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捺着满心的兴奋,成江抬头看着小秋,道:“太好了,有了这么多服装样式,咱们的服装一定能够卖遍大江南北。”
这个时期,服装主要是南方沿海地区生产,然后往北一路销售,遍及到西北东北等个个地区。
不得不说,成江眼界够高,野心够强,一开口就说要卖遍南北,那么,首先就要打败已经很强的南方服装。
小秋也眼睛亮亮的,笑容满面,向二哥成江伸出手,成江愣了愣,才将自己的手放在妹妹的手上,兄妹俩会心一笑,同声喊道:“加油!”
之后,两人相视大笑……笑声未歇,房门推开,秦戎和吴戈从外边走了进来。
成江干完活儿就回了家,秦戎和被他一起拉到公司干活的吴戈却要处理完一些琐事才能离开,所以,这哥俩回来的晚了一些。
两人还没进门就听到成江和小秋兄妹俩的朗朗笑声,揣着疑惑进了门,成江立刻就将手上的稿样递了过去,也算是帮这哥俩解了心中的疑惑。
看到这些服装稿样,秦戎和吴戈也同样惊讶又欣喜、兴奋,再看向小秋的目光,都多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他们与小秋认识将近十年,早就知道小秋思谋周全,想法也大胆,但今天这些样稿仍旧让他们觉得震撼……他们也知道奥运会,也关注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但,却谁也没想到去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上找服装新样式……再想想,他们连制作运动服的事情都没想到,还有羽绒服……
越想越觉得,几个分公司能有如今的状况,其实都是小秋在把握方向和掌控节奏,若没有小秋,他们连最初卖鸡蛋都不会想到,更不会有如今偌大一份产业……能够认识小秋,是他们的幸运!
秦戎和吴戈将样稿看完,秦戎立刻就要去厂子里:“我拿过去给他们商议一下,选出几套来,赶紧打板正式投产……”
他没动,就被小秋拉住胳膊,笑呵呵道:“这个不急。”
秦戎、吴戈,包括成江都有些不解地看着小秋。
她笑笑道:“咱们的生产能力有限,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尽快把仿制的国家队队服做出来,投入市场,咱们国家的运动健儿载誉归来,肯定能够引起一阵运动服风潮,咱们一定要赶上……至于其他款式的运动服和时装样式,都往后放放,咱们逐步放出去……”
她的目光落在秦戎手中的样稿上,心中已经有了计划:这么多服装新样式,一次推个三五种,足够两年用了……当然,其中有些太过新潮暴露的,国内还没法儿用,只能根据这个时期国人的接受能力挑挑拣拣,再做一定的调整改进,才能让好款式卖个好价钱……甚至,像成江说的,卖遍大江南北也不是不可能。
几个人琢磨了一回,没有提出什么意义,都认可了小秋的安排。
仅过了一天,7月29号,许海峰获得男子手枪慢射60发项目的冠军。
这是本次奥运会产生的第一枚金牌,也是我国在奥运会比赛中第一次获得奖牌——注意,不仅仅是第一枚金牌,更是第一枚奖牌。
三十年代,我国运动员刘长春虽然曾经参加过奥运会,但并没取得奖牌。
消息传回国内,上下为之欢欣鼓舞,欣喜沸腾,也因为许海峰的这一枚金牌,极大地增长了国人对奥运会赛事的关注,人们在街上碰见不再问‘吃了么’,而是问:‘看奥运了么,那个谁谁谁又得金牌啦,五块了……’,
另一位得意地一笑:“你说的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都七块了……”
随着奥运会在国内的热度持续升高,一批仿制国家队队服的运动服装也悄然推向市场。
84年奥运会,国家队队员穿的运动服是大红色运动服,衣袖和裤腿两侧各镶五条金黄色条纹,四条较细中间一条较宽,是由国旗的主要组成元素演化而来。
街上出现的运动服边缘条纹简化成了三条,条纹颜色也由金黄变成了白色。而且,推出来的运动服颜色也不仅仅是红色,还有天蓝色、藏青色和玫红色。与国家队队服最神似的就是胸前的两个字:中——国!
这款衣服仿佛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流行起来,小姑娘们喜欢玫红色,大姑娘们喜欢正红色,小伙子喜欢活泼的天蓝色,年纪稍大几岁的中年人也可以穿藏青色……有些中年妇女,也忍不住买一身运动服穿起来,玫红、大红鲜艳的颜色穿不了,就穿藏青……同样显得精神奕奕,干练利落。
运动服的销量一路飙高,工厂里所有的机器工人都放下其他的活儿,加班加点儿,仍旧无法满足老百姓对运动服的热情追捧。
一个月后,奥运会结束,小秋也传下话去,留下三分之一工人机器生产运动服,其他人转回去,继续生产羽绒服。
此时,南方许多厂家也模仿国家队队服仿制出了运动服,并推向市场,有了强有力的竞争者,加上奥运结束,国民热情有所减退,市场需求量有所降低……
第七百二十二章
八月底,京城荣耀运动服推出最后一批奥运运动服后,停止了这个版型的供货。
等获得荣誉的运动员回到国内,并陆续出现在电视台、广播电台上时,荣耀运动服推出了新款的运动服:边缘的侧线线条未变,胸前对称的两个大字,变成了小字保留下来,就在左胸心脏的位置,背后有几个弧状排列的大写英文字母,这几年,全国上下中学推广英语教学,这个简单的单词还是很多人认识的:CHINA意思就是——中国。
在这个大写单词的下边,还有一行比较小的英文:IamChineseIlovemymothernd加上大写的CHENA刚刚好是: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而且,这一次的运动服除了前拉链的开衫,还加了套头衫,去买衣服时,卖衣服的店员会告诉你,这叫T恤衫,是奥运会流行过来的最新款。这款衣服看着直筒筒没啥设计,但穿上就是看着小伙子大姑娘特别精神,特别的活力四射,既然如此,还等啥,买一件穿吧……
于是,继仿制队服大卖之后,真正自主设计的荣耀运动服,又一次形成一个全新的流行潮流,从京城的大街小胡同,一直席卷向全国各地,这一次,北方的服装也终于来了一次逆袭,卖到了南方沿海……
在此期间,七月底高考分数下来,小秋的成绩毫无例外地保持了学校第一,全市第一,至于全国……因为试卷不同,暂时无法统计。
这样优异的成绩,自然吸引了包括京大、清大在内的许多一流学院的青睐,好几家学校到小秋就读的中学联络,然后遗憾地得知,这么优异的学生,竟然早就打定了主意学医……
清大扼腕,他们还没有医学院;京大更是叹气,他们原来有医学院的,可现在分出去了……
不管多少大学为错失一个优秀人才惋惜,小秋从医的决心和选择没有丝毫动摇。
随着国家队队伍的仿制品推上市场,并且爆卖之后,她的生活就更加充实了,看电视转播,继续在运动员、观众席中搜寻漂亮的衣服款式,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八月初,秦戎带了个三十多岁的大嫂过来,是井台子村阮春梅嫂子的堂姐,叫阮秋芬。秋芬大姐家里有三个孩子,一年前,她男人因为占地问题与人发生争执,失手伤了人命,赶上严打……就那么没了。因为顶着个杀人犯的名声,街坊邻里都不和他们走动,连亲族都不闻不问,一个女人拖着三个孩子,老大才十二岁,就辍了学帮着她下地种田,家里的收成仍旧不像样子……
春梅嫂子在小秋他们的农业公司仍旧做孵化育苗工作,丈夫也在这边上班,两口子干的极好,连家也搬到了公司统一建的宿舍房里,孩子也在这边上学,回家的次数比较少,也是暑假了才得空儿回去一趟,看到堂姐的日子,实在看不过眼,联想起秦戎提过的找个帮忙做饭打扫的人,这才从中牵线儿……
秦戎见了人,又安排在厂子那边的食堂里干活,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定这个人干活勤谨利落,不多嘴多舌,手脚也干净,没什么毛病,又安排她去一家认识的私房菜馆学习了一段时间做菜,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带到小秋面前来。
小秋对家里找个帮佣没有意见,家里各人都忙,打扫做饭这些,有个人帮忙做也不错。
秋芬嫂子出来干活儿,三个孩子秦戎做主也在厂子里安排了,大的按在厂子里做个学徒工,两个小的就和春梅嫂子家孩子一起上学,宿舍紧挨着春梅家……吃饭都能再厂子里的食堂,三个孩子也都懂事,自己照顾自己,又有春梅嫂子帮着照看着,倒不用秋芬嫂子分心。
当天中午,秋芬嫂子就下厨做了第一顿饭,菜是小秋带着她一起去东市场买的,两斤青虾,两只嫩茄子。
青虾裹一层薄薄的干粉油炸,炸的酥脆金黄;嫩茄子则做了茄夹子,放了精瘦肉的馅儿……
小秋先吃一口茄夹子,入口香浓不腻,而且没有腥味儿,心里已经有了五分满意,等吃到青虾,虾螯部分都酥脆,虾肉还滑嫩鲜甜,小秋已经有了七八分中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