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殿下怎么会来咱们安远城?”
“听说是为了赈灾平乱来的,这不是南边那些个庸官完全压不住了么,流民逃得到处都是,不光咱省城外头有流民,据说还有流民逃到京城那边去了,冒死告了御状,皇爷爷一听就震怒了,这不,就派了三殿下到咱东安省来了么?”
王大军听了满耳朵,不由自主地望了望司娓娓。
心想当初村长分析的就是朝圩村外头那些灾荒,且得等上半年呢,还真是料得准准的。
他们村炸完了路就开始清理湖里的大鱼,再坐船出来,一路来到省城,也用了差不多三个月,而朝廷派下来平事的才到了省城,这筹备一番再去南边五县,又得一个月过去……再开工干活,南五县要想真正恢复安宁,怕是一竿子支到明年了。
司娓娓却给王大军使了个眼色。
示意他看着孔金顺。
王大军一瞅孔金顺,好家伙,这人手里拿着手机,正对着车队拍拍拍呢!
也就是没有举起来往眼前怼,而且在古代也没人认识啥是手机,不然这货定然要被拧起来打一顿了。
王大军刷地就把孔金顺的手机给夺过来塞自己怀里了。
并且在孔金顺看过来的时候狠狠瞪了回去。
这死小子,不要命了!
好容易车队过完,王大军揪着孔金顺到了没人的地方,好一顿削。
“你小子狗胆包天,差点就惹祸了!”
孔金顺小声嘀咕着,“我就是看着这街上的老百姓都站着朝车队挥手,都不用跪,我猜人家这皇家挺和善的,所以我就偷偷录了一小段,我不也是想回去给村民们看个稀罕么!”
司娓娓好气又好笑,“再和善那也是皇权,你当是在咱们那儿呢?”
不过司娓娓回想起刚刚经过的车队,那马车的样式比较普通,还有护卫们的装备,看着都不是那么太精良。
大概是新朝初建立没多久,国库比较空虚,所以皇室的作风还比较节俭吧?
经过这段小插曲,三人一天逛完了城内几条主要街道,对市面上的各种价格也都大致有了数。
回到客店,司娓娓就给了店里帮佣的仆妇半两银子,请她帮忙,在城里雇一个跟她年岁差不多的妇女来帮忙打杂。
仆妇就是本地人,年纪也一大把了,在客栈里做份洗洗涮涮的工贴补家用。
这会儿见有钱拿自然是喜出望外,连声应下,飞快地出去寻人了。
孔金顺和王大军都是一头雾水。
“好好的雇人做什么?有什么活我俩不能做的?”
司娓娓就指指逛街买回来的成果,“她能做的事,你们俩是不行的,呶,新衣服,你们快去穿上适应适应,明天可要穿的。”
孔金顺和王大军两个人被赶去自己的屋里适应新衣服。
今天逛了大半天,三人买了三身全新行头。
虽然男人不爱买买买,但有全新正宗的古装穿,还是挺有新鲜感的。
王大军的新衣是正蓝色绸子道袍,搭配黑色细结底的缎子鞋,雪白的布袜……王大军本来就人高马大,身材壮实,穿上这么一身当真是显得相貌堂堂,认不认识的都要喝一声彩:好一条汉子!
孔金顺的新衣就逊色一些了,灰色儿的短打,雪白的滚边,细麻布的鞋子,鸭蛋青的袜子……虽然都是新的,配上他精瘦的身材,黑不溜秋的脸膛,怎么看怎么都是个跟班!
孔金顺就郁闷了,“为啥同样都是买新衣裳,你的穿着像大爷,我的就像个跟班?”
王大军笑呵呵的,“我明白了,村长为啥要雇一个人来了……这就是包装啊!”
第43章 都是套路
安远城东风街向来繁华,只因大半条街都开的是首饰银楼,城中想买个头面饰物,就都乐意抬脚往那儿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街上虽说大都是同行,但互相之间倒也争得不厉害。
主要是因为每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是以灵巧新颖为主,价格又实在,是小姑娘家的最爱,有的以厚重精工为主,价格就贵些,比较得夫人太太的喜好。
又有擅长镶嵌宝石的,擅长木刻银丝的……等等,花样众多,但凡往那边去一趟,总归不会空手而回,因此一年四季,客流不息。
荟彩楼就是东风街上一家中等银楼。
此时正是半下午,店里陆续进来几位客人,有老客,也有新客,挑挑捡捡,有利索掏钱的,也有犹豫不决的。
“娘子,咱们进这家去瞧瞧吧?”
“也好。”
随着两句对答,从大门里走进来两个人来。
店里正上前迎客的伙计就觉得眼前一亮。
打头的那位,身材高挑,打扮得十分亮眼。
海棠红袄,水绿长裙,脖上戴了个金项圈,满头乌亮长发梳成堕马髻,多余的首饰没有,只在鬓边戴了朵碎金刚石攒出的珠花,璀璨生光,越发显得整个人……精明厉害不好惹。
后头跟着的大概就是仆妇,一身干净青衣,墨帕裹头,规规矩矩,跟在两步外,手上还拎着个布包。
伙计们待的客多了,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家,小门小户,富商人家,官宦女眷,打眼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可今天这位,他就有点犯嘀咕。
说是富商人家吧,仆人太少,说是小门小户吧,派头挺足,可要说是官宦女眷吧,那股子理直气壮精明外露的劲儿,又不太像。
不过这些盘算在他脑子里闪过的时候,并没耽误伙计殷勤招待。
“贵客您里边请……”
那年轻娘子微微点头,嘴角噙着笑意,大步地就走向摆在正前方的几个柜台。
身后的仆妇赶紧替主家开口,“我们家娘子出来逛街,不慎丢了一只耳坠子,这不,到你们这儿来挑几对,你们楼里可有什么新鲜样式的耳坠?”
“有有有,店里最近才新打了一批样式花俏的,正合适年轻娘子们戴呢!”
伙计们立刻手脚麻利地端出了一盘耳坠。
虽说得天花乱坠,他们端出来的也没多新,都卖了大半年了,但反正这位娘子也是生客,没见过不是?
耳坠子是银楼里卖得最多的,可赚钱却不多,主要是东西太小,料用得少,这利自然也就薄了。
年轻娘子也不动手,细挑的长眉微微蹙起,目光在一盘十几样耳坠上扫了遍,似乎都没相中的样子。
仆妇满脸带笑,“娘子,我看这个镶绿玉的不错,配得衣裳。”
“唔,这倒也是。”
年轻娘子似乎是被说服了,伸出一双保养得当的手来拿起那对镶绿玉水滴耳坠子。
仆妇就问伙计,“小哥,这耳坠子可能试戴?”
“自然是能的。”
仆妇先拿出帕子,擦了擦自己的一双手,再接过耳坠,小心地替主家娘子戴上了。
主家娘子肤色虽不太白,可胜在气色好,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的,这坠子戴着,果然还不错,衬得整个人更加光鲜亮丽了。
总之,就是这位主家娘子不是不好看,就是看着太凶了,总让人有种一个不小心,就是大巴掌伺候的凶残劲儿。
伙计还赶紧去捧铜镜,仆妇就笑了。
“不用麻烦小哥,我们自己带的有!”
说着仆妇就从拎着的布包里,仔细地摸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物,在边缘处轻巧一扣,那东西就就开了,原来是带盖子的……那盖子内却光闪明亮,也是面镜子。
伙计招待的客人多了,也见过自带靶镜的,有些讲究的富人家娘子,恨不得把全套妆奁都随身带着,因此他也就是瞧着盖子稀罕,随意地探过头,瞄了一眼。
这一眼,他就看愣了。
人家这镜子,跟时下常见的铜镜银镜都不一样!
像银镜那样银光闪闪的,却比银镜还要清楚一百倍!
别说人脸了,就连脸上的绒毛,都能照得见!
伙计瞧得傻了眼,那旁边的人看见这位娘子的动静,也都转过了眼来瞧。
“呀!这镜子实在是妙啊!”
一位正在挑镯子的商户太太就忍不住一嗓子叫出声来。
顿时又吸引来不少好奇围观的。
“这位娘子,能不能借你家的镜子一瞧?”
商户太太是这家荟彩楼的常客,她夫家娘家都有钱,她又是个爱热闹的,时常逛街看戏买买买一条龙,有什么时新东西她必买,这会瞧见了稀奇物,就忍不住开口了。
这位来挑耳坠子的娘子,可不正是穿上女装的司娓娓?
可怜司娓娓堂堂村长,为了带货也是拼了。
司娓娓稍稍犹豫了下,冲着商户太太微微一笑,神情带着满不在乎,“不是什么值钱的,也就占个奇巧。”
她对着仆妇微微点头,仆妇只好不舍地递上手中的小圆镜。
商户太太拿着新奇镜子在手,看着那镜子不光是盖内有镜,而是打开的两半都是光滑明亮的镜子,照得人影清楚光亮,她仿佛打生下来头一回,才清楚自己究竟长得什么样儿!
买它!买它!
“这么好的镜子,是在哪儿买的?”
商户太太只想了一秒钟,就急不可待地开口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