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重要的是觉醒,进入当下有意识的觉知。你必须觉醒到一个空间层面。如果你是从头脑去接近我执,那其实只是我执自己在解释自己而已。
心理学的问题是,头脑试图去了解头脑。我执试图去了解我执。这样做是非常受局限。如果你能觉醒进入那个超越我执和头脑的空间层面,那么你就能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到我执和头脑。
我们全人类都是那一个我执的独立表达机构。另一个空间层面的我执。我执就是我们的物质身体、情绪体、心智体所建立的防御机制的总称。我执的确是深深的介入人类的这三个身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之所以会那么困难地难以停留在当下,就是因为我执的抗拒。当你迷失在头脑的世界里,你就是处在个人的感受中以我执在世界上运作。
但是还有另一个空间层面的我执,在那个空间层面我执只有一个。就是那个在时间世界里经营管理并控制你生活的人类意识;就是分离隔绝的监护者;而我们全人类都是那一个我执的独立表达机构,这个是我们存在的一个大秘密。
我执在你生命中的第一个角色是你的朋友兼保护者,将你无法承受的痛苦,那些不愉快、不安全感、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伤害和生气等感受压抑下来;还有你的孤独感、没有价值感、不被爱的感觉,也都被我执压缩到最小,这个过程在你的无意识世界里持续地进行。于是过去就在你的内在不断的累积,而你就慢慢地被吸进了头脑的世界。
但是经过时间的变迁,我执从保护你的角色变成保护他自己、保护捍卫他在你生命中所占有的权力和地位。他成为分离的监管者把你拘留在分离的世界里,我执的意图及目的,就是把你囚禁在头脑那过去和未来的世界里。把你和当下这刻分离隔开,把你与同一体验生活分隔开来。
进入内在的中心往外看,去见证你的我执。觉醒之道,唯有内观:很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疗愈之旅后,会去内观冥想(佛陀曾说:觉醒之道,唯有内观),这对超越我执、回到当下是有帮助的。佛陀说你要往内看,谁在往内看?你是用你的头脑往内看吗?你是否试图去理解你内在所发生的经验是什么?如果你用头脑往内看,那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你仍然在头脑中。
直接进入内在的中心,然后往外看,从你的中心点往外看,去见证你的我执;去见证你变成了谁;去见证那些升起的曾经被你压抑的情绪;去见证你是如何迷失在他人里面;去见证所有升起的批判看法;直接进入中心,直接进入佛陀的意识。这就是佛陀所说的内观的意义。佛陀的意识已经在内在了,当他说往内看,他是从他的中心说出来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心理学,没有人了解我执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头脑是怎么运作。
所以佛陀说向内看,因为他已经在里面了,然后他看到所有升起的一切。首先你处在当下。这会让你能够去看到,你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那个角度是完全超越头脑和我执的层面,超越了你所看到的东西所处的层面。如果你选择内观。往内看时你要问自己,谁在看呢?如果是头脑和我执在看,那是行不通的。
人类的意识必须要追上人类科技的进步,并超越科技。事实上你们一直都是觉醒,永远也都是觉醒的,但是你与你自然的本性失去了联结,因为你被头脑的世界完全的吸入。
因为要觉醒,你必须放弃心理学,你必须放下宗教,你必须放下头脑层面的了解。如果佛陀坐在这里。他会同意;如果老子坐在这里,他会同意;如果耶稣坐在这里,他也会同意。因为这是真相。
这是超越了解的。当你真的处在当下,你的头脑是静止的,当你的头脑是静止的。宗教在哪里呢?心理学在哪里呢?哲学在哪里呢?科学在哪里呢?当然这些领域与学科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些都是头脑的功能。而,存在当下是意识的功能。头脑的功能与意识的功能这两者处在完全不同的层面。每一个人的定命,就是觉醒。每一个人最终的命运,就是成为佛陀,成为基督。
觉醒进入同一体。有意识地活在这个地球上,这是全人类一个不可避免的定命。为了让我们能觉醒。我们需要一个很清晰、很简单的引导。
人类已经迷失的太久了。相对于过去,有多少人觉醒也许无关紧要,因为在当时我们用斧头只能砍伐一部分的森林,用箭与冷兵器也只能杀几个人而已,但是相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科技,我们用几天的时间就能伐光整个热带雨林;我们毁灭彼此。仅须单击核发射的按纽。
人类掌握着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科技,却依然处在无意识里,这非常危险。不但对自己危险,对大自然也非常危险,对这个星球上所有的存在体也非常的危险。人类的意识必须要追上人类科技的进步,并超越科技。
所以我们来到了这个时间段,全人类觉醒的时间到了。如果我们失败了,就意味着人类这个物种失败了,我们就必须活在那个后果中。
觉醒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也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并不是说你经验到一次之后,你就开悟,它会持续地深入你的内在。当你足够在当下,你内在的奥秘才会觉醒。
罗伯特?兰札是再生医学专家和先进细胞科技的技术指导,在他因为干细胞研究而广为人知之前,他所做的一些克隆濒危物种的实验已被业界认可。除了医学领域,兰札还涉足并精于物理学、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这种爆炸式的大融合衍生了“生物中心主义”这个理论。生物中心主义的核心是:生命不朽,意识不死。意识是宇宙的基础,是意识创造了万物,而不是其它。
兰札解释宇宙结构的时候说:法律、军队等这些都是人为的、带强制性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在一个规矩的圆圈里井然有序,但意识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或概念,而是我们人类智慧赋予的,它是一个增加对宇宙了解的有效工具。兰札说我们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就好像生活在龟壳下的乌龟,它们脱掉龟壳后,还是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也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
这个理论暗示我们,意识是永恒的,不会死亡的。我们之所以只将意识看作是一种内心的现象,是因为我们一直认定生命只意味着外在的身体是否健康。我们相信身体会随着时间老去,死亡,意识也将必然消失。如果意识是由身体发出来的,那么意识就会随着身体死亡。但如果身体只是接收意识信息,就像电缆框接收卫星信号,那么意识就不会随着生理死亡而消失。事实上,意识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的,它能出现在任何地方,不管是人体内或人体外。
兰札还相信多元宇宙的存在,在某一宇宙空间,人会死去,但在另一宇宙空间,生命还将得到延续,它将不断吸收来自这个宇宙的意识信息。这就意味着死去的人们其最终归宿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在一个相似于他曾生活过的宇宙空间中永远存在。
这种理论似乎是让人感到欣慰的,因为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但毋庸置疑,这样的理论必定会受到巨大的争议和质疑。尽管如此,兰札的理论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不只是一味想得永生的普通人,还有声名远播的科学家,尤其是天体物理学家会倾向于相信平行世界和多元宇宙的存在,而且他们相信没有什么自然法则能阻止多重宇宙的存在。
科学小说家h.g. wells在1895年发表的作品《墙中门》中就初步表达了类似观点,62年后,h.g. wells深入研究,最终在普林斯顿大学以论文的方式呈现出来。他大致的观点就是假设在任一特定时间,宇宙都被分为很多相似的小部分,然后在下一个时刻,每个被分裂的小部分又将以同样的方式分裂,所以在同一时刻,你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当下的你是在读这篇文章的,但另一个宇宙空间中的你可能又在看电视......
专家解释,导致多重空间出现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的行为,一旦我们做出动作,宇宙就会立即复制,然后分裂成多个部分,但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
根据普朗克太空望远镜传回的数据,科学家们创造出了一副精确的微波地图,在地图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宇宙间的一些黑暗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洞或缝隙。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rsini-和她的同事们讨论:微波背景下显示的一些异常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宇宙受到附近其它宇宙空间的影响。黑洞和缝隙就是最直接的结果。
根据生物中心论,意识(即我们所说的灵魂)会脱离死亡的*去到其它的宇宙空间。但我们还是会问真的有灵魂吗?有没有相关的科学理论能够佐证这个观点呢?roff博士说:当一个人濒死的时候,神经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会离开*,消散在宇宙中,但不会消失。因为我们的灵魂从一开始就是宇宙结构的一部分,我们的大脑只是一个接收器,它的工作就是放大我们的感知roff博士在虫洞系列纪录片中说:心脏会停止跳动,血液会停止流淌,但是存在于脑细胞中大量的量子信息是无法毁灭的,*死亡后,这些信息会自动分散在广阔的宇宙空间。robert lanza 也相信这些意识信息不仅只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宇宙空间,还有可能存在于另外的宇宙空间。
相似小说推荐
-
御财 (芥末奶昔) 起点VIP2014-09-16完结本书超级超级渣渣,超级超级不好看。 谁看我跟谁急哦!T_T 见着绕道,千万别进来,谢谢。...
-
今夜我怒放 [封推] (米苔米苔处处开) 起点八大分类大封推VIP2014.11.3完结她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子,孤独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一次奇/遇,她掌握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