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Loeva)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Loeva
- 入库:04.10
太后紧紧拉着赵琇的手,眼圈儿都有些发红了:“好孩子,那时你才多大?苦了你了!你们兄妹这份忠心,哀家尽知的,哀家与皇上必不负你们!”
赵琇只腼腆地笑了笑,便低下头去做谦虚羞涩状:“太后娘娘言重了。这本是我们该做的事。”
太后闻言更加喜欢了,又与她继续说话。问及后来回京之后的事,赵琇就顺带将她在天津蒋四老爷家暂住的事情也说了。太后听闻那时她与蒋雯做了两身新衣裳,不由得“啊”了一声:“原来那套桃花装是你做与她的,她进宫时穿着,我就说好看。针线倒在其次,难得的是心思。”
赵琇不好意思地笑道:“太后娘娘别笑话,我的针线只能算是平平,尤其不擅长刺绣,雯姐儿的裙子,还是我与丫头合力做的呢,不敢独揽了功劳。”
太后并不在意她的绣功,勋贵人家的女孩儿也好,书香人家的闺秀也好,女红上能过得去就行了,又不是绣娘,谁还争那个名声不成?有心思,常能想出个新鲜花样,便是难得的。只是聊着聊着,赵琇又“无意中”带出一句,说当时在船上做的棉袄,为了赶工,做出来的样式非常简单,高桢却喜欢上了,后来还央她另做了几件。太后就注意上了,细细一问颜色式样,赵琇做的几件。高桢平日都是家常常穿的,即使在宫中也不例外。
太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高桢确实如皇帝所言,对人家姑娘有了心思。不过瞧赵琇大大方方的样子,只怕还未开窍呢,半点没察觉出来。只是瞧她对高桢的态度亲厚,即使还未开窍,也有几分情谊。这自小相识的缘份本就难得,又有救命之恩,患难之情。更兼高桢又生出淑女之思,如果真的阻了二人的姻缘,人家小姑娘还好,自家大孙子怕是就要难过了。
太后心下为难,一边觉得这门亲事极好,一边又觉得赵琇的年纪委实太小些,如果真要撮合两人亲事,那广平王续弦之事就不能再拖了,至不济,也可以先纳个侧妃。把王府中馈拣起来,等到世子妃进门,再论其他。
太后暗暗拿定了主意。看着赵琇,便笑得更加慈爱了,让她吃茶点,还夸她头发生得黑亮,皮肤又白晳,命人将自己年轻时的一对金镶红宝石累丝簪取来,赏给了她。
这时张氏刚刚挑好了两盆菊花回来,一见太后的赏赐便先吓了一跳:“这如何使得?太过贵重了。恐她小孩子家受不起。”
太后不以为意:“哀家给她。她就受得起。不过是一对簪子罢了,如今哀家是个老寡妇,也戴不了这些东西。”
张氏道:“太后总有媳妇侄女儿。”
太后摆摆手:“短不了她们的。”侄女们早得了她的赏赐,况且赏了一个人,旁人也不好漏下,才好一碗水端平,忒麻烦了。至于皇后?她愿意赏,皇后还未必愿意收呢。何必自寻闷气生去?给了赵琇倒好,赵琇生得白,容貌又端庄,这簪子最衬她不过。
张氏见太后执意,只好命赵琇收了。又让孙女谢恩。赵琇照着宫礼行来,倒也不十分委屈。只当是拜了个长辈。
接着太后又与张氏说些菊花养护的窍门,还要留饭,谁知宫人来报,说皇上要过来陪太后用午膳,不时便到。太后只好作罢,张氏便拉着赵琇辞别出来。
这时候离午膳其实还有些时间,张氏带着赵琇出了慈宁宫大门,便寻思是不是该在出宫前,顺路去坤宁宫请个安?张氏从前进宫来见太后,循例总要往皇后那里行个礼的,总不好无视人家一宫之主。不过如今皇后告病,去了只怕也是白跑一趟,所以张氏便有些犹豫。再者,她们身后还跟了两个搬花的小太监,是奉了太后之命来做苦力的,要跟着出了宫门,把花交给建南侯府仆从才会回转,如果她们要往坤宁宫去,岂不是碍着这两个小太监回宫复命?
赵琇便对张氏说:“既然每次入宫都要去请安,今日就不好不去。皇后正病着,别叫她多心了,以为我们家也是捧高踩低的人呢。若是皇后不便接见,我们就在坤宁宫外行个礼,尽一份心意就好。至于这两位内侍,不如让他们直接往宫门去得了,免得他们搬着花盆多走了冤枉路,过于辛苦。”
张氏便答应了,又给两个小太监个人塞了个荷包,里头装的是一对金珠。两个小太监闻说,脸上都带出笑来:“郡公夫人与赵大姑娘实在是宽厚恤下。”都欢欢喜喜地捧着花走了。赵琇与张氏身边就只剩了一个领路的宫人,不过坤宁宫那边张氏也不是头一回去,也没什么可担心的,祖孙二人便转道往那边走了。
坤宁宫中一片安静,宫人们都神色肃然,眉间还略带点儿凄苦,却不敢十分露出来,只是行动说话都透着小心。听说是建南郡公夫人携孙女来拜,宫人也不敢擅专,入殿内问了皇后的意思,才出来道:“娘娘卧病,不便召见,道郡公夫人盛情,她心领了。娘娘还说,往日只道府上寻常,今日才知果然是厚道人家。请夫人自往家去,等来日娘娘病愈,再进宫说话。”
张氏听了,不由得露出几分诧异来。赵琇悄悄儿扯了扯她的袖角,她回过神,拉着孙女儿在宫外依礼拜了,便安安静静地退了出来。
等出了坤宁门,她才忍不住说了句:“皇后娘娘这又是何必呢?旁人未必就不敬她了。如此多心,于凤体有何好处?”
赵琇瞥见有人过来,忙扯了她一下,张氏就闭了嘴,见来人是个少年男子,忙把头一低,拉着赵琇匆匆离开。
那少年却已隐约听见了她们的话,脚下不由得一顿,远远望了过去。
☆、第四百二十二章 劝姐
谢襄飞走进了坤宁宫正殿,只见殿内一片冷清,连一丝儿人气都没有。
他皱了皱眉头,问皇后从娘家带来的宫人:“娘娘在哪里?”
宫人含泪答道:“在后头小佛堂里呢。这些日子,娘娘每日都在小佛堂里抄经祈福,不顾自己身体虚弱,也不肯见太医,甚至不许人留在殿内听候吩咐。小少爷,你劝一劝娘娘吧!奴婢担心娘娘再这样下去,身子会撑不住的。”
谢襄飞默然点了点头,便大踏步走进了殿后的小佛堂。这里是个用碧纱橱隔出来的小房间,地方不大,原是先帝元后午间小歇的所在。南墙下有一扇大窗,修了个木炕,天气好的时候,会有阳光照射进来,晒得整个木炕都暖洋洋的。先帝元后去世后,这里多年没有主人了,到新君登基时已经破旧不堪,便照着皇后的意思重新修葺过,改建成小佛堂。先帝孝期内,皇后便在这里供奉先帝的牌位,时时上香叩拜。如今周年孝期已过,她便改为供奉一尊佛像。
南墙的大窗被糊了窗纸,阳光透不进来,小佛堂里阴深深、暗沉沉的,弥漫着浓浓的香灰味。皇后穿着一身鸦青交领长袄,下着月白裙子,素素淡淡,只梳了个简单的圆髻,除了一根凤头金簪,也不戴什么首饰,面上米分也不擦,就这么黄着一张瓜子脸,下巴尖尖,愣愣地跪坐在佛前的蒲团上,姿势挺随意的,双手也随便放着,右手上的一串念珠都快掉下地了,皇后却仿佛毫无所觉。两只眼珠子也不知道在看什么方向,就在那里发呆。
谢襄飞见状,不由得叹了口气。皇后说是在殿内礼佛休养,其实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她除了吃饭睡觉,以及偶尔与儿女们见面外,几乎全部时间都象这样坐在佛前发呆,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她甚至连小女儿都没有心思去照管。完全丢给了心腹宫人。也就是一早一晚过去看一眼罢了。谢襄飞心里十分难受,即使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姐姐也不该变得如此颓废。再这样下去。她就真的没救了!
谢襄飞的叹气声惊动了皇后,她木木地转过头来,见是弟弟来了,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只有眉头微微挑起:“你来了?”她又转回头去,语气十分冷淡:“总是跑来做什么?我早说过了。我很好,你们不用惦记,只管在家过安乐日子去吧。”
“姐姐说的是什么话?”谢襄飞皱着眉道,“姐姐如今在宫中受苦。我们哪里有什么安乐日子可言?母亲在家天天都要为你操心,生怕你把身子给熬坏了,每日都食不下咽。睡不安寝。父亲与弟弟也是坐立难安,为姐姐担忧。姐姐这话若叫父母听见了。心里还不定怎么难过呢。”
皇后轻笑:“是么?父亲与母亲的关怀厚爱,我这个做女儿的真是……铭!感!于!心!”她咬着牙挤出了最后四个字,每一个字都带着深深的怨念,深得连她的五官都有些扭曲了:“只可惜,倘若父亲与母亲没跟我提起送堂妹们入宫的话,兴许我还会多相信你们一些。如今?休以为我还象过去一样好骗!”
谢襄飞听了,也有些不自在,低头道:“母亲还在劝说父亲改主意呢,姐姐且莫担心,事情还未成定局呢。况且,父亲原也是担心姐姐在宫中孤立无援,皇长子身边少了护持。咱们自家的姐妹别的不说,总是会跟姐姐一条心的。”
皇后冷笑着道:“她们又不是我,怎会跟我一条心?她们若想进宫来助我,护持皇长子,倒也不是不行,先立个毒誓,说永生永世不去爬皇上的床,若有违誓,便叫她全家死光!她们若敢立下此誓,我包管立刻去跟太后与皇上说召她们进宫,从此将她们当成亲生妹子一般,深信不疑,如何?”
相似小说推荐
-
闺医锦华 (琳裳) 起点青云榜VIP2015-11-28完结慕锦华自小揣着医官梦。 妙龄赶上好时候了,身份又不被允许。 医德才兼备的闺医...
-
[互换]康熙重生良妃 完结+番外 (情癫) 晋江非V高积分2015-12-06完结+番外非考据文,女强,历史时间线和人物背景会改变。扒榜求免。 男 女互换,虐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