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漕运所有的责任都落在了水陆发运使钱可敬身上,并且牵连出太子。
太子良娣周氏已经身死,随着皇上对太子的维护,朝官都知道漕运事与太子无关,太子乃是遭受了无妄之灾。
只是,民心声望这种东西,一旦跌下去了,就很难再起来。
哪怕在皇上的授意下,仪鸾卫已经在暗地里为太子造势,但奇怪的是,收效甚微。
在朝官和百姓心目中,太子依然不是个好人,却占据了储君之位。
虽说现在民心声望还没有对太子、对朝局造成什么大影响,但长此以往,肯定会带来巨大危机。
永昭帝不得不防。
永昭帝急召汪印进宫,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只不过,他想汪印做的,并不是为太子挽回民心声望,而是要其扶持太子、对付韦皇后。
皇后及承恩公府势力太重,这成为了永昭帝的心头大患。
在他的敲打警告之下,韦皇后和承恩公府显得很乖顺,并没有作什么反抗,但他很快就发现,事情就只能到这一步了。
当他打算进一步限制韦皇后和承恩公府的势力时,发现竟然无从下手。
换句话来说,韦皇后和承恩公府势力之根深蒂固,竟能抵挡得住皇权的打压。
韦皇后在国朝素有贤名,而且贤名远播,朝官和百姓都知道,“母仪天下”这四个字,是恰当形容韦皇后的。
而且,韦皇后诞有公主和皇子,对延绵国朝有功,并且将后宫事务管理得妥妥当当……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可以轻易废后。
承恩公府同样如此,府中弟子安分守己的居多,虽则位高权重,但在朝中、儒林的声望都很高。
如此一来,永昭帝就更不放心了。
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永昭帝很满意承恩公府的子弟,现在怎么看都不放心了。
承恩公府子弟有这样的权势、又博得这样的声望,那么以后……还想得到什么呢?
永昭帝固然可以将承恩公府扑灭,但朝臣眼明心明,也不能让朝臣们寒了心,毕竟他以后他还要用其它朝臣。
再者,皇家脸面、帝王威严也要保持。
——如果处置理由充足,那么就不一样了。
永昭帝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汪印才能想出这个处置的充足理由。
汪印是一把好刀,若是弃之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得好好用起来!
第843章 怒急攻心
“朕打算让你站在太子与五皇子的身后,扶持他们得势力,与皇后成三足鼎立之局面,这样……你可做得到?”永昭帝淡淡说道,说出了自己的命令。
帝王对臣下所言,当然就是命令。
以汪印的本事,帮助太子重新赢得民心声望,这不是难事,就算是帮助太子与皇后对抗,想必也容易。
但是,这不是永昭帝所期望的结果,他需要的,并不是太子与皇后抗争,而是朝局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三足鼎立,才最稳固。
“是,臣谨遵皇上旨意,臣定不负皇上所托。”汪印低着头,恭敬的回道,对此命令多少有所预料。
只是,他没想到皇上会这么急,毕竟长公主殿下才刚刚出殡。
虽然明面上看来,殿下对朝局影响有限,但她毕竟是皇上最后一个手足,哪怕皇上不去送殡,也需默哀三天。
或许,在皇上看来,皇后势重所引起的忌惮,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还让汪印意外的一点在于皇上还提到了五皇子:皇上要求他站在太子和五皇子的背后!
也就是说,要同时扶持这两方的势,与皇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要得到这个平衡结果,要比只扶持太子势力要难办得多了。
扶持太子,这是汪印能料到的,但五皇子则不在其中。
皇上下这样的命令,不见得是对五皇子有多看重,只是不想太子或韦皇后任何一方得势罢了。
两者相争,必有高低,不管是韦皇后势重,还是太子权重,这都不是皇上想见到的。
三方持平,最终皇上能决定一切。——这的确是皇上会下的命令。
“朕会给你时间,但不要让朕等太久,明白吗?”永昭帝这样说道,脸容不怒而威。
霎时之间,他也相信汪印难有章程,他可以等,但等不了太久。
一想到永隆太后弑君杀夫的先例,永昭帝便觉得心都颤。
他必须起用汪印,如此才能心安。
永昭帝急召汪印进宫的举动,自然也引起了许多有心人的注意。
淑妃曹氏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皇上既然下了起复旨意,当然要用汪印的。
只是,皇上会怎样用汪印呢?皇上虽然对她信重,却并非事事都对她说。
皇上对汪印有何吩咐,她只能靠猜测。
“去吧,将敏妃唤来。”曹氏放下了手中的画笔,淡声吩咐道。身边那个其貌不扬的宫女,
“是,娘娘,奴婢这就去。”她身边那个其貌不扬的宫女回答道,很快就转身离去了。
她自然知道自己主子的要求,娘娘与敏妃之间的联系一直很隐蔽,现在自然不可能是毫不避嫌与敏妃联系,而是暗中传音。
宫女离开之后,曹氏重新执起了笔,在细细描绘着鸟喙,脑中却是一刻不停。
如今韦皇后已经取代当初的汪印,成为了皇上的心头大患,不用说,皇上之所以重起用汪印,就是为了对付韦皇后一系。
在皇上看来,现在能对付韦皇后的人,只有汪印了。
如此……也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是汪印和韦皇后没有对上、若是朝局平稳如镜,她怎么能如愿呢?
水当然越浑越好,才好趁乱摸鱼。
虽然她极不喜欢汪印,特别不喜欢汪印的本事,此人起复之后,必然会为朝局带来许多影响。
对于一切超出控制的事情和人,她都不喜欢,也要想方设法除去!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汪印起复已无法更改,那么她只希望汪印与韦皇后相争,闹得闹腾得越大越好。
就算他们之间有所和缓,她会想尽一切办法促使这两者势同水火。
能做到哪种程度,就看敏妃是不是足够聪明了。
与淑妃曹氏还能游刃有余相比,坤宁宫韦皇后此刻可谓是怒火攻心。
她怎么都没有想到,皇上会再次起用汪印!
要知道,之前她与虞诞芝联盟,对汪印是下了死手,是想钉死汪印的。
她本以为,汪印已经跌落悬崖,是会粉身碎骨的,不曾想,汪印非但没有死,还重新得势了。
汪印重新得势,定然会对她进行打击,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汪印起复,意味着皇上对她的不信任和打压,同时也意味着纯妃有了一个极大的依靠。
纵观各位皇子,在韦皇后心中,能与自己皇儿相争的,就是纯妃所出的二十一皇子了。
二十一皇子与她的皇儿年纪只差三岁,同是年幼皇子,皇上老迈了,他们两个人必定会相争。
现在皇上对二十一皇子已经特别看重,再加上汪印相助,其将来必定有争夺皇位的本事。
一定要早早将其扼杀!
对于太子,韦皇后倒没有怎么担心。太子现在都没有还手之力,那么以后就更加没有了。
她的皇儿长大之后,太子这些势力定会摧枯拉朽,不足为患。
就在她怒急攻心的时候,接到了顾璋夫人宋鸾所递的进宫请求。
顾家这种等同弃子的存在,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若不是宋鸾的父亲是国子祭酒宋廉臣,这个请求根本递不到她跟前。
她本来不想接这个请求,但她身边的宫女绿琴这样说道:“娘娘,正是因为顾家落到了这种田地,如今有胆子求见,说不定真有什么重要事情禀告,娘娘不防见见。”
韦皇后沉吟片刻,随即说道:“那就唤她明日进宫吧。”
见一见,也无妨,的确没有什么损失。同时她也很好奇:这个时候了,顾家还有什么求见的依仗?
待她听了宋鸾的禀告后,心中不由得大喜,觉得接见宋鸾这个决定,实在太明智了。
第844章 是祸
宋鸾低垂着头,恭敬地请道:“民妇见过皇后娘娘,祝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她身形瘦削,孤身一人立于坤宁宫中,看起来颇有种弱柳扶风之感。
见此,韦皇后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眼神却暗了暗。
这样的宋鸾,让她想起了皇贵妃范氏。
范氏一大把年纪了,还在皇上面前扮柔弱,这是她最讨厌的事情,宋鸾什么时候也学了这样的坏习惯?
在她的印象中,宋鸾像空谷幽兰一样,是温婉解语的人,可不是柔弱无依的人。
想到顾家最近的境况,的确不太好,莫非是这个原因,改变了宋鸾的气质?
“抬起头,让本宫看看吧。”韦皇后这样说道,语气听不出喜怒来。
闻言,宋鸾立刻抬起了头,目光终于看向了韦皇后,继续恭敬地说道:“民妇无礼了,请皇后娘娘恕罪。”
韦皇后摇了摇头,定神看了看宋鸾,心情稍霁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