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个心气儿高的,惊讶之后就在心中暗暗给自己打气:好好干,干好了,咱也能用上大学生给咱干活!
转了一圈出来,小秋对王利民道:“想做现代化农业,最好是几种产业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条。比如养鸡,鸡粪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种植果树、蔬菜,甚至是冬季的蔬菜大棚。咱们村的水面不小,还可以发展养鸭和养鱼、莲藕种植……”
王利民听得认真投入,好一会儿才听小秋说完,他才道:“我临时用不上大学生,等我回去就往县里的农技站多跑几趟,争取跟那些农技员拉好关系……”
小秋给他出主意道:“这个你要打听好,要找就找技术过关的,然后你可以给他签个合同,只要一年下来,顺顺利利,没有大规模病灾出现,你就给他提成,提个百分之二三,甚至百分之五都不算多。有了这个,他自己就上心了。”
王利民眼睛一亮,嘿嘿笑道:“这个办法好,有了提成,事儿就成了他自家的了,经管自家的事儿肯定上心啊。”
这一趟参观,不管是王利民还是三个孩子都觉得收获很大。王利民是找到了进一步努力地动力和方向,孩子们则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几个小的很激动,一回到家就叽叽喳喳拉着姥姥和姥爷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那个兴奋劲儿,比爬了长城逛了颐和园还兴奋呢。
吃过午饭,小秋带着姥姥、娘和两个哥哥、三个小的一起去了王府井逛百货,又去了一趟友谊商店,由着她们挑了些布料衣服鞋帽之类,小秋则给弟弟妹妹们一人置办了一些新文具,铅笔、本子、文具盒之类的,还给成江和成河两个哥哥一人买了两件白衬衣,两套运动装。文具之类的他们都说之前的钢笔用着很好,不需要再买,小秋也就没买。
出了商店,又去了新华书店,到了这里,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眼睛就都不够使了。
成江成河看得多,真正拿在手中的少,小秋替成河挑了几套复习资料。三个小的,则一人挑了几本连环画小人书,又有村里很少见到的彩色画报也选了几本,至于二哥成江则一本也没买,小秋也没勉强……他入学后,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很丰富,有的是书可看,若还嫌不够,还有首都图书馆,那是全国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什么书都有的。
宋秀莲还去看服装裁剪书籍,小秋看了也没说什么。
哪怕跟着姥爷姥姥学习做点心,缝纫手艺也是一直在的,什么时候自己做点儿衣服还是很方便的。
从书店里出来,天色已近傍晚了,一行人心满意足地回到卷棚胡同,一进门就看见郑秋实和宋胜书两位老爷子坐在石榴树下喝茶聊天。
小秋欢快地走过去,问候:“师傅,你几点到的?”
与郑秋实聊了两句,又回头招呼姥爷和老爹王利民:“你们收拾一下,咱们出去吃,来了京城还没烤鸭呢,今天一起去尝尝。”
一只烤鸭八块钱,在农村里能买差不多十斤猪肉,够一家人吃一个月了。
进门,王利民就对小秋道:“你去点菜,吃完我算账。”
小秋立刻笑道:“那我可要多点几个好菜!”
然后招呼成江成河和三个小的,一起围着菜单子嘀嘀咕咕半天,把几道特色菜都点了,当然,烤鸭就要了两只……人多,要少了不够吃。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饭,从烤鸭店出来,也没急着上车,而是安步当车,缓缓地一路走过去。看了看夜晚的大栅栏,又看了看夜色中的广场,绕了大半个广场,一家人在临近长安街的地方坐上车,这才一路回家。
这一天,该逛的逛了,该买的也买了,第二天一早,秦戎和吴戈一大早开车过来,送老少一行人回家。
考虑到吴戈的腿伤还没有痊愈,只能留在京城。而由成岭和秦戎两个开车送人。这一路三百多公里,因为路况的原因,单程就需要六七个小时,两个人替换着开车,也不至于太疲劳。
刘芳芳也一早赶了过来,给一家人送行。她给宋胜书和钟玉琴一人置办了一身衣服,又给几个小的都买了礼物,拎了两大包东西。
钟玉琴惦记着儿子进了一趟京城,却连儿子的面也没见上,不是不遗憾的,如今看未来儿媳妇如此,也略感安慰,拉着她的手道:“等程子回来,你们商议商议,尽早把婚礼办了,你们两个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我们在家里也少些惦记。”
刘芳芳再大方,谈及婚事还是略带了羞涩,微微红着脸道:“您放心,我会和他说的。”
小秋则拉着宋胜书的手道:“姥爷,带上的那些材料你先用着试试,若是好用,我再给您往回送。”
宋胜书笑呵呵道:“真做买卖就要核算成本了,哪能指着你大老远往回送,光运费也比材料成本高了,还怎么赚钱?行了,当地的市场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所用的材料大都能买到,有买不到的,我再让你帮我找吧。”
小秋又跟爹娘和弟弟妹妹们话别,宋秀莲不停地抹着眼睛,她这时都有些后悔没答应小秋把家搬过来了……
送走一家人,小秋蔫巴巴地回到家里,动手去收拾早饭的碗筷,被成江拦住:“我来吧!”
小秋抬起眼看看二哥,委屈巴巴道:“哥,他们都走了,就丢下咱俩了。”
成江本来也有些不舍,有些离愁别绪的,可一看小秋这怪模怪样的,反而有些哭笑不得,心头那些惆怅难怪也散了。
他抬手摸摸小秋的头顶,温和道;“乖,二哥陪着你呢!”
小秋也乖觉地像只猫儿,蹭了蹭二哥的手心,低声答应着:“嗯!”
下一刻,她就重新恢复了活力,乐滋滋道:“二哥,我看三哥去书店看的都是复习资料和试题,三年后,他大有希望可以追着你的脚步,考进清大或者京大呢!”
第六百三十七章
成江挑着嘴角笑了,却没有说什么。倒是旁边的吴戈懒洋洋道:“那小子身高体壮的,脑子也灵活,考军校也不错。”
说到这里,他也想起一件事:“我倒是听说,明年起开始扩大飞行员招兵规模,成河的眼睛也好,身体素质也没得说,要不要考虑让他招飞行员试试?”
飞行员哦?小秋和成江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心动。如果成功招飞成为一名飞行员,待遇不必说,而且很有前途。
再说了,小秋很肯定,短时间内国家没什么战事,当兵也没什么危险。
还是成江性子更沉稳些,他沉吟着摇摇头道:“还是不要给那小子其他想头分心了,安心学习考大学,考入大学,他想投军也不是不可以……我听说,很快,京大和清大都有国防生了。”
经成江这么一提醒,小秋也意识到了参加招飞并不适合成河。
自家三哥什么性格,小秋是很清楚的,说好听点是脑子灵活,说不好听的就是自制力差。这没有别的事情干扰,他们还要想法子不断地鞭策他,让他保持积极性呢,若是有个招飞的事儿扰乱了他,最少参与招飞的几个月里他没办法安心学习……算了,就按二哥的意思,还是不要让三哥知道招飞这件事了,省得他分心。
送走了家里人,也到了开学的日子。
大学里还没有军训,却也需要到校熟悉环境,领书、熟悉同学,准备上课了。收拾一番,成江就骑了一辆自行车去了学校。
小秋开学还有两天,回头看着坐在院子里的吴戈,突然坏心思地过去戳了戳他的腿和肩膀,见他表情不变,于是道:“你是不是该去上学了?”
吴戈挑挑眉道:“我还有两个月的假期,十一月初再去报道。”
“哦,”小秋心中窃喜,然后佯装不经意道,“那我们去公司里看看去,你离京一年,都不了解公司的状况了,也该过去看看……”
于是,伤兵吴戈就被小秋抓了壮丁,送到公司里干活去了。
撇开京城不谈,且说宋胜书和王利民带着一家老小从京城回到S省,整齐的楼房宽阔的马路变成红砖房子柏油小马路,又进而变成满眼的土坯泥顶的小房子,还有街道行人的穿着面色,各人心里都有所触动。
看着老头儿的脸色,钟玉琴用胳膊肘轻轻碰碰老伴儿,低声道:“是不是后悔没答应小秋在京城开店?”
宋胜书从窗外收回目光,看了老妻一眼,轻叹道:“是有点儿后悔了……只不过,现在还不是咱们过去的时候。”
钟玉琴也笑微微地点头:“是呀,程子刚刚入职,他自己还得看人脸色,辛苦站稳脚跟呢,咱们老的小的一大堆再过去,帮不了他,反而可能给他扯后腿,倒不如咱们守在老家,把生意重新拾起来……程子是从了政的人,手中不能没钱,却不能为了钱犯错误……以权换钱倒是不义之财没有根儿,来得快,散的也快。趁着咱们还年轻,还能干得动,咱们就在家里替他打好底子,即便铺子将来由大闺女经管着,她也少不了程子和小闺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