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意不错啊!对于有一个月寒假的中学生来说,还真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可关键是,小秋不是单纯的中学生啊,她还有一大摊子生意,合伙的生意也是生意,年前最忙的时间,她也不能甩手就走啊!
旁边秦戎又补了一句:“年后回去也一样嘛。在京城过年,再回家过个元宵节,啥也不耽误,多好!”
说的小秋一愣一愣的——还可以这样操作?关键是,这操作两全其美,没毛病啊!
被说的哑口无言的小秋,只能将目光转向小舅舅,争取外援。
看着可怜兮兮的小外甥女,宋秀程却并不心软,几乎在小秋目光落在他身上的同时,做了最后的补刀手:“正好,我寒假也有工作,年前即便回去也要到二十八九,索性打电话让你姥姥姥爷他们都来京城过年。过完年,咱们再一起送她们回去,顺便看看家里的亲戚朋友。”
小秋眨眨眼,表示举双手投降——连亲舅舅都站到了敌方,她还能怎么样?
不是己方太弱,实在是敌方太强啊!
没想到饱餐一顿羊肉后的消食聊天小茶话会,居然捎带手地把怎么过年这么大个问题都安排好了……小秋却只想问一句: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过,既然大家讨论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小秋的行动力还是很强的。回到家就拿出纸笔给家里写了信,第二天一早,赶在邮局上班前,她出门买早点就把信投进了邮筒。算算时间,大概不到十一月下旬,爹娘就能收到信了。但王利民也有自己在县城的生意,年前那一趟货只怕要到腊月二十五六才送,然后才能进京?
想到这个,小秋整个人都有点儿不好了。
她这会儿有些后悔了,昨晚上大概是吃羊肉吃得多了,影响了大脑的思考功能,怎么就没能顶住那几个人的连番忽悠,就那么轻易地举了白旗投降了呢?
后悔什么的,实在不是小秋的长项,也就往邮筒里投信的那么一会儿,买了早点回到家,招呼师傅小舅舅和廖辰哥哥吃饭,她就把这些都抛开了,反而心情不错地哼着歌,一边摆早餐,一边琢磨起招人的事儿来。
眼瞅着南方的货就要陆续到达京城了,第一批是铺货,数量不多还好说,后边货物量不断增大,招人可就迫在眉睫了。
而昨天晚上陈东方田金明李长江三个人也回了话,战友们能提前退伍,但也不能跨年,怎么也得春节之后了。显然,年前两个月的旺季,指着新一批退伍兵是来不及了。
吃着早饭,也满心里盘算着如何招人,去哪里招人的小秋,没想到,刚放下饭碗,就有了个意外之喜。
给她惊喜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爹王利民。
赶着上县城的机会,王利民给小秋打了个电话过来,打电话的目的就是告诉小秋,小秋大哥成海的婚房收拾好了,这两年,成海跟着王利民这个二叔干,攒了些钱,手头宽裕了,王家这一代第一场喜事自然就想着置办的像样些。
其他也还罢了,大伯王利军就提出来一个要求,听说城里人结婚都不兴三转一响了,而是兴三大件了。他们庄户人家不指望跟城里人一样把三大件都置办全了,却也想着置办上一件,体面体面。
而电视机、收录机和洗衣机这三大件,最让庄户人稀罕的非‘电视机’莫属了。毕竟收录机和洗衣机,对于庄稼人来说,真的觉得有些没必要。电视机就不一样了,往家里一摆气派不说,按一下开关,据说就能自己唱大戏……结婚办喜事不就图个热闹喜庆嘛,如今这时节不兴请戏班子搭台唱戏,能置办个自己就能唱戏的机子也是好的嘛!
鉴于电视机太抢手,县城的百货商店一年也到不了一台两台的,就县城里那些有头有脸的还不够抢呢,怎么说也到不了老农民手里。
于是,王利民就给小秋打了这个电话,他这个当爹的也没想到让女儿给解决这个难题,他只是想着让小秋帮忙问一问郑秋实,实在不行再问一问吴海港两口子,看能不能想法子买台电视机。王利民跟大哥处的亲,大哥大嫂第一次娶儿媳妇,就提这么一个要求,王利民就想着,哪怕求遍天下人,也要给大哥大嫂办了这事儿。
让他实在没想到的是,在他看来几乎比天大的难题,对他亲闺女来说真就不算个事儿——若是让他知道,前天晚上,她闺女刚刚放出‘豪言’,拿出一台彩色电视机来做年终奖励,王利民这个当爹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或者,会吐血三升?!
小秋没好意思说得太轻松,只让老爹放心,在京里买台电视机还是不太难的。
一听这话,王利民算是放了心。于是,就说起家里的事情来。
自己家和大伯家倒是都挺好,地里收成不错,大哥成海养的鸡也很好,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发展到两千多只了。王利民还做着倒买倒卖的生意,不但还在继续‘倒蛋’,因为与植物油厂挂了钩,秋后他又联系了几批大豆、花生之类的榨油原料送过去,也顺势从厂子又要了两批油出来,一反一复挣了一大笔。
倒是堂大伯王利群那边有些不太顺当,王利群自己倒是仍旧当着大队书记,可前几年让村里人羡慕的几个儿子,工作却都有些不尽如人意。
第四百七十九章
小秋的堂大伯王利群一共三个儿子,分别是成山、成峰、成岭。
老大王成山是正儿八经的初中毕业,六零末的初中生还很稀罕呢,王成山一毕业,王利群略略走动了一下,成山就被招工进了县里的农机厂。
所谓农机厂,却并不生产什么大型的农机设备,更多的是负责统购统销农业机械,并做一部分售后维修工作之类的。王成山进厂之后踏实本分,工作也挺认真,又有文化,就被安排在厂部工作,基本上做的是办公室那一块。原本是最四平八稳,活儿轻省还不少领钱那种工作,可谁成想,一眨眼政策改了,先是消失多年的铁匠铺子重新开了业,接着多年禁止的集市也重新出现了,村里的人最开始买点儿什么土特产还躲着避着的,见没有人再抓投机倒把,胆子渐渐也就大了,如今,连炸油条、卖包子的摊子都有了。
这些小摊小贩倒不至于影响到农机厂,八月份,地区里开了一家农机公司,人家不但卖各种农业机械,不限名额只要钱的那种,还跑到国营农机厂农机公司挖了好些技术骨干去,这下连售后维修工作也红红火火开展起来。
于是,一个秋收,整个地区卖了不老少农业机械,什么脱粒机、拖拉机,甚至磨面的电动粉碎机……竟然十成有九成都是这家新公司里卖出来。这下,不但地区农机公司门可罗雀,各县的农机厂也几乎没了生意。
这种状况,但凡是个不缺心眼儿的都知道,工作长不了了。
老二成峰,是县供销社的采购员。原本采购员是个挺吃香的工作,可集市恢复了,各种卖食品、卖布料的一天比一天多,那小商贩为了做好生意,一个个满脸带笑还嘴甜,再看供销社的售货员,那都给多年的独家生意给惯成大爷大娘了,用几个词概括,就是‘门难进、脸难看,买东西还凭票’,正常人有笑脸看谁愿意去看冷脸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欠了他钱呢!
是以,眼下看着还将就的供销社工作,可明眼人也看得出苗头不对,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国营供销社就会被个人的买卖给挤垮了。
老大老二还不是最糟心的,最让王利群糟心的还是三儿子成岭。
七四年,成岭验了兵入了伍,这一当兵就是六年,结果去年跟着队伍开拔上了前线。这一去将近一年,可把王利群两口子给担心坏了,还好,今年秋天,成岭终于从前线下来了。人回来了就好,可成岭伤了胳膊,左胳膊打断后又做了手术接上了,看着不缺不少的,可实际上这条胳膊已经废了,别说拎重物,就是拎个热水瓶都不行了。于是,照顾伤残军人转业,最后压到县里给他安排工作。
考虑到成岭的身体状况,县里就跟他商量,将他安排在邮电局做收发工作,那个活儿轻省,收收信件,咔咔邮戳就成。可成岭却看不上这混吃等死的日子,一心想着出去闯一闯,还说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
这好不容易从前线捡了条命回来,家里人差点儿没被他担心死,这胳膊的伤还没养好呢,哪里敢放手让他去‘四方’,这不,一个想出去闯,一方就不放人,老少就拧巴上了。
交待起来啰嗦,搁在王利民嘴中也就是三两句话的事儿,就说清楚了,临了又转回来宽慰小秋:“你利群大伯家三个哥哥都是稳当人,就是老三成岭也不是那种瞎混没数的,你也别跟着担心哈!”
小秋很无奈啊,她很想对她爹大喊:她不担心啊,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她当然了解三个哥哥都是厚道稳重的性子,更知道,自己眼下正缺人啊。三个哥哥都失了业才好,她这里大包大揽地管工作,管住宿,若是连媳妇孩子都带来,她还管着给孩子安排学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