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莫应熠上学的事儿。
今年年初省教委下了通知,要进行学制改革,不再把小学六年分成初小高小,而是实行小学五年一贯制。
每个地区挑了几个县做试点,其中一个就是高进县。
读完小学五年以后,参加中学升学考试,然后进入公社初中读书。
今年秋天开学,莫应熠已经去了公社中学读初一。
阚燕儿听李柏青道:“七七娘,我听邱校长说县滨北中学今年从各小学毕业生里选优等生去上实验班呢。她小舅学习那么好,怎么没选上,你找人给他问问,县中学比咱们公社的可好一大些,不去怪可惜的。”
他们都知道莫茹和周明愈认识县委的人,说得上话,李柏青觉得这么重要的事儿,莫茹应该去给走走关系。
还有这样的事儿?
小弟怎么没说过呢?
这个事儿莫茹还真不知道,去年公社民主补课,波及到范木匠小学,原本的范校长范玉军被审查撤职,现在只是一个数学老师。
新校长姓邱,莫茹和他不熟。
她又问了一些细节,李柏青知道的也不清楚,她就道:“谢谢老书记,过晌我去公社打听打听。”
阚燕儿道:“打听什么啊,这事儿我听说过,我娘家侄子就被选拔去了县初中。县初中和高中是一个学校,好着呢,一大半都能考上高中!”
她还真知道,她前阵子回娘家,李桂花一个劲地跟她抱怨,说那谁家越来越抖擞,不就是考上一个破初中,颠仙地不知道怎么好了。那家人凑不齐初中昂贵的学费,就说请客,希望村里人和亲戚帮忙凑凑份子。他们和阚燕儿娘家已经出了五服,本来不凑热闹,可人家叫到门上,不得不去奉承送两毛钱。
阚燕儿一直想拿这事儿回来膈应莫茹,问问她弟弟怎么没考上县初中,结果一直没找到机会。
莫茹不去她家,她也没脸去张翠花家,见了面莫茹打个招呼就走,都不给她多说句话的机会,所以她还真是没机会在莫茹跟前显摆。
她倒是在家里和李桂云说。
可李桂云说什么?她说“小熠那孩子不用去县初中肯定也能考上高中,那孩子长得那么俊,又精神,学习好着呢。”
精神个屁!
要不是莫茹拿队里的钱补贴他,他精神什么?只怕连学也没的上。
莫茹没搭理她,带着姐弟俩和李柏青告辞回家。
东边隔壁周培基家的屋子也早起来了,如今周培基自己住这里,柳秀娥每天过来给他洗衣服送饭。
听到他们回来,柳秀娥过来道:“妮儿,我今儿去供销社拢账,公社干部说让你明天去开个会。”
莫茹有点纳闷,“公社开会?”
公社开会一般不叫她,也就是关于劳模或者宣传劳动的时候才叫她去撑撑门面,都是陈爱月通知,怎么还让柳秀娥捎话呢?
柳秀娥道:“哎呀,我也忘了问问什么事儿。”
莫茹笑道:“真要是公社的事儿,人家也不能告诉婶子,没事,明天去看看就行了。”
……
晚上周明愈回来,莫茹就和他说一下开会的事儿,周明愈喊了隔壁的周培基,“明天我有事,不去砖窑厂,你帮我和队长说一声。”
第二天早上去南屋吃了饭,把孩子放在那里让张翠花看着,他俩骑自行车去公社。
经过三达达家的时候,正好被阚燕儿看着。
她喊道:“妮儿,这是去给弟弟跑关系啊?”
莫茹没搭理她,周明愈有点疑惑,“跑什么关系?”
莫茹就把县初中的事儿也说给他听了。
周明愈笑道:“小熠没说,我估摸是他不想去县里吧,咱们问问他。”
看着俩人骑自行车亲亲热热地说着话走了,阚燕儿一脚踩着门槛子,呸了一声,扭头家去。
李桂云看她气鼓鼓的,就笑道:“燕儿,一大早这是和谁生气呢?”
王玉芹听了撇撇嘴没搭理她俩就走了,她每天都在养鸡场上班呢。
阚燕儿还喊道:“大嫂,晌午拿几个鸡蛋回来啊,我想吃炒鸡蛋了。”
王玉芹脚下一绊,差点没忍住回头对她破口大骂,不过寻思骂起来也是婆婆在那里抹眼泪拉架,不够丢人的。
想吃鸡蛋,爱哪吃哪吃去,反正她不伺候!
宋淑英还急着去砖窑厂帮工赚私房钱呢,也跑了人,不在家里看着她俩气人,眼不见心不烦。
阚燕儿没来的时候,李桂云家还是很和睦的,她这个婆婆性子软,为人和气,从来不拿捏媳妇。俩媳妇儿虽然都有点小心思,但是王玉芹挺和气,宋淑英虽然有些泼辣,倒是也还讲道理。所以妯娌婆媳的,倒是处得还不错。
阚燕儿来了以后,可了不得,李桂云疼她比疼自己闺女儿子还要疼,叫王玉芹说,那真是老太太眼珠子一样,也不知道哪个穴被点住了,哪哪就看着阚燕儿好。
阚燕儿不但不用下地不用做家务,连自己衣服都不用洗,反正有李桂云呢。家里好吃的还得先紧着她,惹得俩嫂子对李桂云老大意见。
就之前去推磨,还是因为如今不用人出力,她才抢过去的,说白了还是想藏点粮食拿回去补贴娘家。
这会儿她把衣裳往盆里一扔,对云朵道:“把衣裳洗了啊。”
云朵正看着弟弟呢,顿时委屈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俺娘都不用我洗衣裳,怎么还得给你洗?
李桂云忙活做饭呢,如今食堂散伙,一大家子吃饭,可不得从早忙到晌,从晌忙到黑?
尤其李桂云干活儿还细致,换个说法就是慢。
且说莫茹和周明愈去了公社,先去找了林纾。
林纾见了他们很高兴,直接领着去找相玉亭。
“林主任,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儿?”莫茹还有点紧张呢。
林纾笑道:“好事。”
见到相玉亭,一番寒暄汇报。
相玉亭让他们坐,林纾热情地给他们倒了水。
周明愈笑道:“林主任你越来越客气。”
林纾笑道:“一定要让你们宾至如归嘛。”
相玉亭也笑,和他们聊聊村里的秋收、造纸厂、砖窑厂还有磨房。
“明愈,莫茹,你们能干啊,这是社员的福气,继续加油啊。”
说起那磨房来,林纾也好奇,“书记,等有空了,咱们去瞧瞧呗。”
相玉亭小时候倒是见过,他道:“咱们这里弄水力磨房不容易啊,除非常年有水否则开不起来。我小时候村里有个,有时候一年闲好几个月呢。”
莫茹和周明愈相视一笑,要不是有空间这个金手指保证水源不缺,他们也不费事张罗这个。
周明愈笑道:“俺们村的泉眼老大个了,别人都干旱的时候也不见干,想必能一直这么好,俺们就大胆弄了个水力磨房。”
“一天能磨多少啊?外面大队去的多不多?”相玉亭问。
莫茹道:“一天五百斤很轻松的,自己村也不用排队了,其他村的每天去排号推磨。”
这也能赚粮食,当然乐意。
相玉亭很高兴,又说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找公社,他们一定想办法解决。
然后就说正事。
他拿出一封信递给两人。
周明愈拿出来和莫茹一起看了看,看完以后,莫茹都呆了。
“书记,不是忽悠人?”
相玉亭哈哈笑道:“莫茹同志,你比我闺女还小呢,我忽悠你们啥呢,你瞅瞅下面的公章,是不是区教委的?”
这会儿的地区原本是专区,后来改成了地级市。
这封信是地区最好的中学,实验中学写给公社教育科的。公社没有那么多部门,都是一人身兼数职,负责教育的就是相玉亭。
信上说红旗公社初级中学的学生莫应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成分清白,学校帮忙投稿的好几篇文章都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同时参加的地区数学竞赛获得了优等奖!
经过慎重考虑,实验中学决定破格录取莫应熠同学为实验中学的一名中学生!
莫茹可真是没想到这个,她看向周明愈,“他什么时候发表文章了?”
周明愈摇头,“他什么时候参加比赛了?”
莫茹也摇头。
怒啊,难道做姐姐姐夫的有这么不称职吗?这小子整天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晃悠,可他们居然不知道。
他做了这么大的事儿,他们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不说别的,就说升初中的时候要选拔县初中名额,他就没回来说!
这个孩子,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真是欠收拾了啊,好想立刻把他拖过来训一顿,打屁股!
莫茹原本以为学校有事弟弟肯定会说的,而且校长也会跟她通气的。
哪里知道……哎。
相玉亭看他俩那丰富的表情,哈哈笑道:“怎么,这小学生没和你们说啊?”
莫应熠真的还是个小学生,年纪小,个子也没长开,还是个半大小子呢。
两人摇头,莫茹苦笑道:“相书记,可真是多谢您,要不是您,我俩什么都不知道呢。这孩子,什么也没跟我们说。”
周明愈猜测道:“我觉得小熠可能不想离家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