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范文尚这样一句夸奖,就等于是让阿凤在儒生们当中有了极好的声誉,这种好事求都是求不来的,做母后的没有往外推的道理是不是?
也就只能厚着脸皮替阿凤认下了。皇后的主意打定了,不过开口间她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话也格外的温和:“阿凤的确是仁厚之人,如若不然也不会吃了那么多苦,只为大楚百姓免受战祸之苦而踏遍了四国。”
天福在心中一叹,这就是有母亲的好处了。不过,她倒没有生出嫉恨来,因为阿凤的关系,她在皇后面前可是极有体面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她第一个站起来拜倒在地上:“父皇,女儿会好好向皇姐学习,要时时记得大楚百姓,解百姓之忧、为父皇分劳。”
她说话了五皇子差点把舌头咬一口:居然迟了一步!平白让皇后和阿凤把感激记到了天福的头上。
五皇子也连忙跪下开口,同样也是要好好的向阿凤学习;有他们姐弟为榜样,其它的皇子皇女们都跪了下去,人人都要以阿凤为榜样。
皇帝眨了几次眼睛,底下就跪倒了一大片的人,他也只能道:“看来圣人所言极对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你们读的书不少可是懂的却不如你们皇姐多矣。”
阿凤见皇帝对自己使眼色,她才反应过来此时自己应该跪倒谢恩了——她在跪下前看了看太后,见太后脸色发青她就跪的很欢快了。
实在是她也有点反应不过来。在她的预想中,接下来就是太后大怒,而后她再激上几句就能让太后气个半死,最终这场宴会就会不欢而散。
她并不在意会被人当作没有学问的人,因为她的确没有读过书嘛,所以也不算丢人;可是她刚刚才承认的老师,说他有点迂还真是迂啊,居然硬生生把她的话拧到天下苍生那边了。
鲁柔柔抽了几次嘴角,看向郑小侯爷道:“我长的也不错吧,为人也比阿凤好太多了,可是我怎么就没有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呢?”
郑小侯爷张大的嘴巴合上了才答她:“是啊,我这么有福气的人,连天下最好、最强的女子都娶为妻子了,为什么就没有这样一个老师呢?”
江铭却在琢磨:要补一份像样的拜师礼了,准备什么样的东西既能讨得范文尚的欢喜,又不会让范文尚嫌太过贵重呢?
太后瞪着跪在地上的范文尚,真想让人把其拖出去乱棍打死!她现在就很想用一用阿凤的王道或是霸道,甚至是天道——你范文尚不是说阿凤讲得很有道理嘛,那哀家就让你尝尝滋味儿!
可是皇帝都开了口,又跪了一大片的人,事实已经不可挽回,她再恼怒再不可能再斥阿凤不学无术了——她太后再有学问,还能有范文尚这个名闻天下的大儒有学问吗?
范文尚在得了皇帝平身的御旨后,又对太后拜了下去:“太后,您真是深知长公主之人,非您相问臣和天下人也不可能知道长公主有如此的见识与胸怀。”
“大楚当兴啊。不言皇上厚德,不言大楚群臣尽心,只我大楚有贤德慈爱如此的太后、有贤良明大礼的皇后、还有如此胸怀百姓、能解君王之忧的长公主——天兴我大楚啊!”
他说完当真激动的又拜了三拜。
谁都看得出来他是肺腑之言,绝对不存丝毫的机心;可是太后之心现在谁不明白,所以此时太后听到这样的话,真就像当众被人打了三记耳光般。
那叫一个火辣辣!每一个字都是在讥讽太后啊,换作平日太后早就发作了出来,但此时她瞪着范文尚硬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阿凤听的那叫一个爽:老实人原来不骂人,也能把人硬生生气死啊。
☆、817.第817章 背叛
好机会阿凤从来不会错过,所以她在范文尚之后更加用力的褒奖太后,把她能想到的赞美都用到了太后的身上:而太后当然知道阿凤在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反话。
太后却不能反脸,只能僵着脸听着阿凤说完。可是江铭又是省油的人灯了?何况他身边还有郑小侯爷和鲁柔柔在:他们把范文尚和阿凤的每一句话都重复了一遍。
能明着骂太后的机会,有吗?!绝无仅有啊,如果今天不出这口恶气,那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所以江铭对太后那是大夸而特夸。在他和阿凤的带领下,再加上有郑小侯爷和鲁柔柔推波助澜,接下来众人早忘了今天太后设宴是为考皇子皇女们的功课了,所有的人都不停的赞颂太后。
轮番上前敬酒,哪一个都要舌灿莲花——本来也没有什么,除了江铭和阿凤几个,没有人敢含沙射影的讥讽于太后。
但是有阿凤在一旁啊,她总会适时的表达一番她有多么的赞同敬酒之人的话,从而就把一大篇赞美变成了没有半个骂人字的谩骂。
太后的脸僵硬的都要挂不住了,可是她却只能硬挺着;此时离开她就真输了,而且还会被人再一步小看:她在宫中与宫外的影响,会比皇后更小。
最终还是皇帝看不下去了。倒底是他的母后嘛,一声令下让众人各回各家,才让太后解脱了出来。
范文尚到了最后,还不忘再向太后表示一番他的敬意,又大礼相拜之后才在人的搀扶下离开了。他真不是有意针对太后,他只是为自己原本对太后生出的怀疑心中愧疚,所以才会一再的上前表示他的敬意。
他完全没有感觉到太后听他话时脸上的肉一抖一抖的,更完全没有想到他的话对于太后而言,每一个字都是利刃。
阿凤回到安凤阁还笑个不停,对自己的老师的满意到不行。
皇帝更不可能生范文尚的气,反而发现他是一个真正正直的人,且对弟子也是发自真心的回护,而认可了他成为阿凤真正的老师。
范文尚虽然失了太后的欢心,却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虽然他已经无心仕途,但对于他的弟子及子侄却是极大的机缘。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太后苦心的算计最终的结果,却是在阿凤和江铭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名士:不是那种沽名钓誉之辈,而是真正有学识的人。
这些人后来大半都出仕,当中有人封侯拜相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到人们注意到的时候,阿凤对大楚朝堂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阿凤只是得到了一个极好的老师,而她真正的开始读书了。有名师指点,阿凤人又聪明肯学,不能说是一日千里,但成绩嘛看范文尚对阿凤越来越喜爱就知道了。
只是苦了郑小侯爷和鲁柔柔:虽然他们对范文尚不喜欢——不是不喜欢其人,而是不喜欢他做他们的老师;可是范老先生喜欢他们啊。
所以在两府老王爷的约束之下,加上老王妃的棍棒相逼,他们也成了范文尚正儿八经的弟子。
太后接下来的日子消停了,因为吃了好几天的药。据御医说,是肝郁之病,除了用药外还要太后保持一个好心情。
明妃也就没有再出现在太后的宫中,老老实实的每天都去皇后那里请安;只是暗中给还在静修的元妃送了一封信。
元妃没有等到她要的好消息,只能窝在静修之地修身养性。她本来没有料到会东窗事发,直到她得知身边的女史奉了皇后的旨意离开——说是其贤德****另有大用。
而元妃同时得到了皇帝的旨意,因为她静修之时无法做到真正的静心,所以她的静修要加长三个月。
“你出卖我?”元妃没有瞪起眼睛来,只是眼中带着几分淡淡的不相信,还有几分淡淡的伤心。
“娘娘何必如此,婢子跟随娘娘多年,最知娘娘的心性,此时娘娘又哪里会有什么伤心与不相信。娘娘向来比婢子聪明,话问了出来就已经是确认了。”万女史没有否认,非常的坦然。
如果不是要收拾一下东西,她现在早已经回去了,又哪里还有那个功夫和元妃磨嘴皮。现在反正要等着小宫人收拾妥当,左右无事闲的无聊,就当是打发时间吧。
“娘娘会问也让婢子小小吃惊呢——正是娘娘教婢子的啊,多年来婢子得娘娘教导,才有娘娘如今元妃的名份,婢子也才能做个小小的女史。”
“婢子时刻都把娘娘所教奉为玉律,所以今天婢子脱困而去也是托娘娘的洪福。娘娘应该早就料到了才对。”
她说到这里嫣然一笑:“娘娘的大恩大德婢子不会忘,本也要好好感谢娘娘一番的,只是娘娘如今身不由己,婢子的好日子娘娘也不能亲见了。”
“不过,到时候婢子定会遥敬三杯酒给娘娘,祝娘娘能身体康健。”她说到这里站了身来,因为她的小宫人把她的东西收拾妥当了。
此地她是一刻也不想多留了,以后她发誓也不会再来此地。
元妃没有在意她话中的夹枪带棒,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她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你有喜事?我就算还未脱困,也还是备一份厚礼替你真心的相贺的。”
“待到脱困之日,我再亲贺你之喜——不知道你的喜自何来?你向来不是眼浅之人,不会把一时得皇后之心而当成喜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