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旧货市场日渐繁荣起来。
之前,小秋还三不五时地抽空过去逛一逛,基本每次都能捡点儿漏啥的,随着人越来越多,卖的东西倒是越来越丰富了,可真东西却越来越少见了。当然,不打算捡漏,只是去买几件喜欢的工艺品,那边还是个不错的去处,不但有旧物,还有新物件儿,苏绣、蜀绣、湘绣……几乎都能找到。
招呼着两个丫头午睡,小秋主动把床让出来,睡到临窗的矮榻上去。
乔西本想趁机会与小秋说一声‘赵锐’的事,可金笛却拉着她不放手,睡着了,手还抱着她的胳膊……再回头,矮榻上的小秋也没了声息,想必是睡着了……乔西也只能把这件事暂时放下,合上了眼睛。
一觉醒来,日影东移。
小秋三个洗把脸来到前院,秋芬嫂子用头巾裹得严严实实的,正在拍打被褥,一看见三个姑娘过来,立刻笑着道:“屋里切好了瓜,你们吃一点儿,我这里暴土扬尘的,你们别过来。”
被褥晒透之后膨胀,用竹片或者藤条抽打,会让被褥的棉花更加松软。不过,这个抽打过程会扬起一些细小的纤维,洗的不勤的被褥、陈年被套还会有许多细小的灰尘,所以,拍打被褥时,常常裹头巾捂口鼻,以避尘。
小秋也没勉强,招呼乔西和金笛进了偏厅,茶几上摆着一盘黄瓤儿白子的西瓜。
小秋招呼两个人吃瓜,一边道:“这瓜名唤美人尖儿,乃是我们老家的特产,你们看这瓜子儿,白色红嘴儿,是不是很像女子的粉面红唇?”
金笛惊讶地捏着颗西瓜子儿看着,乔西却不管这些,抓起一块西瓜就吃,一边道:“美人儿不美人儿的没关系,重点是好不好吃。”
话没说完,一口瓜咬下去,然后,瞬间扬起满脸惊喜:“啊呀,还真是好吃!”
小秋笑眯眯递给金笛一块瓜,然后自己捧了一块瓜开吃……这种瓜在老家也不常见,到了后来,西瓜推行新品种,这种美人尖儿就再没见过了。
这一次重生回来,小秋遇上这个很有特点的西瓜品种,自然不会再让它无辜消失,于是特意带了一些到京城这边,交给农业公司的技术员,让他们种植培育,进一步优化品种。
这是第二年种植了,也是第一次敞开吃……经过选优育种,科学施肥,还用上了小秋从老瓜农那边取来的秘笈——麻酱渣做肥料,瓜的品质比在家时又提高了许多,瓜瓤酥脆、甘甜,而且,这种瓜有个弊病,就是容易长歪,经过优选优育之后,‘歪瓜’的比例大幅度缩小……这个品质能稳定住,就不至于被瓜农淘汰掉了。
三个小姑娘吃了几片瓜,剩下三片瓜时,三人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然后将瓜皮收了,洗了手,小秋就让秋芬嫂子吃瓜,她们三个接替了秋芬嫂子的活计,把被褥各归各屋,连铺都不用,直接打成卷儿放着就好……
三个人一起动手,速度很快,几分钟之后,秋芬嫂子也匆匆地吃了瓜赶回来干活,有了她的加入,干活的速度更快了,不过半个多小时,被褥就送回到各个房间里,小秋又转了一圈,确定各就各位了,就招呼着几个人回了卷棚胡同。
之后几天,小秋就像辛勤的小蜜蜂,将一些零碎东西陆续添补到新宅子那边。
三天后,接了小姨的电话,说姥姥钟玉琴和老娘宋秀莲带着弟妹们上了直达京城的火车,小秋才匆匆带着秋芬嫂子去买菜买鱼买肉,买牛奶饮料小零嘴儿,一股脑儿准备了好些,将冰箱塞得满满的。
小秋每天抽时间就四处里逛,逛旧货市场、逛百货大楼、逛友谊商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吴戈几次过来都没见上人,得知小秋在布置新宅子,于是干脆到新宅子这边来蹲守……这回,还真让他等到了人。
小秋拎着一只暖瓶溜溜达达回来,抬眼看见坐在大门口台阶上的小子,抬手朝着自己脑门儿就是一巴掌:唉,家里放着好几个青壮劳力,她咋就没想起来抓两个来帮忙?她这一趟趟像蚂蚁搬家一样折腾好几天才算完,若是找两个壮丁,估计两天前就完成了……
算了,这次反正已经弄妥当了,就不多想了。
隔着几步远的时候,吴戈仍旧坐在那里不动,只抬着头,目光定定地落在小秋脸上,与她四目相对,眼神交会……
小秋被他看得心里有些发毛,不禁暗暗嘀咕:自己没干什么伤天害理、天怒人怨的事儿吧?这位直愣愣地盯着她做啥?这孩子……傻了?
心中难免担忧,嘴上,小秋却不肯饶人,气咻咻道:“你没看见我拎着暖瓶啊,就不知道过来接接我啊?”
吴戈这才嗤地一笑,起身只走了两步,就一伸大长胳膊将小秋手中的暖瓶捞了过去,然后低头就打开暖瓶盖儿看:“你说你,明明有车你不用,大热天儿的,非得坐十一路,还好意思喊累……你这就是有福不知享,有钱不知道花,热死累死都活该!”
其实,他不是生气小秋不用车,他是生气她累成这样也不知道找他……或者,她即便想,想到的也是秦戎。
吴戈不敢问这话,只拿别的话来发泄自己的‘恨铁不成钢’。
虽说语气差点儿,但终归是关切之语,小秋不跟他个毛孩子计较,笑呵呵地摆摆手,率先大步迈进大门:“你呀,说的我好像干了多少活儿似的,我不过是想起什么来,就跑出去买一趟,都是零零碎碎的,哪里值得开辆车啊……行啦,行啦,你赶紧吃块冰棍儿,我洗把脸,咱们就得去火车站了……打个电话给秦戎或我二哥,看他们谁有空,把面包车开过来,我姥姥和我娘她们还有两个多小时就到京了。”
第七百三十章
秦戎和成江他们早就得了消息,自然早早计划,没等吴戈打电话,就和成岭三个人一起赶了过来。
前后脚的,宋秀程和刘芳芳也到了新宅子这边,宋秀程手里拎着一篓子巴梨,刘芳芳手里则拿着一兜子零食,用的布兜子上印着友谊商店的字样。
这两个工作忙,平常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面,自从得知钟玉琴和宋秀莲带着孩子们即将过来后,连着来了几次,吃的用的送过来不少。小秋不缺这点儿东西,但对刘芳芳这态度比较欣慰。
人太多,都去接站,面包车里肯定坐不下,经过协商,最后是宋秀程开车,带着小秋和成江两个去接站,刘芳芳和秦戎吴戈他们都留在家里,帮着收拾收拾,准备一下晚饭……
按照他们的车次算时间,正点到达也得晚上七点多,还可能晚点……一路疲惫,有老有小的,就不出去吃了,就在家吃。
食材,小秋和秋芬嫂子都准备好了,又订了两套烤鸭,刘芳芳他们留下来,也只是帮帮手,做菜还是由秋芬嫂子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秋芬嫂子做菜上一些小细节也被小秋影响到了,别的不说,味精绝对不用,都是用上好的食材吊汤提鲜。
照旧买了站台票,接到站台上。
虽然电话里只说钟玉琴和宋秀莲,但王利民怎么放心这么一群老幼妇孺长途出行,自然跟了来。
这趟车不出意料地晚点了半个多小时,小秋和二哥、小舅一起在长椅上坐着等车到来。
谈及结婚的房子,小秋还是提醒了小舅舅一声:“小舅你留意着些,若是碰到卖房子的就买下来……经济刚刚起步,房价地价以后都有的涨,这时候闭着眼买都不会出错。”
宋秀程看着爱操心的小丫头,笑眯眯地摸摸她柔软的长发,心中感慨,当年刚进京时瘦弱单薄的小丫头,也长成大姑娘了。
一边笑道:“这个我记着呢,而且,若无意外,这几天就能定下一处小院子。不大,和宋叔那一套差不多,房子之前好几户人住着,祸祸的挺厉害……位置还不错,在雍和宫附近。”
小秋点头道:“房子品相差点儿不怕,请专业人员修缮一下,实在不行,推倒了重建也行……”
宋秀程笑笑,低声道:“等你姥姥来了,我就带她去过户。”
这意思是,把房子落在姥姥名下?也是,小舅舅的工作还是比较敏感的,财产处理上,还是谨慎些更好。
小秋笑笑,没有作声。
之后,宋秀程又问成江在学校的情况,又提点了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说着话,他又转头看向小秋:“你上了大学还准备走读?”
小秋点点头:“嗯……学校离这边的宅子很近,骑自行车也就十五分钟……不过,我准备在宿舍里留一张床,万一有事儿回不来可以住一住。”
宋秀程对她这个打算很赞成:“没有事情,也不急着天天回家,多一些和同学们相处的时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仅次于战友,是最没有功利的一种关系,处好了,对你将来会有帮助的。”
提起和同学们相处来,小秋不由露出一抹苦笑。她毕竟不是真的十几岁的孩子,心思行事都有些磨灭不掉的痕迹,即便与乔西、金笛相处,也很少想小姑娘之间分享一下小秘密啊,抒发一下心中旖念春思之类……更别说像小舅舅和二哥成江一样,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了,她实在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