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个俗话,说是小孩子心眼儿太多,就会坠着长不高。
若真是小孩子大概也不会在乎这句话,可偏偏小秋重生以来,最在乎的就是身高问题了,几乎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步,突然听林晓晓这么一说,登时气恼了,半真半假地扯着林晓晓不撒手:“晓晓姐太欺负人,我才十一,长得太高才不正常好嘛!我要是长不高,以后就赖着你了……”
“哈哈,你个小赖皮,个子长不高还赖我?行,行,行,赖我,赖我,以后你就给我当亲妹妹,我管你一辈子!”林晓晓笑的不行,拉着小秋手,回头对药房里看热闹的人道,“从今后,小秋就是我妹子了,你们谁要是欺负她,我就跟谁没完!”
药房的一个爱玩笑的楚药师笑道:“你倒是会捡便宜,这么聪明机灵的小姑娘抢回去做妹妹,以后谁护着谁还不一定呢!”
另一个人则笑道:“有你林晓晓这个小辣椒做姐姐,以后谁敢欺负小秋呀?活的不耐烦了么!”
林晓晓乐呵呵地跟大家说笑几句,招呼小秋,拿了各人的药一起离开了药房,回了科室。
回到科室,没用小秋动手,林晓晓就把药棉酒精、绷带、双氧水等外伤用药收拾好了,还给带了一支碳钢镊子和一支手术剪,一并拿一支碳钢饭盒装了,递到小秋手中:“这些东西尽量别打开,里边都是消过毒的。你拿去用,一个月后,不管用没用,都拿回来换一下,时间久了,污染了就不能用了。”
小秋笑嘻嘻地接了,只道了一声:“谢谢晓晓姐!”
“嗳,你既然叫我一声姐,以后我就拿你当妹妹看了,再发现你做的不对的我可不跟你客气,数落你骂你都是有的,你到时候可别嫌我多事。”
小秋笑着抱抱她,道:“才不会……你不知道,我在家是老大,出来之后,身边也是师傅和小舅舅,从来没有个姐姐护着我疼着我,能有个姐姐我心里高兴着呢,就是我最笨,不会表达罢了。”
“哈哈,你个丫头的小嘴还笨?这就够甜了,再甜我就该给齁着了!”林晓晓捏捏小秋的鼻子,然后就又匆匆离开。临近下班,许多工作要交接,她也没有多少时间跟小秋哈啦了。
如愿拿到了防虫药粉和一盒子外伤药品,还意外领到一份中秋的福利,连同郑秋实分的福利一起拿了,小秋离开办公室,跟大家伙儿打个招呼,这才回家。
第四百一十六章
把药粉拿回家,家里几个人都没有回来,小秋把饭做好,等着众人回家吃饭。一时无事,就想起来拿点儿药粉做做试验。
家里的房子刚刚翻修过,里外墙面都整洁干净,家具虽然有些旧家具,却油漆髹饰过,没有什么腐朽之处,小秋平时打扫清洗也勤快……总之,屋子内外,包括院子里和四角都不可能有虱子、跳蚤之类的东西,连苍蝇蚊子都少。
她拎着药粉在屋里屋外转了几圈,终于无奈地走出院子,往胡同口的垃圾站走去。
这会儿哪怕是京城,也没有那种统一的垃圾箱,都是在胡同口垒一个砖结构的池子扔垃圾,然后每隔几天清理一次,冬天天冷还好说,夏天的垃圾还积累几天……可想而知地成了苍蝇老鼠的乐园。
天气转凉了,苍蝇却仍旧活跃,特别是傍晚时分,一天日晒之后,苍蝇又都恢复了活力,人走过去,哄地一声腾起一片。
为了试验药粉,小秋忍着刺鼻的异味走近一些,然后开始撒药粉。然后,就看见随着药粉撒下去,苍蝇们没了扑头扑脸的嚣张劲儿,嗡嗡嗡地避开药粉,往垃圾堆的另一侧逃去。
小秋退开一段距离,避开垃圾堆的异味,然后观察那些苍蝇的活动。等了几分钟,撒药粉的地方都没有苍蝇再回来光顾。借此,她大概可以判断,药粉至少对苍蝇是有效的。
一边往回走,她一边在心里琢磨,晚上把药粉洒在床周围,不放蚊帐试一试。
她刚到家,吴戈秦戎和宋秀程也先后回来了。
吴戈秦戎分别跑了一个工厂,将账单和支票交给小秋。宋秀程也拿了一张单子回来,却是唐伟光最新要货的品种数目。另外,宋秀程还带回来一张活期存款单,是这段时间回的货款。
小秋指着桌上放的一盘月饼和一盘蛋糕让三个人吃,一边快手快脚地将饭菜收拾出来。
这边的饭菜摆好,秦戎正帮着小秋将稀饭端出来,大门被人从外边推开,却是郑秋实回来了。
“师傅,您不说今晚不回来了?”虽然意外,小秋却仍旧高兴,连忙笑着迎上去,接过郑秋实手中的口袋来。
“您拎的是什么呀,还挺沉的!”小秋好奇地问了一句,也没打算立刻查看,就想将东西放下,去给郑秋实打水洗脸洗手。
郑秋实却笑着道:“你别管我,先看看这东西……这东西还得趁鲜,不能隔夜的。”
听他这么一说,小秋俯身看去,才发现,口袋底部湿淋淋的,隐隐还往外渗着水。不过,口袋底部看着饱满而柔软,不像是螃蟹……那东西会鼓包,还会动弹!
既然郑秋实说隔不得夜,小秋也就动手将口袋打开,借着傍晚昏黄的天光往口袋里一看,就见青灰色一片,还微微地泛着亮光的,竟是半口袋鲜虾!
“哎呀,真是好东西!”小秋欢呼一声,招呼秦戎吴戈过来帮忙,将鲜虾倒在一只大盆里,用清水漂洗一下,拣一拣水藻海草零星的小杂鱼什么的,然后大锅生火,清水加适量的盐直接将大虾白灼。
这时候没有冰箱,保存鲜虾显然不现实,她能的也就是趁鲜煮熟,晾晒后去皮做成虾弯儿。到了冬天,包饺子炒菜炖蛋做汤,放几个肥美的虾弯儿,就会极鲜极美味了。
小杂鱼也捡了小半盆,两三斤的样子。大虾入锅煮上,她麻利地将杂鱼收拾一下,就在蜂窝煤炉子上红烧了。又快手快脚地用玉米面和精白面粉掺和着和了一团面,鱼入锅加汤炖上,她就将面团揉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剂子,双手拍几下,贴在铁锅周围,然后盖上盖焖炖。
另一边的大锅里开了两个滚,大虾红透煮熟了,不用小秋动手,吴戈秦戎一个端着大盆,一个抄着大笊篱,哗哗哗几下子,就把煮熟的虾捞了出来,端在外边之后,宋秀程已经将一个芦苇帘子用竹竿架好,大虾端出来,又用笊篱均匀地撒到帘子上,均匀铺开……接下来,成就虾弯儿美味的任务就交给时间了。秋天气候干燥凉爽,不下雨的情况下,只需四五天功夫,鲜虾就会脱水成为虾干。再将这些虾干装进口袋里,两个人扯着口袋来回撞击,干脆的虾皮就会逐渐破碎脱落,撞一段时间,再过筛后,剩下的就是干净的虾弯儿了。
大部分虾都晾到帘子上,小秋将剩下的一盘子白灼虾端上桌,蜂窝煤炉子上的铁锅杂鱼也好了,宋秀程招呼一声,秦戎快手快脚地拿了一只锅架放在桌子中央,宋秀程就将整个铁锅上了桌。
小秋已经从屋里拿出一只酒壶来,这种酒壶是套装,外边一只瓷缸子,缸子里倒上半下热水,然后将盛了酒的酒壶放进去,几分钟之后,酒就温好了。
想想后世人们牛饮冰镇啤酒、冰镇葡萄酒,甚至还要往酒中放冰块、兑冰水……小秋就一阵阵牙疼。
学了几年中医的她,虽然医术还谈不上多精湛,但基本的医药养生理论却学了不少,也知道,人体脾胃喜暖恶寒,所以,中医提倡吃加热的食物,而少食生冷,以免伤了脾胃之阳气,导致脾胃虚寒。脾胃乃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胃弱了,身体自然就虚弱下来,正气虚则外邪才有机会侵染人体,引发疾病。
《红楼梦》中宝钗有一句话:……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上一世小秋看到这句还觉得矫情,可如今学了中医之后,才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甚合养生之术。
此时,她笑眯眯地倒了一盅酒双手递到郑秋实手中:“师傅,难得有这么好的菜,您也喝一杯。”
郑秋实欣慰地看着小徒弟,接过酒来正要饮,却听得门口啪啪啪有人敲门,随后是秦大妈特有的大嗓门在门口响起:“小秋啊,有你家的挂号信,是从S省中医转过来的,白天送过来你们家没人,我就代收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信?还是从S省中医转过来的……
小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郑秋实,见对方没有什么表示,她只好走出去,给秦大妈开门,顺手盛了大半碗虾递给秦大妈:“人家送给我爷爷的,您拿一点回去尝尝鲜。”
秦大妈客气几句,端着虾走了。
小秋这才捏着那封信转了回来。
因为辗转过几地,信封磨损的比较严重,牛皮纸的信封边缘已经有些发毛,表面上也有些许污渍,看起来像是经历了长途旅行的人,风尘满面的。
小秋的目光直接越过上边的收信地址,落在下边的寄信地址上:苏北某农场几个字稍稍有点儿模糊,却仍旧能够准确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