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派人下手,速度自然是快的。全家老少都在皇上的掌控之中,钱万钧也只是被大皇子抓住把柄要挟,威逼利诱之下才答应进了大皇子的阵营。他们甚至还没商量到逼宫这些事呢。这就被皇上发现了。都不用用刑,皇上也没多问,他就一口气全给交代出来了。
大皇子被带到御书房的时候,就看到龙书案上放着的那两顶冕龙冠。顿时就知道事情败露了。可是他到现在也不明白,这么隐蔽的事情。到底是谁走路的风声?
没有什么可辩解的。大皇子甚至都没说这是有人栽赃陷害。只有一句:“任凭父皇处置。”而后就不再言语。皇上也是真的懒得跟他废话了。这么多年,他是希望他们几兄弟为了上位,争斗一番,看看他们谁能有能力胜任帝王之位。可却忽略了,龙椅不是一般的诱惑,为了这个,杀人害命无所不用其极,那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事情,他也只是作为一个父亲,高估了儿子们对诱惑的抵抗力。
果然不出三皇子所料。大皇子被幽禁自己府邸,无诏不得出府门半步。就算是有大事发生,也要有圣旨才能出来办事。当然三皇子也没落到好。只是表面上皇上没表示什么,却派了总管太监传他口谕,没有他的圣旨,不得入宫门半步。
而贵妃那边倒是没有处罚。只是自上次马家事发之后,皇上也没再去过。当年可以与皇后抗衡的宫殿,如今已经成为了冷宫。而这次之后,怕是就要冰冻一生了。
大皇子彻底倒台。朝堂上下就只有二皇子一人独大。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这三位年龄上可以有一争的,一概没了希望。从五皇子开始,年纪都还够不上资格。更何况事到如今,二皇子虽然看着不显露什么,可谁都知道这三位皇子失势,必然跟二皇子有关。这样一个不显山露水,却让人一个个败下阵来的人,水人还敢叫嚣。
御书房里,皇上看着跪在下面的二皇子,眼神中透着一丝纠结。他知道这里面都有他二儿子的手段。而且他也很欣慰自己看中的嫡子,能明白如何不动声色的解决掉所有麻烦。但若是另外几个儿子没有行差走错,他这个嫡子也不可能将事情做得如此顺利。可顺利却是以自己的失望来作为代价的。这让他不得不有一种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心态。知道二儿子是对的,也是喜欢欣赏的。却又忍不住有一丝埋怨。
好在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年那位高人跟他说过的话。若是自己一直在这个龙椅上。日后的猜忌怀疑只会更多。到时候怕是连如今的欣赏都不会再有。有的只有防备和纠结。那人生将过得毫无乐趣,寿命再久,也没有丝毫意义了。
“尊儿,对你大皇兄和三皇弟一事,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二皇子并没有隐瞒。他如何要求自己的属下,他就如何面对自己的父皇。上位者的心态他也有,自然也就更容易揣摩。“回父皇。儿臣领罪。是儿臣查明了大皇兄的事,并将那些证据交给了三皇弟。”
皇上长叹了一声:“回去闭门思过半月。这半月不早朝不办公。”
二皇子磕头谢恩之后,离开了皇宫。回到自己的皇子府,唐光远等人早就恭候多时了。
当晚的二皇子府虽然没有吹拉弹唱歌舞助兴,但从锦香居送来的一桌珍馐美味也让二皇子和一众心腹吃得宾主尽欢。
临离开之前,二皇子将唐光远叫到书房,亲笔写了八个字送给他。那八个字是:汝忠家国,孤必如一。
结果这八个字,唐光远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这份儿恩情他怎能不领。这不光是二皇子给他的定心丸,更是告诉他,只要是对家国忠心,不管是对他还是对皇上,他都不会忘记当初的这份儿信任。如此便已经足够了。若不是二皇子有这个决心,他实在是没必要写下这种东西,放到是让人手里多了个把柄。
因为大皇子的事,朝堂上果然把唐光远夫妻一并晋封的事情个忽略了过去。倒不是没有人在内地里算计。而是当务之急,他们得先抖落干净自己身上的罗乱。这满朝文武,追随大皇子的不在少数。即便不是大皇子一党,但也很少能有毫无牵扯的。皇上虽然没有让这件事牵连谁,可是明显当初跟着大皇子亲近的人,都得了脸色看。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是还找唐君平夫妻这样摆明了是皇上看重的人。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而封赏下来,就表示要离开的日子不远了。皇上特许可以过元宵节之后再启程。还有不足半年的时间,京城这边要安排的时着实是不少。
心草堂倒是无需担忧。其中用的最多的几位原材料已经有了培育好的种苗。只要产地不出现问题,供给上并没有问题。而且心草堂的胭脂水粉如今是贡品,根本不愁销路。也没有人敢跟他们叫嚣。因此赚银子不在话下。她还用一斤装的瓷瓶留了一百瓶的井水。她只说这是自己的秘制配方。交给了娘亲自管理。心草堂那边一个月来取上一次。这一百瓶应当可以用上两年,差不多的时候,她自然回再派人运送。
而锦香居那边,打一开始她就没有动用空间里的东西。所有的食材都是精挑细选后的。菜谱都是她跟着几位大厨一起商量过的。当年璞郡王给她的那两位御厨也早就过来帮衬着了。再有六王爷和二皇子送来的人,光是这些人在一起创新的菜色,都不是其他酒楼所能比的了。更不用说商锦蓉留下的数本菜谱和新颖的烹调方式,更是让这些大厨有了全新的想法。
锦香居有一个规定。那便是只要有一道新菜色出来,得到了所有厨师半数以让人的认可,那就可以被端出去销售。这道菜的销售价格的百分之一,永远归创造出这道菜的厨师所有。你做的好,点的人多,卖得上价,自然赚得就多。反之就只能看着人家赚钱。
就这个招数,带动了后厨所有人的积极性。这也是锦香居的菜色自开张的半年来一直能月月出不少新花样的原因。而能赚银子,自然厨子就更勤快。这个良性循环,也是商锦蓉要带到商郡的一个重要计划。既然皇上要商郡的经济更加繁荣。那么就要有一个好的循环。但具体怎么做,还是得等到了地方再好好查看了。
☆、第334章
第334章
转眼间,初雪飘落。院中的早梅也已经有了含苞待放的架势。晨起,李家那几个小的也都被送到唐家。之前阮辛和石珩他们几兄弟住的跨院儿,早已成了孩子们的家学所在。
李权旺和李权德过了年就八岁了,他们五岁开蒙,如今已有三个年头,到了京城之后在家学里学过今年,来年就要进书院读书了。而李昭儿和李权孝还小,却正是开蒙的年纪。跟着小六一起,几个孩子每天都有说有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孤单。
下了雪,先生也来了雅趣,跟大管家知会了一声,就到后花园去观梅了。虽然这梅花还没有开放,但欲放之姿也别有韵味。先生还不怕冻手的在凉亭里摊开纸张,绘了一张寒梅待放稚子戏雪图。就是以院中的梅树和几个孩子做了模样,画得十分可爱。
商锦蓉今日也难得清闲,听葡萄说王先生带着孩子们在后花园画画。她便过去看个热闹。正好见到这幅图收笔,忍不住赞叹:“先生果然妙笔生花!”
这位王先生是董盛推荐的。说不上是知名的大儒,但贵在人品端正,又不迂腐。对朝堂上的事颇为了解,却又没有那么入仕的打算。只喜爱研究诗词,还乐于探讨民俗风情。另其家中有小本经营,不鄙视商贾之家,这对唐家而言,自是极好的选择。这次离开,他们已经跟王先生商量好了,带着他一同前往。一来是孩子们还需要他的教导。二来湖河那边他们想办的一个学院,也需要知根知底的人帮忙操持。这王修便是最好的选择。
家学里请来的先生,虽然是收钱的,但却跟主家不是主仆区分。唐家对王修十分恭敬,王修自然也对唐将军夫人敬重。听商锦蓉这般夸奖,王修连连谦虚:“夫人实在是太过过誉了。学生这画也就是让孩子们一笑,哪里能担得起夫人的夸奖。”
这时候小五跑了过来:“先生先生,您画的真好看。我也能画!我画一下您看看呀?”
王修笑着点头。“好啊。那为师就把这里让给你。”说完侧后了两步,笑呵呵的看着小五小心翼翼的挪开自己的画作,然后拿起了笔。
对于自己的这些学生。小六虽然年纪小,但却是最聪慧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可以过目不忘的人。虽然平日里他不怎么说话,但每次说话都是一语中的。不管你是心里隐藏了什么,又或者是忽略了什么,他都能看出来。虽然小孩子说话的时候不会讲究那么多方式方法,偶尔会让人有些尴尬。但确是不可估量的可塑之才。但最让王修得意的,却是小五这个女娃娃。虽然她没有她弟弟那样的好记性,却思维敏捷。有时候问出的问题刁钻到自己都无法一时回答。而跟她讨论事情,她也总能有全新的想法。别人都说,唐家大小姐唐忆华像极了她的母亲。但王修却觉得,这妮子将来大了,怕是比她娘更要有本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