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色之不醉不爱 (没见过的东家)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没见过的东家
- 入库:04.11
宁美丽和米分丝一一合合影,米分丝原本想要握手的,看到宁美丽手上的泥,也退却了。
何子菊和跟在宁美丽身边的新助理夏青看到几个米分丝的架势忍不住后悔,早知道不该让她们进来的,这些小姑娘回去之后,指不定就脱米分了。
临走之前,一个姑娘指着宁美丽肿得裂口子的手,忍不住问道,“这是化妆师黏上去的吗,这也太真了吧!”
还不等宁美丽说话,何子菊笑起来,“哪里是化妆师的化妆技巧,这可是真的,老实说,你们有一个超级敬业的偶像,她是一个真正的演员。”
听到这句话,宁美丽难得谦虚得低下头,被何子菊这样大喇喇的表扬,还是有些惭愧的。
何子菊说完,几位年轻的米分丝看宁美丽的眼光都出现了变化,他们和剧组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最初的最初,他们或许也只是将“梅香”当成一个普通的明星或者是偶像对待,但是宁美丽用实际行动让所有人知道,什么叫做演员。
演员,演得不仅是戏,还是人生。
来探班的“梅香”米分丝回到家里后,将他们探班成果制作成一组照片,发到了“梅香”的贴吧上。
“留守女人”剧组不知道,这组照片从贴吧转到了天涯猫扑等公共平台,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围观和赞叹。
无论是“梅香”的米分丝,还仅仅是知道有“梅香”这么一个演员的普通网友,都对“梅香”的新造型极为赞叹,尤其是当“梅香”村姑打扮的照片和《新封神》中苏妲己美轮美奂的剧照放在一起对比的时候,那效果简直是叹为观止。
一些网友纷纷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知道谁能看出来她们是一个人!”
“气质完全变了,不告诉我这是”梅香“?完全认不出来,好牛逼的化妆师啊!”
“根本不是化妆好不好,据说”梅香“脸颊上的红色是过敏,但是为了拍戏效果没有去医院。”
“真是好大的牺牲,真是好敬业啊,突然路人转米分了啊。”
陈冠华这种纯文艺片导演,沉寂五年,记住他的人并不多,“留守女人”开机仪式吸引来的媒体也不是特别多,没有溅起特别大的水花,基本上除了“梅香”的米分丝,没有人会关注这部电影,但是随着“梅香”在片中剧照的曝光,不少网友百度“梅香”在拍什么片子时,执导这部戏的导演陈冠华也开始走进大家视线。
两次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二十五岁执导的影片捧得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因“社交恐惧症”一直在国外治疗,五年未有新作……
纵观导演的履历,网友不禁感慨,真的好牛啊。
有人关注,媒体自然就会报道,无人问津的“留守女人”剧组,在开机半个多月后,迎来了第一批来探班的记者。
可惜记者并没有得到多少采访的机会,陈冠华导演生活里话都说不出来,但是在工作中却是一个“独裁者”,他认为记者的到来引发村民的围观,不仅影响影片的拍摄质量还影响拍摄进度,实在是讨厌,他拒绝记者采访,并且希望工作人员不要接受记者采访。
当然,陈冠华的原话不是这样说的,“梅香”亲耳听见陈冠华导演对助理不耐烦地吼,“让他们滚——”
记者没有拍到他们想拍到的内容当然不肯罢休,他们改采访村里的村民。
村民见到记者和摄像机,围上去七嘴八舌地用河北话说,可惜村民没太有文化,没参与拍摄的也不知道导演拍摄的是什么,记者从他们嘴里也得不到太多的信息。
记者随后找到了“梅香”借住的那户人家,那户人家因为收了剧组的钱,加上“梅香”对他们态度也不错,采访时都说的剧组的好话:
“那闺女,可倔了,导演嫌她长得俊,她自己用冰水洗手,水里都是冰块,那么冷的天,脸上手上都皴了,跟老树皮似得,以前那手可滑了,还要挖土,指甲里都是血,遭死罪了。”
记者听了也是惊讶不已,对随行摄像师感叹,“以后谁说她是潜规则上位,甭管说得再像我都不信了,这劲头儿,当年的影帝明圣耀都不一定比得上她,太拼了。”
回到电视台后,结合“梅香”过往奋斗史,该记者用《“梅香”:由美女成功转型》作为标题,对“留守女人”做了一篇独家追踪报道,在媒体的宣传下,观众对这部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导演才华横溢年轻有为,“梅香”演得很拼命,至于影片的最终质量,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和许多文艺片导演一样,陈冠华也喜欢用长镜头,固定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他在作品中对长镜头的钟爱程度,在“梅香”接触过的导演中,绝对拍得上前三。
正文、他有一个女儿2
但是这样对演员也造成了许多压力,尤其是“梅香”这个主演,因为长镜头需要长时间将镜头固定在一点,完全靠演员表演去诠释,演员稍微出一点错,整组镜头就要重拍。
演员表现得好,长镜头可以省下许多成本,若是表现的不好,就是烧钱。
鉴于导演陈冠华的绝对控制欲,遇到长镜头,剧组往往需要一个白天或者一天一夜去准备。
好在导演也不是没有菜鸟,虽然他够年轻,但是经验绝对算得上丰富,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三部影片就脱离新人导演的行列了。
作为主人公雪梅的扮演者,“梅香”几乎包揽了影片所有的长镜头,这对于她来说已经不能算是挑战,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挖冻土,啃草根,吃树皮……
被农村的小孩子用石头和泥巴丢,被村民指指点点,肆意的辱骂和嘲讽。
村里不少有些村民都是相似经历的,他们有时候根本不是演戏,而是在演绎现实,在拍摄的过程中,“梅香”越来越分不清楚戏里戏外的区别,她仿若自己不是宁美丽,而是雪梅。
她像个普通农村姑娘一样,挥动着镰刀和锄头,最初这些农活她做得不好,后来越做越好,得心应手。
如今她已经不需要酝酿关于雪梅的情绪,就连导演陈冠华也认为现在的“梅香”就是他脑子里那个雪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梅香”这样的状态很好,宁美丽越来越沉默,这种沉默不是属于宁美丽平时的拍摄状态,而是属于那个可怜的留守农妇雪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越来越喜欢和饰演单单的小演员妮妮在一起。
妮妮来到剧组后,由于父母都不在身边,宁美丽就是妮妮的监护人,两个人形影不离,剧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两个人在一起交流说话,一日三餐几乎在一起用,甚至晚上宁美丽还自愿担任起保姆哄妮妮睡觉,时间久了,她干脆就跟妮妮睡在一起。
因为导演要求,“梅香”在剧组外面也是雪梅的打扮,吃和住都住在当地村民家里,戏里戏外,妮妮毕竟也还小,并不能很好分开“梅香”与雪梅的区别,时间一长她叫“梅香”妈妈叫得越来越顺口,宁美丽会护着妮妮,会给妮妮洗头洗澡喂饭,她们像一对真正的母女。
一个脏兮兮的留守农妇,带着她脏兮兮的孩子,就这么从电影里走到了现实。
这一幕落到何子菊眼里,未免有些胆颤心惊的感觉,她感觉“梅香”入戏太深,已经到了不正常的地步,这种事情何子菊以前只是听说过,“XX演员入戏太深,得了抑郁症,需要心理医生辅助治疗”,没有想到如今,这种事情竟然在“梅香”身上发生了。
当然正常人在这种环境下,很难保持正常,就是何子菊这个围观者,在看“梅香”吃草根的时候,都会捂着嘴哭,以至于差点冲进拍摄现场,将雪梅和她的女儿单单救出水火之中,更何况戏里的“梅香”。
何子菊越想越不对劲,她看着“梅香”欲言又止,想了想,最终打电话到公司,汇报情况,希望公司那边帮忙联系一个心理医生,她怀疑戏拍完,“梅香”心理就出问题了。
妮妮饰演的单单,从四五岁,一直演到七八岁。宁美丽曾经对导演提出过质疑,为什么要让妮妮一直演到八岁,正常情况下小孩子从四五岁到八岁足以让她从一个小小人儿长成一个小女孩,哪有从四五岁到八岁都是一个人去演,难道“单单”不长大了吗?
但是导演陈冠华却告诉宁美丽,在这段时间里的单单是不会长的特别大的,因为她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饿着肚子,恶劣的生存环境注定让这个孩子瘦小,所以导演会借助灯光、化妆、道具、拍摄角度等手段让“单单”看起来大一些,而不是换演员。
宁美丽最初觉得导演这个理由很牵强,直到她来到农村,接触了很多家里特别穷的孩子时,她才知道导演说的不错的。
在这个极度困难的特困村,很多十几岁的孩子,看起来还不如城市八—九岁的孩子看起来壮实。
在特别穷的,特么没有营养,温饱都成问题的环境下,长高真的是一种奢侈。
一个留守女人在农村里带着女儿独自生活最悲哀的惨状,在陈冠华导演的这部电影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也是宁美丽跟妮妮搭档的最后几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