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封推] (梦影3)


总之,孩子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关注,不可能像家长那样一对一地发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变化。发达国家的学校,特别注重为一对一的家庭教育留有足够的时间。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没有得到来自孩子的爱,而仅仅给予孩子大量的爱,那么这种爱是单一的。专家提示。爱是一种能力,学会爱能让孩子更加坚强和善良,但是孩子并非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他们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示范。
让孩子学会表达爱
情景:皎皎14个月了,在妈妈上班时她由外婆带着。一般情况下,皎皎都表现得很听话。可妈妈一回家情况就不同了,她就是不让妈妈离开自己一步,而且不肯好好吃饭和睡觉,经常哭闹,外婆常埋怨是妈妈惯坏了孩子。
分析: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的第一个爱的对象就是妈妈,他们希望每时每刻都与妈妈在一起,并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向妈妈表达爱。同时他们相信自己是无条件地被妈妈爱着,因此,他们跟妈妈在一起时会更随性地展示真实的自我。
示范:回到家后,妈妈可以对皎皎说:“宝贝,妈妈也最想你了。可是你看,你整天和妈妈在一起,外婆都不高兴了,她也是最爱宝宝的,也想抱抱宝宝,你快去抱一抱外婆,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体验多种形式的爱,发现更多爱的对象。
给孩子爱的样本
情景:蒙蒙的爸爸妈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一天,蒙蒙要妈妈带他去小区游乐场玩,妈妈让他吃了饭再去。没想到蒙蒙指着妈妈喊道:“你这个蠢女人,真啰嗦!”在一旁的爸爸被蒙蒙的怪脸逗得笑出声来,不料,蒙蒙跑过来又生气地踢了爸爸一脚。
分析:父母之间的交往方式决定了宝宝学会什么样的爱,也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模式。通常情况下,如果父母相互尊重,彼此接纳,能够很好沟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爱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宝宝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友情,更善于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爱。
示范:妈妈可以对蒙蒙说:“哎呀,妈妈饿了,妈妈要吃了饭再去玩,这样才有力气。今天爸爸做的饭可香了,你能不能帮妈妈盛碗饭,好吗?吃完饭我们就能去玩了!”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学习父母之间彼此尊重的行为模式。
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
情景:妈妈生病躺在床上,可贝贝还是缠着妈妈讲故事。爸爸试图用零食吸引贝贝,可是没过一会儿,贝贝又跑回来缠着妈妈做游戏,爸爸只得强行将贝贝抱出去。
分析:处于以自我为中心时期的孩子还没有学会去理解别人的感受,贝贝不知道处于病痛中的妈妈是何感受。如果此时让孩子为病中的父母做些简单的事,对孩子来说是有益的。当孩子用积极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并获得接纳和赞美时,爱就开始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了。
示范:病中的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妈妈也很想给你讲故事,但你看妈妈生病了,觉得很难受,真希望你能给妈妈倒杯水。”
父母可以积极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帮助孩子找到表达同情关怀的适当方式。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情景:吃完饭后,3岁的冰冰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好吗?”妈妈马上回应:“去去去,别给我添乱了,这是大人的事,你去看你的动画片吧!”
分析:2~3岁的孩子愿意模仿父母做家务,希望获得成就感以及归属感。而不少父母常常拒绝承认孩子的能力,拒绝给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机会,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能而惧怕付出。
示范: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真乖,妈妈在单位累了一天了,有你帮忙,妈妈觉得轻松很多,不过你还太小,等你长大点就可以帮妈妈洗碗了,现在帮妈妈把抹布递过来好吗?”
父母让孩子分担家庭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感谢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充满力量的,感觉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人物,并为此不断努力。
欣然接受孩子的好意
情景:外出购物回家后,5岁的天天提出要和妈妈一起分享刚买的巧克力,妈妈非常高兴,狠狠地在天天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对儿子说:“谢谢儿子,妈妈不吃,留给你一个人吃吧!”
分析:当孩子第一次提出让父母分享属于他的东西,或者要送给父母东西时,这其实是他生活中第一次创造爱的举动,之前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爱。实际上,孩子是想通过主动的“给予”来体验自我的生命力,父母不应只在口头上夸奖孩子而在行为上拒绝,孩子会认为父母真的不需要,以后也就不会再有分享的想法了。
示范:面对孩子给予的食物,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这是给妈妈的?太好了,妈妈也最爱吃巧克力了,妈妈来一块,天天也来一块,以后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给爸爸妈妈都留点,好吗?”父母欣然接受并欣赏孩子送上的东西,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充满力量和自信。

正文 第六卷 第九十九章 被“精神分裂”的孩子

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为了提高心灵导师们的业务水平,定期举办心灵导师分享交流会,心灵导师王森的分享让大家获益良多。
王老师的分享内容:……一对医生夫妇为了孩子的问题约我咨询。孩子叫李敏(化名),21岁,大一。据他们所言,孩子有幻听、幻觉的现象,甚至还胡言乱语说有人迫害她,要杀她,无法正常学习了。因为妈妈自己是医生,知道一些精神性疾病的指标,于是妈妈觉得孩子的状况非常严重了,就让她退学在家。结果呆在家的李敏,整天就是上网,也不理人,还时常傻笑,说不想活了......
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也感觉到情况确实严重,如果描述属事,那么有可能就是:“双相抑郁”“人格障碍”等等。但我还是请他们把李敏带来,结果在聊天当中,我发现了几个细节:一是,李敏不管讲什么都没法说完整,因为在一旁的妈妈不断地打断她的话;二是,母亲一直在提醒李敏,你之前不是那样?不然干嘛这样?没事,和哥哥讲,哥哥会帮助你的。三是,李敏的应答和思路都是清晰的,眼神也是清澈的,动作行为都很正常,只是不爱说话,问一句,应一句,仅此而已。
当时我就知道——孩子没有问题!是父母的恐惧,把孩子推到精神分裂的位置。我这么跟她的妈妈说,但是对方仍有疑虑,依然相当的焦虑。我了解对方想要改变孩子的急迫,以及希望孩子马上好起来回学校去念书的急切。知道说服不了,于是我推荐了一位本地的沟通师给她们。
沟通师先给李敏做了一场沟通,几个小时之后她也认为孩子没问题,是父母自己有问题。然而父母并不相信,更不要说承认自己有问题了,因为那不是她要的答案。不符合她的判断,更因为他们都是权威人士。于是带着孩子走访各大精神病院,在广州某权威机构被某博士诊断为“双相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还建议把孩子送去精神病院。
还是爸爸长了个心眼。他问孩子送去精神病院愈后如何?博士回答,乐观的话会控制病情,有些病人会自己好起来,但一般情况下用药量会越来越大。那把孩子送去那里是否会给她造成二次心理伤害?当听到答案是肯定之后,他决定不送女儿去精神病院,但是开了大量的精神科药物回家,强迫她服药。
李敏服药不久,就开始出现发胖、昏沉的并发症,(精神科药物含有大量激素。)虽然李敏的父母可以找到圈内最好的专科医生,但也只能得知。精神分裂目前无法根本治愈,只能终身服药,控制病情,然后慢慢融入生活。
听着李敏爸爸的述说,我心里一阵一阵的悲哀:又一个好端端的孩子。要被整到“精神分裂”!孩子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做了“有罪推断”!又一个无辜的孩子要被逼疯了!作为心灵工作者,能做的太有限了!尤其是面对医疗权威给“患者”做“有罪推断”后贴的标签,以及实施药物控制的种种压力,我们的力量太有限了!
昨天,他们夫妇俩为孩子的事请我吃饭,李敏的妈妈先到。一坐下就滔滔不绝地讲她对孩子的焦虑,然后,她把和李敏的短信聊天记录递给我看。看完之后,我就知道自己找到突破口了——因为她很关注女儿每天的状态。女儿前几个月在家呆不住了,要求去学校学习。刚回学校头几天,李敏很开心。妈妈在qq“说说”上看到女儿的状态也很开心。(用妈妈的话,服药之后她比较稳定了。)
但是后来李敏说,读到大三还有七八门考试,考不过就要被退学,那还不如现在就退学算了。不想读书了。妈妈以为女儿又发作了——因为不想念书,所以就又有问题了。对于她自说自话式的咨询,我只是静静的听着,后来终于等到一个契机——李敏的爸爸到了。我请他说说看法,然后我发现一个细节:爸爸不论说什么,每说两句就必然会被太太打断,5分钟都没办法把意思表达完,压根没有表达意见的空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