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宁母准备回香港的时候,特地与宁含颖做了一次长谈,这次长谈宁母再三叮嘱宁含颖:“小颖啊,夫妻生活中,切不可总是那么强势,该示弱的时候一定要示弱。我看你那位大姑姐就做得很好,平时你要多向她学学。”
宁含颖连连点头,在这一点上,她知道自己远远不如王秀英。
要说宠妻,李龙跃那是真的宠王秀英,可是从来没见过王秀英因此恃宠而骄。
当年还没认识王秀英的时候,宁含颖就曾经听李辉的妻子尚雪感叹过王秀英和齐芳华对患有老年痴呆的李老夫人是如何的尽心如何不怕脏亲自替老人家清洗拉在身上的脏物,也曾经亲眼见过王秀英侍奉患病住院的李振海,虽然作为儿媳不可能像对待李老夫人那样亲力亲为,可是那种细心和耐心的确不像是个被男人捧在掌心娇宠着的女人。
一句话,王秀英就是那种该下厨的时候下厨,该洗衣的时候洗衣,一旦需要还能端得起贵妇架子的能人,所谓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在宁含颖看来指的就是王秀英这样的人。
宁含颖十分敬重王秀英,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王秀英那样的人,不过她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
当然啦,这样的话自然是不能说给宁母听的,要不然宁母回去也不能安生。
宁含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做姑娘的时候是个脾气相当和软的一个人,可是自从与王秀诚结婚以后,特别是生了两个孩子之后,脾气却一直在见长。
看来生活真的就是一把杀猪刀,会将一个人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好在宁含颖也不是个傻的,虽然从一个和软的姑娘,变成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辣妈,在家庭生活和对待王秀诚的态度上还是有分寸的。
“妈,你放心,我会控制自己的脾气,秀诚是个好丈夫,我好不容易从千千万万男人中挑出来的,怎么舍得真的让他伤心难过?”对上母亲关切而又担忧的目光,宁含颖郑重地保证。
宁母嗔了宁含颖一眼,半晌才幽幽地叹了口气道:“你啊,知道就要做到,别等到伤了人心才设法挽回。虽然破镜重圆固然可喜,可是既然是破镜重圆就会留下缝隙,总归是个遗憾难以美满!”
听着母亲意有所指的叹息,宁含颖的目光不由也有些黯然,知道母亲这是想起了她自己的婚姻生活。
儿不说父过,父母之间的事,作为女儿,宁含颖不好多嘴,却心疼母亲那么多年所受的委屈不由伸出手来紧紧抱住母亲。
宁母敛神不再说话,手一下一下轻轻拍着宁含颖,仿佛怀里的女儿还是当年那个小小的婴儿。
卧室里一片静谧,渐渐地母女俩沉入梦乡。
此时书房里,王秀诚和宁含颖的大哥宁凤奇也正在进行着一场谈话。
“诚优并入宁氏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不说诚优并非我一人的公司,就算是我个人的公司,也没有因为娶了宁氏女就得进入宁氏门的道理。”王秀诚沉着脸,目光灼灼地盯着宁凤奇,没有愤怒只有显而易见的决定。
“你应该知道加入宁氏的好处,宁氏所处的层面可以给诚优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宁凤奇抬起眼皮看了王秀诚一眼,心里为王秀诚的态度喝彩,不过还是努力做着说客的工作。
“宁氏百年世家自然不是只有十多年创业史的诚优公司可比,不过大哥应该听说过一句古语‘莫欺少年穷’。”王秀诚的眸底闪过一丝阴霾,他不知道这到底是宁氏的高层的意思还是宁凤奇个人的想法。
作为宁氏的女婿,王秀诚自然知道宁氏家族的一些内幕。
宁母与宁父可以算是青梅竹马,三十年前宁氏曾经有过一次相当大的危机,如果不是同样是港岛世家的宁母的娘家云家的支持,宁氏早就已经不复存在。
可是在宁氏度过危机之后,宁父却辜负了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含辛茹苦操持家务的宁母,爱上了一位歌女,十年前将这位歌女及其一儿一女带回了宁氏。
据说十年前因为宁父执意将外室及其儿女带回家,云家闹得极大,宁母的兄弟对宁父大打出手,最终宁含颖的祖父不得不对外公开宣布,剥夺宁父下一任家主的竞争权,宁凤飞和宁含玉只享有宁父名下现有产业的继承权,不得染指宁氏财团的一切。
只不过十年过去,特别是这两年随着宁含颖祖父的年龄越来越大,有些事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年说好的事也渐渐变了调调,特别是云氏日渐没落的今天,宁凤飞和宁含玉居然都进了宁氏上班,凭借着甜言蜜语渐渐地在宁老爷子的心里占据了一些地位。
宁凤奇是宁含颖同父同母的兄长,可是宁父却并不只有宁凤奇一个儿子,宁父最喜欢的儿女不是正房太太所出的宁凤奇和宁含颖,而是小老婆生的儿女宁凤飞、和宁含玉。
这是宁氏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事情,前些年宁凤飞和宁含玉都还小,加上宁父失去家主的竞争权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宁凤奇并不着急。
随着事态的变化,宁凤奇的心态自然也有了改变,特别是宁凤飞居然给老爷子进谗言,撺掇着老爷子将诚优并入宁氏,其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是可忍孰不可忍。
该是宁凤奇出手的时候了,他这次陪着宁母来大陆,既是宁老爷子的命令,也有他自己以退为进的谋算。
诚优公司是自己亲妹夫的产业,宁凤奇怎么可能会让别人来算计?!
第八百五十三章胆儿太肥
也不知道这对郎舅这一夜到底谈到几点,当第二天再见到两人时,这两人的眼底都有隐约的青影,可是两人的精神却相当不错,这令宁含颖很是好奇。
可是无论是王秀诚还是宁凤奇都没有告诉宁含颖的意思,只让宁含颖静待好消息。
好消息来得很快,宁母和宁凤奇回到香港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好消息就源源不断地通过电话传到京城。
宁凤飞和宁含玉不但被赶出了宁氏财团,而且被彻底赶出了宁氏,原因简直可以说是十分粗暴又简单,这两兄妹没有一个含有宁氏的骨血,也就是说宁父戴了顶绿帽子还替别人养了二十多年的儿女。
听到这个消息宁含颖却没有一丝的惊讶,这令没什么八卦之心的王秀英都起了八卦之心。
最后还是宁含颖替王秀英释疑道:“都说外甥肖舅,侄女像姑。我爸那个小老婆生的儿子没有一丝像宁家人也就算了,与外家的舅舅都没有多少的相似之处,那个女儿更是如此,说他们是宁家人没人相信,唯一坚持他们是宁家骨血的只有我爸。
如果他们能够安安分分过日子,宁家不在乎多养几张嘴,反正我妈早就看透了我爸这个人,能有个人替她服侍我爸,能不让我爸在她面前晃悠,她也就乐得清闲。
偏偏那几个人自以为得了祖父的欢心,渐渐地心越来越大,不但想着挤掉我哥争夺家主的地位,还要算计诚优公司,我呸,一群不知道廉耻的东西,他们也配?!真当我祖父年龄大的老糊涂了,祖父心里明白着呢!
这不,大哥上次来京城与秀诚关起门来谋划了一番,这不一回去就与祖父认真地谈了一次,两人在大哥和秀诚合谋的基础是加以完善,祖父终于举起了利刃,这一切掉了这个毒瘤,快刀斩乱麻,那几个人压根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真是痛快极了!
至于家主之位的争夺自然没有那么轻松,我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虽然我爸是长子却因为花在女人身上的精力多了,在经营上就显得十分平庸,下面的四个叔叔除了最小的叔叔英年早逝以外,另外三个叔叔都是宁氏高层,雄霸一方,可以说几年叔叔都有继任家主的能力。
当然我大哥也不是平庸之辈,他可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博士后,这些年虽然没有直接跟在祖父身边,却在宁氏多个部门担任过重要职务,比起叔叔们的‘从一而终’,自然更适合担任宁氏的掌舵人……”
宁含颖的一番长篇大论几乎说尽了宁氏的内斗,大家族果然复杂,想想当年的明家和裴家,王秀英只觉得自己实在幸运,虽然李家算不上什么世家大族,却也算是个豪门,但是比起宁氏、明家还有裴家,甚至隔壁的方家,实在是又单纯又和睦的文明幸福好家庭。
“姜还是老的辣,要不是你祖父有先见之明,早早就开始培养接班人,宁氏只怕还有得乱,真正是家有一老赛过一宝啊!”说起宁家那位老掌舵人,王秀英也不由感叹了一句。
王秀英十分遗憾自己没有见过这位宁氏家族的老家主,当年王秀诚和宁含颖结婚,这位老人家并没有参加。
“可不是嘛,开始的时候,我还为大哥向爷爷抱不平,结果我爷爷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那个时候我心里还很不服气,要打磨我大哥,爷爷将我大哥带在自己身边不是更直接?哪里需要他从各个基层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