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面团还要等等一段时间才能用,叶佳妤趁着这空当开始准备其他的菜。
说好了要吃腊味,于是她从柜子里拿出了旧年腊月时晾晒好的各式腊味,将准备好的腊肠和腊肉切片,腊鱼切块,一起放进盘子里摆好,撒上姜丝入蒸锅。
冰箱里还有昨天做好的腊味萝卜糕,她切了一大块,又切成一小块一小块,锅里落了油,然后将萝卜糕煎得两面金黄,她忍不住自己先夹了一块起来。
她吹了吹,略凉一些就放进了嘴里,吃起来不软不硬刚刚好,甜甜的萝卜味中带着腊味,吃后回味无穷,她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做下一道菜。
叶佳妤看了看时间,赶在最后一道腊肠炒荷兰豆之前开始做牛肉千层饼。
面团分成小份擀成饼皮,在饼皮中间往外切一刀,拌好的牛肉馅薄薄一层均匀铺在饼皮上,四周留空,并在切口右侧留出四分之一的空白,空白饼皮沿切口向上折一次,再向左折一次,最后向下折一次,将饼皮边缘接缝处按紧,叠好的饼呈扇形,放在撒有面粉的案板上,将饼轻轻按扁。
平底锅放油加热,放入饼,中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取出稍微晾晾后切成两半。
饭菜上桌,牛肉千层饼大受欢迎,外表金黄,里面的一层层面皮薄如纸,夹带着满满的牛肉馅,咬上一口,外皮酥脆,里层的面皮很有嚼劲,牛肉汁溢出。
叶佳妤看着一群人吃肉喝酒,忽然又想起了那段视频,她还没编发布时的文案呢。
或许她可以这样写,“过年的意义,或许就是在于团圆、相聚和告别,冬天这么冷,也无法阻止你的脚步。”
她悄声问沈砚行合不合口味,他夸道:“每一样都很好吃。”
或许有些地方比不上星级饭店的大厨,但在他看来已经足够好了,好到让他忽然滋生出了许许多多的贪念。
“那一会儿你们回去,我给你们装点好么?”叶佳妤歪着头,又轻轻拉了拉他手肘处的袖子。
沈砚行侧头看他,眉目一柔,“好啊。”
叶锐渊喝了两杯酒,眯着眼溜了一眼他们,低下头,笑容渐渐布满脸孔,但很快,又有一起隐忧悄悄的爬上心头。
31.第三十一章
大年初七是大多单位开始上班的日子, 离开了这座城市的人们如同候鸟过了冬,又陆续回到这里,继续工作打拼和生活学习。
可年还没过完,照着老规矩,没过十五都还是年, 既然年还未过,那便还可以懒惰些。
沈砚行年年都用同一套话来为自己的节后综合征找理由, 一找就找了十几二十几年。
于是包括沈砚行在内的沈家,人人都还在放假, 根本不受年初七开工的影响。
沈砚行前一天晚上问沈砚书第二天要不要去书城,兄弟俩约好之后,第二天却齐齐去了延和居。
“我们不是说好了……”沈砚行被推着去开车的时候,脸上有不满, 还有些疑惑。
他说完又发了个哈欠, 慢腾腾的发动车子, 顺便听着沈砚书解释,“昨晚有个设计师朋友给我打电话, 想找套茶具和一件陶瓷, 要得急, 我只能找你了。”
沈砚行无奈,“那你昨晚还答应我?”
“我是先答应了你的, 谁知道会有后头这事儿。”沈砚书也无奈。
沈砚行乜斜了他一眼, 忽然就想无理取闹, “你先答应的我, 为什么还要答应别人?”
“……阿行,你是个男人,别这么……跟个女孩子似的。”沈砚书被他的矫情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面色也变得五颜六色。
沈砚行见自己恶心到他了,心里总算出了口气,开着车往延和居的方向去了。
虽然沈砚行这个老板还没有过完年,但莫桦和穆牧已经开始勤勤恳恳的开了门,延和居新一年的生意已经开张。
见到沈砚行的时候莫桦还愣了愣,“老板?不是说……你今天不来么?”
“有个熟人要过来……”沈砚行随意摆摆手,又转头问沈砚书,“是今天过来罢?”
“是,大约再过一个小时。”沈砚书点点头,抬手看了看腕表,然后走到桌子旁坐下,熟练的开始沏茶。
沈砚行点点头,对莫桦道:“你把咱们这里的茶壶茶碗都搜罗一下,一会儿给客人看,挑些新的。”
“咱们这里哪来新的……”莫桦想了想,“前两年你从景德镇带回来两套新的,还没用过,可以么?”
沈砚行无奈,“就是不行也来不及找了,就这个罢。”
莫桦应声去找茶具了,沈砚行几天没来延和居,嘴上说着不想来,可一来了,就又开始去折腾他不知从哪里收回来的陶瓷碎片了。
沈砚书在一旁边看书边喝茶,和沈砚行互不干扰,过了一个多小时,他接了个电话,很快就起身出门去了。
沈砚行没留意到他的动静,一直秉着呼吸埋头摆弄手里的碎成两半的紫砂茶壶盖,他已经用金刚转打好了孔,准备将银制花钉放上去。
“这位就是……”沈砚书陪着一位身着休闲西服和羽绒外套的男子走进来,他抬腿进了门,一眼就看到了沈砚行。
他坐在桌案后面,黄花梨木的颜色在从窗棂中爬进来的阳光里显得温润柔和,有阳光落在他的手边,朦朦胧胧的像是要将人笼罩起来,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温柔的味道。
他就这样坐在那里,不言不语,就成了一幅画。
沈砚书引着他在桌前坐下,给他斟了杯茶,笑着解释道:“他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注意力太集中了,我们都只能等他自己回过神来,有时候我等他要等一个下午都是有的。”
伴随着他的说话声,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响了起来,沈砚行在用小锤敲打锔钉,使样式与器物本身的图案纹理相得益彰。
过了一阵他停下来,拿起来端详,之间一支银色的梅花覆盖在壶盖的左侧,与紫砂壶本身的色泽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把壶盖盖上,原本毫无花纹的紫砂壶顿时多了几分雅致的意趣。
原本的古朴中顿时增添了些许活泼,虽然看起来似乎没那么稳重了,但却依旧好看,像是一件新的艺术品,观者的目光总会被雕刻得细致入微的梅花型银制花钉吸引目光。
“哥,你熟人到了么?”沈砚行低头将紫砂壶摆好,伸手拿了穆牧给他准备的湿毛巾擦手,头也不抬的问道。
“我们已经在这里等你许久啦。”沈砚书哭笑不得,招手叫他过来。
沈砚行一愣,抬起头来看过去,见一个陌生男子正笑着看向自己,忙起身抱歉道:“实在抱歉,我……真是不好意思。”
他长腿一跨,从桌案后面走出来,听见沈砚书给他们介绍着对方,“这是我弟弟沈砚行,大家都叫他沈二,阿行,这是从s市过来的顾氏建筑的老总顾聿铭,也是个设计师,老熟人了。”
“原来是顾总,久仰。”沈砚行听到对方的名字,不禁吃了一惊。
“只是个普通的设计师罢了,沈先生说久仰让我惭愧,怕是砚书才会提起我了。”顾聿铭笑着同他握手。
沈砚行在一旁坐下,摆摆手道:“比我这种吊儿郎当的要强得多了。”
顾聿铭笑着自谦两句,沈砚行随意听过,然后问他:“顾总这次来,听闻是要寻陶瓷和寿礼的?”
“是,不过另还有一件事需要求助于你们。”顾聿铭的神色沉吟了片刻,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沈砚书笑笑,“都是熟人,不必这么客气,要是能帮上忙的我们尽量帮。”
沈砚行眨眨眼,无可无不可的笑笑,心道,若是要其他还好,但是要我的宝贝,那是打死都不能够的——至于他的宝贝是哪些,看心情罢。
顾聿铭无奈,“我还要向令祖父求一幅墨宝。”
沈砚行和沈砚书均是一愣,兄弟俩互相看了眼,沈砚书疑惑道:“这是怎么了呢?”
顾聿铭苦笑着摇了摇头,说出了他此行的原委。
原来顾聿铭的团队接受了s市地方卫视一个叫《家·春秋》的节目,要为节目组筛选出来的委托家庭完成住户改造,和他们一样参与了这档节目的设计团队还有另外几家。
几个月前顾聿铭的团队里有两位设计师同时接到了两桩委托任务,一件是替十几口的四世同堂之家改造位于老胡同里的四合院危房,改造即将完成,户主即将回家,回家的日子恰好是老太太百岁寿辰,设计师想送一份贺礼。
另一桩更加麻烦点,是一栋已成废墟的百年老宅,顾聿铭以合作的身份参与其中,希望能减少些困难,改造完成后,按照节目组的安排,设计师总会贴心的送上一份礼物。
“虽然过程都比较曲折,但好在已经顺利结束了,委托人过两天就会回家,我也没什么事好做,就出来替他们找礼物了。”顾聿铭笑着摇了摇头。
沈砚行点点头,“顾总真是个好老板。”
“不然呢,搞砸了砸自己招牌?”顾聿铭笑着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