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书院本就缇事厂关注之重,晏千钧在接到汪印的命令后,查探得更加详尽仔细,光是描述主要情况,就用了快一个时辰。
汪印沉吟片刻,说道:“顾祖玢赵暄很快就没有空关注本座了,不足为虑。关键还是书院动静。”
御史台、户部和工部的官员也快到江南道了,届时江南道的水利、常平仓的问题就会令得江南道官员焦头烂额,又哪里有空关注本座?
倒是江南道书院……晏千钧刚才说孤山诗会?
第928章 忧心
与此同时,在西湖边上的江南道观察使府内,也有人对江南道的情况无比关注,并且忧心忡忡。
“大人,下官已经派人守住四处城门了,并没有发现有缇骑踪迹或大批护卫,想必汪督主尚未来到杭州府,或者已经去了其他府。”赵暄这样禀道。
江南道辖下有杭州府、苏州府、江宁府、九江府等,汪督主是不是去了另外的府?
赵暄虽然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暗暗这样期待着。
传说汪督主所过之处,必定是督查大案要案,都是腥风血雨不止,不管这是不是言过其实,但赵暄实在不想这尊煞星来到杭州府。
他前去京兆述职的时候,曾见过汪督主一面,至今都难以忘记那张俊美无俦的脸容,更加难忘记是其淡淡瞥过来的眼神。
明明什么都看不出来,偏偏他却感到如同重山压顶,几乎连气都喘不过来,现在想起来的时候,他依然感到心中战栗。
现在,汪督主前来江南道了,对此,他是无比拒绝的,但是他毫无办法啊。
唯一能做的,便是让人守住四个城门,好好迎接汪督主、再好好恭送他离开。
在此期间,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
顾祖玢面相威严,身上明显带着朝中三品重臣的气势,他不悦地看了看赵暄,皱眉道:“杭州府乃江南道重镇,你觉得汪印有可能去其他府吗?”
汪印前来江南道,必定最先来到杭州府!
如今城中守卫没有发现汪印等人的踪迹,要么是汪印尚未到来,要么是汪印等人到来了而他们不知道。
京兆传来消息,道是汪印二月初一便离京了,便是带着妻子仆从,这都一个半月过去了,时间这么久了,却还是没有音讯。
汪印到底是到了还是没有到?
更重要的是,汪印前来江南道做什么?
后面这个问题,才是顾祖玢最为在意的。
汪印乃缇事厂督主,是皇上年前重新起用的,这样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为何要来江南道?真的是携妻子游历吗?
天下十大道,汪印偏偏来了江南道游历……
京兆传来的消息并不详尽,汪印到来的动机并不清楚,他实在不敢掉以轻心。
“好了,你先下去吧,派人继续守着城门,五百缇骑要进入城中,总会有声势的。汪印据闻是前来游历,你们倒也无须太紧张。”顾祖玢这样说道。
赵暄恭敬答道:“是,大人。下官不会放松的,一有消息就马上告诉大人。”
他当然知道观察使大人只是这么说说而已,如果不紧张,观察使府怎么连下了几道指令,让所有官员守卫关注汪印动静?
刺史乃正四品官位,一般人做到这个位置上,已是祖坟冒青烟了,不过赵暄却没有这种感觉。
他所在的杭州府由正三品的观察使牢牢压着,不管是所出政令还是私人事务,都在观察使的眼皮子底下,实在说不出有什么好。
尤其是,杭州府有那么多文人士子,个个都有本事且心高气傲,杭州府的管治其实极为劳心劳力,现在又多了缇事厂督主前来……
赵暄离开的时候,眉头忍不住皱了皱。
顾祖玢同样面色不豫,他比赵暄知道得更多,知道汪印是领了皇令前来的——仪鸾卫截住汪印出行的事情,已经在国朝传开来了。
汪印在城门前出示了圣旨、杨善心领了二十杖责的事情,作为观察使,他当然听说了。
皇令?汪印所领的皇令是什么呢?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官位?
顾祖玢一直在江南道累官,从九江府刺史到江南道观察使,他已经在江南道盘桓二十六年之久。
二十六年,固然根深蒂固,但同时留下了许多不能为所知的东西。现在江南道尚在他掌握之中,但是汪印来了。
汪印乃缇事厂督主,其职责便是直接听令于皇上、领着专司缉捕、刺探等事,其所办的都是大事要事。其这番来江南道,是为了什么大事要事?
这个时候,他的仆从前来禀道:“老爷,松茂先生来了,奴才已让人领进府中了。”
周衍来了?是了,周衍三日前就递了帖子,道是今日前来相商孤山诗会的事情。
顾祖玢整了整神色,吩咐道:“将人请进书房来。”
周衍长相清癯,头发胡子全白了,穿着宽袍大袖,看起来有种仙风道骨的意味。
近年有好事者编撰了一卷《江南文魁图》,其中有“一仙二圣三贤四能五官六道七星八明九风流”之说,这“一仙”,便是指青云书院山长周衍。
周衍朝顾祖玢拱手道:“老叟见过周大人,此番前来打扰了。”
顾祖玢亲自将周衍扶起,大笑道:“松茂先生客气了,本官见到先生心中甚是高兴,何来打扰之说?”
周衍回以笑容,这样回道:“周大人说的是,那么老叟就不客气了。先前老叟在帖子上已说了,想来与周大人商量商量孤山诗会的事情。”
“本官已经看了帖子,孤山诗会每三年一办,各书院都有经验了,过去一直都办得很好,本官向来都放心,无须特意前来与本官商量了。”顾祖玢笑道。
孤山诗会乃江南道文坛盛事,过去顾祖玢都会过问相关事宜,但是今年……他因为汪印前来的事情,实在没有多余心思来关注这个。
此事交给青云书院和周衍主理,他也放心。
“周大人,孤山诗会诸事已经都安排妥当了。老叟此来,是有个不情之请,想请周大人做这次诗会的主持,万望周大人能够应允。”周衍说道,神情恳切。
诗会主持?
顾祖玢有些意外,过去主持孤山诗会的向来是江南道文坛魁首,也就是周衍本人,为何突然要提出让本官来主持?
第929章 劝说
为什么?
周衍这样回道:“顾大人,正因为每次都是由老叟来主持,大家都觉得乏味了。我们几大书院的山长,都觉得由顾大人来主持为好。”
“这……”顾祖玢迟疑道,神色犹豫不决。
孤山诗会乃近些年江南道文坛盛会,能主持孤山诗会,这是江南道许多书院山长的目标,代表着一种肯定和荣誉。
但这种肯定和荣誉,是对文人士子、对书院山长来说,但是对国朝官员来说……
因为从来没有官员主持过孤山盛会,自然也就无从得说。
现在乍听到周衍提这个要求,顾祖玢一时还不知该如何应对。
如今江南道书院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孤山诗会上扬名的,大多是各书院的生徒,若是他这个观察使主持孤山诗会,岂不是助长了书院生徒的影响力?
听说皇上因为书院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心生不满,若是他主持诗会,恐怕会引起皇上不喜。
顾祖玢正想开口拒绝,便听到周衍这样说道:“顾大人,想必您也发现了,能在孤山诗会崭露头角的人,大多都能科举入仕。以往老叟主持完诗会之后,这些优秀士子都会前来投行卷。大人试想一想,这岂不是等于提前拜了座师?”
“顾大人主政江南道,老叟有感于此,才恳请顾大人主持孤山诗会。”
顾祖玢神色动了动,却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周山长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但主持一事,还是交由各书院山长为好。”
能得到这么多士子拜为座师当然是好,但这样的好处……并不适合他这个江南道观察使。
在朝为官,重要的不是得到多少底下人的投靠信任,重要的得到端坐皇位那一个人的肯定信任,他并不想因小失大。
听到顾祖玢的拒绝,周衍仍旧淡定地抚着白胡子,越显得仙风道骨。
他摇摇头,叹息一声道:“顾老弟,你现在已是三品重臣,的确位高权重,难道你就不想再进一步、入主中枢?”
他与顾祖玢私交本来就不错,先前只是恪守书院山长的本份,并没有论及私交,现在称呼其“顾老弟”,显然是不想再局限在山长、重臣的位置上,而是要论私交了。
顾祖玢默然片刻,才说道:“周兄这是何意?”
三品官阶的确是重臣,尤其是主政一道的观察使,整个国朝也只得十个这样的三品官员而已。
但是,谁不想再进一步呢?谁不想入主中枢?谁不想做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在夜深入梦的时候,顾祖玢当然想过,但是他很清醒,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入主中枢,这不仅仅有能力就可以了,也不仅仅是有皇上的倚重信任就可以,还需要一些说起来也虚无缥缈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