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群群溜了一眼张明岳,见他没什么反应,才垂下眼睑问:“王伟的妹妹为什么非要让王伟收养她的闺女,她也舍得?”
“怎么舍不得,要我说,她那两个闺女还不如让别人养,王芳连生俩闺女被婆婆磋磨,她不反抗,反过来拿孩子出气,听说那俩孩子身上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她一住院,她男人就嚷嚷着要跟她离婚。”钱明菲语带讽刺,她就看不惯嫌弃闺女的,闺女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疼还来不及呢。
“算了算了,不说这些,大团圆的日子说这些不吉利的人家,晦气,时间不早,都歇着。”老爷子吆喝着,率先起了身。
等出来,老爷子小声问:“明岳,我要的东西你都准备好了吗?”
“外公,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咱就去。”张明岳会意轻声回答。
老爷子点点头,翘翘胡子,歇息去了。
苗群群抱着孩子跟张明岳进了屋,忙问:“准备什么呀?我怎么不知道?”
“爷爷想明天去给外婆和妈扫墓,准备些祭拜的东西。”张明岳说,“我趁着下午你们休息的时候弄的,放在厨房你没看见。”
“哦,那明天我跟着去,我也应该拜一拜的。”苗群群说。
张明岳摇摇头,“不用,外公不让别人去,要不是他不知道地方,说不定连我都要避开,他老人家想跟外婆他们说些悄悄话,情绪怕是不好,肯定不想我们这些小辈看见,等清明,咱们一家再一起去。”
苗群群见状没坚持,搂着孩子坐床上,打算哄他们睡觉。
转天一早,等张如良上班了,张明岳提着东西,带着老爷子紧跟着出门,招呼一辆人力车,直奔墓园而去。
不是扫墓的日子,墓园里阴阴冷冷的,连个人影都没有,老爷子在门口踌躇了一段时间才往里走,张明岳都觉得他的脊背都没有平时挺括。
祭拜过外婆和母亲,张明岳就跟老爷子说到外面走走,老爷子痛快地大手一挥,让他去。
张明岳在外面逛了大概一个钟头,觉得时间差不多就往回走,也不能给老爷子太多时间,悲伤过度也伤身体。
到了附近,张明岳故意加重脚步走路。
再看见老爷子,眼圈红红,有些肿,正拿着袖子擦墓碑上的土呢。
张明岳紧走两步过去,陪着老爷子一起擦,他用的不是袖子,是手绢,不过也没去劝老爷子拿手绢。
回去的路上,张明岳注意到老爷子湿透一片的袖子心下感伤,他无比庆幸自己在原主身上复活,要不然,这位可爱的老人心中该是多么的凄凉呀。
没等他伤感太长时间,车子已经转过胡同口,张明岳看见家门前停着一辆运输车。
定睛一看,原来是家具和书到了,真巧,车刚刚停稳,正要叫门呢。
张明岳顾不得想别的,开始跟师傅招呼,商量怎么卸车。
车上有三位师傅,加上张明岳和苗文清,五个人就开始摆弄家里的家具。
本来是想着之后找人调整的,是那位大师傅听说了,说不是什么大活儿,给他们些抽烟钱就能帮着干了,这倒也称张明岳的心,当即同意了。
老爷子住正房,就放黄花梨的床和单人衣柜,桌椅自不用提,也摆上一套。
正房原来的床和柜子,加上黄花梨双人柜调整到西厢给张明岳和苗群群用,毕竟还有三个孩子呢,需要放东西的地方多。
西厢房里的书架书柜挪到原来的书房,和其他书架并在一起,以后就当做公共书房
苗文清和钱明菲住东厢,里面东西一应俱全,只调换了桌子和椅子。
等家具摆弄好,已是中午,毕竟是杨姨父找的熟人,他们就留三个师傅吃了午饭。
张明岳给师傅们结了费用,还额外给了他们每人一包好烟,可把师傅们乐坏了,这本是张如良拿来孝敬老爷子的,可老爷子嫌弃没有烟袋抽着有滋有味,就被拿来做顺水人情了。
下午,张明岳跟着苗文清就泡在书房收拾摆放书籍,这里的地方大,如今也不用像前几年防这防那不敢拿出来,所有的书籍都可以摆放开。
说实话,还挺壮观,别说张明岳自己淘的,就是这几年苗文清淘换买来的书就够摆满两个书架了。
钱明菲和苗群群则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耍。
昨天孩子们初到陌生的地方还有些防备,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终于反应过来,在身边的是爸爸妈妈,哇哇大哭一场,都惊动钱明菲和苗文清一起过来哄才好的。
今天一早三个孩子就恢复了满满活力,笑跳尖叫,给家里添了不少色彩。
老爷子就比较清闲,摆弄书他又不会,看孩子也用不上他,又不想呆愣着,干脆别上烟袋出门溜达去了。
张明岳追着出来嘱托他不要走远,免得找不回家。
老爷子给张明岳一个肿着的大白眼,“老子长着嘴呢,还能丢了?干你的活。”说完,背着手兴冲冲走了。
张明岳耸耸肩,还是不放心,跟着老爷子一段距离,发现他找了一个地方坐着晒太阳,那里已经有几个老头在了,跟林县差不多,下棋聊天的都有,才放心回家。
老爷子一直知道张明岳跟着他呢,他是故意坐在那里迷惑他的。
等看见张明岳回去了,老爷子起身又往远处走走看看,他眼睛肿着呢,想跟人家聊天下棋都不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家里多受气呢。
第131章 来到
铃声响了, 张如良放下手里的活计, 归拢下自己的台面,拿出饭盒去食堂打饭。
他的同事李同快步追上他, “老张,一起。”
“一起, ”张如良应和一声, 以前经常一起吃饭,没啥说的。
李同跟张如良并排走着, 点着他说:“你这消息瞒得够紧的,要不是我去打电话, 还不知道明光也考上大学了,可以呀,家里三个大学生,要不是明晨年纪不够, 你一家还不得都是大学生呀,你咋弄的?传授下经验,可不能藏着掖着。”他闺女惠丽考大学就费老鼻子劲, 差点抓掉半头头发, 虽然跟明秀比还行,可跟张家俩儿子比可是差老远, 家里还有个小儿子正上高一呢, 学习比他姐姐好,要能吸取点经验,说不定也能上清大。
张如良嘿嘿一笑, 只打官腔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孩子们都离我那么远,鞭长莫及呀,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总不能说是家里收到消息早,比旁人多复习几个月,这是妥妥拉仇恨呀。
“老张,耍滑头不是,得得得,我也不问了,改日明光回来得空了,我带着孩子上你们家去,让明光给我儿子讲讲,清大呀,老厉害了。”李同想着咱这几十年的交情,不会连这个面子都不给。
果然,张如良连连答应,“没问题,只管家来,让明光多讲讲。”
“行,够意思。”李同显得很高兴,眼睛眯成一条缝,“老张,这两天没住家里呀,你家灯晚上都没开过。”
张如良排上队,把头看了看什么菜,才状似无意地回答,“这两天住我大儿子那里,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非让我跟着住,我孙子孙女也到了,别提多讨人喜欢。”说着,嘴角的笑意怎么压也压不住。
“哦,是这样呀,”李同没再说话,仔细排队等待打饭。
等找了座位坐下,李同问张如良:“惠丽说想跟明秀一起报到,你没回应,咋地,不行呀。”
张如良嚼着嘴里的饭,琢磨一下才回答:“明秀不比惠丽自在,她是嫁出去的,凡事以婆家的事情为重,我那女婿的爷爷这段时间病重,要照顾,何况她还有孩子呢,报到是上午还是下午的,得看情况,真不好说,我想着两个人在一个学校,不必急于一起报到。”
李同面色微沉,盯着手里的饭盒,有些食之无味,“行,那我们就自行安排。”
张如良低头吃饭,没注意李同的表情,只是觉得有些冷场。
“你刚才说孙子孙女都来了,你大儿子几个孩子呀?”李同突然出声。
张如良伸出三根指头,“三胞胎,好玩着呢。”
“哦,挺罕见的,一直没见着你儿媳妇,也没听你说起过,咋地,你对人家有意见,不乐意提呀?”李同装作好奇地问。
“怎么会?”张如良惊讶于李同这样看待自己。
李同说:“你儿媳妇不是小地方来的吗?我还以为你会看不上人家,我听说有的人家不喜欢乡下来的媳妇,都想让自家儿子离婚,再娶个咱京都的。”
张如良觉得有些好笑,“那是别人家里,我绝对没有看不起儿媳妇的地方,别说人家给我生了三个小孙孙,就是这些年亲家对明岳的照顾,我都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李同尴尬一笑,“那就好,我想你也不是这样的人。”说完低头吃饭。
吃完饭张如良回座位闭目休息,思维却在转着,下班到供销社转转,给小孙子、小孙女买点好吃的。
李同看见张如良惬意的样子,垂下复杂的眼神。
下午,张如良正和前面的机器较劲呢,有门卫来找,“张工,外面有个年轻的女同志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