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几个在座位上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要跑到前边去看景,大人们也不管,连开车的秦戎都特意放慢了车速,把车尽量开得稳稳地,让后边的人能够放心观看景致。
来爬长城的人不少,络绎不绝,却仍旧能够随意走动,随时可以停下脚步,扶着城墙垛口俯瞰一下景色壮丽,而不像后世,‘只见人脸不见墙’!
照顾两位老人,大家伙儿爬长城的速度都不快,一边走一边拍拍照看景,其他什么东西也没带,就由成江成河各背了个水壶,轻装上阵,慢悠悠地爬上去,宋胜书和钟玉琴两位老人爬到第四个敌楼就走不动了,再往下山势也越发陡峭,索性将他们留下来休息。前面台阶平缓,吴戈也跟着上来了,这时不用别人说,他也主动要求留下来陪着两位老人。
王利民和宋秀莲又爬了两座敌楼也停住了脚步,倒是三个小的,一个个劲头十足,一路又爬了五六个敌楼,这才终于停下脚步,略事休息,喝了几口水,就往回返。
下山不费劲,却更危险,秦戎和成江成河一人拽着一个小的,秦戎还回头准备扶小秋,被她笑着拒绝了:“你拉住小冬就够了,我自己慢慢走,跟在你后边也一样。”
成江成河在后边看着两人互动,对视一眼,神色未明。
第六百三十章
离开八达岭,天色已近晌午,一行人开车直奔京郊的宛平古城,在这边找了一家饭店吃了饭,然后,步行走上卢沟桥,看桥墩上清晰可辩的弹痕,怀念当年宛平守军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的悲壮……
三个小的尚不懂这些沉重的东西,一路扒着桥栏杆找狮子,然后数有多少只。
小夏走在最前边,一路数过去:“八十六,八十七……”
后边小冬却突然喊:“这里还有一只小的!……看,在大狮子的屁股底下呢……”
小夏一顿,回头去看那只被当成小板凳的小狮子时,之前记得数却忘了,只能跺脚拍手一番,懊恼地返回去,从头开始。
八月底的京城气候已经带了丝秋意,中午热,早晚却渐渐凉爽起来。
一家人吃过饭出来时已经下午三点了,在桥上玩了一会儿,太阳就偏向了西边,桥上凉风习习,桥下流水潺潺,再配上朗朗晴空,平安世界,让人心神舒畅之下,暂时忘去那一段血泪历史,于是,看山是山,看河是河,卢沟桥,也恢复成了最本真的古桥,安然而卧。
游玩了一回,天色渐晚,一家人才有些意犹未尽地离开卢沟桥,回到车子上。
大家伙儿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被吴戈带到了老宛平城东郊的一处小店,这家羊肉馆子门脸不大,却据说已经传承了上百年,因为面积不大规模小,也没进行合营,而是保留了个人经营……据说,这是当年进京时,某位领袖人物来此吃过一餐,之后就念念不忘,时常提起,特意发了话让小店得以保留。
这家店不大,却有自己的规矩。
他们都是一早杀羊,然后生火炖肉,中午还不卖,要到半下午工夫,羊肉炖的酥烂脱骨,这才卸下门板开张,食客可根据自己需要选取纯肉、肉和羊杂、纯羊杂……肉和羊杂是上称的,汤却管添管饱。
另外,这家馆子还卖薄如荷叶的手擀饼,食客可根据自己口味选取羊肉或者羊杂,店家负责把饼卷好,还可根据食客需要放点儿葱花、青椒末、香菜末之类调味。
羊汤浓香,肉质软烂,卷饼更是外韧内香……
据说,这家馆子定量每天就杀五只羊,卖完算完。就这五只羊,每天都不够卖,每天都有特意跑来吃羊肉的食客扑空,不得不悻悻而归。
等小秋一家人到了这小店,一个四十多岁扎着白围裙的大叔就满脸笑容地迎上来,一边扯下脖子上白毛巾擦着手,一边招呼:“吴小哥秦小哥来啦,里边儿请!”
吴戈笑嘻嘻地道:“老丁,我们兄弟订的羊肉没给卖了吧?”
老丁嘿嘿一笑,道:“哪能啊,你们俩即便今儿有事绊住脚不来,那肉也搁在那儿,不能卖……怎么着,今儿还是老规矩?”
吴戈笑着点点头,回头看了小秋一眼,话却是向宋胜书和钟玉琴说的:“姥爷姥姥,他们家的羊肉分锅子和卷饼,你们二老喜欢怎么吃?……哦,那咱们就都尝尝。姥爷不爱吃生葱花的对吧?我记得姥姥不忌口?”
宋胜书和钟玉琴都很满意,人家孩子跟自己统共没吃过几回饭,还把自己忌口不忌口记得这么清楚,换成谁都高兴。
吴戈又问了问其他人的喜好,又回头跟老丁一一交待了,这才引着老少一家子人穿过从店面里穿过去,来到一个很宽敞的院子,院子一侧搭着一溜木架茅草棚。
吴戈就引着众人来到了棚子里,棚子看着简陋,却收拾的很干净,青砖铺地,棚前空地上还种着几蓬村野花卉,一大蓬石竹花开得正好,红色白色的圆形小花竟也颇有些丽色。
棚中本就放着一张长条矮桌,老丁手脚飞快,又拿了几根矮长凳过来,众人也就围桌落座。
秦戎招呼成江成河一起去厨下搬了碗筷杯碟过来,杯盘的瓷质一般,却清洗的很干净,吴戈见小秋盯着盘子看,俯身凑到她耳边低声道:“老丁很讲究,每拨客人来之前,都会把餐具煮一边,放心用就是。”其实是他特意叮嘱的,只不过吴戈不值得拿出来邀功,也就没说。
小秋谈不上洁癖,但或许是接触医学时间长了,对卫生上自居不自觉地就在意了许多。听吴戈这么说,她也就放了心……这会儿国内餐饮业基本还没有消毒的概念,能把餐具煮一煮,已经很不错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过了长城就是关外了,此地用的都是关外的草原羊肉,选用的是一年生的小肥羊,肉质细嫩肥厚,老丁家秘方炖得酥烂,瘦肉入口不柴肥肉香而不腻,汤汁浓厚却不觉腥膻油腻,只觉鲜美非常……一尝之下,就停不了筷子,住不下嘴了。
羊肉切成棋盘块,连汤盛一碗,依据个人口味添一撮香葱末、或香菜碎,又可加胡椒粉、老醋、辣油……然后热乎乎喝一口,从胃到整个身体都迅速为之一暖。
吃肉喝汤,一碗下肚,恰恰好出一声微微细汗……整个人的精神都振作起来,浑身舒畅!
这时候,恰好羊肉卷饼也送了上来,饼卷打的细而结实,整整齐齐摆在一只笸箩里,拿起一卷来,一手握饼卷,一手捏着饼卷底部,咬一口,饼韧肉嫩,麦香、肉香、还有青椒的清脆……那叫一个香!
一家人吃了个三分饱,吴戈这才拿出酒来给宋胜书和王利民分别倒上,转回来,又给成江和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成河笑嘻嘻地一推自己面前的酒盅儿,吴戈笑着就要斟酒,却被王利民出声拦住“他还小呢!”
宋胜书倒是比较看得开笑着摆摆手,道:“十七,也不小了,搁在旧时候都该娶媳妇儿了……少喝两盅也行了!”老人习惯说虚岁,其实成河才十五周岁半。
王利民不好再说什么,只无声地向成河递了个警告的眼神。
成河赶紧乖觉道:“二叔,我不是馋酒,我就是尝尝味儿……嘿嘿……”
第六百三十一章
这一天,他们吃完羊肉回到家已经是华灯初上,秦戎特意开车载着一家人在长安街上绕了一圈,让一家人坐着车欣赏了一下长安夜景。
这趟之后,钟玉琴再与宋秀莲说起话来,就说:“吴戈和秦戎两个都是好孩子,吴戈做事周全,秦戎心思细腻……”
还有话没有明说,但母女俩心里都有数,她们这个年纪,自然看得出两个孩子对自家小秋有意,两个孩子都是极好的,可吴家……毕竟让人顾虑,倒是让人为难了。
转天,就到了成江去学校报道的日子。
仍旧由秦戎开着车,老老小小都跟车过来,到了校门口,就只有成河和小秋陪着成江下了车,拎着简单的行李卷儿,被褥枕套都是小秋给准备的。至于大伯娘魏红梅给成江做的被褥,大嫂刘玉芝给的绣花枕套,则留在小院里给成江日常用着……那些东西用料不一定能赶得上小秋准备的,却是家里人的一片心,成江每天用着,也让远离家乡的他多少有些慰藉了。
秦戎开着车一路进了大门,躲过迎新的人群,寻了个没大有人的地儿把车停了,招呼老少们一起下车,然后由秦戎引着慢慢逛过去,逛过了京大,秦戎自然不能漏了自己的学校,于是一顺脚,带着一行人又去清大校园里逛了一圈。
这一路过去,秦戎固然有好些个同学打招呼,但要说起吸引目光,身穿军装还拄着拐的吴戈,才是众人瞩目的中心。
走着走着,甚至有大胆热情的女学生走上来,询问吴戈是不是前线下来的战斗英雄,更有一个挺漂亮的圆脸女生竟红着脸跑上来,要和吴戈交朋友。
对于前者,吴戈只是笑笑,不置可否。他不是南方前线下来的,可也是驻守过高原边防还立了功的,他并不觉得自己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