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七零年代过好日子 金推完结+番外 (牛奶花卷)


  谢丞忆脸红的不行。
  谢小婶也跟着笑,“我们丞忆是个有眼光的,大嫂,您这未来儿媳妇可够优秀的,能挣钱,文笔还好呢,还在我们晚报发表过文章,那篇文章还是我们主编让发表的,说是立意深刻。”
  “妈,人太多了,我陪你去后院。”谢丞忆引着他妈和小婶去了后面。
  谢丞忆带她们到了正堂西屋,也就是书房。
  “这弄得不错啊。”小婶子文化人,喜欢这个书房设计。“这是你弄的?”
  “和他可没有关系。都是小凤弄的。”谢母不客气的拆儿子的台。
  谢丞忆在嗓子眼嘟囔了句,那不就是我老婆嘛。
  “这丫头我是真喜欢,你什么时候把人带家里啊。”谢小婶问谢丞忆。
  谢丞忆转头一看,他妈也盯着他呢,“快了,真快了。这不新店开业嘛,把这个时间段忙完了的,小凤说了,就开这八个店,暂时不开新的了。”
  “我也觉得差不多了。”谢母也是松口气。
  “那你赶紧的,争取就这个月啊,你说你多没用,都快一年了,还没把人领回家呢。”谢母开始数落谢丞忆。
  谢丞忆能怎么办,受着呗。
  “到时候和我说一声,我也凑凑热闹去。”谢小婶也想见见人,估计能谈得来。
  谢母也知道谢丞忆忙,念叨他一顿,就和妯娌走了。
  临走时不忘再次叮嘱带蓝凤回家的事。
  晚上蓝凤她们三个对账的时候,谢丞忆把他妈和小婶过来的事情说了。
  蓝凤拍着胸口表示庆幸。
  幸亏她没留在总店,要不然岂不是尴尬了。
  应该也不会,她们还未成谋面呢,见面也是不相识。
  “谁说我妈不认识你,你忘记开学的时候,我们去了好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你的照片我放家里了,我爸妈都看到了。”其实是他没忍住,和爸妈显摆了。
  蓝凤决定明天还去新店,先躲躲。
  谢丞忆幽幽来一句,“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
  蓝凤炸毛,她才不丑呢,“你才丑!你上午、中午、晚上都丑!”
  蓝龙噗嗤笑了,笑的捶炕,“上午中午晚上都丑不就是全天丑么,哈哈……笑死我了。”
  蓝凤被蓝小哥哥笑的有些懵逼,这有啥好笑的啊!
  谢丞忆拉着小凤的手,哄着,“我丑,咱家就你好看。不过爸妈那真等了好久了。”
  蓝凤也知道拖的有些久,认命点头,“去!等新店稳定下来就去。不说了不说了,算账,我要看各个店铺盈利多少。”
  最后总店一天营业额是3105.5,纯利润873块。
  二店一天营业额2433.4,纯利润673.4块
  ……
  八个店铺一天营业额16772.8,纯利润3628.4块。
  总店还是最多,然后是二店、四店。
  最差的是三店。
  蓝凤拿出笔记把八个店铺得排名都记下来。
  准备等新店稳定了,就开始八店竞赛,第一名她就给奖金。
  她要鼓励店长带着店员自己想办法增加销售额,不能总靠她。
  她并不是专业的营销人才,她现在弄的几次促销活动都是后世烂大街的。
  只不过现在没人用,所以很新鲜罢了。
  从长久考虑,还是鼓励店长、店员的积极性更好。
  看看八个店一天的纯利润,蓝凤乐的合不拢嘴,那点银行欠款真的不算事啊。
  有了钱干嘛呢,又不继续开店了。
  必须继续买房子啊。
  这回就不用规定地方了,随便哪都行,反正现在的北京对于以后都是城中心。
  如果买块地皮,自己盖房子呢。
  可以盖成写字楼,蓝色记忆迟早要走出北京向全国辐射的,但是北京决对是大本营啊,何不趁着现在地皮稀烂贱,给自己盖个总部呢。
  蓝凤越想越觉得可行,赶紧把这事记下。
  除此之外,她准备再入手些珠宝。
  这次她还想弄些原石,翡翠、玉石的原石。
  这都是投资的好方向。
  蓝凤不赌石,她没那个运道也没那个眼力,她只买明石,只买高档玉石和翡翠。
  不管后世翡翠、玉石炒成多高的价格,说的也是高端部分,那些低级品不值钱。
  也不值得她收藏、投资。
  所以她准备找门路收藏一批顶尖的原石。
  她就是要把手里的钱花掉,不留着,反正八个店铺每天的营业额她都花不完。
  出了事,真需要钱,仍然可以贷款。
  蓝凤把这想法一说,谢丞忆和蓝小哥哥都赞成。
  “咱们当初是挂靠的,如果我买地皮盖房子会不会麻烦。”蓝凤可不想为他人做嫁衣。
  蓝色记忆不怕,反正房子写的是她的和小哥哥的名字,最后撕破脸不过是她们换个名字重新开业。
  可盖房子拿地皮可不一样。
  谢丞忆寻思了下,“我去问问,如果不保险就再等等。环境越来越宽松了,听说上面也在研究政策。总不能让一些店铺不明不白的开着。”
  这样收不到税,最后损害的还是国家利益。
  蓝凤也觉得心急了,还是等85年再说,省着麻烦。
  开业三天一切顺利,蓝凤也放了一半的心。
  老师又催她投稿了,谢丞忆也总用幽怨得眼神看着她。
  诶呀妈啊,脑壳疼!
  都是催债鬼!
  先把投稿写了,还是环保文章。
  文章开头列举了个事例。
  早在18世纪伦敦就开始逐渐雾气弥漫,到了19世纪初之后更是开始带有致病性。到了1952年底,又一场大雾中的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等症状,短短几天时间就造成英国4000人突然离世,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1万2千多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这件事蓝凤曾经在杂志上看过,具体的数据是在京大图书馆查的。
  京大图书馆不愧是北京第二大图书馆,最大的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
  从78年开始,图书馆的藏书就日益丰富,增加了很多外文书籍或是翻译书籍。
  华国不在固步自封,也在抬眼看世界。
  人们都是受了伤害才记得教训,这场史无前例的空气大灾后,伦敦人终于开始着手治理,1956年,英国还颁布了《清洁空气答案》成为世界上第一部 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现在伦敦虽然仍叫做雾都,但是空气清新,治理效果显著。
  但是!……
  蓝凤开始转折,也到了文章的重要部分。
  伦敦治理花费了二十多年治理环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如果我们算笔账的话,政府用来治理环境的钱大大多余当年他污染环境创造的利润。
  只不过当年的伦敦政府没有那么长远的眼光。
  接着蓝凤开始拍马屁了。
  华国人注重历史,早就有以史为鉴的成语。
  国人读史,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希望能够不重蹈覆辙。
  现在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给我们提了个醒,经济发展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要不然多年以后,子孙后代还要多花钱去修复,得不偿失。
  蓝凤写完,有些怅然若失,她只敢写成这样了。
  希望这个边鼓能有人听到。


第142章 买衣服
  蓝凤一鼓作气将文章写完, 又检查了两遍, 老有没有语句通讯的, 有没有错别字。
  然后找出信封,因为常给家里写信,是不缺信封邮票的。
  蓝凤这次不准备走谢丞忆的内线了, 也不准备往北京晚报投稿。
  换一家。
  比如《北京科技报》、《北京生活报》之类的。
  都说做生不如做熟,但她不知道她这篇文章会不会踩雷。
  虽然她已经很谨慎了。
  因为不确定所以也不想连累其他人。
  她反正毕业之后就干有钱途的个体的。
  又不在体质内混。
  但是谢丞忆可是立志混体质的,所以这事还是不让他沾边了。
  不过也许她小题大做了, 现在的报纸挺大胆的,蓝凤看过谢丞忆拿来的内参, 上面还有批评“官倒”的呢。
  她看了都要为这位作者捏一把汗, 真敢说大实话啊。
  蓝凤抽空把信邮了, 能不能选上她就不管了,老师再问她也有说法了。
  她准备找招娣、来娣堂姐买几身衣服,她、小哥哥和谢丞忆的。
  她不是答应要去谢家见家长么, 当然要买身新衣服了。
  蓝小哥哥和谢丞忆都是借她的光。
  蓝凤星期日一大早就骑车去了二店。
  开学之后, 招娣、来娣堂姐虽然还在学校宿舍居住, 但是东西并没有搬走,也算是她们的小仓库了。
  为了这个, 招娣堂姐特意过来找过她, 想要谈租金。
  蓝凤没要,只说她买衣服给便宜些就好了。
  她都能让员工住,更何况亲堂姐呢。
  一个月收十来块钱的租金,她哪里就那么缺钱了。
  所以放假过来准没错, 她们周六晚上多半是在二店住的,周日好直接摆地摊。
  所以蓝凤到了二店,果然看到两人在吃早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