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墨尔本,算到爱 (飘荡墨尔本)


  华尔街对Y·Y感兴趣是好事,但是要不要接受投资机构的钱,就是一个比较不太好下的决定。
  接下来,Y·Y肯定是要加快在全球范围之内开店的速度的。
  如果都用自己的钱,肯定会影响扩张的速度,而且风险也比较大。
  拿别人的钱进行扩张的话,扩张到最后,很多事情都不能由自己来控制。
  而且拿到一大笔投资,一下铺开几百家店,并绝对不是颜滟想要看到的。
  颜滟这次来到纽约,首先要解决的是让Y·Y品牌和颜凌的梦想接轨的问题。
  Y·Y做潮牌,时常会出一整个系列。
  T恤,卫衣、帽子、裤子,手链、项链、腰带、皮夹,里面的东西包罗万象。
  很多“常客”也是品牌的特邀设计师。
  粉丝对Y·Y门店的认同感也会比别的品牌高一些。
  毕竟,能把专门过来捣蛋的人,也转化为自己的粉丝,是很难有品牌可以做得到的。
  事实上,Y·Y虽然开一家,火一家,但是运营成本还是很高,店员的工资,加上工作室签约设计师的工资,还有那些特邀设计师的费用。
  这所有的东西加在一起,净利润并没有Y·Y看起来那么“有油水”。
  Y·Y的每家店都是赚钱的没错,但是考虑到前期的投入,装修、店租、还有非常霸气地入驻到每一家门店里面的“Y大师”,没有一项是属于“小成本”的。
  想要收回全部的投资,光靠现在这样的商业模式,就肯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这样赚钱,绝对没有颜滟把钱放到私募基金里面来的快。
  这个问题,颜家兄妹其实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
  Y·Y是懵懵懂懂、晃晃悠悠地被“架着”走上了粉丝经济的发展道路。
  粉丝不是“现金”,但粉丝的获得通常都是极其昂贵的。
  尤其是在当下这样的互联网时代,“流量”才是最贵的。
  一般的品牌,想要有Y·Y现在这样的知名度,光广告费就得几个亿。
  贵就算了,广告吸引到的“流量”,还根本就不能算是品牌的粉丝。
  Y·Y的品牌价值下从逐月增加的排队粉丝的数量就可见一斑,华尔街看中的,也是Y·Y品牌的无形资产。
  可是怎么让品牌价值变成收入,就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尽管Y·Y的品类要比一般的品牌多得多,但Y·Y仍然不是一个很全面的品牌。
  Y·Y从来都没有出过鞋子,哪怕是一双都没有。
  不是Y·Y庞大的设计师群体没有设计过鞋子,而是从来没有哪个鞋子的设计,是通过了那个莫须有的、很有可能就是Y大师的设计总监认可的。
  有很多设计师屡败屡战的设计师,做过好多次尝试,但从来都没有成功的消息传出来过。
  最后有这些人得出了同一个结论,Y大师哪里都“长眼睛”,但是脚上不长,没有办法扫描鞋子。
  如果说,每个月只开半个月是一种饥饿营销的话,那等Y·Y出鞋子的粉丝,绝对都已经等到“骨瘦如柴”了。
  颜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Y·Y接下来要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全面的潮牌,指的就是鞋子。
  Y大师的脚其实一点都不瞎,人家浑身上下,哪儿哪儿都是眼睛。
  鞋子当然也可以让Y大师进行扫描。
  但鞋子和衣服不一样,不是做得宽松一点,材料好一点,就会穿着舒服。
  Y·Y需要留下足够的空间给鞋子,这才是颜凌的“老本行”。
  鞋子也肯定不能是按照其他品类那种众包的做法。
  之前的那种特立独行的经营模式,赚足了眼球,赚足了要喝,但并不能赚到足够多的钱,最关键的是,不能让颜家兄妹更接近自己的梦想。
  最开始,一个月只开半个月,确实是无奈之举,再往后,就是兄妹有意为之了。
  两个月之后,Y·Y的所有门店都将会结束被粉丝们诟病了很久的,不知道到底哪天“开业”,经常白排队排一夜的“毫无人性”,完全不顾粉丝“死活”的开张时间。


第270章 闪亮登场(9)
  颜凌和颜滟已经达成共识,在2015年7月的高级定制时装周结束之后,Y·Y的现有36家门店,都要“重新开业”一次。
  原先潮牌的部分,一样是只开半个月,剩下的半个月,什么都不卖,只卖鞋子。
  一样是潮牌,但是要把店开出阶段性。
  为了给“重新开业”一个平稳过渡,从2014年最后两个月开始,Y·Y各个门店的“营业时间”,都已经开始慢慢变得有规律了。
  上半个月开店的都一直是上半个月,下半个月开业的就一直是下半个月。
  连续半年的时间,都是在每个月的同一天开店。
  原来粉丝骂Y·Y营业时间不固定,现在固定了之后,就有更多人在骂,觉得少了很多“堵门和赌博”的乐趣。
  别的品牌的粉丝是什么样的,颜滟不得而知。
  但Y·Y的粉丝,骂归骂,粉照粉。
  真实的情况完全就属于越骂越火的状态。
  Y·Y有个“真爱粉”,在纽约一家门店的墙上画了很多次涂鸦,几户每个月都是提前很久排队,等着墙被刷白,看着刷白的部分越来越少,“永久性”涂鸦越来越多,而他的却一个都没有留下。
  这位至今还没有成为特约设计师的“真爱粉”,就在网上骂创意总监眼睛瞎。
  此人骂功一流,骂人和唱Rap一样,超级有节奏感,骂了六七百字,完全都不带重样的。
  骂完之后,第二个月继续画,画完还是没有被留下就又接着骂。
  不但骂红了Y·Y这个品牌,他自己也顺带着成了网红。
  越骂越火是一件好事,但这件好事是发生在并没有给品牌做出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之下。
  还是一样只开半个月,还是原来的商业模式。
  颜凌做过一番市场调查,如果从开半个月变成每天都开的话,就有可能会掉一大批粉丝。
  毕竟爱开不开,才是Y·Y原本应该有的“街头气质”。
  但现在的这一步,又是Y·Y必须要走的。
  生意小的时候,当然是可以任性,做大了,还继续任性的话就很难真正地把这件事情做大。
  只卖鞋子的半个月,看起来会比卖潮牌的其他所有品类的拿半个月要简单和轻松得多,但那只是看起来而已。
  虽然Master Y是非常有型有款有身材的机器人,但实际上,为了方便管理,Y·Y的潮牌里面有很多衣服都是统码的。
  如果不是这样,每个尺寸来一件的话,也不可能出现只有一件的限量版。
  可是,衣服可以统码,鞋子要怎么统?
  穿宽大一点的衣服,可以直接把上衣当“裙子”穿,配饰也好,帽子也好,认真搭配一下,常常还可以穿出点特别的韵味。
  但让35码的脚去穿45码的鞋子这个样子的卖鞋方式,就不属于任性,而属于脑残不想做生意了。
  小任性和大事业要如何兼得,这是一个比较耗费脑细胞的事情。
  尤其是在设计总监压根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分配给Y·Y。
  衣服可以让各路设计师众包,但是鞋子不可以。
  按照颜凌的想法,Y·Y应该从之前最多人喊着希望“再版”的衣服里面,选出一些“经典款”,然后推出那些系列的鞋款。
  衣服可以卖得五花八门,但是鞋子就只卖经典的款式。
  卖经典款的好处是,可以事先选定款式,在国内做好了,然后在每个门店卖同样的鞋子。
  这样就可以是量产的鞋子,不在需要每个月都出一大堆新款。
  买衣服半个月赚吆喝,卖鞋子的半个月赚钱。
  颜凌的想法和颜滟不谋而合,好好赚钱,好好做鞋子才是硬道理。
  但“经典款”这个概念,好是好,但是并不能让粉丝有足够的参与感。
  而且,由于Y·Y开店方式的特殊性,每一家门店的经典款其实还都不太一样。
  就算是上升到经典款这样的概念,鞋子如果全都由颜滟来设计的话,那也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省时省力。
  而且,一个款式,如果不能每一家门店都一起卖的话,那就还仍然没有办法算可以“量产”的鞋子。
  2015年1月Maison Yan II的第一个正式的Haute Couture高级定制发布会做完之后,颜滟留了一天半的时间想Y·Y的鞋子要怎么“多快好省”地推向市场。
  但颜滟被高定发布会给累坏了,她想Y·Y的鞋子,想了没多久,就直接睡着了。
  而且,一睡着就睡了将近20个小时,属于那种雷打不醒的深度睡眠状态。
  搞得助理一度怀疑是不是晕过去了,要不要打电话叫救护车。
  等颜滟悠悠转醒的时候,就发现留给自己“私生子”Y·Y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她本来还想去Y大师的数据库里面看看有没有什么元素,能不能提炼点Y·Y的人气最高的款式里面比较共同的特性。
  潮牌和高级定制是两个天差地别的领域。
  潮牌最重要的是要潮,从人气设计师的人气款里面提炼共同的特性,立刻就变得毫无个性可言。
  颜滟想了想,就有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把Y·Y的历史数据抛在了脑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