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Loeva)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Loeva
- 入库:04.10
赵玮过后到别人家拜访时,曾提过这位老先生的义举。虽然因为时间限制,他还没把对方送的书全部通读完毕,但也读了两本,提起其中一些十分有见地的话,深感佩服。而这些流传出来的消息,就让后来受他拜访的治学名家们感到有压力了。
他们名声比那位老先生更大,地位威望也比他更高,但如果拿出来的作品比不上人家的话,岂不是显得自己很浪得虚名吗?读书人,正统观念上,要比的不是官位高低,不是名气大小。而是各人的学问与人品。人家一辈子该做官就做官,该做学问就做学问,家庭和睦,子孙争气,人品好。门生多,结果在学问上的底蕴还这么深厚,随手一拿就是十来本书,还似乎本本都很有见地,简直就是读书人的典范了好吗?他们都要被比下去了!
这么一来,脸皮厚些的人。就会把自己历年所著的所有书,哪怕是昔年科举时的应试文章与平时跟朋友玩笑游戏的诗词都集结成册,增添“著作”的本数;脸皮薄些的,就会对赵玮说,他近日正打算把过去写的书重新修改检校。等修改完了再送去书馆;还有些人知道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写出这么多书了,干脆就捐了好几箱的书,其中不乏珍本,好挽回些脸面。
到了这个阶段,京城里有名的学问家们,已经开始在暗地里较上劲了。基本上,他们还算是良性竞争。赵玮其实已经不再是这场竞争中的主角,不过是他们借以显示自己才学与底蕴的工具而已。倒是变相将他从风头浪尖上脱身出来。每一位他所拜访的学问大家,对他都很和气,不再心存歧视。回答他的请教时也非常耐心地指点,不用他开口苦求,就会主动满足他求书的请求,实在是省事不少。他自然也投桃报李,不吝余力地在各种公开场合称赞这些学者有多么亲切和蔼,学问有多么高深……这又让众位学者以及他们的门生故交亲属等人对他的印象更好了。有些够不上名家标准的人,家里有些藏书的。也主动命子侄送书上门,还令他们与赵玮多多结交。
赵玮的收获越发丰厚。幸好高桢送来的房契变成了及时雨,否则还不知要如何处理这些越来越多的书本呢。赵琇也深感哥哥考虑得比自己周到,笑称:“哥哥太狡猾了!”
到了二月十五,赵玮生日,赵家祖孙本来只打算自家人吃顿好些的饭,朋友间喝个茶聊个天,笑笑闹闹就算是庆祝了。没想到午前不久,宫里就来了使者,带来了皇帝赐给赵玮的御酒佳肴,还有各色官制新书、文房四宝等物。一时间,整个京城都知道,是赵玮生日到了。
堂堂建南侯,还是近来京城中最出风头的人,他的生日竟然办得如此低调节俭,毫不声张,除了亲近的亲友,连他新认识的朋友也没听说。问他为何不告诉人,他是一脸的谦逊,还带着几分少年的腼腆:“往年在老家,我都是这样过生日的,顶多就是族中长辈与兄弟侄儿们凑个分子,请我吃席罢了,从不大办。我还年轻,过生日何必大张旗鼓的?劳民伤财,也折了福寿。祖母从不许的。”
这话一传开,不但赵玮的人品大受称赞,连建南郡公夫人张氏,也被称是位品德高尚的长辈,将孙子孙女都教得很好。慈宁宫中的太后又想起了这位新交好的朋友,只因过年,倒有好一阵子没见面了,怪想的,便又下旨召张氏进宫聊天。
赵玮亲自送祖母入宫晋见,仍旧是赵琇守在家中。她并不因为没能陪同进宫而觉得惋惜,近来她也忙得很呢。
建南侯府已经修葺好了,正在散气味。一些花木、家具、摆设什么的都要重新布置,可费心神了。因为地方太大,收拾起来太费事,而小宅又要转变为书馆,所以赵琇打算先把他们祖孙三人的住处以及见客的地方收拾出来,等搬回去了再慢慢整理。这些日子她就一直在卢妈、汪福来等人的帮助下,清点各处摆设器物,好将那些屋子布置起来。
除此之外,她还多了一项工作。赵玮收罗到的书籍,有不少已有年头了,还有一些是外头极难寻得的前朝旧刻本,如果都放到书馆去,万一有个损伤,就太可惜了。但这都是人家捐给明知书馆的,他又不好自己收起,所以打算把这些书都拣出来,重新抄一本新的备份,供学子借阅,而原本就另行收起。若能再抄一本,留给自家收藏,那就再好不过了。赵琇做的就是这个抄写的工作。
不但是她,连卢明章都参与进来了。这对他来说倒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非常珍惜,一边抄,一边暗暗记诵,若遇到有不懂的问题,还会抽时间来问赵玮或是赵琇。赵琇虽然不用科举,但从小跟在兄长身边,还有个张氏可以随时请教,对四书五经也不是一窍不通的。有时候她学着写些文章,倒比卢明章写得还强呢。
需要抄写的书太多了,而抄成的书又很有可能是要自家收藏或是拿出去供人借阅的,因此要抄得整洁美观。赵琇非常小心,还要尽可能让自己的笔迹不露出闺阁气,颇费心神。往日练字练画的功课都暂时放下了,现阶段就全力主攻抄书。
她抄得昏头转向的,除了隔几日给曹萝和方五姑娘写封信闲聊几句外,几乎对外界的事务一无所知。
她不知道,如今京中又有了新的八卦。
因为变相将牛氏与赵湘逐出家门,汪家起初拿恩人家眷要回家过年为由,搪塞过去,但后来随着赵湘四处找人打秋风,建南侯府又接济了牛氏祖孙,汪家的借口就变成了明晃晃的谎言。一时间,许多人都开始非议汪东升,什么恩将仇报、刻薄寡恩、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表里不一……种种罪名都开始往他头上丢了。
谁叫汪东升当初将牛氏祖孙接回家时,有旁人好意劝他别沾染麻烦上身,跟逆臣家眷太过接近,兴许会影响自身的前程,若实在不忍心,给些银子接济也就是了。但汪东升不但不听,还口口声声说建南郡公对他有大恩,为了报答老郡公生前的恩情,绝不能将他的后代子孙置之于不顾……他当时太过张扬了,也许是有意借此向上表明,并不是他同情逆党,纯粹是要报答恩人而已。虽然效果不明显,但听到他这么说的人太多了。如今半年未过,他就已经将牛氏祖孙赶出了家门,倒显得先前那些冠冕堂皇的宣言是笑话一般。旁人又怎会不觉得讽刺呢?
还有当初,他也曾埋怨过建南侯府不肯接济落难亲眷,太过冷酷无情,因此他才不得不拉恩人子孙一把。可如今建南侯府声名正佳,关于赵家昔年两房的争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了。牛氏一系完全就是反派的代表,如今建南侯府还愿意养活她们祖孙,简直就是活菩萨了。汪东升当日的怨言就变得无理取闹,他自己倒是成了真正冷酷无情的那一个。
这样的非议越来越多,连汪太太和汪家二子在外交际都受到了影响,可汪东升却还咬紧牙关,不肯说出真相来。汪太太心中憋了一肚子气,几乎要跟丈夫翻脸。终于,汪潼生年轻气盛,忍不住在一班交好的公子哥儿面前泄露了口风:“那祖孙二人自己品行不端正,我们家好意收留她们,她们倒要害我,连名节都不顾了。不把她们赶出去,难道还要我们赔上一家子名声前程不成?!这怎么就成了我们的不是?!”
当日的真相,终于渐渐外泄,为世人得知。
☆、第三百一十八章 反复
汪潼生的话传开后,有人向汪太太确认。早憋了一肚子气的汪太太终于忍不住了,向交情比较好的几位太太吐了苦水,还不忘点明,这是因为她丈夫太过厚道了,不想让牛氏与赵湘名誉受损,才默默承受了外界的非议。可她实在受不了那对祖孙的算计,一想到她们差点就毁了她的亲生儿子,她就觉得背后发凉。最后,她还嘱咐这几位好友千万别跟外头的人说,于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
其实汪东升对妻儿的做法是有些怨言的,但汪太太难得地发了飙,他就怂了。反正他对牛氏祖孙本来就没什么好感。建南侯府那边最近在京城很红,许多人都在议论他们家的事。赵焯夫妻之死是在十年前,离现在并不算久远,虽然京中做官的人已经换了不少,但还有很多在京做了十年以上官员的,或是世居京城的高门大户,当日也曾听过些风声。往日张氏一系与外界来往不多,又很快就离开了京城,没能维持住过往的交情,大家对她一家所受的委屈就算心存同情,也不会随便在外头议论,大部分人都是冷眼旁观而已。但如今赵家又再次成为热议中心,知情人自然就会多说一些,还会到处宣扬,好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越来越多的小道就这样传播出来了。虽然其中有真有假,但汪东升听得多了,再跟张氏祖孙的说法一对比,就知道他们并没有说谎。以他们的立场,对牛氏与赵湘袖手旁观实在是再合情合理不过了,更何况人家如今还接济了这对祖孙?他还有什么资格说人家冷酷无情呢?
相比之下,汪东升反而认识到了自己的鲁莽。赵炯一系先杀赵焯夫妻与仆人。再丢爵位,然后又公然投靠颖王,反对建南郡公所支持的先帝,简直就是不忠不孝。始终忠于先帝与今上一系的张氏祖孙,才是秉承建南郡公遗志的人。他汪东升枉称受了郡公爷的恩典。却疏远了郡公爷真正的嫡系后人,反而支持他的不肖子孙,若郡公爷还在世上,又会如何看待他?如今汪东升连赵玦都埋怨上了,若当日不是赵玦在给他的书信上说谎误导了他,他又怎会在张氏祖孙面前说出失礼的话?如今他想要上门赔罪。还要看人家心情如何。
相似小说推荐
-
闺医锦华 (琳裳) 起点青云榜VIP2015-11-28完结慕锦华自小揣着医官梦。 妙龄赶上好时候了,身份又不被允许。 医德才兼备的闺医...
-
[互换]康熙重生良妃 完结+番外 (情癫) 晋江非V高积分2015-12-06完结+番外非考据文,女强,历史时间线和人物背景会改变。扒榜求免。 男 女互换,虐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