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一生余得许多情 (锦绣灰)


  “年轻人都怀着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漂洋过海,可身在异国他乡,缺衣短食,还要遭受外国人的排挤和歧视,日子很不好过。于是华人留学生都自发的成立了留美中国学生会,联络情谊、互相扶助、交换信息、出版刊物,可真正凝聚起来所有留美华人万众一心,说起来还是那几年才开始的。”
  阿绣轻声问:“因为少爷就是那一届的会长?”
  冯历程重重点头:“我选择铁路工程专业就是希望有一天中国能摆脱洋人的挟持,造出自己的铁路。然而外有列强,内有军阀,世事艰难,岂非朝夕可成?可我还是选择回来了,因为学生会毕业欢送会上,锦宁赠给所有中国留学生的那句话,那是一句荷马史诗。”
  “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
  ——请看吧,我们已经回来,未来的世界将从此不同!
  .
  每当谢景澜等人熙熙攘攘的进门,吵吵闹闹的谈天,又接二连三的离开后,客厅从喧嚣归为寂静,总是显得有那么几分冷清。
  夜色降临,空荡的会客厅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黑纱,只有沙发边的一盏金属落地灯亮着微弱的光,霍锦宁独自坐在灯下,仰头靠在沙发靠背上,闭目沉思。
  阿绣轻手轻脚的走过去,将一盘热乎的小酥饼放在茶几上,珐琅盘子和玻璃桌面发出轻微的响声,霍锦宁睁开眼看见她,笑了笑:
  “给我留的?”
  阿绣点头,“不加糖的。”
  她也是最近才知晓的,霍锦宁并不爱吃甜食,而且几乎是对甜味完全抵触。想起当年在笙溪镇时她日日给他做的那些她自己喜欢的甜腻糕点,她就觉得十分不好意思,难为他为了不让她伤心还要昧着良心夸好吃。
  “其实偶尔尝试也无妨。”霍锦宁拿起一块,咬了一口,问道:“你上一次说这酥饼叫什么?”
  “叫姑嫂饼。”
  据说这酥饼以前是甜口,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精心拌匀,蒸煮后用模具压制成一个个小酥饼。是独门秘方,传媳不传女,后来这家的姑娘妒忌嫂子就趁嫂子外出把盐洒在粉料里,谁知歪打正着,蒸出来的的小酥饼,既香又甜,甜中带咸,还有点椒盐味,十分可口,倍受欢迎。此事之后,小酥饼的配方也传给了姑娘,姑嫂一同经营店铺,小酥饼也改名成了“姑嫂饼”。
  阿绣把姑嫂饼的故事讲给了霍锦宁。
  “同气连枝,一致对外,本该是最浅显的道理。”
  霍锦宁轻叹。“阿绣,你知道何为省港大罢工吗?”
  阿绣摇头,这些日子她经常听他们提起这件事,自己一知半解。
  “年中开始,广州和香港就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导/火/索是之前上海的五卅惨案。”
  五月,上海学生工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
  而这次省港大罢工中工人和各界群众十万余人在广州东较场追悼上海死难同胞,抗议帝国主义暴行,举行示威游/行,途经沙基路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机关枪扫射,停泊在白鹅潭的英、法军舰也开炮轰击,当场打死五十多人,重伤一百七十多人,轻伤不计其数。
  “我们的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为了死去的同胞抗议,居然被外国人公然开枪射杀,我们难道要为虎作伥开除带头罢工的工人吗?”
  霍锦宁一声长叹,工人罢工,工厂工地固然停工受损,每日里的损失都是真金白银,然而这次罢工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当下,它将是被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工人能否争取自我权利的关键转折点。
  可他说服不了父亲,霍家的大权终究还是在霍成宣的手中,他能做的,只是安排好那几个工人的去处而已。
  他离他想要实现的理想抱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阿绣感受到了他的心情,缓缓在他身边坐下来,默默的陪着他。
  她知道,他加在自己身上的责任,实在太多了。
  锦衣玉食,豪门贵子,他大可过着挥金如土,纸醉金迷的日子,可那一颗赤子之心偏偏热血,恨家国不兴,恨民不聊生,于是就这样分秒必争的去做一切能为这个国家做的。
  吞并叔伯产业,收回长辈股份,结交公使洋人,贿赂高层权贵,这几年初入商场的霍二少风评并不好,背地里都叫他笑面阎王。世人只道他利益熏心六亲不认,怎知道他是多么迫不及待的强大,多么迫不及待想站在更高的地方掌握更多的权利,才有能耐做更大的事。
  这些天来她怀着私心,悄悄向冯历程等人打听他的过往,试图拼凑出那些她不知晓的岁月里一个鲜活的霍锦宁。
  他投入大把财力物力支持南方革命军,他倾注心血重新办起了祖父留下濒临破产的南洋大学,他资助了无数贫寒子弟留学海外,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修稳赔不赚的铁路。
  他说,外国有的,中国也必须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男人心里装着锦绣河山,装着四万万中国人。
  可他也愿意关心她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孤女,给她莫大的善意与呵护,倾听她最近看了哪本新书,在学校里有没有交到朋友,甚至和她在这样一个心力交瘁的夜晚讨论姑嫂饼偏甜还是偏咸。
  初见时,阿绣只晓得他是上海来的富家少爷,丰神俊貌,越了解越知道,他很好,很好很好。
  霍锦宁啊,他是这个世上最好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1.当年民国留学成风,但因为国力衰弱,中国学生在国外被歧视被排挤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尤其是过海关的时候要遭受各种刁难,因为有些贫穷偏远地区会患有“红眼病”,于是为了羞辱中国,会故意只检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让他们脱光衣服,当众接受检查,像猴子一样被人围观。
  2.“You shall see the difference now that we are back again”这句话最早出自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19世纪英国宗教革新运动,牛津运动的领袖纽曼把它翻译成英文,胡适也在文章中引用过这句话。
  3.省港大罢工是由GCD方面领导的,一些GMD□□人士也参与了,工人群众在沙基□□的时候,遭到租界内英军开火射击,史称沙基惨案。后来罢工前后持续了一年多,使得香港经济萧条,英国政府一定程度上妥协了,换了新的港督,双方开始谈判。但那时候国内两党之间,南北之间也打的乱糟糟的,直到开始北伐后,大罢工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


第46章
  八月二十日这一天,广州市区南堤二号的陆军军校招考委员会门前,熙熙攘攘聚集了不少人,都是年轻女子,她们挤在一张长长的红纸前,迫不及待的寻找自己的名字。
  一个黑瘦的小姑娘,仗着身形灵巧,东躲西闪的挤到了最前面,伸出手指在红榜上认认真真的数着,不一会儿只见她尖叫了一声。
  “我被录取了!”
  她转过身,用力的跳起来,对站在人群外的萧瑜兴奋的大喊:
  “萧瑜,我被录取了!”
  萧瑜被晒得七荤八素,敷衍的冲她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了。
  那天在码头遇见侠肝义胆愣头愣脑的小姑娘陈胜男,因为身无分文,被她念在也许是未来同窗的份上而收留,住在霍家广州的房子里。
  陈胜男来自东北奉天的一个小山村,今年刚满十七岁,之前在城里奉天女中的食堂帮厨,耳闻目染新式思想革命热潮,一心想做新时代的花木兰。因被父母逼婚嫁给老鳏夫为弟弟换彩礼钱,又恰巧从报纸上看到军校张贴的招生启示,毅然决然离家出走,独身一人从中国大东北来到大西南,立志从军报国。
  两人一同参加了军校的复试,今天是放榜的日子,一大早萧瑜就被她拉过来蹲守在这里等结果。
  “我帮你找你的名字!”
  陈胜男又是一声大吼,转身趴在红榜上继续搜寻去了。
  她从前到后仔细的看过每个名字,不由越看越着急,喃喃自语道:
  “怎么没有呢?不可能啊,萧瑜学问很好的,怎么还没有......啊,这里!”
  红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最后一行,写着最后被录取的两名:萧瑜,张邵敏。
  “萧瑜,你也被录取了!”
  陈胜男激动的挤出人群,跑过来拉起萧瑜的手,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们都被录取了!太好了!”
  “我的名字在很后面?”
  “呃...是倒数第二个。”
  “没关系,不是还有垫背的。”
  萧瑜对此结果意料之中,复试有笔试面试体质测试,其他都不在话下,唯有笔试中国文考试要求写的文章题目是:论述参加革命的原因。
  赤胆忠心做不得假,她以这个名次被录取实属正常。
  萧瑜拍了拍还在傻笑的陈胜男:“回去收拾收拾吧,五日后就要入学了。”
  “萧瑜,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呢?”陈胜男疑惑:“我都要乐疯了,以后我陈招...不对,陈胜男和你萧瑜就再也不是以前受压迫的旧式女子了,而是军校光荣的革命军人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