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女攻略 [全本精校] (吱吱)


  季庭早就种了些名种,在太夫人院子里小小的堆起一座菊花山,又在各房屋里簪瓶列盎地摆上了菊花,放眼望去,整个永平侯内院到处是菊花。又有南京的宏大奶奶让人送了四篓螃蟹过来。徐令宽就嚷着要在家里开宴,听戏赏花吃螃蟹。
  螃蟹是凉物,十一娘是凉不得的,徐嗣谆是不敢沾的。
  太夫人听了笑道:“四篓螃蟹开什么宴?你们想吃想玩的,到外面去折腾,不准在家里馋人的嘴。”让杜妈妈把四篓螃蟹送人:“一篓给红灯胡同的老侯爷,一篓给永昌侯府的黄夫人,一篓给隔壁的林夫人,一篓给四姨。”
  太夫人嘴里所说的四姨,是指十一娘的堂姐四娘。
  十一娘和五夫人都笑着向太夫人道谢。
  四娘差人送了四坛金华酒做回礼。
  “我们家太太怀了身孕。”来送回礼的婆子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口,“正折腾着。只好差了奴婢来。还让奴婢跟太夫人禀一声,说,等过些日子孩子不闹了,再亲自登门给太夫人道谢。”
  太夫人听了喜上眉梢,问了一大通“怀了几个月、怀像好不好”之类的话才让那婆子走。
  而五爷徐令宽得了太夫人话,借着由头每日在外面和同僚、好友在外游玩,有几次还让五夫人也穿了小厮的衣裳跟着一起去。让徐嗣俭十分的羡慕,直嚷着应该给赵先生放假,这样,他也可以扮成小厮跟赵先生一起出门登山观景访友了。
  徐嗣勤颇有些哭笑不得,可徐嗣俭的话也提醒了他。他在暖房找了几株名菊,趁着沐休,拉着徐嗣俭去了落叶山。


  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嗣勤、徐嗣俭兄弟到达落叶山的时候,徐嗣谕正在读书。
  看见两人,高兴地迎了出来。
  徐嗣勤看见他书案上堆着的书,砚台上搁着的笔,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自从徐嗣谕到落叶山后,他来过好几次。每次来,徐嗣谕不是在读书,就是在写字。相比他们五天一小休,十天一大休的轻松惬意,辛苦很多。却也给人一种正朝着目标慢慢靠近的踏实感。而自己,和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距离也越来越大了!
  他忍不住道:“二弟,姜先生收学生,有什么条件吗?”
  徐嗣勤微愣,想了想,道:“好像没什么条件,只要你交得起束修,按书院的规矩行事就行。”说完,又觉得不对,“有的交不起束修的,姜先生就让欠着。”这样说好像也不对,“也有欠着没还的。姜先生就让人把记的帐册烧了。”他想到徐嗣勤问这话的用意,轻声道,“大哥也想去书院读书吗?”
  徐嗣勤点头,轻声道:“你都这样上进,要是我还这样得过且过的,实在不配做兄长。”
  徐嗣俭听着忙道:“大哥对我们很好,总是很照顾我们。怎么能说不配做兄长呢?”然后对徐嗣谕道,“二哥,要不,我们一起去谨习书院读书吧?说不定,我们也能考秀才,中举人呢!”
  “光耀门楣为第首孝。”徐嗣谕微微点头,“大哥和三弟愿意去,我也有个做伴的,再好不过。不过,这件事还是私底下先问问三伯父为好!”
  徐嗣勤点头,只觉得坐在这里都是耽搁了好光景,借徐嗣谕的笔墨写了封信给三爷,回府就差人送去了山阳。
  十一娘这边却迎来了周夫人。
  “我要是没记错,先慈下个月就要举行除服礼了吧?”
  十一娘吩咐小丫鬟把前些日子宫里赏的柿子装些出来,道:“下个月中旬就行除服礼。”
  周夫人露出些许的尴尬笑容,端着茶盅低声道:“我也知道,我来的早了些。可王泽的母亲自年前染了风寒后,就一直病怏怏的,原说好及笄的……”
  十一娘立刻明白过来。
  大太太虽然下个月才除服,可余杭离燕京千里迢迢,送个嫁最少也得一个多月,不早点商量,婚事最快也要明年夏天或是秋天。
  “王公子的母亲,病得很严重吗?”
  王泽比十二娘大五岁,今年都十九岁了,在男孩子里,也算年纪大了。如果遇到了孝期再推两年……而且到时候还要举行虞祭、大祥祭,到时候家里的亲眷都会来上香,王家又是大族,要是家里连个主持中馈的人都没有,岂不乱糟糟的。
  “就是一直不见好。”周夫人神色微暗,“我那嫂嫂,这几年操劳的厉害!”
  王家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再咬着当初那些约定就有些不通人情了。
  “周姐姐放心,我这就差人带信去余杭。”
  这事说起来毕竟有些失礼。
  周夫人闻言松了口气,去太夫人那里行了礼,说了几句闲话起身告辞了。
  十一娘差宋妈妈拿了些补药去看王泽的母亲,提笔给余杭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罗振声,说了十二娘的事;一封罗大奶奶,让她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也好,想办法告诉十二娘一些管家窍门。又让竺香准备一千两银子的银票:“到时候给十二娘添箱。这些钱大贴小用的,也能用上几年。”
  竺香笑着应喏,正要下去准备,杨氏过来。
  “今天去暖房,看见这金如意长得好,就剪了两枝过来。”她手里拿着个红霁花斛,插了朵黄色的菊花,配色十分艳丽,和十一娘小陈设讲究艳丽的行事颇为吻合,看得出来,是花了心思的,“正好给夫人摆在炕几上观赏。”
  十一娘让秋雨连花带花囊放到了东次间的宴息处:“我窗台上还摆着两枝玉连环。”然后让小丫鬟端了小杌子给她坐。
  杨氏笑着半坐了下来,问起绣铺里的事来:“前些时间日夜赶着那小少爷的襁褓,也没多问,过了中秋又有九九重阳,也不知道铺里的活赶不赶得过来。”
  十一娘的绣铺如今把内务府的补子给包了,不仅如此,还名声远扬,说她铺子的补子绣得好,凡是外放的、新进京的都要到他们绣铺订补子,连带着喜帐的生意也好了起来。春秋的时候添了十个绣娘,到了夏天,又添了十二个,前两天简师傅过来和她商量,想再添十五个。这样算起来,还不算永平侯府那些媳妇子接的活,拿去寄卖的,他们喜铺就有五十几个绣娘了,年中算帐的时候,赚了二千多两银子,把个甘太夫人吓了一大跳。直嚷着要把隔壁的铺子也收回来做绣铺。简师傅却想在离喜铺不远的地方买个宅子,也好安置那些从江南来的绣娘。这样一来,就要再拿钱出来。十一娘和甘太夫人都有相心,两个每出了五千两银子,简师傅正忙着和牙行的人看宅子。
  “我也有些时候没去了。”十一娘笑道,“都是简师傅在管。听口气,铺子里的生意还不错。”
  杨氏拿了几个花样子出来:“我这两天闲着无事的时候画的,夫人看合用不合用?”
  一套满池娇的,一套喜相逢的,一套十样锦的,都挺喜庆。
  十一娘笑着收了,徐令宜回来了。
  杨氏忙起身行礼。
  徐令宜点了点头,见桌子上摆着花样子。道:“不是说这些日子不拿针线了的吗?怎么又开始做绣活?”
  “不过是些花样子。”十一娘上前接了徐令宜的公服递给一旁的小丫鬟,让小丫鬟端冰镇的绿豆汤进来,想问问皇后娘娘叫他进宫有什么事,见杨氏恭谦地帮着小丫鬟端水,把要说的活又咽了下去。
  徐令宜去净房洗了把脸,换了件细葛布的家常道袍出来,坐到临窗铺了竹簟的炕上,接过小丫鬟端的绿豆汤喝了一口,竟然主动说起来:“你猜猜看,皇后娘娘叫我进宫有什么事?”
  十一娘看了杨氏一眼,没有做声。
  徐令宜这才感觉到异样,他看了杨氏一眼,道:“你们都下去吧!”
  丫鬟们听侯爷提到皇后娘娘,想着必是有紧的事,忙曲膝应“是”,鱼贯着出了内室。
  杨氏抿了抿嘴,只有尾随其后退了下去。
  十一娘这才笑道:“皇后娘娘有什么吩咐?”
  徐令宜望着她呵呵地笑道:“让我进宫,专程领了两人稳婆,一个医婆回来。”
  是上次说的那个什么彭医婆?
  十一娘听了忙道:“人进了府吗?”
  徐令宜道:“她们还要去内务府领牌子,过一会应该就到了。”
  十一娘喊了宋妈妈进来,让她把人安排到前院的东厢房:“……吃怕用的都比照太夫人身边的杜妈妈。”
  宋妈妈听说皇后奶奶赏了人,眉上梢眉,出门看见杨氏站在那里和新进的两个小丫鬟秀莲、玉梅说话,眼睛一转,上前笑着打了声招呼,道:“皇后娘娘赏了两个稳婆、一个医婆进府服侍夫人,我这边正缺人手帮着打扫房子……”
  杨氏微微一怔,忙笑道:“妈妈要是不嫌弃我慢,我也去帮个忙吧!”
  宋妈妈笑道:“正想借杨姨娘的力呢!”然后吩咐秀莲,“你去把文姨娘屋里的冬红、乔姨娘屋里的绣橼两个叫来。宫里出来的可不比平常,毛手毛脚的小丫鬟做事让人不放心,少不得要到姨娘屋里借了这几位能干的带着你们行事。”
  秀莲想着自己也是新进府的小丫鬟,红着脸曲膝应“是”,快步去了东小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