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利益关系都有一个止损点。通俗的说法就是,事情进行到某一步,会有人觉得亏,不愿意玩了的那个点。
这个点和这条线,不好把握,许庭生不能,老爷子也不能。
于是打过仗的老爷子说:先开枪,再瞄准。
……
许庭生从病房里间出来,外间一直到门外,人满为患。其中不少,想来都是接到消息之后专程赶来的。
方家一干人齐齐看着许庭生。眼神里说不上期待,而是询问,想从许庭生这里知道,一直没有动作的老爷子到底什么时候还手,打算怎么做。
他们仍是抱着一些希望的,只是这希望,都在里间那个行将就木的老头身上。不得不说,对于方家上下数十口而言,这是一种很可怜又很可气的状态。
无怪乎,十之八九要做了弃子。
无怪乎,方余庆会说:“方家子孙不争气。”
老爷子平时一句不说的那些话,他们盼着许庭生能吐露几句。
但许庭生只是微笑告辞。
一男一女两个人挡住他。
方仲和方樱都是刚从国外回来,方余庆大伯的一儿一女,他的堂兄堂姐。因为父亲几天前就已经出事,他们的情绪不免要激动些。
“爷爷说了什么,你一个外人听了,有什么资格不让我们方家人知道?”方仲指着许庭生鼻子问道。
“我看爷爷是老糊涂了。”方樱跟着说。
方余庆抢前一步要说话,许庭生抬手拦了一下。
“你算什么东西?”方仲又说了一句,却不知说的打算出头的方余庆,还是依然面无表情,仿佛自己根本就不是当事人的许庭生。
方家二代老三,方余庆的父亲走过来。刚刚,许庭生刚离开里间,他就进去看老爷子了。他也是方家子孙中唯一被老爷子允许自由进出里间的一个。
“啪。”
耳光,落在方仲脸上。
方仲捂着脸,错愕的看着三叔。
“老爷子让打的。老爷子说,以后,就是这个规矩。”
“老爷子说,让我们都进去。”
方家人涌向里间。
许庭生出门。
走廊上,方橙追来。
“许庭生。”
“嗯?”
“谢谢。”
“不客气,你客气起来我不习惯。”
“我,我想问你,我能做什么?”
“你什么都不能做,不许做。尤其不许做主张。”
“啊?”
“还有,跟谭耀分手。”
“……你知道?”
“嗯,去吧。老爷子很疼你,去跟他说说话。”
“嗯。”
……
许庭生见过方老爷子的第二天。
之前一直没有动作的方家,乱枪齐发。
盯着方余庆堂哥的枪击案,摆出誓救方家长子的架势,方家手里还能用上的力量,可以让人看不懂的集体往前拱。
有人拱,就要有人压。
老爷子用一通乱枪,逼对面那张网里的人,那些棋子,一个个站出来。
许庭生这边,至诚地产以一种“自找”的姿态,提前触发对方在凝园地块问题上的埋伏,主动挑起争端。随即,方余庆在政府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会议上当场发飙,脱稿一个小时,狂喷政府部门迫害当地企业。
相比前两件事暂时还被压在上层内部的状态,凝园项目的争端引发的社会震动显然要大上许多。
许庭生吃过晚饭,坐在书房桌案前,往他梳理线索的那张纸上添上一个又一个对方刚刚暴露的点,划出一条又一条线。
第一步,他需要整理出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最后会到陈建兴手里。
第536章 最质朴以抗最强
方家伙同至诚地产放的一通乱枪,几天内便在岩州自上层而下,差不多街知巷闻。
这事儿上层的人都还看不懂,普通民众纯听热闹。
大伯家的那一对海归儿女差不多夹在两类人中间,似懂非懂,尤其惆怅。
方仲和方樱有着自己身为海归精英的自信和骄傲。对于许庭生,他们首先是瞧不起的,便如他们过往瞧不起只考了个三流国内大学的方橙和方余庆一样。
至于许庭生做到的那些成就,他们跟这个年代的大多数喜欢中英文混着用,生僻单词夹着说的年轻海归一样,自信自己带着一旦领先的美国理念归来,成功,根本不在话下。
在对方老爷子和许庭生几乎完全丧失信心之后,两人自负又盲目的,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谋求营救父亲的办法。
兄妹俩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各种稍有层次的活动现场。
然后,在其中一次酒会上,方仲偶然听到了一番话。有人调侃方家最近这一阵应对危机的表现,做了个总结: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也不动;突然有天一拍脑门,开始乱动。
很形象也很贴切。
酒会当场的哄笑声深深的刺痛了这位高端海归的心。
当天,在要求面见老爷子未果之后,方仲痛心疾首,坐在病房门口痛哭流涕。
“我为什么哭?!我是真的痛心啊,堂堂方家,就这么成了笑话。可悲可恨啊,偌大个家族,这么些精英,竟然要听凭一个外人指手画脚,胡来乱搞……”
他这一哭,多少有些史书上良臣苦谏的味道,用心良苦的感觉。恰好许庭生当时来见老爷子。方仲情感太投入,入戏太深,起身直接两手揪了许庭生的衣领推到墙上,含泪质问他到底凭什么干预方家的事,为什么要祸害方家。
许庭生理解他因为担心父亲过度忧虑的心情,未作争执。
方仲因而当他理亏,又似乎因此找到了一种良臣精英被埋没的感觉,渐而不论里外,逢人便去哀叹,诉苦,讲述方家的问题所在和自己有心无力的苦衷。
他因此得到了频繁的“安慰”和“理解”,自我感觉良好。却不知,在别人眼中,这才是方家真正的笑话。
真是混到了一定层次的人,其实往往不会轻易对自己看不懂的事情真的下定论。反过来,方仲这种近乎幼稚的掏心掏肺,不知轻重的四处倾诉,倒是更容易让人得出“方家无人”的结论。
方仲这样行事的一个附带影响,是许庭生开始在方家事件中变得更加引人关注。
国人的思维大体有这样一个定式,但见有人成功,首先一个念头就是:他有背景,他没背景他怎么可能成功?!在外人看来,许庭生和方家的牵连极深,方家一直就是他在政府方面的根基,是他一路顺风顺水的保障。
许庭生的身影果不其然的出现在了这次方家的危机中,这进一步坐实了人们的观点。于是,方家的危机,就成了别人眼中许庭生的风雨飘摇。
人们把他往风暴中心里放。
项爸项妈听多了传闻,特意挤出时间,找借口请许庭生到家里一起吃了顿饭,避开项凝,小心的暗示:“其实我们俩也不图小凝日后怎么大富大贵,所以……真的不行,你就回来和我们一起做黄焖鸡米饭,或者找份踏实的工作……总之怎么都行,人最重要。”
许庭生因此很是感动和欣喜。
但是事实上,他离风暴还很远。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晰,许庭生近来多数时候都把自己摆在局外,除了每日必做的线索分析,该休息休息,该上课上课。
他内心仅有的紧迫感,源自老爷子的信任。老爷子没把私下里跟亲儿子说过的那一句“死马当活马医”对许庭生讲,却口口声声把这一局交给他。
因此,许庭生的感觉,大概约等于有人突然指着棋盘对一个业余爱好者说:去,你去跟马晓春下一局,输了我去死。
茫然无措了两天之后,许庭生开始看书,这样的临时抱佛脚说出去或许容易招人笑话,但却是他眼下能想到的,唯一自己可以去做的。
他偶然一次想起了这么一段话:用最质朴,最基础,去对抗比自己更强,更有经验,更天才。
这段话是一位篮球评论员用来评价刚出道不久的邓肯的。许庭生认为它不止适用于运动领域。
许庭生两世都有还算不错的阅读习惯,而且读的很杂。类似《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这样的曾经小众,后来大众的经典,以及《厚黑学》,《曾国藩家书》之类人尽皆知的书籍,他前世今生都看过不止一遍。
但是,从“最质朴”,“最基础”的角度来说,这些书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都还不够这两个词的标准,它们毕竟都是别人的主观经验总结,与“最”之间,隔了一层。
正因为此,许庭生从岩大图书馆借走了一本历史借阅记录不足五次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理解人性》,而不是他的更畅销的另一本书,《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位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心理学方面的基础观点是“自卑情结”。这与许庭生思考人性的基础观念大体一致。
许庭生过往的阅读速度很快,但是看这本书的速度很慢,读一本经过翻译的西方心理学著作的难度,在他看来大体跟生吃一只乌龟差不多。
打电话拜托胡琛帮忙买一套英文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