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过去就好,别提钱的事,省得你向叔不自在。”钟修文一边忙活着,一边交代杨梅。
向前家条件不好,为了宝儿看病,一家人只差没喝西北风了,能干活挣钱的人又只有何前一个人,即使是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还是过得非常困难。
“知道了!”杨梅脆生生的应了。她现在对钟修文除了亲近,还有钦佩。即使受到过那样不公平的对待,但他的心地依旧纯良,对周围的人都抱以极大的热忱。
将心比心,杨梅觉得自己远比不上他的大度,出了监狱不报复社会那只能说明她胆子小!
杨梅也算是看出来了,钟修文的医术不差,甚至可以说很强,除了祖传的中医外,他还曾攻读过西医学科,而且店里的生意也很不错,大多是几十年熟识下来的老主顾。但是他的‘善德堂’却也是真的不挣钱。
这年头大家伙儿过得都不容易,生了病就更是雪上加霜,像于婆婆那样摔断了腿无钱医治的人并不在少数。每每这样的人找上门来,钟修文都会施医赠药,根本不图回报的。
药材如流水一般的送出去,能挣着钱,那才是怪事呢!
“爸,咱家的药这么个送法,还能撑下去吗?”杨梅并不是对他送药给向前家的宝儿表示不满,只是随口那么一提,她倒也真好奇,到底钟修文对他的‘善德堂’是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规划。
钟修文的头脑很灵活,光跟街头拐角的自行车修理铺老板合伙的拼装自行车就有不少的进项,但这些进项,大多都帮补进了‘善德堂’里。杨梅实在是看不明白了,即使是他这样做,这间‘善德堂’还能顶多久?
“什么送不送的,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也讲求一个缘法,人家走投无路,找到了咱们家,就不能见死不救!”钟修文顿了顿又:“‘积德行善’这是咱们家老祖宗传下来的四个字,可不能到了我这辈上,忘了本心啊。”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暗沉,仿佛透过那满屋的药香,想到了钟家门庭曾经的盛景,德高望重,造福一方。“梅儿,汤头歌诀可记熟了?”
“啊,爸你动作快点,我记得向婶子这会儿该等着熬了,再晚了可不耽误事儿?”杨梅一见情况不对,忙不迭的催促两声,自己动手就把台案上的纸包包起来。
自从她认了钟修文做爸,他就仿佛魔怔了一般,天天缠着想让她跟着学医,天知道那些什么歌诀怎么就那么绕口,比如:人参味淡,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黄蓍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这样生涩的语句背诵起来,对杨梅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看来她天生就不是当医生的料哇。
也是奇怪了,古代流传下来的技艺,都讲究传男不传女,怎么到了钟修文这里,就一点禁忌都没有了呢?况且她还只不过是他的继女。想来还得祈祷杨珍秀快点给他生个儿子,才能让她免遭荼毒了。
不等钟修文再说什么,杨梅便像出膛的炮弹一般冲了出去,像后面有洪水猛兽在追赶。
钟修文望着她跑得飞快的背景哭笑不得,这丫头天资聪颖,性情也持重,是学医的好材料啊,偏对他祖传的医术一点兴趣没有!难道钟家的传承就要断送到他的手里?
杨梅飞也似的逃离出来,倒是边走边想。钟修文仁心仁术,凭他现在的经营方式,怕是也撑不了几年了,像钟家这样的医术名家,传承百年自然底蕴深厚,就这样湮灭了实在可惜。
经过十年的浩劫,那些中医药名家,大都受到了迫害,侥幸遗存的,也将在往后几十年人们对中医的质疑中,慢慢凋敝、不容于世,最终会消失殆尽了。想想后世,人们寻访名山大川,乡间田舍,除了沽名钓誉之辈,都已经再难觅一名古中药名医,着实是一件憾事。
虽然杨梅自己对学中医没有兴趣,但她也不愿意看到中医就此落魄,绝了传承。
边毫无头绪的思索着,边来到向前的家所在的水龙庙街。
这一片都是解放前就存在的老城区,已经很破旧,再加上居住人口的增加,多处乱搭乱建,没有一点规划,便让这里越发乱糟糟的,非常的逼仄。
杨梅小心的绕过各家门前的障碍物,穿过好几条弄堂,才来到向前家。
那是一间只有两间的木板平房,房子后边用油毛毡搭了一个三角形的棚子,那里是向家的厨房兼餐厅。杨梅到的时候,向前的妻子向婶子正在做饭。“向婶子!”
“梅儿来了啊!”向婶子长得很瘦小,皮肤偏黑也不擅言词,即使是杨梅这样的孩子,又登过好几次门的熟人,见了面也只是低着头,不好意思的打了个照面,便又重新钻进了厨房。
向前的娘听到说话声便从屋里出来,她的腿脚不便,拄着拐走得极慢。“宝儿你梅儿姐来了!”神情欢喜,咧着没牙的嘴笑开了花。
“大娘,宝儿的药怕是快吃完了吧?我爸让给送药来!”边说着,杨梅边把手里的药包递了过去。
“这……这怎么好,怎么好意思!”老太太嗫嗫着嘴唇,脸色胀红。孙子的药是没了,可家里没钱,上回欠钟大夫的药钱还没给呢。
“大娘你就快收着吧,宝儿的身体要紧,我爸说,吃完这几幅就可以停药了。”杨梅摸了摸蹭到自己身前来的孩子,“咱宝儿啊,就可以跟那些能跑能跳的孩子一模一样了!”
“梅儿姐!”如今的宝儿早已不是当初她在公园里看到的那幅病秧秧的样子,人虽然还是很瘦,但脸上终于带了点血色,而且那个以前看上去硕大的头颅也不那么夸张了。重要的是他现在饮食正常,精神好了很多。
正文 第229章手抓饼
宝儿对当初给他蛋糕吃的小姐姐非常亲近,又听说他很快就能跑能跳,内心更欢喜,缠着杨梅的腿,不让她离开。
“钟大夫是好人啊,一家子的好人。早年向前他爹的命就是钟老大夫救回来的,现在我家宝儿又是小钟大夫给救的命,咱家,咱家真是,欠了他们两条命咧!”老人的情绪很不稳定,拉着杨梅的手,感激不尽。
“大娘,您快别这么说,我爸说了医者仁心,做的就是积德行善的事儿,不算什么。”杨梅很不擅长面对别人这样的感激,被向前娘拉着,浑身不自在。
“好人,你们一家都是好人……”老人似乎没有就止打住的意思,喋喋不休的念叨着钟修文的好、杨梅的好。
说实话,她不过就是把不怎么爱吃的蛋糕让给了宝儿,现在被人拿来与钟修文相提并论,怪不好意思的,可用蛮力挣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和一个病弱的孩子,貌似也不妥当,只能尴尬的站在那里。
“我回来了!”好在这时,向前回来了。
“向叔。”杨梅忙打招呼转移老太太的注意力,把自己解救出来。
“又麻烦梅儿了啊。”向前看到杨梅颇有些不好意思。为了自家儿子的病,很是麻烦了钟家这父女两人。
“不麻烦不麻烦,对了向叔,你们每天都上班到这时候吗?时间可有点长。”眼看着向前又将陷入到老太太一样的感激里,杨梅可不是来收获别人的感激的,忙把话题引开。
“没办法,厂子里活儿多,你看我都顾不上去拿药,还得麻烦你送过来。”话题绕来绕去,又有回到起点的趋势,杨梅懊恼的摇了摇头,她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会聊天,干脆忙抽身告辞。
“梅儿你别急着走,我烙了饼子,你,你尝尝吧!”少言寡语的向婶子从厨房里钻了出来,她的手里托着一个粗陶瓷的盘子,目光灼灼的盯着杨梅,生怕她会拒绝。
她的心思很好理解,不外就是对自己表达一下感激,但家庭条件摆在那里,又怕杨梅嫌弃。
“好啊!”杨梅故作欢喜的笑了笑,虽然她对那一盘饼并不抱什么希望,但还是尽量的不想伤害到这一家人脆弱的自尊。
刚近前,却有一股好闻的葱油与面筋的香味扑鼻而来!杨梅定眼看去,只见瓷盘里摆放着一个刚出炉,热气腾腾的面饼。这个面饼颇有些与众不同,千层百叠的,看似有些凌乱,但细看每一层都薄如纸片,焦香酥脆的样子,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
“尝尝?”向婶子见杨梅跃跃欲试,便鼓起勇气递过来一双筷子。
杨梅忙接了过来。那饼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每一层看上去互不相干,但面丝却又粘接千连,看着莫名的有些眼熟。她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果然满口焦香,美味可口!
“好吃!向婶子,家里有咸菜吗?”杨梅又咬了一口,眼巴巴的看向向婶子。
“有的,有的。”向婶子紧张的看着杨梅,听杨梅说好吃,她那张黝黑的脸才舒展开来,隐隐放着光,忙回身从厨房里端了一碗咸菜出来。“这,这行不行?”端了出来,才觉得这样的菜端来感谢别人也太寒酸了,只怪自己答应得太快,现在缩回去好像来不及了。
“对,就要这个味儿!”却不想杨梅丝毫不介意的样子,挽了衣袖自己动手,把饼摊开夹了一筷子咸菜放在里面,直接用手卷成卷就往嘴里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