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沫见爸爸这么忙,只好过去帮他,收收钱什么的。人一旦忙起来,时间飕飕的就过去了。
9点半过后,人群慢慢减少,10点的时候就没什么人了。小摊小贩们也陆续开始收拾,打包回家。
陈沫和父母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王奶奶家把陈辰接回来。
陈建党和夏玲太忙,家里也没人,所以夫妻俩就拜托王奶奶的丈夫照看陈辰。拜托他去幼儿园接陈辰,照顾晚饭,并照看孩子一个晚上。作为回报,他们每个月会多给王奶奶几十块的工钱。
陈建党把睡得迷迷糊糊的陈辰抱回来,陈辰从头到尾没睁开过双眼,睡得很沉很沉。
从此以后,陈沫的生活作息变成了早上练字、画画,下午去‘风声’看书,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直到晚上6点左右,在家里的小吃摊上随便吃点,就去道馆练习。下课后又到陈建党的地摊帮忙,直到晚上10点跟着父母回家休息。
后来的某一天,路爷爷无意间知道陈沫每天的晚饭都是在夏玲的小吃摊上解决的,直呼,“你还在长身体呢!怎么能天天吃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你回去跟你父母说说,以后每天晚饭到我家吃!”
路爷爷很喜欢陈沫,毕竟是每天都能看到的孩子,又像路千珩一样聪明、爱看书,他早就把她当孙女看待了。
陈建党和夏玲知道后,非常感激,第二天就提着一堆水果上门道谢了,还说每个月要给生活费。
路爷爷是个硬气的人,怎么都不肯收,夫妻俩拗不过,便只能隔三差五的上门送些吃的用的。
于是呢,陈沫往后的晚饭都是和路千珩、路爷爷一起吃的,她成了路家的常客,与路千珩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陈沫内心窃喜。
第二十章 朋友
如果说,陈沫的第一个朋友是路千珩,那第二个朋友绝对是杨空空。
陈沫来宏博之前,整个道馆的学员是奇数,杨空空又是最矮小的,和别人身高都不搭,练习也不方便,杨空空便成了‘单’出来的那个,于是,教练就成了杨空空的搭档。
杨空空每天面对一脸严肃的魏教练,或是总是笑得让人生出一股凉意的齐教练,可谓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
用杨空空的话说,陈沫的出现就像天使一样拯救了他。
杨空空性格开朗,和谁都能自来熟、打成一片。这是陈沫最羡慕的一种性格。于是,实际年龄隔了一个鸿沟、心理年龄隔了无数鸿沟的俩人成了朋友,相处愉快。
宏博跆拳道道馆大多学员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只有4个人例外,分别是14岁的路千珩,11岁的周小炙,9岁的杨空空和6岁的陈沫。
周小炙是路千珩的搭档,也是跆拳道红黑带。
虽然周小炙名字像火一般炙热,但本人却是个阴郁的少年,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不要惹我’的狠劲,平时不怎么说话,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重生以来,陈沫性格开朗了许多,能主动和别人交流、交朋友,但终究没有进化到杨空空那种自来熟的级别,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没和周小炙有过交集。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6月。
那段时间王奶奶的丈夫频繁进医院,王奶奶每天医院、工作两头忙。陈建党和夏玲又得做生意,谁都没时间顾及陈沫和陈辰。当然,陈沫能自己照顾自己,不需要人照顾。主要是陈辰,幼儿园每天要家长接才会放人。
夫妻俩发愁的时候,陈沫站出来说,“我每天下午都在‘风声’看书,幼儿园距离‘风声’不远,我去接他放学好了。”
想了想,她又说,“要不然,让辰辰和我一起在路爷爷家吃晚饭,然后待在路爷爷家写作业,我跆拳道下课后就去把他接回来,等你们忙完一起回家。”
陈建党、夏玲不放心让一个孩子去接另一个孩子,但想到陈沫平时的言行处事成熟,又学了3个月的跆拳道,武力值不错,遇到什么事能应付得过来,再加上眼下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同意了。
那天是陈沫第一天去幼儿园接陈辰,老师看她只是个孩子,不放心,还亲自打电话向陈建党确认了一遍,这才放人。
陈沫牵着陈辰转过街角时候,就看见了周小炙。
当时的周小炙神情悲伤的看着幼儿园大门的方向,眼里噙满了泪水,像是一只被抛弃的小狗,惹人心疼,与平日里阴郁的模样大相径庭。
陈沫有些无所是从,不知道是该当做没看见、拉着陈辰径直走开,还是该上前问问、给予安慰或者帮助。
踌躇时,周小炙注意到了陈沫,连忙擦掉眼泪,慌张的跑了。
当天晚上,陈沫在跆拳道道馆碰见周小炙的时候,周小炙神情不自然的看了她一眼,低声警告她,“今天的事别乱说,否则我不会放过你的。”
陈沫微微的点头,一副乖巧听话的模样让原本还想威胁几句的周小炙顿时没了脾气,转身走了。
周小炙走后,杨空空好奇的把脑袋凑到陈沫耳边,问,“他跟你说什么了?那副恶狠狠的表情,像是要吃人似的。”
“没说什么。”陈沫推开杨空空的头,望着周小炙离开的方向沉思。
她并没有把周小炙的警告放在心上,相反,正因为他的警告,陈沫第一次在他身上看到了11岁的孩子该有的幼稚,而不是平时那与年龄不符的阴郁。
往后的一个多月,陈沫去接陈辰放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往街边的角落里看去,十次里有七、八次能看见周小炙躲躲藏藏的身影。
时间长了,陈沫慢慢看出来一点由头,但她没有去过问,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周小炙的异常。
陈沫不过问、不多嘴的态度让周小炙心生感激,于是偶尔会在教练不在的时候指导一下陈沫有偏差的动作。
对此,杨空空直呼周小炙撞鬼了。就连路千珩也忍不住过问了一句发生了什么事。
陈沫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好心虚的说,“大概是因为我是最小的师妹吧,作为师兄,帮小师妹指导指导很正常的。”
“对别人来说正常,周小炙?我才不信,他肯定撞邪了。”杨空空高声惊呼道。
“啪!”
魏教练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身后,手里的戒尺拍到杨空空身上,杨空空“嗷”的一声跳了起来。
“安静!现在开始上课!”
……
放暑假了。宏博的学员回家的回家、打工的打工,只剩下路千珩、周小炙、杨空空和陈沫4人每天早上到宏博报道。
学员少了,再加上路千珩和周小炙基本功扎实,基本不需要教练的指导,魏教练和齐教练便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杨空空和陈沫身上,两人苦不堪言,能力却突飞猛进。
很快,杨空空升上了绿带,陈沫也升上了黄带。武力值剧增。
另一边,陈建党和夏玲经过一个学期的资金积累,有了充足的资金,于是夫妻俩决定-------买店铺!
买下的店铺就在距离‘夜市’不远的地方,与‘风声’相隔200米左右。
大学附近的店铺无论是出租还是自己开店都很赚钱,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卖掉。
也是赶巧了,店铺老板是本市比较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老总,在市里最繁华的地方有一整栋的高楼作为办公楼,发展势头强劲。
该公司今年拍下了郊区的某一大块风景秀丽的地皮,打算修建一个别墅区,开工时却发现地下有个不知名的古墓,于是这块地被国家接管了。
工程中断,资金链断裂,公司陷入困境。公司老板到处奔波,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渡过难关。但生意人大多都是明哲保身、利益至上,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谁又愿意伸出援手呢?
老板眼看着公司即将倒闭,办公大楼也即将被银行封锁,急的头发都白了。公司和办公大楼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心血,他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心头肉毁于一旦?
于是,他决定砸锅卖铁,填补上资金的空缺。
大老板卖掉了名下的车、别墅、店铺等等,其中就包括温江县的一连好几个黄金地段的商铺。
陈建党和夏玲就买了其中最大的那间,上下两层,花光了预留货款外的全部资金。
这间店铺前两年租给了一对年轻夫妇,合约还有1年才满。也就是说,这间店铺要1年后才能收为己用。
陈建党和夏玲忽悲忽喜的感叹道:看来,距离自己开店当老板还有点遥远啊……
第二十一章 于慕婉
9月,开学季。
入学的第一天,陈沫踏着时间点走进教室。
这所小学与陈辰在读的幼儿园是挨着的,所以大多学生是从旁边的幼儿园直升上来的,互相都认识,玩得好的三三两两聚在一堆,形成一个个小团体。
陈沫环视了下,径直走向窗边的最后一桌。
老师还没来,教师里到处都是小孩子的欢声笑语,热闹级了。只有陈沫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最后,望着窗外发呆。
她想起上辈子,每次开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场景。别的同学聚集着聊天、说笑,只有她是一个人。哪怕去的早,坐在最中间、周围坐满了人,她也会被无形的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