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六零年代好家庭 (桃花露)


  他这个主意,其实也是间接地给知青们一个希望。
  毕竟现在的知青,都心头绝望,觉得没有机会回城,他们是被抛弃的一代,很可能到死也回不去。
  那很多人破罐子破摔,或者为了在这里过的舒服点,有人照顾自己,他们就会选择成家。
  可一旦机会来临,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家庭离开。
  如果有一个希望,哪怕渺茫,却也能给他们支撑,让他们相信,一定可以回城。
  这也算先打预防针,要是在知道十年左右可以回城的情况下还想在乡下跟社员结婚的,那就要做好以后也不能随便抛弃家庭的举动。
  否则,也回不了城。
  毕竟回城的手续,都是要插队的大队、公社帮忙办理的,如果公社和大队不盖章,谁也回不去。
  不盖章就意味着糊口和粮油关系转不走,回去就是流民。
  好话丑话先说在头里,这样大家也都心中有数。
  两人觉得周明愈说的很有道理,就是上头并没有一定会回城等的规定,他们这样说会不会不大好。
  柳红旗不管那么多,“咱们也不说是上头的规定,就是咱们公社自己的规定,要么不和社员结婚,结婚以后就别想着为了回城抛弃家庭。”
  婚姻破碎离婚和这个不是一个情况,如果你一开始就动机不纯,为了利用人家结婚的,那到时候就不要说人家不给你盖章不肯你回城。离婚也可以,呆在乡下,反正社员们离婚,也不能飞走,还得在大队继续上工。
  几个人觉得真的很有必要出台这样一项规定,因为这才半年多,有些大队的知青已经和社员结婚了。
  一方面是男知青想找个知冷知热的老婆照顾自己,女知青想找靠山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乡下经济恢复,社员们结婚要的彩礼也开始高起来,而知青嫁给社员都不要彩礼,毕竟没有娘家在跟前撑腰就是找个靠山过日子,自然不需要彩礼。所以有些社员也动这个脑筋,想和社员结婚,既不用彩礼,还有面子呢。
  相玉亭和柳红旗一合计,又开了一个革委会内部会议,采取周明愈的建议,拟定了《红旗公社知青和社员结婚办法》。拟定以后送到县革委会去审批,县革委会一看这个办法不错,决定在全县推行。
  于是高进县就有了关于知青和社员结婚的一些规定,非常详细地规定知青和社员们结婚的一些情况和要求,基本就是不赞成结婚,除非有一辈子留下来的觉悟。否则,还是单身或者知青内部消化的好,免得万一可能回城会有累赘。
  这个办法一出台,知青们没觉得是对婚姻的限制,反而立刻看到了希望。
  他们觉得最多十年,有可能就要回城!
  这让那些原本开始消沉的知青们又燃起了希望。
  这么一规定,先锋大队的知青大半老实了,还有一小半被敲打一下,也不得不老实。
  而另外一些本身在城里也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觉得自己也年纪大,等不了十年的,反而下定决心要在乡下安家的,于是第一时间就和相中的社员领了证。
  毕竟先锋大队给他们的感觉非常不错,比其他大队好太多,除了没有电影院之类的,感觉和县城差不多。
  这办法反而使得先锋大队十来个年纪大的知青直接在大队安家。
  安家以后立刻就搬出知青点,成为了先锋大队户口,享受社员待遇,一时间也很让人眼热。
  那些盼着回城的,自然也收敛私心想谋求别的出路。
  董桂娟和唐薇几个知青,一直都想进学校当老师或者去工厂当小干部,却活动无门。他们少不得私下里会抱怨,尤其几个女知青,憎恨周明愈不帮忙就把怨气撒到莫茹身上,专说她的坏话,还有人仗着读了几年书,编排一些傻子配二愣子傻子嫉妒貌美女知青,闹出很多蠢事的笑话来,诸如傻子看女知青抹头油、抹雪花膏等都能编出讽刺傻子的笑话。
  一开始每人留意,毕竟只在几个女知青圈子里流传,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不知道好歹,有些女知青觉得先锋大队很好,虽然不给她搞特殊,可别人也没搞特殊啊,这样反而更让人服气。
  有人看不惯董桂娟和唐薇,就把她们几个私底下污蔑队干部的事情写匿名信举报到大队里。
  莫茹还没怎么的,因为不做亏心事不心惊嘛,她们也没指名道姓骂她,再说还真是没法对号入座。
  说嫉妒女知青什么的,何必呢!
  但是周明愈却很生气,以前知青们怎么闹腾,那也就是好逸恶劳,如今却是品行恶劣。
  他去了一趟研究所,请黄院长带人去知青点给知青们上课,教教他们什么叫谦虚低调,什么叫读书人,什么叫做人!
  不过是一群初中高中毕业的,就把自己当知识分子?
  天真!
  这还不算,又直接把那些知青们丢到社员堆里,让他们跟着社员上工下工,再也没有特殊!
  干不动?干不好?
  多干就好了。
  把手脚磨出茧子,把细嫩的皮肤晒粗糙,为了吃饱肚子,保管能干好。
  毕竟大环境如此,既然成为被淘的沙,就要有在浪里滚的觉悟嘛。
  结果到年底的时候,这些知青们就被操练的一个个模样和年轻社员们也没太大区别。
  毕竟当地秋高气爽,紫外线还是非常强烈的。
  到过年的时候,就有人坚持不住,想各种活动回城跑关系回去的。
  周诚志自然也不会拦着他们,有钱有路子回去过年的,只管去,他还真是不想伺候呢。
  过年回去了十来个知青,结果年后初二就一个不落地都回来,谁也没能活动成功留在城里。
  回不去,又干不动活儿,赚不到工分,吃不饱饭,有知青狠狠心决定在队里扎根,找个社员结婚!
  可惜,先锋大队的社员也不是那么来者不拒的!
  娶媳妇嫁闺女也得看人品啊。
  那些被点名教育的,不管长得俊还是学问好的,社员们也不要!
  这一下子一个个全都老实起来,再有新来的知青,他们还能帮着做做心理辅导。


第271章 夫妻搭档
  春节一过, 又有政策下来,要求各地精简监狱、劳改农场等。
  所以各大劳改农场放回一大批因为出身而被劳改的,要求回各大队就地劳动改造, 但是因为犯罪而被劳改的却没有这个待遇。
  莫树仁、莫应琦父子俩被释放。
  莫应琦写信回来, 他媳妇儿愿意带着孩子跟他来莫家沟, 所以他们收拾新囊,打算返回莫家沟。
  春耕还没开始的时候, 莫应琦带着父亲和妻子儿女回到莫家沟。
  周明愈和莫茹自然要去帮忙安置, 莫家沟如今和先锋大队是合作大队,莫应熠又在先锋大队种子站工作, 所以他们回莫家沟安置没有什么障碍。
  等他们安顿下来以后,先锋大队砖窑厂直接聘请莫树仁来当副厂长兼会计,因为莫树仁文化水平高,且从前掌管莫家商铺,有从商经验,所以先锋大队也都没意见。
  现在砖窑厂除了烧砖瓦,还有瓷砖、烧陶器乌货等业务, 也十分需要一个懂生意、生产、会计于一体的人来总管。
  莫树仁非常合适。
  他们回来家人自然非常高兴,沈淑君少不得要念叨一下自己的大儿子。
  莫应棠自从当兵以后,期间只回来过三次, 第一次回来三天,第二次回来两天,第三次就只有一晚上,还都是去首都学习抽空拐回来看看家里的。
  至于探亲假, 其实莫应棠也是有的,只是他自从入党以后倍受上级青睐,去各地执行特殊任务且很多都要保密,所以探亲假也一次次的泡汤。
  当然,津贴可是比同级的军官高一倍!
  但是对于沈淑君来说,当然是儿子终身大事更重要!
  从当初去服兵役到现在已经10年,儿子也25岁,至今没有成亲。
  沈淑君能不着急吗?
  领导既然青睐他,那也不能只使唤他干活不关心终身大事啊,怎么不得帮着找个对象啊?
  这么大的青年,孩子都应该五六岁的。
  因为大儿子没结婚,二儿子莫应斐还被挡着呢。
  看样子大儿子还不回来,家里人也商量要不就先给莫应斐成亲,沈淑君还特意把莫茹也叫回去拿主意。
  他今年也22岁,虽然现在提倡晚婚,可在乡下22不小了。
  莫家现在条件好的很,很多人家都盯着呢,一旦沈淑君露出要给二儿子找媳妇的意思,立刻就有不少人上门说项。
  莫应斐虽然没有大哥和小弟长得那么俊,但是反而更符合乡下人的审美,高大俊朗,憨厚温柔,不像大哥那么冷,不像三弟那么活,一看就是过日子的。
  沈淑君也没有太挑剔,相中了几家闺女,都是勤劳能干的。
  她把关看大体条件,在这个范围内再让儿子自己挑,看中哪个就定哪个。
  莫应斐倒是也不纠结,直接挑了曹疃大队长家的闺女,当初莫树杰当兽医的时候,曹队长对他多有照顾。
  之后就是定亲,曹家也不拿梗,主动提议早些成亲,免得天热了又不方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