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Loeva)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Loeva
- 入库:04.10
冬生上前先给高桢、张氏与赵琇见了礼,便禀报赵玮:“游哥儿已经见过几位先生了,只是他什么都没带齐,小的虽给他备了纸笔,却没有算盘。小的去问别人,都说已经分完了,没有多余的。游哥儿说,他随身的行李里有,且是用惯的,直接拿来用就是了。只是方才来得匆忙,没来得及把东西带上,想要出去拿。王爷却又有禁令,人进来了,上头没有发话,是不许再出去的。小的不知该怎么办,只能来问侯爷。”
张氏诧异地说:“咱们家的行李就在园子外头,游哥儿出去拿一下也方便,难道这也不行么?他才刚来,还什么都不知道呢。”
赵玮便道:“王爷规矩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怕管得松了,会有人钻空子。这原不是什么大事,我是可以出园子的,我替他走一趟好了。”说完又有些犹豫,祖母妹妹还没送到下榻处呢,他就先走了,这合适吗?便对冬生说:“你去安抚游哥儿,叫他且等一等,待我送祖母与妹妹去安顿下,就帮他把东西带回来。”
高桢对他说:“这又何必?不过是几步路的功夫,你就跑一趟吧。那边正缺人手呢,好不容易荐了个自家人过来,却又让他没事干待坐,岂不可惜?老夫人与赵妹妹这里有我呢,我替你送她们过去就好。那宅子也是我帮忙找的,我比你还熟些。”
赵玮迟疑,张氏便劝他:“就这么办吧,世子好意帮你,你也当领情才是。”赵玮只能答应,道:“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谢过高桢,就带着冬生匆匆走了。
高桢接过护送大任,上前两步扶住了张氏:“老夫人慢点儿走,才下了雪,当心地上滑。”张氏不由得眉开眼笑:“哎呀,世子太客气了,老婆子哪里当得起。”高桢却不为所动,仍旧扶着她往前走,还一路跟她说些在路上发生的趣事,听得张氏入了迷,不知不觉间,就抛下了半个园子的美景,很快来到了侧门边了。
从侧门出去,上坡略走几步路,就是高桢帮忙租下的小宅子,果然离钦差一行人住的园子极近。这处宅子地方不大,不过两三亩大小,但本身其实也是一处精致的小园林。园中种了许多梅花与桃花,园名就叫“红香坞”。此时正值正月,时间还早,但再过得一月半月,就是梅花开放的时候了,届时这宅子里定是美不胜收。赵琇进了宅中,只觉得处处清雅别致,十分称心。
张氏也很喜欢这处住所,虽然前后只有小小的两进院子,并几处零散小屋,但园中布局极为巧妙,移步换景,造园的人可算是煞费苦心了。主院的正屋与厢房都建有火墙,屋内早已烧得暖乎乎的。她们祖孙一进门,就忍不住享受地长吁一口气。
宅中有两个主家留下的粗使婆子,打扮得干净利落,见客人到了,立刻送上了热茶水,茶叶还是上等的龙井,又有四小碟杭州特产的小点心,实在周到。张氏捧着茶水,尝了块小点,心中十分受用。
赵琇心中有数,回头问高桢:“是哥哥吩咐烧火的,还是世子你?”高桢只是笑:“玮哥身上有公务,非常忙碌,相比之下,我要清闲些。父王只待在园子里,并不走动,我不在他身边也无妨的。”
这话的意思就是烧火与茶水都是他吩咐的了。张氏就夸说:“世子真是设想周到。”高桢笑着说:“老夫人要不要看看后头的小花园?那里也有几块湖石,我瞧着并不比我们那边园子的石头差。”
张氏刚刚才想起没有好好看那边园中的湖石,听到高桢的话,身上也暖和了,便起了兴致。这时候,赵家随行的车马也到了,几个大丫头都提了包袱进来侍候,张氏便从冬霜手里接过一只暖炉,扶着夏露去了后园。
丫头们忙碌地收拾着东西。赵琇肯定是要陪着张氏住在主院里的,张氏住正房,她便占了西厢,东厢留着预备赵玮过来时住。看这宅子里的家具用品,主人家也准备得很周到了,不必另行采买些什么。赵琇便把事情交给了柳绿,然后给高桢使了个眼色,两人出了屋子,来到屋旁的小天井处。那里种了几丛梅树,放了石桌石椅,却是个谈话的好去处。
高桢迅速解下身上的斗篷,整齐地叠成两尺见方的一块,铺在其中一张石椅上:“赵妹妹当心石头凉,就坐这上头吧。”
赵琇红着脸看他一眼,默默地坐了,却又解下自己的斗篷递给了他:“你也别坐在冻石头上,就拿这个垫一垫。”可话说出了口,她才惊觉这话有多蠢。既然两人的斗篷都要拿来垫坐,她怎么不坐自己的,非要跟他交换着来?
高桢低头抿嘴笑了笑,手迅速接过了她的斗篷,却没有垫在石椅上坐下,反而是搭在臂上,自己往石桌上靠了靠,就一副没事人般跟她说起了话:“方才没空问,赵妹妹怎么跟苏州布政使家的人同行?他家不是什么好东西,赵妹妹千万远着他们些。”
提起赵家母子,赵琇就没好气了:“谁想跟他们家亲近?无奈他们脸皮太厚,就爱死缠烂打!”她把最近赵家母子以及卢三姑娘的种种事迹都告诉了高桢,还吐嘈了半日,许多不敢在张氏面前说的话,都无所顾忌地跟高桢说了,末了还道:“你说他们可不可恶?真当人家是傻子吗?以为我们真会上当?”
高桢抿了抿嘴,眼神变得有些阴冷,但赵琇一旦露出惊讶的表情,他就恢复正常了,温柔地笑着说:“没事,你只管在这里安心住着,得了空就上我们那儿玩去。他们没法靠近这边的园子,谅他们也做不出什么过分的事来。”
希望如此吧。高桢这么说了,赵琇心里轻松了很多,不过她还是很好奇:“他家到底犯什么事了?你们最近都在查些什么呢?这是要出大案子了吗?”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案
赵琇已被哥哥赵玮卖过一回关子了,张氏又让她少问外头男人们的事,她不好过多地表露对其中实情的关心。只是她心中实在忍不住好奇。
高桢在她心目中,原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有许多话她不会向别人提起,却惟独敢在他面前说。因此今日重逢,她找到了机会,又忍不住问了一遍。
本以为高桢也会卖上一回关子,又或是给她一个含糊的答案,没想到他居然只是扫视周围一眼,见无第三人在近前,就迅速地低声告诉了她,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
广平王等人确实在查一桩大案子。来之前他们从未预料到会出这种事,所以也十分吃惊。又因为事前准备不足,所以人手才会这样紧,管得又严,以免走漏了风声。
上海周边的海傍大坝,本是为了防范潮灾而建的惠民水利工程。从太祖皇帝后期开始动工,到近年才终于修完,是一项费时将近二十年的大工程,期间花费的银子自不必说。昔日广平王未封东宫时,就曾南下验收过嘉定到奉贤段的大坝,并且在半路上救下了赵家祖孙。
广平王对当时工程已完成部分的质量心中有数。嘉定段的质量是最好的,足以抵抗百年一遇的潮灾,毕竟那里是本朝龙兴之地,皇室怎么也不可能亏待了自个儿老家的百姓。南汇段则要次一些,那里当时还是新兴的港口,各方面发展都还不成熟,不过建的堤坝要应付一般的潮灾也足够了。两地之间的川沙堡段,当时还未完工,但质量也还可以。至于奉贤一段。就是质量最差的一截了。奉贤人口相对少些,也不如嘉定、松江繁华,当时的几任知县又都是平庸无能之辈,没有把好关。建成的堤坝,十年一遇的潮灾勉强可挡,再强就不行了,而且每年还要再翻修加固一下。方可安心。
事隔十年。海傍大坝除了未完成的部分终于完工外,其他部分又修葺了一遍。因为是皇帝的祖籍,朝廷拨款也相当大方。当今皇上以储君的身份南下验收。广平王世子高桢随行。不过他们当时只走到川沙堡,就被忽如其来的暴袭打断了行程。高桢只记得嘉定段的大坝质量最好,比起当年,又更坚固了几分。显然这些年来负责的官员没有一个敢在皇帝老家的安全问题上偷懒。川沙堡段的工程质量本来也不错,但被逆贼一炸。再好都没有用了。川沙往后的部分,他完全不清楚,只是出海时扫视过几眼,觉得南汇的部分建得还可以。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可以。
可是今年第三次再来。高桢就发觉有不对的地方了。嘉定段没什么好说的,无人敢做手脚;川沙堡段是皇上亲自下旨关照过的,重建的堤坝也相当稳固。还特地在坝下立了碑,记念在暴袭中不幸丧生的东宫与王府随员;南汇部分表面上看起来不错。可工部派出来的行家靠近了瞧,就发现那堤坝建了至少有十年了,外头不过是重新刷了一层泥灰,才会看起来比较光鲜,实际上靠的还是十年前的旧坝,坚固程度也还勉强;至于奉贤段,那就更不堪了,连十年前的堤坝都没有,看痕迹,几乎是年年修,年年塌,塌哪儿修哪儿。若不是这几年犯的是内涝而非潮灾,坝内的农田人家早就保不住了。幸好这两年县衙领头,陆陆续续修补过几处有坍塌危险的堤坝,又加固了风险最大的部分,才勉强撑住了。
据奉贤县令陶澄反映,不是他不想修,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头一直不拨银子,他修补那几处缺口,还亏空了县衙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底,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他求广平王帮着催一催,叫府衙赶紧把银子拨下来才是。奉贤已经有过几次洪涝,损失惨重,万一海边也闹起潮灾来,百姓还怎么活?可广平王问了刚上任年余的上海知府,后者也在喊冤,银子都没到他手里,他要怎么拨?
相似小说推荐
-
闺医锦华 (琳裳) 起点青云榜VIP2015-11-28完结慕锦华自小揣着医官梦。 妙龄赶上好时候了,身份又不被允许。 医德才兼备的闺医...
-
[互换]康熙重生良妃 完结+番外 (情癫) 晋江非V高积分2015-12-06完结+番外非考据文,女强,历史时间线和人物背景会改变。扒榜求免。 男 女互换,虐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