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
拿我自己举例吧。
尽管我没有什么厨艺水平,可是,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却还是可以品尝得出来的,不是吗?”
任舒晴大概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开始,她还怀疑,那些人会不会也是五星级大厨呢,只是将身份隐藏起来了而已?但此刻听卢厉弦这么一说,似乎也很有道理。
“当然,我并非职业的美食鉴赏师,对于很多细节的东西把握不住,让我去做评审,自然是做不到的。”卢厉弦见任舒晴一副明白了的样子,浅浅一笑,“所以,那些给你们出题的考官,还有评审团,都是顶级的美食鉴赏师!当然,他们的厨艺也不差,都是四星级的!”
不会厨艺,只会品尝,却也是不够的。
“原来如此!”不过,精厨司聚集了这么多四星级大厨,也是很不简单了。
毕竟,四星级大厨也并不多见。
像“仙味阁”的厨子,除了管厨的是四星级外,剩下的都是三星级的。
因为他们是依样画葫芦,所以,哪怕只是三星级,跟任舒晴学了这么久的“仙味五十二道”,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不可能学不会。
很快,卢厉弦点的菜,端上来了。
“卢大人,你慢用,我先告退了。”见菜来了,任舒晴便起身告退。
卢厉弦只是轻微地点了下头,在几道菜摆好之后,就拿起筷子开始尝试。
每道菜,他都先品尝了一筷,自语道:“不愧为厨艺界的天才,自创的这些菜,没一道是凡品。”
一个人能够自己创造新菜,这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更别说把味道做好,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另一边,“溢香楼”也开始了整改。
尽管把之前存在的毛病都改掉了,客流确实恢复了一些,但整体上却还是处于一种萧条的状态。
一来,是因为之前得罪了不少客人,那些客人而今已经不愿回来了。
二来,同城区的“仙味阁”生意大爆,都把附近的客流带走了。
这就让“溢香楼”所处的境况变得十分尴尬了。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他们之前不好的态度得罪了客人,致使不少人愤愤而去,即使现在改了,人家却也不一定愿意接受,再加上同期出现了“仙味阁”这样的对手,他们所受的冲击不可谓不大,想要在短时间内翻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随着“仙味阁”名声盛起,从其他城区涌来的客流越来越多,“仙味阁”外面拥挤的人群密密麻麻一片,将街道都堵住了。
很多人排了一天,居然都没排到自己……
可见,到了后面,想去“仙味阁”吃饭都不容易了,毕竟,人,真的太多太多!挤得不要再挤!
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倒成全了“溢香楼”,很多人见排了许久都排不到自己,而肚子早饿了,而在排队的人却还有很多,部分人终于没耐心再等,临时改道去“溢香楼”了。
去了“溢香楼”之后,有人发现这家酒楼相较以前确实变化了不少,那些管事的态度变好了很多,菜做得也没那么敷衍了,尽管这里的菜不如“仙味阁”,但也不差,还是能够接受的。
渐渐地,“溢香楼”重现生机,但与以前相比,确实很难恢复到曾经的高度了,不过能够这么维持下去,对庾肖然而言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至少,现在,酒楼没有垮掉……
第462章:号牌
随着生意的火爆,“仙味阁”出现了客流的问题:每天的人都很多,怎么接待都接待不完,很多人在外面排队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排上号。
这样的问题,到了十一月,就更加明显了。
这样的问题,在其他酒楼身上都没发生过。
很多酒楼都是偶尔才火爆一下,大部分时间呈正常状态。
而“仙味阁”天天门口如市场,不,市场都没这么堵呢!
更像是过节时候的广场聚集了很多人的那幅光景。
“这个问题,得想办法解决了,万掌柜,你可有什么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舒晴将掌柜以及几名管事召到了会议室,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万宏虽说经验丰富,但这样的问题却是从没遇到过的,一时间也有点头疼,但终究还是提出了一个意见,“目前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再开一个酒楼了。只有这样,才能分散客流。”
“这确实是个办法。”任舒晴点了下头,眼神平静,“不过,再开一个酒楼,这需要时间。放着长远考虑,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但眼下形势紧迫,若不及时化解,只怕会出岔子。”
每天都挤着那么多人在外面,早晚会出事。
何况,现在天已经开始冷了。
新开酒楼,不仅需要重新招人,还要培训新来的厨子。
关键是培训,让新来的厨子彻底掌握“仙味五十二道”,这得花不少时间,比其他的各种准备都要费时。
从头到尾,少说也得花上一两个月吧?
接下来的两个月,所存在的这个问题就先留着吗?
明显不能留着。
怎么着也得寻个办法疏导一下。
经过讨论,新开酒楼的事情被任舒晴暂先搁置过一边——这个耗资太大,任舒晴不想又要麻烦杨庆笙,而自己掌控的资金又不够充裕,所以先搁着,等以后资金充足了再作考虑。
至于当下,她决定择个合适的时间,采取取号排队策略。
根据之前统计的每天酒楼能够承载的最大桌次,制作相应数量的木牌,在上面标序号,是为“号牌”,每天只发完这些“号牌”,便不再接客。
这些“号牌”,先来先得,发完为止,后面晚来的,只能第二天再来排队了。
如此,“号牌”发完之后,没有领到“号牌”的,就无需再等了,免得浪费时间。
若领了“号牌”却因急事来不了的,可以将“号牌”转让出去。
这个方法是任舒晴提出来的,万宏等人听了之后也觉得不错,纷纷举手表示通过。经过商议,逐步完善其间的漏洞,最后就决定先这么做了。
这也是眼下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
花费了几天时间,将“号牌”赶工出来,之后便开始实施这个方案。
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在门口发放“号牌”,一桌一块,也就是说一桌即使是几个人,也只是一块“号牌”。
这个“号牌”,就是按一天的桌次算的,而非人次。
人多,安排大桌。
人少,安排小桌。
要是一起来的人太多,最大的一桌也装容不下,则分为几桌。
这样,就得根据情况变通发牌了。
自这个方案实施了之后,外面终于没那么拥堵了。
领不到“号牌”的人,自然不会多做滞留。
在外面滞留的,都是领了“号牌”,结果还没排到自己的。
那些排得比较靠后的,也可以先到附近转转,等预估差不多排到自己了,再回来等候。
如果错过,可以向负责守在门口的管事报备,重新安排。
这样的方案试行了几天,果然大大减轻了酒楼的压力。
既减轻了“仙味阁”所承受的压力,也节省了客人的时间,这样的效果,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当然,“号牌”的发放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
比如有些人胆大包天,居然根据领到的“号牌”,自己做了同样的“号牌”,企图蒙混进来。
开始的时候,“仙味阁”并未发觉,但到了后面,发现这天关门的时间要比之前推迟了好多,但每天发出的“号牌”都是固定的,按理说每天接客的时间应该都是差不了多少的。于是,万宏,拿出记录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呵,里面出现了好多个重复的牌号!
每个牌号,一天只能出现一次,而且在用餐的时候都会回收。
他让人清点了一下回收的那些“号牌”,果然发现里面有号码重复的“号牌”,而且还有十几块呢!
这也意味着,今天多了十几桌的人!
那么,这些人是如何不被发现的呢?
其实,“号牌”的数量太多,而且经常有到附近逛结果错过时间的,所以,比较靠后的号码经常是打乱的,不一定就按常规的号码次序来,由此给一些投机之人有了钻漏洞的机会。
“这些人可真是自作聪明,难道不知道我们每天都要清点‘号牌’么?”一名管事皱了下眉头道。
清点“号牌”,说明多出来的“号牌”一定会被发现。
“这只是一个开始,若是让这样的事情发展下去,只怕会泛滥成灾。”到时很多人都这么干,那“号牌”的存在就没什么意义了。
那么,该如何遏制呢?
任舒晴因为回去了,万宏只能与几名管事一起琢磨办法了。
“要不,多安排几个人,严加盯看,若有发现作假的,当场抓获,看他们下次还敢不敢这样乱来!”一名管事道。
“可是,他们这牌做得和我们的一模一样,如何确定谁真谁假?”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是啊,要是弄错了人,可就麻烦了。”又有人道。
“这……”
这确实是个难题。
真的说自己是“真的”,假的也说自己是“真的”,那么,到底谁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