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间 (红烧豆腐干)


  ——池塘中间随风摇摆的水草,水面漂浮的浮萍;小河沟的螺蛳、蚌壳、石蟹、泥鳅、黄鳝等生物。
  这会下水还冷,加上每年淹死在池塘的人可不少。填饱肚子就是为了活命,如此一来也没人敢下水。
  不下水,不代表放弃。还是有不少人用竹竿、耙子,绕着水草、浮萍,想尽办法收获一二。
  更多的人涌到方圆十里的那些小河沟,摸螺蛳、摸蚌壳,有时运气好,还能捉一些石蟹、泥鳅和黄鳝。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捉到的数量却越来很少,每次出去几个小时,也只能捉到几两。
  眼看春天来了,还是青黄不接,为了生存,学校终于发出“自己动手开荒种菜”的号召。
  这次活动获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比起下乡支农,这次可是实实在在为自己谋利,不少师生早就将目光望向校园内的废墟空地。
  通知一下发,各班系同学们纷纷跑到校园内,三五结群地寻找适合种植的荒地,打算先下手为强。
  “小五,你们怎么还这么慢腾腾,迟了好地都给人占了。”
  张国庆见易解放一脸着急,跟大家加快脚步。心里暗暗鄙视这没种过地的傻孩子。占得再好的地,收获了还不是全部交到食堂?
  他们班级能人不少。有精明的早就有目标——别都是小石头的荒地就行。估计这会已经占到位了。
  分配好各系各班级的地盘,轰轰烈烈的开垦活动开始。
  全校师生一起行动,肯定没法人人一把锄头、铁楸。大家排除困难,运用了一切能用的工具。再没办法,直接动手。
  除了必要的主课外,一时之间,大家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花在这一亩三分田上。就希望早点开垦好,顺利播种,好早点收获。
  日子一天天过去,种下了希望,大家每天没事去转转,偶尔发现长出嫩芽,那一天整个班级笑声不断。
  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下了几场春雨,不到半个月,鲜嫩的蔬菜皆冒出头。
  ——收获给人带来了希望。这天走在校园内处处可听到笑声。
  等菠菜、小白菜、水萝卜、大葱、韭菜都上了食堂的餐桌。吃着收获到的果实,很多人激动地舍不得一口吞下。
  哪怕没有油腥,大家吃得都挺香。
  而食堂内,端出来的粗粮再也不会掺合那些乱七八糟、奇里奇怪的东西,这日子总算好过了很多。
  几茬春菜之后大家又种上了茄子、豆角还有土豆等农作物。接连有了收获,很多学生们也不至于饿得连上楼梯都要费劲。
  随着上课,下地干农活,一个学期转眼过去。
  而随着这学期结束开始放假。或许是为了同学们的安全考虑,除非特殊情况,没有辅导员的许可,家在异地的学生们被建议最好别出校门。
  张国庆凭着证明,得到小吴辅导员的许可,跟着大家出了校门,留下同学们继续干农活、做实验。
  此刻他说不清心里感想。唯有形势不妙,交通阻塞才会出此如此。外界到底如何,他不得而知。
  远方亲人是否如同信中所述一切顺利?他的爹娘是否一切皆好?
  跟着一行人回了家,张国庆放下行李,跟周娇打了招呼,立即赶往车站。他打算亲自去找刘明问问情况如何。
  还没到火车站,张国庆就听到高音喇叭声音。那翻来覆去地播放着同一句话:“旅客同志们,请不要去包市,包市吃饭也是要粮票的,包市吃饭也是要粮票的……”
  再次站在车站,看着周围的一切,张国庆都不用再去思考,已经看出,比起去年,北上的人流量再次暴增。
  “你找刘哥?是不是有急事?我知道你是张国庆,要不要我带话给他?他最快也要下周末过来。”
  张国庆见对方这么一说,笑道:“没什么事。就是现在没回去,想打听咱们老家怎么样?家里父母老是说很好,这不不放心。”
  对方靠近他,低声说道:“看到外面了吧?人特多,全是北上。这趟过来前,还听说遣送站每天前脚送走一批人,后脚马上又来了一批。”
  张国庆听了低声问道:“你有没有听说下面县城乱不乱?”
  对方拍了拍他肩膀,“放心。每个路口都守着人。要不然你看遣送站那些逃荒的人哪来的,都是被抓的。你放宽心,也就是这仨两月,天气一冷,谁敢过去。”
  张国庆笑着点点头。知道再多问下去,也问不出什么名堂,还会耽误对方时间。这会他过来也就是为了心安。
  “哥们,谢了。”
  “谢啥。那我不留你,这会还要安排些事情,我先走了。”
  与对方分开后,张国庆没急着回家。他慢慢地踱步在人群,专心听着人们的交谈声,议论声,还有父母对孩子的吩咐声……
  拜张国庆的好耳力所赐——他亲耳听了很多私密话,再看人群内的娃娃们,心里直冒寒气。
  就算顺利抵到北方,炎热夏日一过,马上就是短暂的秋季,到了漫长的寒冬,缺衣少食的孩子们该怎么过?


第492章 瞒
  “孩子他爹,队里咋样?大伯小叔他们没事吧?”
  张母见老伴进来,连忙到了碗凉开水。
  说起凉开水,张母就想到老儿子。要是自家小五知道一定夸自个,她可是坚决执行儿子再三吩咐。
  这好日子过了,张母对回老家也没老伴这么热心。夏日里村里蚊子死多,吃住也没城里舒坦。她是越来越习惯待在县城。
  这不,这几次她都没怎么跟老伴回去。回去了看大家伙农忙,她空着手不干还担心遭人眼,何必呢?
  “全村都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幸好你没回去,这回上面政策一出来,等忙完农忙,村里食堂也要解散,大家现在都来我问哪里可以买到锅。”
  张爹说完,直摇头。一会一个样,这锅砸了去哪买。
  “你咋说的?可别答应。前儿供销社还让带上破锅才能买新锅。你说谁家有破锅不补补,谁愿意花那钱?就是没锅了才要买,这样好了,不是不让人买嘛。”
  张母说完,顾不上手上的湿毛巾往下滴水,紧紧盯着老伴。
  张爹笑道:“我傻啊?这是我能答应的?让他们先用陶罐对付着用呗。”
  “大嫂弟妹就没让你给我带话?”
  “我一个老爷们,她们没事凑到我跟前干嘛?她们要买锅只会找老二,那不比找我们老两口好?”
  “找了也白找。我们家老二可没小五热心。真不行,家里挪出一口,让她们先用,省得她们给小五写信,让我老儿子为难。”
  张爹接过老伴手上毛巾拧干后挂在脸盆架上。过了片刻,摇头说道:“家里不能挪,就一口,给了谁都不合适。大哥他们不会给小五去信。你想啊,就是小五买到锅,千里迢迢寄回来运费都不少。”
  老两口在房间闲聊。不一会外面传来张老二喊叫和喜子开院门的声音。
  “这孩子不上班过来干吗?”
  “我咋知道,可能有急事。”
  张老二进来时,还不忘让喜子给倒杯水。接过碗,翻了翻白眼,“你小叔就是臭讲究,你可别学这一套。”
  喜子朝他嘿嘿而笑,挑衅地说道:“二叔你有办事别用洗发膏香皂,我都闻到味了。”
  “臭小子,胆肥了。”
  张母朝他拍了过去,“我看你胆也不小,领了工资也不存,尽会霍霍。”
  “娘,你误会了。这还是前两年小五给我的,平时我也舍不得用,就夏天洗洗。真的,家里还有皂荚呢。”
  张爹看着二儿子被老伴揍得求饶,大孙子在幸灾乐祸地捂嘴偷笑,朝他脑袋一拍,“高兴呢?快去给你二叔再倒碗水。”
  “好了,儿子这么大了,他做事不会不靠谱。先看老二过来啥事?”
  张老二笑道:“爹,娘打我几个都舍不得下手,跟抓痒差不多,我正舒服呢。我这不是过来看你回来了没,我还以为你过去非得待到农忙结束。”
  张爹瞥了眼老伴,“你娘吩咐过了今儿必须回来,我敢吗?”
  张母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死老头尽瞎掰。”
  张老二现在可听不得‘死’这个晦气词。他赶紧让他娘往地上吐吐口水,念叨着长命百岁。
  张爹好奇地看了看儿子。心想莫非哪里出事了?自家老二什么德行,他还不知道?哪会迷信。
  张老二稍坐片刻,与父母闲聊些家常。过了一会儿,说道:“听说周老太太倒下有段时间。你们说我要不要跟小五提一句?”
  张爹皱了皱眉,“是老周家特意让人递话给你,还是你打听到了?”
  “别人无意提了一嘴,后来我去打听。”
  张母真不想将这事告诉自家儿子媳妇。万一再牵扯上,那亲家还不得被烦死。别人靠想象没亲自去过京城,可她和老伴可是亲眼所见。要是被老周家见了,那真会死皮赖脸地不会走,非得闹事不可。
  她看向老伴,希望他给个主张。
  张爹也想到这点。人的脸皮算什么?老周家真要在大院那地方闹上,周老弟的脸上可就不好看,哪怕理站得住,可背后一定有人借机颠倒是非,尽量添乱抹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