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什么秘密。实话跟你说。要给舅舅续弦,都是晏儿的主意。所以你们母女只要知道晏儿的好处就好了。至于你嫂子那个人,左右你也不在身边,你母亲又是做婆婆的,受不着她的气。反倒是你,可以现在就可以想象,是想寻一个什么样的婆家了。”
王琏的脸瞬间就红了起来。“我……我这样的还哪有挑剔。总不过是个好性子的人就可以了。”
商锦蓉点了点头:“好性子的人也是个条件了。不过这个条件也实在是太笼统。这也不急于一时。等到时候我带着你多在那些妇人之间走动走动。再看看我那些生意,你要是有兴趣,自己也开个买卖,等到你见的人多了,自己做主的事情多了。自然就有想法和更多的要求了。你呀,别觉得有要求是件不好的事。只要不是过分的,那都是对自己的负责。人活一辈子,尤其是咱们做女人的,就都得为自己负责才行。”
这次张家大爷的喜事让张家两房的关系比之以前融洽了许多。虽然张氏和商锦蓉因为赵家的重丧和案子都不能前去观礼。但过后自然是可以去的。李九娘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子的好菜,又把自己酿的酒搬了出来,就连商锦蓉这样挑剔的舌头,也得夸一句“好味道”。
张晏自然对这个新祖母十分尊重。对新姑姑也很礼貌。张保宝也觉得祖母和新姑姑都很漂亮,都对自己很温柔。所以小嘴儿也甜得很。张熙虽然皮笑肉不笑的。但婚后第二天,李九娘就把他叫了过去。单独跟他说得清楚。她是不会再生养的。一是为了避免张家大长房将来的麻烦。二来她也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觉得自己这个做娘的有了新儿就忘了女儿。所以她让张熙放心。她嫁过来,是因为了却跟张家大爷的一份姻缘。也是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好归宿。与他是不会有妨碍的。所以他倒是一点儿没闹腾。
这王若晴在席间也让商锦蓉刮目相看了。虽然表情都是冷飕飕的。但至少没有出言不逊。而且眼神一直盯着张保宝,生怕少看儿子一眼似的。至少这就表示,这女人到底是顾惜自己亲生儿子的。日后只要她还记得住当着张保宝的面不吵闹,那就算他们这一番忙碌没有白费。
王琏在五日后由张家大老太爷和二老太爷加上张家几个族亲一起做主,改换了姓氏,直接就入了张家大爷的名下。成了张家大房的小姐。而张家的大老太爷还说,琏这个字同怜音,放在自己的乖孙女身上,不合适。要还一个更有福气的名字。于是便给她重新起了个名字,唤作锦华。用了商锦蓉的锦字,希望她日后人生似锦,容华一世。
对这个名字,张锦华自然欢喜。对换个姓氏换个名字,她是没有想法的。王家当年对她们母女没有半分人心,她当然也回报不了孺慕之情。那琏字虽然也是美好的寓意,可她到底不是王家心目中的男子,定了孕时起的琏字,却也无法成为这宗庙之中延续香火之人。倒不如这锦华二字来得实在,也是对她这个女子真心的祝福。
这一番热闹借宿之后。商锦蓉和张氏就真的是要带着人离开了。只是这回跟着一起离开的人又多了不少,其中还有的,除了李家和张锦华之外。这次梁氏和商柳儿夫妻也要跟着一起到郡城。只是他们这三口人是只到郡城。为的明年的科考。如今的周德昌已经是秀才功名了。所以对郡试就尤为重视。加上这次她过府的时候,贾志楠也看了他的文章,觉得他可以再进一步。他们这才有了这份儿心思。而且商柳儿实在是想姐姐了,这才想着这次跟着一起走,一来人多热闹,二来也是希望可以多跟姐姐待上一阵子。
于是商锦蓉的马车里,就又多了一个商柳儿。如今的商柳儿可比以前要富态了一些。一来周德昌对她极好。说视爱如珍宝也不为过。商柳儿上面只有一个祖母祖父,但隔辈人毕竟不一样,加上柳儿是个孝顺至极又办事妥帖的,娘家又实在是硬气。那两老口对她也是极好。而且如今她进门第一年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更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于是心情好了,没有什么可让她操劳的,这体格儿也愈发的好了。
而且她如今已经接管了珍瑛坊,跟人打交道多了,也比以前能言善道了。所以对上跟自己以前一样,极度没有自信,也不敢说话的张锦华。商柳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一路上,就光听她在哪里说说笑笑了。
商锦蓉看到如今妹妹这个样子,自然是高兴的。她也更加坚信。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一定会改变这个人的性格。瞧自家妹子,不就是个例子么。
冷不丁离开娘,张锦华既担心娘在张家的日子。也对未来自己的未知生活感到忐忑。但到了郡城之后,商锦蓉到王府跟王妃见了一面之后,便带了她和商柳儿去了所有繁华热闹的地方。她的那份儿忐忑也就被兴奋和新奇所代替了。尤其是她也看到了好几位跟商锦蓉一样,自己做主做生意,连夫君都被管的服服帖帖的夫人。她就更是觉得商锦蓉那话是对的了。只要女子有了本事,也不是都要挨欺负的。
京城这边,下了早朝,董盛就邀了唐光远到府中饮酒。
董大人相邀,唐光远自然不会拒绝。但到了董府,看到一份卷宗,他才知道董盛让他来做什么。喝酒倒是真喝,但喝酒之外,最要紧的却是询问自己关于赵家这个案子的事情。
“这上面写的都是实情。而且我和内子也一直都是知情的。之前一直隐忍不说。是因为祖母对内子和我都有恩。老人家受不了这些。所以我们就不敢说出来。更没办法让恶人伏法。可是后来祖母却也是因为知道了这件事,被气中了风。后来甚至神志不清,只记得以前的事情。虽然临终前她似乎又清明了。但到底也是已经去了。母亲这是有内子在身边,还有我们的一双儿女在,她才能得到了安慰。否则怕也是要有个好歹的。所以这件事,至于其他的,并非是我们的安排。这次也的确是他们恶贯满盈,恶有恶报了。”
“你可以保证这里面没有你们夫妻的手笔?”
唐光远点头:“若说是赵家生意。的确是有内子的复仇计划在其中。但是赵家二房通匪杀人,这事儿我们也震惊不已。另外关于出手赵东阳谋杀嫡亲兄长和亲侄子的事情。也的确是机缘巧合。那个董氏的踪迹我们夫妻根本不知道。倒是那个叫二龙的杀手,当年倒是被我所救。但是救下他之后我们就再没见过。我以前也没想过做官。所以就想用绿林的法子,让二龙亲手为他弟弟报仇。可后来认识了璞郡王,又被推荐给了二皇子,如今成了天子之臣,自然早就不会再做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了。董大人,下官是什么样的性子您是知晓的。若是有我的手笔。我必然承认。我相信即便皇上和二皇子虽然会不悦。但也不会怪罪。但是我没做过,就一定不能承认。即便有人想以此来对我诟病,我也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第320章
第320章
董盛会找唐光远说这些,自然是因为已经有人想用这个来暗中做手脚。听唐光远说完,董盛就把一封书信递给了他。唐光远看后,立刻瞪大眼睛:“这真真是无稽之谈!就赵家三房那点儿银子。也就是内子生意的几月流水,我们何至于为了那点儿东西就做这些事!何况赵家二房杀我岳父舅兄,我们如何还能跟他们勾结?”
“你也不用焦躁,这必然是无稽之谈。否则他们只会以此要挟,而不会拿来陷害。但你可知,这封密信是谁发给谁的?”
唐光远把书信又读了一遍,而后看了看无字的信封,却是毫无头绪。
董盛告诉他:“这是刑部左侍郎金显宗给大皇子的密信。”
唐光远对朝中时局了如指掌。哪一个臣子是谁的党派也能如数家珍。因此听到这个,他万分吃惊:“金显宗不是三皇子的人?论起来,他也算是三皇子的大舅子。这等关系,如何会跟大皇子勾结到一起的?虽说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是娴贵妃的所出,但两个人也早就不和,都有争储之心。他们还能勾结在一起?”
“这重要吗?”董盛看着他。
唐光远沉默了。是啊。这重要吗?当然不重要。只要是能收拾他,让二皇子断一条膀臂,那无论是大皇子还是三皇子都是件好事。即便不能撼动二皇子的地位,但他们至少可以解气。甚至对日后死心塌地跟着二皇子的人,也是一种警告。“那这封密信您劫到了,他们会有什么后续的动作?”
董盛笑了:“这可不是我劫到的。是皇上交给我的。所以你应该很清楚皇上的意思了吧?”
唐光远微微皱了眉头。最后叹了口气:“下官明白了。虽然不能当面磕头谢恩,但万岁的一番心意,下官铭记于心。”
回到府中。石珩正好过府。跟贾志楠和牛西不同。阮辛和石珩早就出去立府过日子了。虽然两个人还单着。但保媒的人却是很多。所以一直在唐家也不像话。今日过来,是因为牛角山那边来了信。
看了一下信件的内容。唐光远皱了眉头:“人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