我们的底账上登记着哩,少一块儿拿你是问。”

“我的天啊……”成伯母坐在水湿的门台儿上哭起来。

腊梅已经看出是怎么回事来了:敢情这是大队组织的寻木队,在挨家挨户搜查各家存放的木料呢!

猛然想起老家放在草棚子里的木料,以及闲院里父亲王长锁刨倒不久的两根大榆木梁,这可是父亲准备盖房子的木材!

而且,棚子里还放着一口做好的棺材。听口气,连棺材也不放过。

想到这里,腊梅也顾不得安慰成伯母了,快速往老家的闲院——也就是前世自己的家跑去。

还好,两根大榆木梁和棚子里的木料、棺材都还在,也没有写上数字。看来,还没有搜查到这里。

必须藏起来,不然的话,命运也与成伯母家的板材一样!

可藏到哪里去呢?

当然,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前世的家了。虽然还是这个宅院,前世与现实差着半个世纪,通过空间通道一折腾,前世里的这处宅基,成了最安全的藏匿这世盖房木料之地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