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林慢了半拍,就怕表太晚了错过了这个机会,心头着急地也跟着表态,只是一着急,竟打起了磕巴:“报,报,报告,我也愿意。”
田金明、陈东方和李长江被他这着急地样子逗得一笑,活络的李长江更是上前拍了拍赵树林的肩膀以示安慰,然后也不看脸色难看的孙立邦和邹喜贵,只招揽着三个表了态的人往办公室走:“走,走,跟我们哥仨说没用,你们得去跟当家的人说一声。”
走出两步来,又拢着赵树林,招呼着张长生和潘大贵凑到一处,李长江压低了声音道:“既然你们都要过来一起做事,那么兄弟就给哥几个提个醒儿,咱们这里,吴戈是推出来做主的,拍板儿决断的事儿都是他。但兄弟们可千万别小看了另外两个,秦戎也就罢了,毕竟是个爷们儿,想必兄弟们不会太过分,我提醒大家的是小秋……别看只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可据兄弟们所知,其实大事儿还是她在安排。比如此次南方进货,去G城啊,就是小姑娘一个人去的,结果办得妥妥当当。刚刚交待了,明儿第一批货就到京了,兄弟们就要去火车站提货。”
说到这里,李长江似乎觉得自己说多了话,嘿嘿一笑,掩住脸上的尴尬,正好也走到办公室门口了,索性不再说话,只招呼着赵树林三个进办公室。
潘大贵三人进了办公室,一起过来的孙立邦和邹喜亮跟在后边有些进退不得。
田金明一直默默地跟着走,没有做声,这会儿才出声,对孙立邦和邹喜亮客气一笑:“你们也进去吧,怎么都得打个招呼。不愿意没啥,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还仁义在呢!”
邹喜亮心思活络,虽然小心思多了点儿,不太服管,但脑子转弯儿不慢,这会儿已经品出味儿来了。之前,他是有些看不上三个半大孩子,可听了田金明几个一番介绍后,早就决定留下来。只不过,因为震惊,没立刻表态,就被截了话头……他并不想真的错过,眼瞅着此时是个机会,连忙堆起一脸的笑,表态:“我愿意留下来,当然要进去。……孙大棒槌,你不想留吗?其实,你等着复员回东北老家也行,你不是说你们那都是林场,当林场工人也挺挣钱嘛……”
“你个老小子欠削啊,谁说老子不留啦!”孙立邦眼睛一瞪,吓得邹喜亮一缩缩,他则趁机挤到前头去,大步进了办公室。
等邹喜亮也进了屋,田金明和陈东方、李长江这才相视一笑,然后离开办公室门口几步,聚在一起商议起接下来的安排。
收上来的鸡蛋越来越少了,等下了大雪,鸡蛋产量还会再减少一大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收鸡蛋的活儿已经用不上三个人了,又加上南方发过来的大批货物,接货、仓储、销售,都用人呢,他们三个‘老人’肯定要调出人手来,到新业务上去。与其等着安排,还不如他们三个自己商量好了,也省得因为工作的事儿,伤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跟着干了三个月,这三个大概也都了解到了,收鸡蛋这活儿干不长,或者想不到只是小秋临时挣钱的手段,却也知道,收鸡蛋的活儿没啥技术含量,不像他们做的这么大规模,其实也不用多大本钱,他们天天往乡下跑了解得多,他们收鸡蛋之前,就有人走村串乡地小规模收鸡蛋,然后运到城里串胡同卖了。只不过,那些人收的量不大,给的价钱也低,一时半会儿没法子跟他们打擂台,只能避着他们走。
但蚁多也能咬死象,看国家这个形势,来年干小买卖的指定会更多,甚至成倍、几倍地出现,当鸡蛋不再是稀罕物,想买多少买多少,想啥时候买啥时候买,他们的生意也就到头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
看明白这个形势的三个人倒是没推诿,反而李长江和陈东方都主动提出来,自己守着鸡蛋这一块,让另外两个人去新业务那边。
田金明却笑着拍拍两个兄弟的肩膀,道:“你们也别争别抢了,反正我也要开车去运鸡蛋,这活儿就还是大家伙儿一起担着,只不过,届时根据情况,你们谁有空谁跟着,新业务这边也是,兄弟三个一起忙乎,有忙不过来的,互相搭把手也就行了。只要干好工作,不耽误事儿,想必也没人管咱们怎么分工。”
他们这边商量好了,屋里那五个新人也表了态,吴戈三个也没嫌弃那个,只让三个人先回去处理处理,尽快过来报道。至于复员手续,那个押后再办理也行。
把这五个人打发走,吴戈三个又与田金明等人开了个小会,双方有商有量的,很是和谐融洽,新旧业务交替妥善处理,师傅制度也毫无疑义地一次通过。
看看天色不早,这三个人才离开厂子回了卷棚胡同。
第二天去火车站接货,小秋就跟着跑了一趟,亲眼看着货物完好无损、丝毫不差地运到仓库里,也就甩手给了吴戈秦戎,她自己则回家专心起草岗位规章 及奖惩等各项制度去了。
电器抢手不出所料,电子产品也卖的火爆,货到之后,消息刚放出去,不到两天,货就被瓜分一空。
有了之前卖明星照片、画报的销售网络,加上电子产品的销售,服装也从最初的冷遇,很快开始爆发。那些销售商最开始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都是一手两手的拿货。可好几个回去不到天黑,就又折了回来,再一问就着了急,却是其他人返回来的更快,货已经不多了。这一下子,再不敢少拿了,瞬间加大了提货量……然后,就出现了短暂的抢购。
那些人纷纷将成包的衣服抓在自己手里,然后晃着钱交款,那模样,好像抢的不是服装,而是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于是,继电器和电子产品的补货订单之后,服装的补货订单也迅速地到了胡卫红和方振海手上,连带补货的款项,都通过银行汇了过去。
去南方进的几种货太过抢手,没几天就销售一空了。
火爆的场面,让刚刚上岗的潘大贵五个人实实在在长了回见识,当然,也无不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连孙立邦和邹喜亮两个刺儿头都安分了许多,至少干活儿都积极地抢着干,没看不出半点儿不情愿了。
好在,这单生意告一段落,印刷品那边也大批量地出货了。
明星照片减少了比例,这一批货主要是明星画报和挂历。当然了,小秋找人设计定稿的民俗画报、年画、对联等,则顺序投入印刷。
其中,年画、对联等印刷技术要求不高,就联络了隔壁的印刷厂,将这两项印刷业务交给了他们。如此一来,印刷数量和速度就一下子被提高起来。
就在年画和对联投入印刷,第二批电子产品和服装即将到货的时候,成海大哥和成岭三堂哥也到了京城。
因为电视机太抢手,也因为不想出风头,小秋考量之后,还是决定只给成海大哥一台电视机,布置他的婚房。自家和姥姥家的电视机……还是押后一段时间,放到春节回家一并带回去吧。
临进京之前,成岭和成海给小秋打了个电话,考虑到小秋上学,两个人特意买的星期五晚上的火车票,到达京城恰好是星期六中午了。
小秋准备跟班主任请半天假去接站,吴戈秦戎自然也自告奋勇同去,却都被宋秀程拦住了。
“我周六没课,到时候我叫上个同学一起去接站就好。你们都乖乖上学吧。”
小舅舅去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小秋也不会跟自家小舅客气,于是爽快地应下来:“好,小舅舅接人,我准备下菜,晚上咱们好好热闹热闹,也算给两个哥哥接风。”
再说成岭和成海哥俩,一起到县城坐了公共汽车,又赶到火车站坐火车。
成岭之前入伍、回家,汽车火车都不陌生了,成海却是出娘胎第一次坐火车,还是上京城里,这心里是又激动又忐忑,两手下意识地将临出门老娘给的黑皮包搂在怀里,紧紧地抱着。
这里边是他跟着二叔干了两年挣得钱,除了盖房子、下聘礼花费的,剩下的都在这里了。加上临出门二叔给的二百块,足足五百元巨款啊,他抱在怀里就跟搂着个火炭一样,只觉得热烘烘滚烫的,不敢有丝毫懈怠。
成岭身上只揣着几十块钱,穿的还是他退伍前的旧军装,与在部队时不同的,就是帽徽和领章 都没了。
因为伤残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队伍,成岭本来是郁闷和忧伤的,可回头瞅见紧张地神经兮兮的成海,他一下子笑了,用自己没受伤的右手给了成海一拳,压低声音道:“你瞎紧张啥,咱两条青壮汉子往这里一戳,轻易哪敢招惹。可你自己先怯了,那可就别怪人上赶着欺负了。再说,你四名搂着那皮包,傻子也知道你那包里有钱啊。”
可惜,他这番话成海听得懂,却真的无法放松,只能白着脸瞪着成岭说不出话来。
成岭也不跟他废话,只将成海换到座位里侧,让他挨着车窗坐,自己坐在外侧,遮住车厢中其他人的目光,渐渐地,成海才有点儿放松,不那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