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八十年代锦鲤运 (金面佛)


  也不知道孙泽到底找了什么门路,竟然让他倒腾出了泡椒凤爪的真空包装技术。
  他自己掏了三十万,林蕊跟苏木联合出资十五万,成立了家食品加工厂。
  也是因为胡厂长说的情况,厂子就挂靠在港镇天骄食品厂名下,专门生产泡椒凤爪、泡椒笋、泡椒猪皮、姜丝凤爪以及酸菜凤爪。
  搭着天骄饺子汤圆的顺风车,从投入生产到现在,销售业绩相当喜人。
  这也算是近期唯一能够真正意义上让林蕊开怀的事情了。
  少女神秘地朝胡厂长眨眨眼睛:“叔叔,我有一锦囊妙计,不知您可否有兴趣?”
  胡厂长素来爽快,毫不犹豫地点头:“一口价,五千块,怎么样?”
  “痛快!”林蕊竖起大拇指,夸奖道,“要不怎么说您将来肯定起码是电动自行车大王呢。”
  少女啃了口泡椒笋,笑嘻嘻地讲故事,“上次我孙哥从外地回来,听说温州那边有种企业很有意思。它是一种私人与集体的和值方式,百分之三十挂着集体经济的牌子,百分之七十属于私人。对外,它还是有红帽子的嘛。”
  胡厂长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拍着大腿道:“狗.日.的,温州佬就是温州佬,没有他们想不出来的招数。”
  抬会崩盘了,私人集资借贷搞不下去破产了,他们就能把主意打到红帽子头上。
  真他妈的绝了!
  胡厂长又笑又骂了半天之后,才反应过来自己失态了,赶紧朝林蕊赔笑:“大侄女,除了五千块之外,这回你在老毛子的地盘上所有的开销都是叔叔包了。”
  话一出口,他又朝何半仙跟苏木拱拱手,“二位,您二位也别客气。咱好歹也算是来了洋人的地盘,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现在一百五十块人民币能换一百块卢布。苏联的商品虽然外形不怎么美观,但出奇的结实耐用,而且价钱也公道,完全可以带回些礼物送亲戚朋友。
  从黑河到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距离相当近,林蕊在船上没晃荡多会儿,就听到工作人员提醒靠岸的声音。
  一江之隔,两岸风貌大不相同。
  此刻的苏联人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大厦将倾的惶恐,林蕊看到的每一个高鼻深目的人脸上都挂着快活温和的笑容。
  翻译在前头带路,告诫大家出门在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丢了国人的面子。
  “尤其注意,不要违反纪律。去年就有个记者混在劳务出口团里头,在人家地盘上到处采访。结果被克格勃发现了,人家跟咱们发外交照会,差点儿断了劳务出口的道儿。”
  林蕊吐吐舌头,小声嘀咕,她就是想问,也得会说俄语啊。
  “原来咱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蕊蕊竟然不会说俄语。”大表哥头上戴着顶帽子,鼻梁上架着蛤蟆镜,笑嘻嘻地大步过来打招呼。
  他殷勤地伸出手要跟何半仙握一握,表示要给半仙接风洗尘。
  林蕊笑着朝大表哥做鬼脸,理直气壮:“学以致用。俄语又派不上什么用场,我学了干嘛。”
  大表哥立刻亲昵地拍拍她的脑袋,摇头道:“哎哟,那你可就想错了。这学好了俄语作用大的很。你看,最起码的,能够当导游当翻译吧。”
  现在中苏两边的旅游线火爆的很,财大气粗的苏联特权分子当然不在乎,可以直接飞去美国欧洲看新鲜。
  对于大部分国内老百姓来说,一江之隔的中国就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在那里,他们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而且中国人对他们很友好。
  中国人对苏联老大哥的好奇心,不也是一样的嘛。
  大表哥看着江上的游船,恨铁不成钢地摇摇头:“这个速率不行,十倍的量都不够。”
  且不说双方贸易互补的优势,单是旅游业发展,就能有力促进经济交流。
  林蕊笑嘻嘻地送上自己从国内带给他的礼物,调皮地冲他眨眼睛:“那就要看大表哥你的能耐了。”
  大表哥但笑不语,朝自己不远处约莫五六十岁年纪的男人微微鞠了个躬,主动介绍道:“教授,我接到我的朋友了。”
  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也朝大表哥回礼,然后冲林蕊等人点点头,走向了游客队伍。
  林蕊好奇道:“他也有亲友在这条船上吗?”
  “他是去给外贸公司的人当翻译。”大表哥漫不经心地回答,待瞅见她包里头放着的泡椒凤爪,好奇道,“这是什么啊?”
  等看清楚了,他立刻摆手,“别想了,苏联人怕辣,一点儿辣都吃不消。”
  他在国内的方便面厂生产的麻辣牛肉面,苏联人完全接受不能。反而是三鲜、鱼虾以及鸡汤口味,他们爱不释手。
  “这个酸菜跟姜丝口味的也不行。”大表哥摇头,“苏联人就不吃鸡爪。”
  他有一天心血来潮,看着从国内带来的朝天椒,想自己来个麻辣鸡爪过过瘾,才惊讶地发现根本就买不到鸡爪。
  后来他好不容易托关系搞到点儿鸡爪时,给他鸡爪的苏联大妈相当同情地看着他。
  中国人果然穷困潦倒,居然连鸡爪这种垃圾也要当成食物果腹。
  大表哥目瞪口呆。
  喂,大妈,你说这话真的合适吗?明明你们家连块肥皂都用不起。


第221章 到底能耐人(捉虫)
  林蕊惊讶:“他们现在连肥皂都缺?”
  眼下大街上, 人人欢声笑语, 根本就看不出物资匮乏的迹象。
  就连食品店门口排着的一队长龙, 不明就里的人们见了,肯定也以为这家店的食物受欢迎,大家愿意排队。
  大表哥笑出了声:“你想的还挺美的。他们现在差不多所有的生活消费品都奇缺。”
  他转过头, 冲林蕊神秘地笑,“你知道我上次回国, 带过来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吗?”
  “衣服, 牛仔裤, 夹克衫?”林蕊试探着提出答案。
  大表哥哈哈大笑:“错了,是牙膏。”
  他突发奇想, 直接带了一旅行箱牙膏回学校,结果一年的生活费都有着落了。
  林蕊听得双眼发红,各种羡慕嫉妒恨。
  大表哥笑眯眯地安慰她:“我这算什么啊。人家边贸公司才是挣大钱的人。”
  好家伙,基本上是躺着挣钱, 进来出去的东西都完全不愁销路。就这样,国家还给他们百分之五十的免税优惠,真是亏心不亏心啊。
  林蕊丁点儿也不给他面子,反唇相讥:“表哥, 别说的你好像交过税一样。”
  “我怎么没交税啊。”大表哥不乐意了, “我那方便面厂,现在可是当地县里头的纳税大户。”
  前头局势不稳, 大表哥又嫌弃这样做实业来钱太慢,打算走走边贸公司的门路, 将倒卖事业版图扩大些。
  他就有意想直接关了方便面厂,好全身心投入到倒爷事业中来。
  结果当地领导立刻慌了,生怕丧失他这位纳税大户,竟然主动给他申请劳模身份。
  大表哥怡然自得:“区区不才,现在也是个市劳模。”
  林蕊听得目瞪口呆,愤愤不平,现在的领导真是不知道擦亮眼睛,居然让这种倒爷也混迹于劳模队伍。
  开玩笑,上辈子林主席单位的两位省劳模,一位因公殉职,倒在了工作现场。另一位则是发烧流鼻血个把月都当成上火,结果从发现急性白血病到病逝,总共不到十天。
  咳咳,这说的好像有点儿诅咒大表哥。
  还是算了吧,好歹当初建饭店的钱还是这位冤大头提供的。
  林蕊吸气,从苏木手上又顺过一只人家刚撕开口的泡椒凤爪,一边啃着,一边追问:“除了这些以外的,还有什么他们缺少?”
  “哎,我不是说了嘛。所有的日用品,什么床单被罩小手绢还有儿童服装什么的,只要是中国来的货,加两倍价都能瞬间清仓。”大表哥眼神示意教授的背影,压低了声音,“不然你以为人家为什么有辱斯文地过来兼职当翻译?”
  生活用品紧缺,堂堂高级知识分子也得放下身段为充满铜臭味的商人服务。
  起码他可以通过这种手段,从游客手上弄到他急需的生活用品。
  林蕊惊讶,结结巴巴道:“他不是从国内过来的访问学者啊?”
  看着就是中国人。
  “废话,中苏交恶之前也有蜜月期的。”大表哥点了根香烟慢慢抽着,“他是五十年代到苏联留学的。那时候老大哥的日子没话说,妥妥的共产主义。他留在这边成家立业了。”
  结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还真是轮流转。
  他都这把年纪,眼看着要退休了,生活质量却肉眼可见地往下降。
  市面上能买到的日用品越来越少,他跟在研究所工作的妻子原本应当算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却沦落到捉襟见肘的地步。
  大表哥笑嘻嘻地,主动邀功道:“我俄语不是够呛嘛。”
  在人家的地盘上做生意,自然得会人家的语言。大表哥实在不是什么一日千里的天才,他主动聘请这位教授给自己当私教顺带充当翻译的角色。
  嘿,要说怎么夸中国人聪明呢。
  这才没几趟功夫,教授就能屈能伸地放下高级知识分子的清高,直接利用跟中国人接触的机会,开始弄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必需品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