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点头,他们调查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病患的生病情况,而是看病渠道,看病方式,看病价格等问题。
“我今天过来也是希望,在明天拍摄的时候,贵医院能提供一些协助。”
“那是当然,我们非常荣幸。”
到了廖主任的办公室后,廖主任请欣然坐下,帮欣然倒了一杯茶。
“廖主任的办公室很清雅,这幅字很特别。”
那是一副写着“仁心仁术”大字,用雕花的木框固定好挂在了廖主任座位的正后方。
“哦,这个啊,是病人送的,也是个外地的病人,看了很多医院都没有把病看好,最后才到了我们医院,经过半年的治疗,他终于恢复了光明,他很年轻,才二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子,眼睛看不见一辈子就毁了,所以他们家里就特别高兴,出院的时候送了我这幅字,是病人的爷爷亲手写的,我看还不错,就一直挂着。”
廖主任脸上带着笑,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份感谢是应该的,贵医院不光医好了病人的病,还给了他一生的希望。”
廖主任闻言点头,略带沉痛的说,“是,这是我们选择做医生的初衷,肯定是希望每个病人都能把病看好。”
“可有时候,我们还是无能为力,因为医疗水平没有发展到那样的高度,或者是我们自身的能力不够,有很多病人,我们也没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是非常痛心的。”
欣然点头,她相信廖医生的话,也不会去怀疑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
“那您认为,现在除了医疗水平外,还有什么问题在制约着病人看病,您应该知道,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众多百姓的呼声。”
廖主任沉默了片刻,她喝了一口茶,才回答了欣然的问题。
“很多问题,我们医院也做不了主,我们医生更是无能为力。”
接着,她详述了近期存在的一些医疗问题,没有丝毫保留。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我们希望每一位病人都得到充分的治疗,希望他们都能获得健康,可除此以外的事,我们真的无能为力,这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问题也给我们医院,给我们医生带来了困扰。”
最后,廖主任用这段话做了总结。
欣然点头,“谢谢你,廖主任,那么哟今天就先离开了,明天我们摄制组会过来进行拍摄采访,希望贵医院能够给我们一些协助和配合。”
“那当然,我已经说了,这是我们的荣幸。”
离开廖主任的办公室,欣然特意从门诊那边转了转,现在正是中午,门诊处排着长队,还有挑着饭盒过来卖的,没有谁会离开队伍吃饭,都是席地而坐,生怕好不容易排的队没了,又要重新开始。
欣然看了十几分钟,大致上了解了情况后,就开车回了医院。
第六十七章
欣然第二天凌晨三点多钟就从家里出发, 她先赶到电视台跟摄制组汇合, 再跟摄制组成员一起去医院开始节目内容的拍摄。
凌晨五点多钟,电视台的几辆采访车到达同仁医院, 保安直接放行,采访车一路直行, 开到了门诊大厅外。
“天呐, 这才几点?就已经有这么多人在排队了?”同行的统筹蒋云美感慨着。
天也才蒙蒙亮而已,挂号的窗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此时还不是医生的上班时间, 窗口紧闭,但这丝毫不影响越拉越长的队伍。
排队的人仿佛已经习惯,各自沉默又有秩序的排着。
医院, 是一个能看透世间百态,尝遍人间冷暖的地方。这里, 有很多极力求生的病人, 他们痛苦挣扎,只为了恢复健康, 哪怕是苟延残喘。
一号摄影师就位后,欣然也开始了她作为调查记者、出镜主持的工作。
“现在是北平时间, 清晨五点三刻。大多数居民恐怕都还在睡梦之中,但是在同仁医院的挂号处门口却早已排起了长队,这种熙熙攘攘的场景好像又让我们回想起了当年那个凡事都要凭票的短缺年代,老百姓今天看病为什么这么难?我们的调查就将从挂号开始。”
接着,欣然走向了正在排队挂号的人群, 开始了采访工作。
她首先采访的是排在队伍末端的一个中年男士。
“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看病?”
“我是从内蒙过来的。”
“内蒙,来瞧什么病啊?”
“看眼睛。”
“这是您第一次来吗?”
“来了好几次了。”
简单的对话过后,获得了病患的基本信息,欣然一边往前移动,一边轮换着采访对象?
“请问您从哪里来?”
从第一句话开始,总能得到各式各样不同的回答,听到各式各样不同的方言,天津、安徽、东北、湖南,全国各地得病患齐聚在这片土地。
“俺是安徽的,今儿个一点钟就慌着来排队,到时候还不知道能不能排上。”
“太难、太难,从东北来我们到同仁医院看眼睛,好几天都没看上,就这么费劲。”
大家纷纷叙述着挂号的困难,很快的,就走患者提到了票贩子的存在。
“我这腿实在不行,求人家,说不光荣的话,加个塞,不然我今天又看不上有时候我托人都挂不上,票贩子12点来排队。”
欣然紧跟着问道,“您来这儿挂号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号贩子?”
“我那会儿想挂专家号,心里特别着急,问他多少钱,他们有的要200的,还有要500的。”
欣然点头,接下去的采访,有不同的患者也提到了票贩子的问题。
其实在来之前,很多现实的问题他们已经有了答案,采访的目的就是从患者的口中引出这些答案。
采访了近二十个患者后,欣然结束了第一阶段的拍摄,第二阶段的拍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票贩子的活动,等节目播出时,得让观众明白票贩子是如何操作的。
趁着中间的空隙,摄制组分成了两拨,一拨由欣然主导,采访医院的主治医生,另一拨由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进行隐藏式拍摄,戴着针孔摄像头,冒充患者,向号单子购买专家号。
这时候天已经大亮,太阳也升了起来,统筹蒋云美从医院外的大街上给摄制组买回了早饭,也就是一些简单的豆浆油条包子。
“欣然姐,你饿不饿,我把早饭买回来了,大家先吃了早饭再说吧。”
“嗯,那大家先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摄制组的所有人,都是从半夜开始就忙到现在,说是饥肠辘辘也不为过。
大家纷纷回到采访车内,开始补充能量。
欣然回头看了一眼挂号大厅,好些已经排了几个小时的患者,但此时依然没能吃上一口热的,她心中万分同情,却不能有什么作为。
即便她今天看到了,即便是给所有人买份吃的,可明天呢,后天呢?
况且,大家缺的不是两口包子,两口豆浆,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看病的问题,是健康的问题。
“现在是七点五十二分,时间还早,按照这个进度,顺利的话,今天一天我们应该能完成所有的拍摄任务。”
昨天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制定出了拍摄计划,除了同仁医院,他们还有另外两家医院要走一趟。
既然是一个新闻调查节目,不是说从一个医院就能得到论证,起码在“量”上,要做出一个“普遍性”出来。
医院拍摄结束后,他们要去社区、街道,将“群众”作为采访对象,询问大家关于看病的问题。
另外,还有医科大学、卫生部门,最后从专家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探讨现实的问题和未来解决的方案。
万事开头难,已经进行过第一步,接下来的路自然更加顺利。
在采访主治医生时,对方说出了现在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供求”关系。
“有些社会上的人认为专家是不是出工不出力,是不是出诊的频次各方面不够?其实我们医院也做过调查,医院的专家基本上都是满负荷或者超负荷在工作。就比如我,今天一上午,已经出了六十个号,中间我没有休息过,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欣然听了默默点头,接着进一步访问道,“那么,很多病患都在抱怨,说这么好的医生一个礼拜才出诊两次,是不是太少了呢?”
对方听了直摇头,“我们除了做门诊以外还要做手术,我是一三五手术日,剩下的才能安排出门诊。”
欣然接着问道,“那么你们一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呢?”
对方回答到,“我每天早晨差不多六点钟起床,洗漱时间是十分钟,然后我就从家里出发了,到达医院的时间一般在六点半到七点。”
“到医院后,我会有半小时的看书时间,七点半左右我到病房查房,如果是门诊日,我就来出门诊,如果是手术日,我就要上手术。”
“这样的话,一天的工作量结束一般也要到下午五六点钟,在医院吃过晚饭后到八点,我会处理一些平常做不了的工作,八点半到九点再坐车回家。”
相似小说推荐
-
温水煮沫沫 完结+番外 (空留) 前世吃了钱的亏,这辈子宋以沫决定一定不要再被钱掣肘,并且还上上辈子欠下的无数人情债。于是她很用心的攒钱。...
-
娱乐圈演技派 (33度) 起点女生网VIP2019-04-22完结150.01万阅文总点击 4.89万总推荐林艺死了。以极不名誉的方式,死在了烟花三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