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印看来,范氏在紫宸殿的种种举动,其实都是垂死挣扎,并不能改变大局。
最多,只是推迟废太子的时间。
因为范氏所说的这些事情,并没有实际的证据,皇上不会相信。
叶绥想了想,便明白了:“太子与皇后结盟,本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只是皇后棋高一着,皇上醒了过来,大局已定。”
汪印对此表示肯定,他也认为事情就是这样。
从之前太子专权而没有受到皇后一系势力阻拦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并且,太子监国之后擢升的官员,有不少很有问题。
这些官员,明面上是追随太子的,但实际上是偏向韦皇后和十八皇子的。
结盟是为了利益,同样,从利益可以推断出结盟来。
“说到底,还是皇后厉害。太子之位……要换人了。”叶绥肯定道。
这个结果,已经很明显了,皇上醒来了,朝局就要大变了。
汪印扯了扯唇角,淡淡说了一句:“是啊,太子之位要换人了……”
郑重的太子之位保不住了,在他看来,这样平庸无能而野心极大的太子,也没有必要保了。
在缇骑查探到沈肃与太子有密切联系之后,汪印便绝无保太子的心思。
他不敢肯定彭城之战是太子设计,但是他肯定彭城之战太子肯定知情。
一个太子,一个监国太子,竟然会允许在国朝范围内发生这样的战争,若是他登基之后,兴师动众怕是避免不了,很有可能会穷兵黩武。
这样的太子若是成为国君,对国朝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
他知道太子不保,但是他也没有想到,皇后一系竟然连徐偃师都能收买了,将彭城之战全部归咎于太子。
这怎么可能?
他不会保太子,但是彭城之战的真相,他一定要清楚,也一定要为死去的封伯和缇骑报仇。
首先,他要杀一人。
第1020章 内情
汪印想杀的这一个人,是仪鸾卫大将军杨善心。
杨善心现在是监察南库的人,原先是为数不多知道南库存在的官员。——如果没有南库那一场火灾的话。
南库那一场火灾其实并不大,而且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它就是被呈送到太子跟前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场火灾,太子才得知南库的存在,才会有那么多官员知道南库的存在。
有了这样的前提,太子往南库那里下密令就是正常的,太子在背后策划彭城之战就顺理成章了。
由结果推断,为何偏偏会发生那一场火灾,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
杨善心怎么可能与这些事情无关?太子是蠢,但是背后的杨善心却是确确实实的坏与毒。
这些人瞅准了皇上醒来之后绝不会容忍太子,所以早早就开始布局,现在就可以将彭城之战安放在太子头上。
可惜的是,这些人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当初暗中偷运驽床弩箭的工匠并没有死绝,还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此人经历过南库窝案,见过当初何工匠是怎样始终不放弃、最终站了出来为那些死去工匠讨回公道的,并且在最后关头逃过了一劫。
世间并无新鲜事,当初南库在虞诞芝的总管下、在缇事厂的监察下,依然会出现问题,那么在几年之后,在关寒松等人的统领下、在仪鸾卫的监察下,同样会出现问题。
而且,这一次出现的问题比当初还要严重,因为犯错的是仪鸾卫大将军。
本该处于监察位置的人,一旦有了异样的心思,那么所能钻的空子、事情的严密程度就会更甚,真的可以说是神不知鬼不觉。
杨善心便是这样的人。
南库这些杀伤力极大的驽床弩箭早就研制出来了,也在研制出来的第一时间就上禀了关寒松和杨善心,却被杨善心以技术不成熟、不能大规模研制为由压了下来。
这些驽床弩箭的确还不能大规模地研制,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关寒松和南库的官员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才给了杨善心偷运驽床弩箭的机会。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工匠制作驽床弩箭的数目是很清楚的,但是负责清点驽床弩箭的官员是仪鸾卫的人,这就能从中做手脚了。
仪鸾卫官员可以修改驽床弩箭的数目,但是因为这些驽床实在太大,就算可以偷运出来,也必须工匠的配合才可以。
接下里的事情就没有多少新鲜的了,财帛动人心、权势动人心,何况只是偷运出几架驽床,风险并不大,于是有几个工匠便被收买了。
只能说,当初何工匠所做的事情在南库实在太轰动,这些工匠虽然开始没能忍住诱惑,但是也想起了何工匠所做的那些事情,最后也有会有迷途知返。
这活下来的工匠,便是其中之一。
彭城之战发生之久,在岭南的柳元集和俚部首领冯珍发动了一切人手,差不多将南库周围的山岭翻了个遍,终于找到了那些消失工匠的蛛丝马迹,最后才发现了这个假死脱身的工匠。
现在,这名工匠已经有岭南道的缇骑护送着上京了,不用多久就能抵达。
他一定会将这个工匠平安送到皇上面前!
第1021章 杀机近
太子昏迷过去的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自然令本就不明的朝局多了变数。
尤其是知道太子昏迷详情的人,更是心情复杂不已。
韦皇后听说了紫宸殿的事情,伸手看了看自己的护甲,才随意说道:“太子昏迷的症状和皇上的很相似?”
“是,太医是这么说的,皇贵妃还在紫宸殿提到了娘娘,说太子受控于娘娘,直指向绿琴。”大宫女红箫这样回道。
韦皇后“呵”地轻笑了一声,眼中露出了明显的嘲讽,内心并无多少慌乱。
事情的进展,比她所预料的还要好很多……太子这些举动,只会让她想到一个词,那就是“狗急跳墙”,明显就是死路一条,有什么好让她慌张的?
皇贵妃都已经直指她身边的绿琴了,但是皇上却没有任何表示,坤宁宫一切如常,这就很明显说明这一点了。
她压根就不怕!
不仅如此,她还要感谢太子和范氏这样做,毕竟自寻死路的事情可不多!
想了想,她这样吩咐道:“红箫,你且去传一件事,要让宫中都传到,一定要传到皇上的耳中!你且听着……”
她吩咐了红箫几句,末了便说道:“去吧,绿琴这两天不宜外出,这些事情就由你来办了。”
红箫点了点头,随即便按照吩咐去办事了。
很快,宫中便传出了一种传言,说是太子昏迷过去了,是皇贵妃娘娘的苦肉计,是在借太子中毒的事情来为太子专权开脱;
传言又云,连太医都不知道皇上昏迷过去的真正原因,不然皇上也不会这么久才醒过来,怎么太子昏迷就和皇上情况相似呢?当中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联系?
永昭帝刚刚醒过来,虽然已经将紫宸殿的内侍宫女都传唤回去了,但是他毕竟昏迷了这么久,宫中那些掉换过的人选一时片刻也不能恢复正常,因此韦皇后对宫中风向还有很大程度的掌控。
加之还有别的人相助,这些传言被人刻意引导、传播,不到半天便传遍了宫中。
已经回到紫宸殿的裘恩当然知道这些传言,也如实向永昭帝禀告了。
永昭帝听了,眉头皱了皱眉:“这些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回皇上,奴才正在查探,宫中的奴才汰换了许多,奴才还需要一点时间,请皇上恕罪!”裘恩这样回道。
不用想都知道这些话语传得这样炽盛,必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裘恩这样的人精当然更清楚,也猜得到这些话语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但是,没有证据,况且……这样的传言端看皇上怎么看待,压根就无需证据。
永昭帝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摸了摸自己枯瘦的脸容,感受到骨头突出到快要穿破皮肉了,眼神不知道转了几转。
良久良久,他才淡淡地说了一句:“是吗?”
且不说宫中,宫外朝臣对于太子昏迷一事,也持谨慎观望态度,只觉得朝局只会更加动荡了。
杨善心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在他看来,太子所做的这些事情完全改变不了什么,只是会使废太子的结果推迟一点点而已。
是的,没有错,在这件事上,他和汪印的想法差不多。
在他看来,皇上醒过来之后一定会废太子,这个结果绝不会更改,因为没有一个皇上能容忍旁人染指皇位,哪怕这个人是太子,是国朝储君。
在得知徐偃师下场之后,他就更加肯定这个结果了。
他在南库铺陈了前事,现在有秦均安、徐偃师等人下场,最后彭城之战的主使者落在太子头上,那就是必然的事情。
太子专权在先,又发动彭城之战在后,皇上怎么可能会容忍?
但是他不知道,此时缇骑护送着一个工匠来到了京兆,并且将其交给了鸿胪寺丞韩珠节,一同交予的,还有缇骑在岭南道所查探到的情报。
韩珠节是同乐公主的驸马,因驸马不能官大于五品,他在鸿胪寺丞这个位置上多年,朝臣都知道他是个书呆子,做个不能擢升的驸马也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