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见到赵东阳,鞠了一躬:“外侄孙张晏拜见赵家二叔爷。”从赵彦生那里论,他是要这么称呼赵东阳。可实际上他却从心底里厌恶这个恶毒的东西。如今他也是少年人了,自幼又生活在那样的环境,哪里能不明白人情冷暖。断断续续的,也从张氏和李贞的闲聊了明白了这赵家二房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他的表情很是冷淡,口里唤着亲戚,却是一点儿亲近的意思都没有。
赵东阳一听是张晏,还反应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张氏娘家哥哥的孙子。论关系,也是这么个称呼法。只是想到他用唐将军府的人自居,就有些不痛快。再如何,张氏是赵家的媳妇,商锦蓉是赵家入了族谱的女儿,这赵家才是唐家的正经亲戚,怎么能轮到这个张家的人。“是张晏啊。倒是长大了。如今在唐府当差,可是辛苦了。”
张晏面色不变,道:“姑祖母和姑父姑姑待侄孙极好。幼弟幼妹也敬我为兄。只是愧疚于每日读书习字同姑父学习武艺,却是没有为将军府做过什么贡献。倒是担不起叔爷的辛苦二字。”
赵东阳眉梢一挑,没想到当年那个连大气儿都不敢出的小崽子,如今居然也如此口齿伶俐了。不过想到是商锦蓉那个小贱人养大的,怕是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而且听这话里的意思,这俨然就是被商锦蓉和唐光远当成是儿子养着的,如果自己得罪狠了,那小贱人这次回来了。怕是又要折腾自己。而且于三房的这件事上,他到底心虚,也就没敢再多说。“读书习字学习武艺都是好的。这是你姑姑和姑父疼你呢。你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日后切莫忘了他们对你的恩情就好。”
张晏再鞠一躬:“这些侄孙没齿不忘。今日来侄孙也不是同叔爷叙旧。实在是三叔爷一家惨死悍匪之手。如今姑祖母和姑姑带着我们兄妹三人扶灵回来为三叔爷一家安葬。还请明日二叔爷能到庄子上同姑祖母商议一番。毕竟您如今是赵家的当家人。这入祖坟的大事,还得考您来主持。”
这事儿赵东阳即便不愿意去,却也不能不去。不去,一来他不确定商锦蓉会否怀疑自己。二来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所以他点了头:“这是一定的。我也听闻你三叔爷一家遇害的事情。之前官府有发了一份文书过来,我们也本打算去一趟芦庄。可奈何最近身子骨儿太差。你那几位叔叔也都是不行事儿的。这才耽搁了下来。倒劳烦你姑祖母和姑姑操心了。”
张晏道:“姑姑说了。她和姑祖母都是赵家的人,为赵家人尽心是应当的。侄孙话已带到。还要去四叔爷那边去送信儿。就不耽搁了。”
山庄里。小六难得兴奋的像个这般年纪的孩子。一改平日稳当的样子,也跟着他姐里外转悠。好在是有葡萄和李贞跟着。否则这附近的田地山林都是他们家的,这两个小的又会些功夫,腿脚都快得不得了,一个没看到,就不一定跑哪儿去了。
而商锦蓉却是没有时间好好看看自己一手置办起来的家。她先安顿好了严瑜和孩子。然后坐下来跟她说:“弟妹,你明日还是要亲自回你娘家一趟。虽说你重丧在身,不适合回娘家,但是你们这一家如今这样,你若是还派人去,只怕还被人说道。不如你在门口见你兄嫂。他们让你进去你就进去。没有让的意思,你就把事情说了。我不能露面,但我陪着你就在不远处候着。”
严瑜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姐姐,是我拖累了你们了。”
商锦蓉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拖累我们什么了?你是我们的赵家的大功臣。你可是冒死保住了千吉的命。这是三叔和彦河的唯一一点血脉。若没有你,只怕三房真的要失了这最后一点香火了。所以你不用怕。不管明日见到谁,你都要拔直腰板。你记着,你是赵家的少奶奶,是小少爷的母亲。即便你没了公婆夫君,但你还有儿子,有赵家三房的房产地业,你不需要靠别人的眼色活着。最不济,你还是还是我这个三品诰命夫人的弟妹。有姐姐给你撑腰,谁都不能小瞧了你!”
严瑜看着商锦蓉的眼睛,自己也渐渐坚定了心神:“好!我都听姐姐的!”
☆、第299章
第299章
次日一大早,商锦蓉就带着优儿和葡萄护着严瑜奔了城内。
严瑜的家就在城西,距离赵家三房的距离并不太远。当初严家为这个庶女选择了这门亲事。也是因为赵彦河也是个读书人。虽然童生迟迟没有考中。但他有一个跟王爷面前极其露脸的姐夫。而且堂姐也十分有钱。所以也是有巴结之意。
但严瑜的父亲和嫡兄都是秀才功名。平日里赵彦河敬重岳父和舅兄是秀才,而自己成亲之后才考中了一个童生,更是没有再继续考下去的意思。所以很是恭敬,年节的礼物都是挑最好的送去。因此他们夫妻在严家的待遇一直是极好的。
可是父兄和嫡母是没什么说辞。偏偏是严瑜嫡兄那位妻子不是个好相与的。董氏嫁过来也是奔着丈夫或者是公公可以考中举人,进而入京科举,万一金榜题名,她也可以成为官家太太。却不曾想,这么多年过去,这父子二人毫无进展。而严家家业单薄,因为这个庶女的丈夫是有钱的,平时多有孝敬。公婆和丈夫居然对这个庶出的女儿如此厚待,有时候甚至跟自己说要多多和睦严瑜。再加上严瑜虽然并不算多美貌。但却比她这个嫂子强了些许。加上赵彦河疼媳妇儿,楚氏又听奶娘的话,信了和睦兴家,所以有好的也都给自己这个儿媳妇儿,因此严瑜穿戴吃喝都比她好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她就越发的给严瑜脸色看了。
这也是为什么三房遭难,她想到娘家就知道回来无用的原因。说白了,她其实也是看透了父兄对自己好的用意。不过就是因为彦河看重自己,而自己的夫君也经常去孝敬他们。如今自己的依仗没了,他们没了好处。哪里还会帮着自己做这么麻烦,这么消耗钱财的事情呢。
严家如今也有两个院子了。后来还是赵彦河帮衬着,买了左面那一户,中间打通了一个门。严瑜的嫡兄一家住在了左侧的院子里。至于其他人还是住在来院子。所以严瑜站的,自然也是老院子的大门外。
叩打门环,里面探出一个头来。看到是严瑜,那人赶紧站直了身子给她行礼:“是姑奶奶回来了!快里面请!”
严瑜摇头:“先不了。你去告诉哥哥一声,就说我回来有事跟他说。”
那下人这才想起来昨天听到的话。他们家这位姑奶奶的公婆丈夫儿子都死了。瞧着这一身重孝,可不就是么。按照璞郡这边的风俗,不进娘家门倒也是对的。“姑奶奶您稍等!小的这就去给您传信儿。”
其实严家的人也都在等着赵家人来送信儿呢。赵家大房的那位将军夫人这次亲自扶灵回乡。虽然女婿一家死的惨,但这也说明将军府那边还是认这门亲戚的。而且女儿和小外孙跟她们一起回来,可见跟将军府关系不错。他们的想法跟赵东阳差不多。觉得自己是长辈,将军府得派人来请。那时候他们多有脸面。往后走出去必定会被人更高看一眼。说不准还能靠着这个关系在衙门里补一个差事。就算只是小吏,也好过坐吃山空不是。
可是没想到,他们等来的不是将军府送信儿的人。而是他们家的姑奶奶。
其实严瑜他爹听到是女儿亲自回来报丧,而且还守着规矩没有进娘家门心里有些安慰。这说明女儿没把娘家人给忘了,也没有想要把晦气过给娘家。但想到跟将军府的人过来请他们感官又不一样,他又觉得有些憋闷。不知道将军府那位夫人是什么意思。
严瑜的嫡母虽然不宠爱她,但到底也是把她教养大的人。严瑜的生母又早就不在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再不宠爱,也是有感情的。何况她也不是一个刻薄寡性的人。之前听到女婿一家都惨死,她还哭了好几日。“老爷,还是让瑜儿进来。孩子有心,咱们做爹娘的,也不能落一个刻薄的罪过。”
这时候严瑜的大嫂董氏立了眼睛:“娘,那又不是您肚子里爬出来的,何必在意她?再说了,他们家那几乎都要灭门了,如此晦气,您可别忘了家里还有您两个大孙子呢!何况谁知道她在山匪堆儿里是怎么逃出来的?说不准早就不干净了。咱家书香门第,我女儿又乖巧懂事,将来还要嫁一个好人家呢。可不能让这样的女人进家门!”
要说严瑜的父母最后悔什么,那就是给儿子娶了这么一个妻子。一开始表现的温婉贤淑,等到儿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变了样子。从怀孕时的处处要尖儿,总想把好的弄到自己嘴里。到生了儿子之后觉得自己是严家的大功臣,为严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再加上那泼辣刁蛮的性子。严家父子生怕这些传出去丢人,一再忍让。可人就是这么一回事,你退一尺,人进一丈。有了一开始的妥协,那后面就没有法子不妥协了。人家拿住了你的命门,那就难有翻身之地。
如今的严家,真正说了算的就是这位董氏,所以她来了这么一句。其他人都沉默了。其实严瑜的兄长严冲也是希望妹妹回来的。何况他跟赵彦河的关系不错,这妹夫待自己真的跟对待亲哥哥一样,而且还偷偷的给自己送过不少好玩意儿。什么好笔好墨从来没吝啬过。他就算是个石头人,也早就被暖了。可是他是真的惹不起自己这个婆娘。那一撒泼打滚儿,真正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他是丢不起那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